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心理健康第四课《让我们做朋友吧》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一年级上册心理健康第四课《让我们做朋友吧》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让我们做朋友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助力学生克服社交恐惧,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如倾听、分享、尊重他人等,培养良好的沟通习惯。
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与朋友一起玩耍和合作的快乐,增强社交的愉悦感。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念,理解朋友之间需要相互信任、支持和包容,提升对友谊的认知水平。
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在与朋友相处中能够合理处理冲突和矛盾,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
二、教学重点
采用多种有趣的方式,如游戏、故事等,帮助学生消除陌生感和紧张感,鼓励他们大胆地与同学互动交流。
运用生动形象的示例和实际演练,教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说话时的眼神交流、点头回应等技巧,以及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组织各类合作性的游戏和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与伙伴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学会在活动中相互配合、分享成果。
借助简单易懂的故事和身边的事例,向学生阐释友谊的真正含义,包括信任、支持和包容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
如何敏锐地察觉学生在社交中的内心恐惧和担忧,并有针对性地给予个性化的引导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勇敢地迈出社交第一步。
引导学生在实际交往中持续地运用所学的人际交往技巧,将这些技巧内化为自然的行为习惯,而不仅仅是在课堂上短暂地表现。
帮助学生在面对友谊中的小冲突和矛盾时,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理性地分析问题,运用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是哭闹或争吵。
培养学生在不同情境和人群中灵活运用社交技巧和理解友谊内涵的能力,让他们明白友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四、教学对象
小学一年级学生
五、教学时间
40 分钟
六、教学准备
制作精美的友谊卡片,卡片上印有温馨的图案和鼓励交友的话语,如 “我们一起做朋友吧”“分享快乐,友谊长存” 等。
收集一些关于友谊的简短小故事,如《小熊和小猴子的友谊》《小兔子找朋友》等,并准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以便在课堂上生动地呈现。
准备一些小道具,如彩色气球、跳绳、拼图等,用于游戏和活动环节。
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张大白纸和彩色笔,方便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活动中记录想法和感受。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开场白:
师:同学们,大家好呀!今天我们要一起上一堂非常有趣的课,叫做 “让我们做朋友吧”。在这个世界上,有一样东西非常珍贵,它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快乐和美好,那就是友谊。你们知道什么是朋友吗?
游戏:找朋友音乐响起
播放欢快的《找朋友》音乐,让学生们在教室里自由走动。当音乐停止时,学生们要迅速找到一个身边的同学,和他面对面站好。
师:现在,看看你身边的小伙伴,他就是你这一轮的临时朋友哦。和你的临时朋友打个招呼,微笑着说一声 “你好” 吧!
(二)活动一:认识新朋友(7 分钟)
自我介绍大冒险:
让学生们围成一个大圆圈,依次进行自我介绍。每个学生在介绍自己时,要说出自己的名字、最喜欢的颜色和一个小爱好。
例如:“大家好,我叫小明,我最喜欢的颜色是蓝色,我最喜欢的事情是画画。”
为了增加趣味性和挑战性,鼓励学生们在自我介绍时可以加上一个小动作或者一个小表情,让自己的介绍更加独特和难忘。
名字接龙游戏:
从第一个学生开始,说出自己的名字,然后下一个学生要先说出上一个学生的名字,再说出自己的名字,依次类推。
如:第一个学生说 “我叫小红”,第二个学生说 “小红,我叫小刚”,第三个学生说 “小刚,我叫小丽”……
如果有学生忘记了前面同学的名字,可以通过一些小提示或者让其他同学帮忙提醒,让游戏顺利进行下去。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快地记住彼此的名字,加深对同学的印象。
(三)活动二:友谊小课堂(10 分钟)
故事时间:
教师生动地讲述一个关于友谊的小故事,如《小熊和小猴子的友谊》。故事讲述小熊和小猴子一起玩耍、互相帮助,在遇到困难时不离不弃,最终成为了最好的朋友。
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小熊和小猴子是怎么成为朋友的?”“他们在相处过程中做了哪些让对方开心的事情?”“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是怎么互相支持的?” 等问题,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友谊的内涵。
讨论与分享:
故事讲完后,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你觉得什么是朋友?
朋友之间应该怎么做?
你有没有像小熊和小猴子一样的好朋友,你们之间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们的发言,给予肯定和鼓励,并适时进行总结和引导,强调友谊中信任、支持、包容和分享的重要性。
(四)活动三:友谊大冒险(8 分钟)
合作游戏:气球接力赛:
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56 人。每组发放一个气球,学生们要通过接力的方式将气球从起点运送到终点,在运送过程中不能用手触摸气球,只能用身体的其他部位将气球顶起来或夹住。
如果气球在中途掉落,需要重新回到起点开始。最先将气球运送到终点的小组获胜。
这个游戏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相互配合和支持。
分享感受:
游戏结束后,让学生们围坐在一起,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玩了气球接力赛,大家觉得好玩吗?在游戏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你是怎么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解决的?当你们成功地将气球运送到终点时,心情怎么样?”
引导学生们说出自己在游戏中的体验和感受,如紧张、兴奋、开心等,以及在团队合作中学会的倾听、协作和互相鼓励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学生们感谢小组同学的帮助和支持,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
(五)活动四:友谊卡片传递(5 分钟)
制作友谊卡片:
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张友谊卡片和彩色笔,让他们在卡片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和一句想对新朋友说的话,或者画一幅简单的画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例如:“你好,我很高兴能和你成为朋友,我们一起玩吧!” 或者画一个笑脸和一颗爱心。
传递友谊卡片:
让学生们在教室里自由走动,将自己制作的友谊卡片送给一个自己想要结交的新朋友,并和他说一声 “这是我给你的友谊卡片,我们做朋友吧”。收到卡片的同学要认真阅读卡片上的内容,然后向送卡片的同学表示感谢,可以回赠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拥抱。
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们更加主动地去结交新朋友,表达自己的友好和善意,同时也能感受到来自他人的认可和接纳,增强自信心和社交的积极性。
(六)结束与反馈(5 分钟)
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学生们在各个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
师:“今天我们一起度过了一段非常快乐的时光,在这堂课上,我们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学习了什么是友谊,还一起玩了有趣的游戏。通过这些活动,老师看到了大家的勇敢、热情和团结。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够继续保持这份热情,用我们学到的方法去和更多的同学成为好朋友,一起分享快乐,共同成长。”
反馈收集:
让学生们用简单的词语或句子写下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感受和收获,或者对这堂课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教师收集学生们的反馈,以便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和对课程的满意度,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八、教学反思
1. 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社交表现: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度,如是否积极参与游戏、主动与同学交流等,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留意学生在自我介绍、小组讨论和友谊卡片传递等环节中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够自信地表达自己,是否愿意倾听他人,是否能够友好地与同学互动,以此评估学生的社交能力提升情况。
例如,观察在自我介绍大冒险中,学生是否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信息并加上独特的动作或表情;在小组讨论时,是否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发言,参与讨论友谊的相关话题;在友谊卡片传递过程中,学生是否主动地去结交新朋友,以及他们在与新朋友交流时的表情和态度。
2. 思考活动改进策略: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观察,思考如何改进活动,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社交发展。
考虑增加更多互动性强、趣味性高的活动,如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模拟不同的社交场景,锻炼他们的应对能力;或者开展小组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也能在活动中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例如,如果发现学生在某些活动中参与度不高,可以分析原因,是活动难度过大,还是形式不够吸引人。对于难度过大的活动,可以适当降低难度,给予更多的指导和提示;对于形式不够吸引人的活动,可以尝试创新活动形式,增加一些新奇的元素,如使用道具、设置奖励等,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3. 加强与生活实际联系:
思考如何将课堂上学到的社交技巧和友谊观念更好地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学以致用。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运用所学的方法去结交新朋友,与同学友好相处,并引导他们观察身边的友谊,分析和学习他人良好的社交行为。
例如,可以布置一些课后实践任务,如让学生在一周内至少结交一个新朋友,并记录下与新朋友相处的过程和感受;或者让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好朋友是如何相互关心、支持和包容的,然后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同时,教师可以与家长保持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内容,鼓励家长在家庭生活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社交机会,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