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第二框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课标要求】1.理解认识从“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的发展过程。2.体会认识不断深化的历程。【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感性具体的含义,理解思维抽象的含义,掌握思维抽象的方法。难点:理解感性具体与思维抽象之间的关系,理解思维具体的含义,掌握实现思维具体的方法,领会感性具体与思维抽象、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之间的关系,及其在推动认识发展中的意义。【活动学习】自主学习单自主学习一:基础自学(对照课本,理出本课必备知识,圈画课本知识点,并写出疑难点,用时10分钟)1.感性具体的含义: 2.感性具体的局限性:3.思维抽象的含义: 4.思维抽象的目的和内容:5.思维抽象的过程和局限性: 6.思维具体的含义:7.思维具体的意义 8.思维过程的两个阶段:9.思维抽象的重要环节(方法):自主学习二:构建体系(结合课本,以框题为起点,尝试完成本课体系知识,用时5分钟)课堂活动单活动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写在横线上,组内交流,展示自己的成果,用时3分钟)在地球大气层的自然状态下,自由落体运动受着空气阻力因素的干扰,人们直观看到的现象是重物比轻物先落地,人们没有认清楚落体运动的规律。因此,亚里士多德作出了重物比轻物先落地的结论。在伽利略时代,人们还无法用物质手段创设真空环境来从事落体实验,伽利略就依靠思维抽象,在思想上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在纯粹状态下的落体运动。轻重物体的自由下落速度是相同的,即重力加速度的大小都是相同的。因此,伽利略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1.从科学思维角度看,人们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定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2.在自由落体运动定律的发现中,伽利略是如何进行思维抽象的?归纳总结一:活动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组内交流,展示自己的成果,用时5分钟)人们早已知道雷电,知道漆棒、玻璃棒与毛皮、绸布摩擦可以吸引纸屑、头发等轻微物质,还知道磁铁可以吸引铁屑等现象。人们还发现有电流的导线会使磁针发生偏转现象。在实验中,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的电动力学出现以后,电磁理论更加系统。在电磁理论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利用电磁原理设计制造发电机、电动机等。电磁波理论推动了无线电技术发展,无线电发射机、接收机被制造出来,产生了现代遥控、导航等新技术。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认识发展道路的理解。归纳总结二:活动三:知识归纳活动四:当堂练习(完成小题用时6分钟,组内交流展示2分钟,并由组长选派一人写出本组的答案)1.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2.思维抽象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不是起点。( )3.感性具体,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 )4.思维抽象是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 )5.人们到某地旅游,首先看到的往往是旅游地的山水风光、风土人情等,于是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了关于这个旅游地的比较整体的印象。人们对旅游地的初次印象属于( )A.思维抽象 B.感性具体C.思维具体 D.理性认识6.对于苹果、脐橙、香蕉、菠萝,我们可说它们是“水果”,或“植物的果实”;对于大雁、海燕、丹顶鹤、天鹅,我们可说它们是“飞禽”,或“鸟纲”。这说明( )①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 ②感性具体能上升到思维抽象③人们能从个性中抽取共性 ④有了感性具体也就有了思维抽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大田柿花品质远近闻名,最重要的因素是其加工工艺以手工为主,在制作中每道工序都精益求精,注重柿饼加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制作出的柿花色泽橙红,肉厚质软,有蜂蜜香味,深受广大食客喜爱。”从思维抽象角度看,只围绕其精工制作的大田柿花品质高进行分析指向的是( )A.提纯环节 B.分离环节 C.简略化环节 D.理想化环节8.伽利略发现的自由落体定律,可以用一个公式简略地表示:S=gt2。其中,“S”表示物体在真空中的坠落距离,“t”表示坠落的时间,“g”表示重力加速度常数。落体定律揭示的是真空中的自由落体的运动定律。上述材料描述的是科学的思维抽象中的________环节。( )A.分离 B.提纯C.简略化 D.理想化9.我们在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一般是通过实践调查,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确定论点、论据,在头脑中大体形成调查报告的体系结构,然后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把调查报告写出来。这里体现的思维顺序是( )A.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B.从思维抽象到感性具体C.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再到思维抽象D.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参考答案活动一:(1)从科学思维角度看,人们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定律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发展阶段。(2)①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伽利略撇开了化学现象、生物现象以及其他形式的物理现象,把落体运动这一特定的物理现象从现象总体中抽出来。②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伽利略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在纯粹状态下的落体运动,进行了提纯。③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一般来说,落体运动是在地球大气层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要把握自然状态下的落体运动就要考虑阻力因素,相对于实际情况,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是一种抽象的简略化表述。④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伽利略设定的真空状态就是一种理想化的形式。活动二:材料中关于人们对电磁认识发展的介绍,体现了人类对电磁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从人们所熟知的生活现象出发,科学家们在猜想、假设、实验等的基础上,发现了电磁的初步规律,形成了电动力学,丰富了电磁理论,使电磁理论更加系统化。在电磁理论的基础上,人们投身于社会实践,利用抽象理论指导发展新技术,推动电子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对电磁的认识过程不只是从感性具体中抽象共性,而且凭借思维抽象再现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将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不断深化认识,获得关于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完整认识。活动三:1.正确【详解】本题是判断题,依据教材内容可知,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故本观点正确。2.错误【详解】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不是起点,故该观点错误。3.错误【详解】思维抽象,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故判断错误。4.错误【详解】思维抽象是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不是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思维具体则是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故本题观点错误。5.B【详解】B:感性具体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人们对旅游地的初次印象正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因此属于感性具体的范畴,B符合题意。ACD:人们到某地旅游,首先看到的往往是旅游地的山水风光、风土人情等,于是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了关于这个旅游地的比较整体的印象,这属于感性具体的范畴,A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6.C【详解】①:材料强调人们能从个性中抽取共性,并没有体现现象和本质,①不符合题意。②③:我们把苹果、脐橙、香蕉、菠萝概括为“水果”,或“植物的果实”;把大雁、海燕、丹顶鹤、天鹅概括为“飞禽”,或“鸟纲”,这说明感性具体能上升到思维抽象,也表明人们能从个性中抽取共性,②③符合题意。④:从感性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④错误。故本题选C。7.B【详解】ABCD:只围绕其精工制作的大田柿花品质高进行分析,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将其与其他对象分割开来,指向思维抽象的分离环节,B符合题意,ACD排除。故本题选B。8.C【详解】C:材料中,伽利略发现的落体定律,可以用一个公式简略地表示:S=1/2 gt2。这描述的是科学思维抽象中的简略化。C符合题意。ABD:分离即在思想上暂时把认识对象从整体的历史联系中剥离出来,在相对孤立的状态下进行考察;提纯即在思想上对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比较,排除其偶然的,非本质的因素,抽出必然的,本质的因素,在纯态下进行考察;简略化即将抽出的结果,用概念和判断的形式固定下来;理想化是指在理想的状态下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材料没有涉及分离、提纯、理想化。ABD不合题意。故本题选C。9.D【详解】A:材料体现的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A不符合题意。B:正确的思维顺序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而不是从思维抽象到感性具体,B错误。C:正确的思维顺序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而不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再到思维抽象,C错误。D:“通过实践调查,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属于感性具体;“经过分析研究,确定论点、论据,在头脑中大体形成调查报告的体系结构”属于思维抽象;“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把调查报告写出来”属于思维具体。因此材料所述体现的思维顺序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故本题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