资源简介
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一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
——基于“大单元教学”备课专业化
课题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 利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授课 对象 高一级学生
日期 2024.9.19 设计人 节次 1 教材 来源 部编版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
目标 确立 依据 课 标 分 析 课程标准: 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 课标分解: 1.学生学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 2.学生学到什么程度 通过阅读资料、观看图片,列举基本史实,反映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的悲怆历程,分析 多种尝试终归失败的原因,清楚认识到只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人民政权,才能确立 社会主义制度。 3.学生怎么学 (1)设计情境,通过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分享等方式了解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 务,了解近代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做的各种尝试,明确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只能另辟 新路,从而增强学生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认同感,坚定的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通过感受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艰辛过程,引导学生树立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努力做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教 材 分 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位于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第二课第一框,是全书承上启下的连 接点。立足第一课的内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社会主义从 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发展,更深入的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 必然趋势,又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进而阐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后续学习内容进行铺垫。
学 情 分 析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但缺乏明确清晰的理论观点。要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理论总结。 必修一是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的第一本教材。通过初中时的相关学习,学生对于近代中国 历史发展进程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于我国当代的基本国情与基本制度也有着初步的理 解和掌握。但缺乏系统的整合,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
l
学生总结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提升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 能力。 班级学生学存在一定差异,所以要针对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递进,秉持 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小组讨论。
目标 叙写 学 习 目 标 1、设计情境,通过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分享等方式了解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了解近代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做的各种尝试,明确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只能另辟新路, 从而增强学生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认同感,坚定的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通过感受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艰辛过程,引导学生树立为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努力做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教 学 重 难 点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特点和中国革命的步骤。
评价 任务 1.设计情境,通过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分享等方式了解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了解近代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做的各种尝试,明确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只能另辟新路, 从而增强学生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认同感,坚定的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设计 了1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 2.观看图片,通过感受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艰辛过程,引导学 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努力做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设计了2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
活动 设计 1.活动一: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并课前完成练习册的主干知识 的填空题。 2.活动二: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探究、分享各个议学任务。 2.活动三:限时完成针对性训练题。 3活动四:构建本课知识网络。
教 学 过 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评估要点
新课预习 检查 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并课前 完成练习册的主干知识的填空题。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资料,并在课堂上反馈。 全体学生都能完成。
讲授新课: 一、忆往 昔,山河破 总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攻坚克难赢未来,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比较现在盛世中国与1840年后的中国,思考:中国如何才 设计情境,通过议题,引导学 生合作、探究、分享等方式了 解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2
深刻理解 中国人民 的历史任 务 1.近代中 国的社会 性质 2.中国人 民的历史 任务 能从水深火热中站起来 议题一:忆往昔,山河破-----——深刻理解中国人民的历 史任务 结合上述图片,分析当时中国人民处于怎样的悲惨处境 中 了解近代仁人志士为救亡图 存做的各种尝试,明确资本主 义在中国行不通、只能另辟新 路,从而增强学生对只有社会 主义才能救中国的认同感,坚 定的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84900- 90第 一 次 鸦 片战 争第 二 次 鸦 片 战 争甲午战争 八 国 联 军 侵华《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天 中 国 开 始 沦 津条约》中国社会《马关条约》 中国半殖民《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为 半 殖 民 地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地 化 程 度 大半殖民地半封半封建社会 步加深 大加深 建社会
1840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 条约,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在中国设 立租界、驻扎军队,攫取领事裁判权、内河航行权以及控 制中国海关等特权。 议学任务:探究、分享 结合上述材料与图片,分析致使当时中国人民遭遇悲惨处 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中国人民面临怎样的历史任务 议学小结 一、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讲授新课 二、救亡 图存,初见 曙光---- 议题二:救亡图存,初见曙光----深刻理解只有社会主义 才能救中国
3
深刻理解 只有社会 主义才能 救中国 1、资本主 义道路走 不通 2、中国共 产党的诞 生 3、新民主 主义革命 的性质 镜头二:救亡图存,初见曙光 观看图片,通过感受中国共产 党带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 革命胜利的艰辛过程,引导学 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努力做担 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 人。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挽 技民族危亡、实现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孜 孜不倦寻找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模式。 议学任务:探究、分享 结合历史史实,谈谈近代中国有志之士是如何“救”中国 的 结果如何 什么原因 议学小结 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 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 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镜头二:救亡图存,初见曙光 二、近代中国复兴探索之路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帝国主义不让 要把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或丰殖 民地,维护其在华特权,它们决不 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 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
建势力与帝国主义勾
) (
国民族资产阶级弱小
)力量十分弱小,并且与封建 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千 丝万缕的联系,具有软弱性 和妥协性的特点
同帝国主义相结合,严重 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的发展
为什么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 ①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决定的。 ②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 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③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 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20世纪初,正当中国人民在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上屡 遭挫折的时候,从地跨欧亚的俄国放射出一道人类进步的
4
希 望 之 光 。 在 俄 国 十 月 革 命 的 影 响 下 , 中 国 出 现 了 一 批 赞 成 十 月 革 命 、 具 有 初 步 共 产 主 义 思 想 的 知 识 分 子 , 他 们 把 目 光 从 西 方 转 向 东 方 , 从 欧 美 转 向 苏 俄 , 从 资 产 阶 级 民 主 主 义 转 向 无 产 阶 级 社 会 主 义 , 开 始 接 受 和 传 播 马 克 思 列 宁 主义。 镜 头 二 : 救 亡 图 存 , 初 见 曙 光 李大钊与长辛店工人一起包饺子 过年,其间他问工人:“大伙儿知道 有一个人叫马克思吗 德国人,长个 大胡子。”工人们纷纷摇头。 他接着说,“马克思有个观点, 他认为工人阶级是人类社会的领头羊, 只有我们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才是 世界上最先进的社会,工人才能过上 好日子……现在有一群人正在寻找他 的路上。” 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 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 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 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思 考 : 五 四 运 动 对 中 国 革 命 发 展 的 意 义 五 四 运 动 以 全 民 族 的 行 动 激 发 了 追 求 真 理 、 追 求 进 步 的 伟 大 觉 醒 。 经 过 五 四 运 动 洗 礼 , 越 来 越 多 中 国 先 进 分 子 集 合 在 马 克 思 主 义 旗 帜 下 , 1 9 2 1 年 中 国 共 产 党 宣 告正 式 成 立 , 中 国 历 史 掀 开 了 崭 新 一 页 。 使学生明确五四运动的地位、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 地的大事变以及新民主主义 革命胜利的原因。
镜 头 二 : 救 亡 图 存 , 初 见 曙 光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 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 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意义:中国人民谋求民主独立、 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 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议 学 任 务 : 探 究 、 分 享 结 合 历 史 史 实 , 中 国 共 产 党 带 领 中 国 人 民 如 救 亡 图 存 、 找 到出路 议学小结 1 . 指 导 思 想 — — 马 克 思 列 宁 主 义 1 9 1 7 年 , 十 月 革 命 一 声 炮 响 , 给 中 国 送 来 了 马 克 思 列 宁 主 义。
5
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 1919年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 3.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新民民主义革命有了主心骨 4.开始的标志——五四运动 (1)特点: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 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 (2)意义: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 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革 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 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 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 意义。 5.发展历程——四个阶段 6.革命的性质——民主革命 7.胜利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8.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重难点突破: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 镜头二:救亡图存,初见曙光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之间的异同 使学生明确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优越性、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性质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 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讲授新课: 三、阔步向 前,改天换 地——深 议题三:阔步向前,改天换地——深刻体悟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的意义 明确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和世 界的意义。新中国的成立从根 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向
6
刻体悟中 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 的意义 镜头三:阔步向前,改天换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何重要意义 学任务:探究、分享 结合历史史实,总结新中国成立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意义 议学小结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辞旧: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 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 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 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 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历史意义) (2)迎新: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 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 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社会 意义) (3)对外: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 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 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世界意义)
课堂 练习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意味着() ①中国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②中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③中国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 ④新中国的诞生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力量的对比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近代中国,成为世界工业文明的失败者,在西方列强的 通过练习,了解学生对本课内 容的掌握情况,并帮助学生巩 固重点知识。
7
侵袭之下,中华民族跌入了有史以来最里暗的合底,无数 仁人志士,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经历无数 次失败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 通。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主要原因是() ①闭关锁国政策断绝了中国与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 ②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 ③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中国无产阶级未能登上历史舞台 ④中国的封建势力强大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李大钊赞扬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毛 泽东在《湘江评论》上发表文章,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胜 利。这反映的信息是() ①苏联革命成功,为社会主义中国提供了榜样 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开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③中国的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④中国出现了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者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构建知识网络
(
近代中国的
的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悲怆的历程-
课堂 近代中国探索复 兴之路 新民 近代中国的 历史任务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全体学生进行知识回顾与反
小结 主主 主心骨 中国共产党 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思
义革 命的 胜利 胜利的征程- 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 性质 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 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胜利的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胜利成果 毛泽东思想
作业 布置 课后作业: 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是分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步骤,而其第一步现在已不是一 般的民主主义,而是中国式的、特殊的、新式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这 个历史特点,并不是从鸦片战争以来就有了的,而是在后来,在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 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形成的。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借阅《新民主主义论》,分析中国革命出现这种“特殊性”的表现及主要原因。 通过阅读毛泽东著作,深入理 解毛泽东思想并感悟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性质特点。
8
教学 反思 见教学反思文本
评课
9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