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89张PPT)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2025新高考(部编教材)一轮复习《政治与法治》 专题九目录目录1考纲考情分析2思维体系构建3核心考点突破5易混易错辨析6真题好题演练精选典例精析401返回考纲考情分析核心考点 考题 知识点 材料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024甘肃卷T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实行改革开放 走向民富国强 名人名言(马克思恩格斯)保持党的先进性 2024重庆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和要求 名人名言(习近平)2023新课标卷T5 党的性质 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2023山东卷T1 党的完旨;执政理念 名人名言;2022北京卷T1 执政理念 中国这十年;2022辽宁卷T6 执政方式 第10次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党的全面领导 2023新课标卷T5 党的自身建设 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2023湖北卷T9 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023年两会2023山东卷T1 党的领导方式 名人名言;2022山东卷T16 党的领导方式 国家公园“武夷山样本”的治理2022年-2024年三年来全国各省(市)新高考试题看,党的先进、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政协、基层群众自治和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都是高频考点考情考向核心考点 考题 知识点 材料人民民主专政 2022·海南卷6、7; 党的群众路线;防疫“动态清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024重庆卷T6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人大代表应如何履职 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代表工作委员会2024浙江6月卷T11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人大代表的职权 人大代表应如何履职 人大代表提案2024甘肃卷T6 我国的国家性质 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特色和优势 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 发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024安徽卷T6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特色和优势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国两会2023新课标卷T6 人大代表的产生、民主集中制 2023年两会2023湖北卷T9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2023年两会2023山东卷T6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 文物保护2022辽宁卷T7 人大代表 人大代表工作室;2022海南卷T8 人大代表 人大代表联络站2022山东卷T6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知识产权保护条例考情考向核心考点 考题 知识点 材料政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24全国甲卷T6 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 民主监督 市场监督2024全国甲卷T14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 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要求 某市出台制造业用地改革政策2024江苏卷T5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始终追求团结统一的历史2024浙江6月卷T12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平等处理好民族关系的意义自治权 “新人入青,青货入浙”2023新课标卷T5 人民政协的性质和地位 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2022·海南卷T9 政协的职能: 政协委员深入基层调研基层群众自治 2024广东卷T8 居民委员会 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 人大代表的职权 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学生参加社区活动2023湖北卷T7 村委会、居民委员会、实行基层民主自治意义 传统特色文化2023湖北卷T18 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解、民主决策 村党委带领村民致富2023山东卷T5 村民自治的内容、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 农村特色田园综合体建设2022·山东卷T5; 居民委员会、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养老助餐服务2022北京卷T18 基层民主自治、、民主协商 社区充电桩问题2022海南卷T10 人民政协的性质和地位、主题、职能、协商民主 全国政协调研考情考向核心考点 考题 知识点 材料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2023新课标卷T13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 宪法主题公园2023湖北卷T8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2022辽宁卷T6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10次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2022海南卷T1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 海南行政服务新举措法治中国建设 2024江苏卷T18 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 党的地位和作用 某地坚持水安全治理一体化推进的措施2024安徽卷T18 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要求 法治政府的内涵 中共安徽省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2023新课标卷T13 如何建设法治国家、如何建设法治社会 宪法主题公园2023湖北卷T8 法治政府的内涵、如何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 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2022山东卷T16 法治政府的内涵、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政务信息公开和个人信息保护2022山东卷T5 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农村特色田园综合体建设考情考向核心考点 考题 知识点 材料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024重庆卷T11 法治政府 严格执法 某地综合形成镇街“一张行政执法清单2024江苏T6 协商民主 民主决策 科学立法 某市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于立法全过程2024浙江6月卷T25 国家的对内职能 推进公正司法 某校高一学生围绕“司法为民”开展综合探究2024广东卷T17 民主集中制 党的全面领导 全过程人民民主 科学立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推进备案审查工作2024广东卷T7 人民政协 法治政府 公正司法 广州某区“两会”2024北京卷T17 法治政府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检察院推动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2024湖南卷T6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科学立法 公正司法 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2024山东卷T5 党的全面领导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食品安全案例2024湖北卷T8 法治国家 严格执法 全民守法 国务院颁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考情考向核心考点 考题 知识点 材料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024浙江1月卷T13 法治政府 严格执法 各地政务服务中心纷纷设立线上线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2024浙江1月卷T11 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法治社会 公正司法 某城区法院充分利用辖区文化资源优势2023新课标卷T13 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 宪法主题公园2023湖北卷T9 推进科学立法的要求 2023年全国两会2023湖北卷T21 全民守法 城市居民邻里纠纷2022·山东卷T16 严格执法 国家公园“武夷山样本”的治理2022海南卷T25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考情考向新课标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搜集材料,阐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核心素养02政治认同01科学精神通过学习,知道我国法律制定的严谨性,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通过学习,认同严格执法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通过学习,深入理解公正司法,感悟党在促进公正司法中发挥的领导作用。正确认识全民守法的具体要求,明白守法是为了更好维护自身的利益。明白法律制定的流程,知道立法的科学为依法治国奠定基础。明白严格执法需要建立长效机制,需要一以贯之。明白公正司法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渐进性工程,持续性工程。查询身边案例,理解全民守法的重要性。03法治意识通过相关资料和所学,对科学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自觉监督政府严格执法,为法治政府建设贡献力量。旁听法院审判,了解我国司法程序。培养守法意识,树立法治观念。04公共参与树立法治意识,在科学的法律体系下健康成长。通过相关资料和所学,对政府持久性严格执法提出自己的建议。在案件处理中感受公平正义,树立法治意识。命题预测0303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落实中央精神、完善规则和严格规范执法对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0202结合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过程,运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相关知识,就如何实现科学立法提出可行性建议。0101从科学立法的角度分析完善香港选举制度条例的通过令“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命题预测0505分析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对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要求的重要意义。0404简要说明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意义。请你就如何提高司法公信力提两点建议。02返回核心考点突破全书主线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根本保证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有机统一于社会主义民主政伟大实践全面依法治国全书知识体系为什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第一课、第二课)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第三单元依法治国怎么样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第三课)我国国体(第四课)根本政治制度(第五课)基本政治制度(第六课)依法治国(第七课)法治国家建设(第八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第九课)第一单元党的领导第三单元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根本保证本质特征基本方式于社会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三者有 机统一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识体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治国理政基本方式基本要求法治中国建设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原则第一单元党的领导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总目标内涵措施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科学立法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内涵措施内涵措施内涵措施措施内涵内涵措施内涵措施有 统机 一第七课第八 课第九课目标主体基础前 提关 键防 线基 础本专题知识体系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依法治国基本要求前提关键防线内涵表现?怎样推进?推进意义?全民守法基础03返回核心考点突破考点考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科学立法0102严格执法公正司法0102全民守法必备知识必备知识第一部分梳理排查,夯实基础!考点一知识体系5依法立法科学立法科学立法内涵怎样科学立法权利与义务统一、权力与责任合理配置含义有立法机的立法机关民主立法2020年8月31日,为深入开展黄河立法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审议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该纲要内容涵盖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合理规划、生态修复、水沙治理、产业发展以及民生建设五大问题。2022年10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黄河保护法》。这部法律将从2023年4月1日起施行。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安澜,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制定黄河保护法。这部法律的制定实施,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黄河保护法》坚持一体化保护与修复,保障黄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保障防洪安全,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将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议学情境一《黄河保护法》2023年4月1日实施2020年全国两会上,黄河保护立法再次成为全国人大代表议案关注较多的领域,史贵禄、汪中山、王新伟等代表和甘肃代表团分别向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提出制定“黄河法”或“黄河保护法”的议案2020年8月31日,为深入开展黄河立法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审议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该纲要内容涵盖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合理规划、生态修复、水沙治理、产业发展以及民生建设五大问题。在社会各界的呼吁下,2020年11月20日,由国务院负责,9个部门参与,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共同成立黄河立法起草工作小组。2021年4月1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十一次委员长会议将制定黄河保护法纳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21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并作为预备审议项目。黄河保护法出台始末议学情境一2021年4月29日,水利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司法部、自然资源部等11个部门,向社会公布《黄河保护立法草案(征求意见稿)》。2021年12月20日,黄河保护法草案首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此次为最高立法机关首次审议黄河保护法草案。草案共11章105条,充分聚焦黄河流域的突出问题,围绕规划与管控、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沙调控与防洪安全、污染防治、高质量发展、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保障与监督等规定了相应的制度措施。2022年10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黄河保护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一二三号主席令对黄河保护法予以公布。议学情境一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从《黄河保护法》的立法过程及其内容中分析我国在立法过程中有哪些具体要求?分析《黄河保护法》编纂历经哪些过程,这对推进科学立法有何启示?体现我国国家性质,顺应时代要求。要符合国情和实际,符合社会发展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审议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安澜,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黄河保护法》把握立法的方向注重立法的实效遵循立法的方法议学提示●按照法定职权、依照法定、程序做到依法立法。2020年全国两会人大代表提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各部门共同成立黄河立法起草工作小组。向社会公布草案(征求意见稿)》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分布施行●要发扬民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编纂过程:启示:●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议学提示可以相互交流(V:fengyan7203)考点一:科学立法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1、为什么科学立法?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2、什么是科学立法? 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3、科学立法的标准一、科学立法的内涵体现我国国家性质,顺应时代要求。立法的方向要符合国情和实际,符合社会发展立法的实效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立法的方法要在党的领导下,把握立法方向才能立良善之法形成符合国家发展目标的法律体系123考点一: 科学立法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3、科学立法的标准 (1)体现我国国家性质,顺应时代要求。立法要符合我国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制定出适合中国的良法。(立法方向)(2)要符合国情和实际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体制机制,使每项立法都能合理的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和义务,是法律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立法实效)(3)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要明确划分不同的法律关系的调整对象和界限,形成符合国家发展目标的法律体系。(立法方法)一、科学立法的内涵国务院相关部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制定和修改其他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制定部门规章制定地方性法规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制定地方政府规章考点一: 科学立法4、我国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考点一: 法治国家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1、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 法律依据:在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要求: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2、充分发扬民主 ①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②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3、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①应在立法中客观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确认和保护,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相对应。②立法还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根据国家治理需求,授予国家机关必要的权力,并对其加以制约,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二.推进科学立法突破提升:比较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和依法立法科学立法 就是要实事求是,不能拍脑袋做决策,科学立法的核心在于尊重和体现客观规律 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要完善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机制,创新公众参与立法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民主立法 就是要多听方方面面的意见,多吸取社会智慧,民主立法的核心在于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依法立法 是指立法应当严格依照宪法法律设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确保每项立法都经得起合宪性审查,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依法立法要求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的立法权限,明确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保留的事项,依法严格进行授权立法,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法律化。三者有机统一于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共同推进我国法治化进程。 考点一: 法治国家考点二知识体系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严格执法严格执法内涵怎样严格执法坚持公正执法含义执法主体坚持规范执法严格执法意义法律角度政府角度社会角度坚持文明执法议学情境一山东淄博周末迎大“烤”交通执法在行动山东省淄博市也凭借特色烧烤火爆“出圈”,成为网红城市,各地游客不断涌入。 社会治安怎么加强?城市卫生如何维护?短斤少两怎么避免?矛盾纠纷如何化解?投诉渠道怎么畅通……这些问题关系到游客的安心与舒心,更关系到淄博烧烤能否实现从“爆红”到“长红”淄博市张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文曝光一起价格违法典型案件,对某酒店各类型客房实际成交价格超过1.5倍进行立案调查。与此同时,淄博有关部门对于外地车辆违停挨个打电话不贴罚单、对露天烧烤不简单一禁了之等做法也赢得了网民称赞。从事前的提醒告诫,到发布价格违法标准,再到果断迅速查处违法行为,淄博各级政府部门以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赢得商家和消费者高度肯定和大力支持。这让我们意识到,依法监管、公正执法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支持和信赖,执法的效果才能充分显现。议学情境二淄博烧烤,法治味十足!严格执法不是简单的一禁了之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什么是严格执法?严格执法的主体是谁?有何重要意义?淄博的做法对推进严格执法以怎样的启示?考点二: 严格执法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1、什么是严格执法? (1)内涵: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2)主体: 在法律实施体系中,行政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行政机关要带头严格执法,依法全面履行职能。2、严格执法的意义 (1) 从法律角度:有助于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政府必须带头严格执法,才能带动全社会尊崇和敬畏法律。(2) 从社会角度: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政府只有坚持严格执法,惩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群众正当权益,才能彰显公平,伸张正义。(3) 从政府角度:有助于推进建设法治政府。各级政府能否切实做到严格执法,体现国家法治文明程度,关系法治中国建设成效。只有不断推进各级政府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才能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任务和目标。一、严格执法的内涵考点二: 严格执法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1、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2、坚持规范执法 (1)前提:严密的执法程序是规范执法的重要前提,也是执法公开公正的重要保障。(2)要求: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明确具体操作流程,重点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执法行为。3、坚持公正执法 (1)含义:行政执法要坚持公正,同等情况平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2)要求:要恰当地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得违背法律的精神和原则。要有效杜绝执法不公、随意执法,不断提升执法机关的公信力4、坚持文明执法 执法部门要改进执法方式,做到语言、行为规范,融法、理、情于一体,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争取当事人的理解和支持,力求实现执法效果最大化二、推进严格执法严格执法 规范执法 公正执法 文明执法内涵 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 严格按规定办事,按程序办事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文明是执法人员的职业素养原因 严格执法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 严密的执法程序是规范执法的重要前提,也是执法公平公正的重要保障 公正是执法价值取向 文明是指执法者文明的形象,是对人的一种态度,执法要有礼有节政府执法的文明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文明联系: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都是推进严格执法的要求突破提升:比较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考点二: 严格执法考点三知识体系公正司法公正司法内涵怎样公正司法含义特征地位司法权依法独立行使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加强人权司法保障聂树彬案再审从死罪改判无罪——迟到21年的正义议学情境三孙小果是昆明一恶霸。1998年,他因故意伤害罪等数罪并罚,被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此后,孙小果却离奇地逃离了死刑,至少获得多个“减刑”并且在短短几年之后就出狱,成了昆明夜场的“大李总”。2019年4月,中央扫黑除恶第20督导组进驻云南省期间,昆明市公安机关坚决排除干扰阻力,坚决打掉黑恶势力背后的“官伞”“警伞”“庸伞”,打掉了孙小果等一批涉黑涉恶犯罪团伙。孙小果案已经成为见证中国依法治国进程的典型案例2020年5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时表示,2019年全国法院审结涉黑涉恶犯罪案件12639件83912人。依法审理孙小果案、杜少平操场埋尸案。周强称:“对主犯孙小果、杜少平坚决判处并执行死刑,让正义最终得以实现。”这说明正义议学情境一结合议学情境分析这两个案件的审判符合公正司法的应有之义吗?为什么说要想得到一个公平正义的审判结果必须审判程序公正?从该案件不合理之处反思我应如何有效推进司法的公正?议学问题(1)原判决中没有达到两个基本:基本事实不清楚,基本证据不确凿。口供是刑讯逼供的结果,属于非法证据,(1)存在司法腐败问题,司法机关领导滥用职权,违法干预司法活动,违背司法公正;审判和减刑过程多次暗箱操作;司法活动的过程不公平,程序不正当司法活动的结果不公平聂树彬案不合理之处∶孙小果案不合理之处∶(2)最后在证据不足情况下依然定罪;(2)多次违规减刑议学提示议学提示聂树彬案不合理之处∶(1)原判决中没有达到两个基本:基本事实不清楚,基本证据不确凿。口供是刑讯逼供的结果,属于非法证据,(2)最后在证据不足情况下依然定罪;(1)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2)要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包括强化当事人辩护辩论权等制度保障,健全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详见P106名词点击)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孙小果案不合理之处∶(1)存在司法腐败问题,司法机关领导滥用职权,违法干预司法活动,违背司法公正;(2)审判和减刑过程多次暗箱操作;(1)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2)要推进阳光司法体制,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杜绝暗箱操作,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考点三:公正司法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1、什么是公正司法? (1)内涵: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2)地位: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2、公正司法的表现 (1)司法的程序要公正:①要求:程序的公正意味着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司法过程严格依据诉讼法进行。②意义:通过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有效保护公民的程序权利,从而使得审判结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2)司法的结果要公正 :①要求:结果的公正意味着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合法合理。②意义:只有结果公正,才能有效解决案件纠纷,惩罚违法者,救济受害者。③实现方式:法律的公平正义正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公正的判决而得以实现的。一、公正司法的内涵程序公正 结果公正含义 司法程序方面所表现的公正 案件的处理结果所体现的公正表现 ①裁判者的独立性 ②当事人地位的平等性 ③程序过程的公开性 ①无辜者不被处罚②有罪者受到处罚③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意义 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有效保护公民的程序权利,从而使得审判结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 能有效解决案件纠纷,惩罚违法者,救济受害者,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关系 结果公正是程序公正的价价值追求,程序公正是结果公正的重要保障,考点三:公正司法突破提升:比较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性质 国家审判机关 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职权 通过独立行使审判权,实现对国家法律的适用 通过独立行使检察权,实现对国家法律监督层级 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产生 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考点三:公正司法拓展提升:我国的司法机关考点三: 公正司法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1、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 ① 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②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2、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3、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 ①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②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杜绝暗箱操作。4、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①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等的制度保障。②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二、推进公正司法名词点击: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其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和“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即犯罪行为的界定、种类、构成条件和刑罚处罚的种类、幅度均应当由法律加以规定,对于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这是刑事诉讼法中确立的旨在实现司法公平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制度,指对被告人定罪量刑必须依据确定、充分的证据。对于缺乏充分证据的案件,司法机关应当不起诉或判处被告人无罪。通常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侦查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使用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凡以非法方法取得的证据均不得在刑事审判中被采纳。非法证据排除疑罪从无罪刑法定考点三:公正司法考点四知识体系全民守法全民守法内涵怎样全民守法含义意义开展普法教育投身依法治国实践,尊法守法弘扬优秀传统,履行法定义务议学情境一女大学生只因染粉色头发,被网友骂到自杀议学情境四去年7月,杭州女孩郑灵华因一头粉色头发成为焦点,随后遭遇大规模网络暴力。浙江师范大学2022届毕业生郑灵华被保研后,拿着录取通知书给爷爷一个惊喜,拍了照片和视频发到社交网站作纪念。没想到内容被盗用,许多人针对她粉红色的头发,辱骂她“陪酒女、夜店舞女、不正经人、妖精、红毛怪……”有人造谣“老人带病考取研究生,还娶了一个小女生”。有网友指责郑灵华“吃人血馒头”,“拿自己爷爷炒作”,说“老爷子走慢了”;称师范生、艺术生“不学好”,“不配当老师”,“国家该取消艺术生”,“染发的都不是好人”……遭受网暴半年之久,让郑灵华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2023年2月19日,郑灵华的生命永远停留在这一天议学情境四结合议学情境分析网络暴力有哪些危害?结合教材内容分析“郑灵华自杀”案给我们哪些启示?谈谈你怎样理解全民守法的重要性?议学情境一考点四:全民守法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1、什么是全民守法? 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2、全民守法的具体要求 (1)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2)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义务 :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负有相应的义务。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3)全民守法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不应诉诸暴力或其他违法手段。3、全民守法的重要性 ①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②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③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一、全民守法的内涵突破提升:全面理解全民守法的内涵国家社会层面依法行使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权利观念上道德建设实践上公民层面维权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合法权益受侵害时,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合法手段理性维权,不应诉诸暴力或其他违法手段义务依法履行义务。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负有相应的义务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人民是法治建设的主体,是法治国家的主人。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精析突破名词点击:和解、调解、仲裁、诉讼指当事人发生纠纷时可以自行协商,在尊重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就争议的事项达成一致,从而解决纠纷的方式。指在第三人的主持下,通过说服教育等方法来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调解有两种方式:一是向纠纷当事人所在地或者纠纷发生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二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当事人的纠纷进行调解。调解所形成的调解协议书不具有法律强制力。指当事人根据争议发生前或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将纠纷提交仲裁机关进行裁决并解决纠纷的方式。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履行。指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对纠纷依法予以处理。这是解决纠纷的最常见方式。生效的判决书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和解调解仲裁诉讼考点四:全民守法考点四:全民守法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1、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2、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推进全民守法,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3、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二、推进全民守法名词点击:公序、良俗公序,指公共秩序,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良俗,指善良风俗,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处需的般道德。公序良俗指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考点四:全民守法精析突破精析突破第二部分考点精析,难点突破!1、比较: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内涵及表现 推进措施 意义科学立法 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 依法立法;发扬民主;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1)科学合理地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责任,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2)落实依法治国方略,解决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在全社会形成守法用法的氛围严格执法 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1)有助于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法律角度)(2)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社会角度)(3)有助于推进建设法治政府(政府角度)公正司法 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 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司法为民;强化人权司法保障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公正司法具有定分止争的终局性作用、对社会公正的引领作用、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保障作用、对人们行为的预测作用。全民守法 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有助于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建设法治中国联系 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必须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推进法治中国建没的进程中,这四个方面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精析突破2、多角度整合坚持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宪法角度 科学立法 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区别 涵义 加强宪法实施与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 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党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治化、规范化 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特征是司法的程序要公正,司法的结果要公正 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特征是司法的程序要公正,司法的结果要公正主体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中国共产党 政府及其职能部门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全体社会成员地位 合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 不断提高党的执能力与水平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是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和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 公正司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全民守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精析突破知识提炼4个内涵: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内涵4个意义: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意义4个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措施要求04返回典例精选精析1.(2023·福建福州·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校考三模)某市人大常委会针对该市民生热点问题开展立法工作时,问计于民,创造性形成了“万名代表下基层”的工作机制,同时采用“小程序+融媒体”技术手段,随时随地传递信息,取得良好工作质效。该做法体现了( )①法制在政治制度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②通过民主立法和科学立法提高工作质效③创新地方立法机制,将立法权下放基层④运用科技推动人民与国家心声同频共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典例【答案】D【详解】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①错误。②:某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的“问计于民”和“万名代表下基层”举措取得良好工作质效,体现了通过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提高工作质效,②符合题意。③:“万名代表下基层”的工作机制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并不是将立法权下放基层,③不选。④:某市人大常委会针对该市民生热点问题开展立法工作时采用“小程序+融媒体”技术手段,随时随地传递信息,取得良好工作质效,表明运用科技推动人民与国家心声同频共振,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典例2.(2023·浙江·模拟预测)某地人民法院大力推进一站式建设,升级完善诉讼服务中心、网上立案服务、12368热线、移动微法院、网络司法查控平台“五位一体”诉讼服务中心配套设施,打造“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一次通办”诉讼服务格局,为当事人提供“指尖诉讼”“掌上办案”司法便利服务。这些便民司法举措的意义在于( )A.通过降低司法成本以维护公平正义B.创新司法模式,彰显人民司法为人民C.通过程序的便捷和公正保障结果公正D.加强人权司法保障,推进公正司法典例【答案】B【详解】A:降低司法成本与维护公平正义无因果关系,A不符合题意。B:这些便民的司法举措是对司法模式的创新,彰显了人民司法为人民,B符合题意。C:材料不体现司法程序的公正与结果公正的关系,C不符合题意。D:材料不涉及人权司法保障,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典例3.(2023·辽宁·模拟预测)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22年初启动立法法修改工作,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会议审议、广泛征求意见和多次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提请本次会议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草案)》。这表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①立法实践贯彻民主理念,保障人民群众的表决权②发挥人大立法主导作用,顺应时代要求完善立法③健全立法沟通联系机制,全面反映人民各种意愿④坚持科学民主依法立法,提高立法的质量和水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典例【答案】C【详解】①:人民群众没有表决权,表决权是人大代表的权力,①错误。②: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22年初启动立法法修改工作,说明了人大在立法中起主导作用,顺应时代要求完善立法,②正确。③:全面反映人民各种意愿表述有误,意愿必须合理合法,③错误。④:两次会议审议、广泛征求意见和多次修改完善,最终形成,说明人大坚持科学民主依法立法,提高立法的质量和水平,④正确。故本题选C。典例4.(2023·全国·校联考模拟预测)河南省从建强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深化乡村法律援助工作、努力实现乡村法律服务多元发展等方面,扩大农民法律援助的覆盖面,集中办理了一批与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农业生产、农村宅基地(土地)流转(承包)、赡养抚养等相关的涉农纠纷案件,为农村居民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援助。乡村法律援助有利于( )①化解乡村矛盾纠纷,凝聚乡村振兴发展的合力②积极推进依法治国,落实了司法权向乡村下放③完善公民道德规范,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④加强基层法治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典例【答案】B【详解】①:该省通过帮助农民解决涉农纠纷案件,从而化解乡村矛盾纠纷,凝聚乡村振兴发展的合力,①观点符合题意。②:落实司法权向乡村下放说法错误,司法权属于国家机关权力,不能下放到乡村,②说法错误。③:题干强调从法律层面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而不是从公民道德规范层面,③观点不符合题意。④:加强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为农村居民提供法律援助有利于加强基层法治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④观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典例5.(2023·广东汕头·统考三模)一枚国徽,一条横幅,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前组成了一个简易又不失威严的巡回法庭,区人民法院、街道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社区的党员代表、网格员、居民群众等100余人围观旁听……这是一起民事案件在社区公开审理的场景。巡回法庭进社区( )①体现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理,坚持了人民司法为人民②是基层群众自治的重要形式,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③坚持普法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推进法治社会建设④强化多元主体参与司法的义务,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典例【答案】B【详解】①:在社区公开审理民事案件,体现了法院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为人民群众化解纠纷,保障人民合法权益,故①符合题意。②:基层群众自治的形式是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故②表述错误。③:民事案件在社区公开审理,多元主体旁听,有利于普法宣传,推进法治实践和法治社会的建设,故③符合题意。④:我国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多元主体没有参与司法的义务,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故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B。典例6.(2023·辽宁沈阳·沈阳二中校考模拟预测)2023年,辽宁省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活动,为防止乱执法、随意检查等执法扰企行为,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印发并公布了包含1万余项的“首违不罚”清单,最大限度减少对市场活动的影响。“首违不罚”清单的制定和公布( )①细化了涉企执法,有利于形成更包容的政企关系②厘清了行政执法边界,提高了其涉企服务的水平③完善了执法程序,让政府恰当地行使自由裁量权④使行政执法更有温度,能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典例【答案】B【详解】①④:辽宁省制定印发“首违不罚”清单细化了涉企执法,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对市场活动的影响,有利于形成更包容的政企关系,使行政执法更有温度,能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①④符合题意。②:政府的职责是法定的,辽宁省制定印发“首违不罚”清单并不是为了提高了其涉企服务的水平,而是行政执法更有温度,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②错误。③:材料体现的是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活动,制定“首违不罚”清单,没有涉及执法程序的完善,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典例7.(2023·海南·统考模拟预测)2023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指出,要推进医疗、医保、医药、医教改革协同联动,创新完善乡村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切实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政策,统筹解决好乡村医生收入和待遇保障问题,健全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激励制度,防止给农民群众增加不应有的负担。这要求人民政府( )①弱化社会管理的职能,提高服务能力 ②落实便民利民的要求,提升管理水平③不断增强司法透明度,树立政府威信 ④做到政策制定人性化,坚持群众路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典例【答案】D【详解】①:职能科学是法治政府的重要内涵,建设职能科学的政府要求政府不能什么都管,也不能该管的不管。在人民的生命健康上,政府要强化、优化职能,提高服务能力,弱化社会管理职能表述错误,①排除。②④:要推进医疗、医保、医药、医教改革协同联动,健全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激励制度,防止给农民群众增加不应有的负担,要求人民政府落实便民利民的要求,提升管理水平,做到政策制定人性化,坚持群众路线,②④符合题意。③:政府不是司法机关,材料也不涉及政府威信,③排除。故本题选D。典例8.(2023·海南·统考模拟预测)2022年11月,江西省某县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非法收购、出售陆生野生动物案件。被告人邓某犯非法收购、出售陆生野生动物罪,判处拘役三个月,缓刑六个月,赔偿给国家带来的经济损失12460元。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公民要坚持守法平等和立法平等②公民要将宪法和法律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③公民参与社会生活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④法律是对公民自由和权利的约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典例【答案】C【详解】②③:被告人邓某犯非法收购、出售陆生野生动物罪,判处拘役三个月,缓刑六个月,赔偿给国家带来的经济损失12460元,可见公民要将宪法和法律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公民参与社会生活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②③符合题意。①:公民没有立法权,①错误。④:法律对公民的自由和权利既有约束,也有保护,④错误。故本题选C。典例9.(2023·福建莆田·统考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M县是塞罕坝精神的发源地。作为首都生态护珹河建设的重要节点,该县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以法治力量守护“林海洋”。近年来,M县先后制定出台《关于禁止野外用火的决定》以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修复等规范性文件40多个,并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专设一章纳入相关条例。该县在工作中将生态环境领域法律法规列入党政领导干部培训计划,细化指标任务,明确部门职责;成立6个县直综合执法队和37个乡镇综合执法队,开展联合执法和集中专项整治,并利用微信群、短视频、农村大喇叭开展以案说法、法律风险告知、法律常识宣传等。5年来,该县共受理查处各类涉林案件501起,减少损失1.5亿元。毁林开荒、盗伐林木等破坏生态行为减少了80%以上。截至2023年2月,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0.25%,水源地和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持续全国领先,该县成为名副其实的“华北绿肺”。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M县是如何以法治力量守护“林海洋”,成为“华北绿肺”的。典例【答案】①强化生态立法,构建生态文明法治体系,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提供法治保障。②通过党政干部生态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党政干部法治意识,增强党政干部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③严格依法行政,积极推动生态环境领域综合行政执法,依法打击生态环境领域违法行为,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④加强社会公众普法宣传,提升公众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增强社会公众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典例05返回易混易错辨析1.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尊重和体现广大人民的根本意志,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2.科学立法表明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立法的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科学立法要做到精准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法律文件。4.立法中遵循权力与责任脱钩,权利与利益挂钩的原则。5.在我国,宪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立法中应遵循权力与责任应挂钩,权利与利益应脱钩。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科学立法表明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立法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在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易混易错辨析行政执法要恰当地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得违背法律的精神和原则。6.政府严格执法,就能带动全社会尊崇和敬畏法律。7.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是规范执法的重要前提,也是执法公开公正的重要保障。8.文明执法就是在遇到违法行为人时教育教育,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9.维护法律权威和尊严,政府必须科学立法。10.要完善执法程序,建立健全制约监督体制机制。11.行政执法要恰当地行使自主处置权,不得违背法律的精神和原则政府必须带头严格执法,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全社会尊崇和敬畏法律。严密的执法程序是规范执法的重要前提,也是执法公开公正的重要保障。文明执法要求执法者对当事人加强教育,减少处罚,但要根据违法行为的情节和危害程度,而进一步采取其他的惩戒或强制性措施。××××维护法律权威和尊严,政府必须严格执法要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易混易错辨析12.全民守法是社会公正的最后防线。13.公正司法就是在行政执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与正义的原则。14.司法的程序公正强调结果的正当性。15.推进司法公开要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有、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16.对法院的审判而言,公正司法要求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17.程序的公正,意味着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合法合理。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防线。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与正义的原则。司法的实体公正强调结果的正当性。××××推进司法公开要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对法院的审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平等和正当,也要求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结果的公正,意味着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合法合理。易混易错辨析18.依法行使权利比依法履行义务更重要。19.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手段维权,必要时可以诉诸暴力。20.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推进全民守法。21.科学立法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22.推进全民守法要坚持把全民学法和用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23.推进全民守法要使学法知法懂法用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依法行使权利和依法履行义务同样重要。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进行维权,不应诉诸暴力或其他违法手段。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推进全民守法。××××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推进全民守法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推进全民守法要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易混易错辨析06返回真题好题演练见word文档——课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09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pptx 女大学生只因染粉色头发,被网友骂到自杀,文化,文化综合,好看视频.mp4 山东淄博周末迎大“烤”交通执法在行动.mp4 聂树彬案7.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