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5 寻觅社会的真谛【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政治核心素养】科学精神: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通过事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认识社会基本矛盾,初步形成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能力;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准确把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区别,理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政治认同:从社会存在出发理解社会意识,坚持思想领域的问题要到物质领域中去寻找根源,坚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 认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坚信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认同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公共参与:在实践中要自觉地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考情考向分析】2022年-2024年三年来全国各省(市)新高考试题看,主要考查哲学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特征、认识的发展、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主体、人的价值、价值观、文化的作用、文化交流与发展、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维体系构建】《哲学与文化》全书逻辑框架的大思路第二单元知识体系本专题脉络【核心考点突破】第一部分:必备知识考点一:社会历史的本质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考点二:社会历史的发展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突破提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方法论:①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合生产力状况,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②要全面深化改革。二、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考点三:社会历史的主体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突破提升:比较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突破提升:真理是客观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精析突破】比较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图示2、比较阶级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表现和解决方式3、比较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知识提炼】1个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2个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3对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精选典例精析】一、单选题1.(2023·浙江湖州·浙江省长兴中学校考模拟预测)2022年12月27日,增值税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首次审议,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和有关政策规定上升为法律,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部分内容作了必要调整,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税收立法再进一程,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添力。这体现了( )①生产关系的适当调整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调整上层建筑的状况来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④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3·云南曲靖·校考三模)2023年3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重点是加强科学技术、金融监管、数据管理、乡村振兴、知识产权、老龄工作等重点领域的机构职责优化和调整,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以便更好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唯物史观依据是( )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根本变革③完善行政管理体制,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经济发展④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使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23·海南·模拟预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党的中心任务有不同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党的中心任务的认识的转变是基于( )①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过往正确的认识往往是我们获得新认识的基点③正确的社会意识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④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2023·浙江·校联考模拟预测)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是基于(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③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④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3·四川成都·石室中学校考模拟预测)2023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在作关于立法法修正草案的说明时指出,修改立法法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法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客观要求,是总结新时代正确处理改革和法治关系的实践经验、更好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和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相统一的现实需要。这表明(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②社会意识能主动适应社会存在的变化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2024·四川成都·成都七中校考模拟预测)2023年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印发《关于强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意见》。《意见》提出明确联络机构、建立会商机制、推动协同保护相关法律政策完善、促进行政标准与司法标准统一等13项具体举措,为整体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可见( )①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②整体与部分就是绝对与相对的关系③上层建筑的调整应服务于经济基础④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2023·山东菏泽·山东省鄄城县第一中学校考三模)自2023年1月8日起,我国新冠疫情防控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这是在综合评估病毒变异疫情形势和我国防控工作等的基础上作出的防控策略调整,以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表明( )①社会意识的变化源于社会存在的变化②合适的上层建筑能巩固发展经济基础③人类能够在不相容的思维中把握事物④实践基础上的社会意识科学预判未来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023·广西·模拟预测)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③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④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材料分析题9.(2023·黑龙江大庆·大庆中学校考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年来,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我国国家安全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国家安全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统筹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党的十九大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写入党章。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出了部署。随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落实,我国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力地维护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我国创造性提出并不断完善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积极意义。【易混易错辨析】1.生产资料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3.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4.社会意识总是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5.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6.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7.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8.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抗性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10.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变革。11.改革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的直接动力。12.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3.人民群众创造的精神财富来源于传统文化艺术。14.劳动群众是历史的主体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5 寻觅社会的真谛【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政治核心素养】科学精神: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通过事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认识社会基本矛盾,初步形成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能力;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准确把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区别,理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政治认同:从社会存在出发理解社会意识,坚持思想领域的问题要到物质领域中去寻找根源,坚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 认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坚信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认同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公共参与:在实践中要自觉地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考情考向分析】2022年-2024年三年来全国各省(市)新高考试题看,主要考查哲学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特征、认识的发展、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主体、人的价值、价值观、文化的作用、文化交流与发展、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维体系构建】《哲学与文化》全书逻辑框架的大思路第二单元知识体系本专题脉络【核心考点突破】第一部分:必备知识考点一:社会历史的本质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考点二:社会历史的发展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突破提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方法论:①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合生产力状况,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②要全面深化改革。二、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考点三:社会历史的主体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突破提升:比较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突破提升:真理是客观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精析突破】比较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图示2、比较阶级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表现和解决方式3、比较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知识提炼】1个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2个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3对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精选典例精析】一、单选题1.(2023·浙江湖州·浙江省长兴中学校考模拟预测)2022年12月27日,增值税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首次审议,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和有关政策规定上升为法律,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部分内容作了必要调整,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税收立法再进一程,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添力。这体现了( )①生产关系的适当调整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调整上层建筑的状况来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④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详解】①: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和有关政策规定上升为法律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①不符合题意,排除。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不是根本动力,③排除。②④:由材料可知,调整上层建筑的状况来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②④正确。故本题选C。2.(2023·云南曲靖·校考三模)2023年3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重点是加强科学技术、金融监管、数据管理、乡村振兴、知识产权、老龄工作等重点领域的机构职责优化和调整,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以便更好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唯物史观依据是( )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根本变革③完善行政管理体制,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经济发展④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使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详解】①④:“此次国务院对重点领域的机构职责优化和调整,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以便更好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哲学依据包括: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国务院机构改革是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遵循了社会发展的规律,①④符合题意。②: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是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的根本变革,②说法错误。③: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而不是生产关系的调整,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3.(2023·海南·模拟预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党的中心任务有不同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党的中心任务的认识的转变是基于( )①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过往正确的认识往往是我们获得新认识的基点③正确的社会意识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④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④: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党的中心任务有不同的内容,这说明“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①④正确切题。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获得新认识的基点是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②错误。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正确的认识有可能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也有可能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③排除。故本题选B。4.(2023·浙江·校联考模拟预测)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是基于(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③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④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详解】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是基于社会实践,②正确。③: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是基于遵循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③正确。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会先于或后于社会存在发生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材料未涉及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①不合题意。④:改革是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5.(2023·四川成都·石室中学校考模拟预测)2023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在作关于立法法修正草案的说明时指出,修改立法法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法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客观要求,是总结新时代正确处理改革和法治关系的实践经验、更好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和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相统一的现实需要。这表明(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②社会意识能主动适应社会存在的变化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详解】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①正确。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主性,不一定能主动适应社会存在。②错误。③:材料没有涉及生产关系的内容,③与题意不符。④:法治属于上层建筑,修改立法法说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④正确。故本题选B。6.(2024·四川成都·成都七中校考模拟预测)2023年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印发《关于强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意见》。《意见》提出明确联络机构、建立会商机制、推动协同保护相关法律政策完善、促进行政标准与司法标准统一等13项具体举措,为整体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可见( )①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②整体与部分就是绝对与相对的关系③上层建筑的调整应服务于经济基础④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详解】①③:题干中的具体举措为整体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并服务于经济基础,也体现了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①③符合题意。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是绝对与相对的关系,②说法错误。④:材料体现的是法治建设,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未体现生产力发展是最终决定力量,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7.(2023·山东菏泽·山东省鄄城县第一中学校考三模)自2023年1月8日起,我国新冠疫情防控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这是在综合评估病毒变异疫情形势和我国防控工作等的基础上作出的防控策略调整,以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表明( )①社会意识的变化源于社会存在的变化②合适的上层建筑能巩固发展经济基础③人类能够在不相容的思维中把握事物④实践基础上的社会意识科学预判未来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详解】①②:我国新冠疫情防控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这是在综合评估病毒变异疫情形势和我国防控工作等的基础上作出的防控策略调整,以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体现了社会意识的变化源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合适的上层建筑能巩固发展经济基础。①②符合题意。③:矛盾包含既对立又统一,不相容的思维只强调了斗争性,③说法错误。④:实践基础上的社会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科学预判未来”说法错误,④排除。故本题选A。8.(2023·广西·模拟预测)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③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④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详解】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错误。②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②④正确。③: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③错误。故本题选C。二、材料分析题9.(2023·黑龙江大庆·大庆中学校考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年来,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我国国家安全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国家安全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统筹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党的十九大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写入党章。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出了部署。随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落实,我国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力地维护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我国创造性提出并不断完善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积极意义。【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来源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属于科学的社会意识,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有利于正确解决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诸多风险挑战。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党中央加强国家安全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遵循社会发展规律。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提出并完善总体国家安全观,有利于维护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有利于安邦定国。【分析】背景素材:党中央重视坚持国家安全观考点考查:寻觅社会的真谛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题,知识限定较为明确,要求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我国创造性提出并不断完善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积极意义,可结合材料并联系教材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改革、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角度组织答案。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总体国家安全观→可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关键词②:党中央加强国家安全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建立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可联系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关键词③:提出并完善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可联系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易混易错辨析】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05 寻觅社会的真谛(讲义)(原卷版).doc 专题05 寻觅社会的真谛(讲义)(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