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9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讲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9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讲义)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9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课程标准要求】
辨识各种文化现象,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政治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认清全盘西化及文化复古的错误,感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是实现文化强国梦的必由之路;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政治认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定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共参与:通过对精神文化创建活动的学习,激励学生积极投身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参与健康的文化活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考情考向分析】
2022年-2024年三年来全国各省(市)新高考试题看,主要考查哲学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特征、认识的发展、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主体、人的价值、价值观、文化的作用、文化交流与发展、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思维体系构建】
《哲学与文化》全书逻辑框架的大思路
第三单元知识体系
本专题脉络
【核心考点突破】
第一部分:必备知识
考点一: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考点二: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
一、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二、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三、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考点三: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一、建设文化强国
突破提升:比较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突破提升:正确区分科学文化修养与道德修养
突破提升:比较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知识提炼】
1个原则:在文化交流互鉴中应该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2个意义:文化交流互鉴的意义。
3个重要性: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3个要求: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文化交融;对待外来文化的要求。
【典例精析】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1)文化创造者: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民群众是文化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人民群众还直接创作了大量的文化作品。
(2)文化传承者:人民群众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主体,要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做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3)文化传播者:人民群众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4)民族精神的弘扬者:每个公民都要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建设者和弘扬者。
(5)文化成果受益者: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人民群众思想文化道德素养是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
【精选典例精析】
一、单选题
1.(2023·吉林白山·抚松县第一中学校考模拟预测)近年来,各大文博机构推出的文创产品令人目不暇接,“把文物带回家”正成为一种流行趋势。除了玩偶“马踏飞燕”,三星堆博物馆的黄金面具、青铜小人搓麻将摆件等也成为爆款,在网络销售平台卖到断货。那些或精美可爱或“脑洞大开”的文创产品,让文物“活”起来也“火”起来,制造着一个个消费热点。由此可见( )
①只有借助跨界文创,才能让文物以更多方式走近大众
②文化创意日益成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和经济的新增长点
③将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表达,可以满足人们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④契合年轻人喜好,方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文创产品让文物“活”起来也“火”起来,说明借助跨界文创,有利于让文物以更多方式走近大众,该选项说法太绝对,①说法错误。
②:文创产品卖到断货,制造着一个个消费热点,说明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文化创意日益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②符合题意。
③:玩偶“马踏飞燕”,三星堆博物馆的黄金面具、青铜小人搓麻将摆件等文创产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益尝试,用创意满足了人们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③符合题意。
④:文创产品深受年轻人青睐,但并不是说契合年轻人喜好才能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2.(2023·吉林通化·梅河口市第五中学校考模拟预测)为了让少年儿童听众能够了解更多中华先锋人物的故事,走近先锋人物的成长历程,让少年儿童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党建读物出版社和接力出版社联合推出了“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系列有声书。其中,《钟南山:生命的卫士(有声故事)》《袁隆平:东方“稻神”(有声故事)》两种纸质书的发行量超过70万册。该系列有声书在多个平台免费放送,收听量超过700万次。《钟南山:生命的卫士》富媒体电子书还入选了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的“2020年度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有声读物( )
①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能更好地营造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
②为视力障碍、阅读障碍等弱势人群提供了更多阅读的可能性
③进一步打破阅读的单一媒介依赖,解放了人们的双手和眼睛
④创新了文化传播的内容,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有声读物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是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①错误。
②③:有声书在多个平台免费放送,收听量超过700万次,为视力障碍、阅读障碍等弱势人群提供了更多阅读的可能性;进一步打破阅读的单一媒介依赖,解放了人们的双手和眼睛,②③正确。
④:有声读物创新了文化传播的方式,并没有涉及内容的创新,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3.(2023·吉林白城·校联考模拟预测)某市充分挖掘历史底蕴、文化资源,持续推进“一区一品一特色”廉洁文化创建,发挥“曲艺之乡”独特优势,将廉洁故事、廉洁文化、清廉精神融入文艺创作,运用相声、快板、京剧、折子戏、木版年画、泥人彩塑、剪纸等表现形式,推动廉洁文化建设向社会延伸、向常态拓展。该市加强廉洁文化创建有利于( )
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廉荣贪耻、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
②发挥文化教育人民、服务社会的功能,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③传承和发展守诚信、崇正义的中华人文精神,坚定人们的文化自信
④推动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让世界变得更美、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②:加强廉洁文化创建一是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同时发挥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引导群众向善,故①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强调的是廉洁文化创建,与诚信、守正义不是一个主题,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运用相声、快板、京剧、折子戏、木版年画、泥人彩塑、剪纸等表现形式创新廉洁文化,不涉及不同民族文化交流,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4.(2023·吉林长春·三模)陈忠实在构思《白鹿原》时,文坛上正进行着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创作方法的论争,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在这一代作家心中掀起巨大的风浪。阅读卡朋铁尔和马尔克斯,带给陈忠实的是“整个艺术世界发生了震撼”,真正体现在创作中的是两个方面的启示和教益:一是回到民族的文化传统,只有在自己民族的土地上获得灵感,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民族的“秘史”;二是必须从对“生活体验”的倚重跨越到“生命体验”的层次。可见,文艺创作要( )
①反映社会生活,体现文化传承性与民族性
②注重文化交流,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③融通各种资源,实现从艺术到现实的升华
④立足艺术争论,在争论中获得创作的灵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②:材料中指出陈忠实在进行《白鹿原》创作时,通过阅读卡朋铁尔和马尔克斯,他受到了极大的启发和教益,即要立足实践去创作,要坚定文化自信,回归民族文化传统中去创作,才能创作出受人喜爱的优秀作品,可见,文艺创作既要注重文化交流,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又要反映社会生活,体现文化传承性与民族性,故①②正确。
③: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陈忠实在创作时受到了国外优秀作品的启发,立足生活实践去创作,强调的是文化交流与反映时代特征,要融通优秀资源,而不是各种资源,故③不选。
④:文化来源于生活,文艺创作要立足社会生活的实践,而不是立足艺术争论,故④不选。
故本题选A。
5.(2023·吉林·校联考模拟预测)真正的文化自信,一定具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入世”精神,以自己的文化精神介入世界,以自己的审美理想投射人类未来。这要求我们( )
①进一步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鼓足文化自信的动力
②持续推进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完善,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③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成就,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
④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文化自信提供充足的理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详解】①:我们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鼓足文化自信的动力,①错误
②③:从材料中看真正的文化自信,一定要面向世界,要求我们应该持续推进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完善,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积极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成就,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②③符合题意。
④: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是文化自信的表现,并不能为文化自信提供充足的理由,文化自信归根结底来自于自身,④不选。
故本题选C。
6.(2023·吉林通化·梅河口市第五中学校考三模)2022年8月19日,新媒体融合舞剧《穹顶》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首演。在舞台上,现代舞的编排与数字多媒体技术相交融,演绎古老的良渚文化,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由此可见( )
①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文化创新
②融通古今文化资源,可以推动文化创新
③只要在表现方式上加强视觉冲击,就可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④汲取世界各地文化,可打造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现代舞的编排与数字多媒体技术相交融”,使舞剧获得成功,体现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文化创新,①正确。
②:新媒体融合,演绎古老的良渚文化,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说明融通古今文化资源,可以推动文化创新,②正确。
③: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应该是使优秀传统文化焕发生机;使优秀传统文化焕发生机,除了表现方式上创新之外,还需要进行内容、传播手段等方面的创新,“只要”说法绝对,③错误。
④:材料没有涉及世界各地文化,而且我们要汲取世界各地优秀文化,不是汲取世界各地文化,④错误。
故本题选A。
7.(2023·吉林白山·统考一模)2022年11月10日,由海南省委宣传部主办、省琼剧院承办的“庆祝党的二十大琼剧惠民展演”正式拉开序幕。《张文秀》《刁蛮公主》《汉文皇后》《双镜情》等10部优秀琼剧剧目,陆续在澄迈县金江镇五联村、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海口市龙华区龙泉镇北桥村等村庄及海南戏院上演。开展上述活动的目的是( )
①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②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③繁荣文化市场,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④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详解】①:材料体现的是由海南省委宣传部主办、省琼剧院承办的“庆祝党的二十大琼剧惠民展演”正式拉开序幕,属于文化事业而不是文化产业,①不选。
②④:海南省委宣传部等推动优秀琼剧展演,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②④入选。
③: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文化事业的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而不是为了繁荣文化市场,③不选。
故本题选D。
8.(2023·吉林白山·统考一模)话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以真实历史事件为故事背景和时间节点,全景式、大跨度展现了自1925年大革命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近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在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中各界人士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故事。该剧自首演以来,场场票房飘红,成为“现象级”作品。该剧的火爆给文艺创作者带来的启示有( )
①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国精神,唱响昂扬的时代主旋律
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表达方式,满足人民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③始终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④要有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重视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唱响昂扬的时代主旋律,故①错误。
②:材料强调弘扬革命文化,创新表达方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故②错误。
③④:《人间正道是沧桑》展现了在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中各界人士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故事。该剧自首演以来,场场票房飘红,成为“现象级”作品。该剧的火爆给文艺创作者带来的启示有始终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要有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重视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的统一,故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9.(2023·吉林长春·东北师大附中二模)2022年10月1日,由中宣部、中国文联主办的“筑梦——我们的新时代美术摄影作品展”开幕。展品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用情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由此可见( )
①文化源于政治经济又促进政治经济发展
②任何精神现象都要凝结在一定物质载体中
③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④文化创作要讴歌和展示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详解】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源于社会生活的实践。文化具有两面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能促进政治经济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政治经济的发展,①错误。
②④:新时代摄影作品,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用情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表明任何精神现象都要凝结在一定物质载体中,文化创作要讴歌和展示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②④正确。
③:文化教化育人,强调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③错误。
故本题选D。
二、材料分析题
10.(2023·吉林长春·统考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长期以来拥有“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内蒙古文艺界也有着民族田结的光荣传统。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在乌兰牧特这面红色旗帜的指引下,内蒙古文联不断建立健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强活动常态化机制,组织引导各文艺门类作家艺术家,深入农村牧区、厂矿企业、社区学校,深入各行各业基层一线汉取灵感、采风创作,推出一批接地气、有灵气、聚人气的优秀文艺作品,生动描绘内蒙古自治区打造祖国北雅亮丽风景线的动人篇章。
内蒙古文联始终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把文艺患民、文艺为民、文艺乐民作为根本宗旨,充分发挥文联、作协的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在内蒙古自治区全面铺开“书写我们的美好生活”“赋雅乡村”“村歌嘹亮”“微笑的力量”“绘画乡村‘明星’”等九个文艺志愿服务品牌活动,累计开展患民演出、文艺培训、文艺支教、结对帮扶等各类文艺志愿服务活动近千场,走遍了内蒙古各个盟市和大部分旗县,受到基层群众的广泛欢迎。
(1)“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本质知识加以分析。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知识,分析内蒙古文联在文艺志愿服务中是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
【答案】(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人类创造科学文化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精神文化领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体现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同时,社会主义文艺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和阶级属性,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人民群众的的精神文化需求。
(2)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内蒙古文联在文艺志愿服务中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以惠民、为民、乐民为宗旨,热情讴歌内蒙古各族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展示内蒙古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贴近内蒙古各族人民的精神生活,满足内蒙古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分析】背景素材:内蒙古自治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考点考查:社会历史的本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能力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本质知识加以分析“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信息,调动运用教材知识加以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内蒙古文联组织引导各文艺门类作家艺术家,深入农村牧区、厂矿企业、社区学校,深入各行各业基层一线汉取灵感、采风创作,推出一批接地气、有灵气、聚人气的优秀文艺作品,→可联系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有效信息②:内蒙古文联累计开展患民演出、文艺培训、文艺支教、结对帮扶等各类文艺志愿服务活动近千场,受到基层群众的广泛欢迎。→社会主义文艺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和阶级属性,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人民群众的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指向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知识,分析内蒙古文联在文艺志愿服务中是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信息,调动运用教材知识加以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内蒙古文联组织引导各艺术家深入各行各业汲取灵感,推出优秀文艺作品,→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
有效信息②:内蒙古文联始终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把文艺患民、文艺为民、文艺乐民作为根本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三、开放性试题
11.(2021·吉林白山·校联考一模)某省2021年春晚舞蹈节目《唐宫夜宴》,讲述了正值青春的女乐官在赴宴起舞的路上发生的趣事,用婀娜多姿的舞姿生动展示大唐盛世文化,让观众在欣赏“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的别样风姿的同时,感受厚重的中华历史文化。节目一经播出,便受到广大观众的热捧,迅速登上多个网站热搜榜。《唐宫夜宴》的创作者受博物馆里极具特点的乐舞俑造型的启发,用艺术的手法把唐代舞乐俑的生活场景及动感情愫融入节目中。服装、造型采用极具特点的三彩元素,并极大可能地还原历史,将观者代入盛唐时期独有的美学空间,展示出三彩艺术之大美中原、大美华夏。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技术将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生动展现唐朝少女们在前往夜宴的路途中或嬉戏打闹,或梳妆打扮,或扑蝶戏水。节目主创深有感触地说,厚重的历史文化不应仅陈列在博物馆里,如何用多元素的艺术手法加工提炼并传扬下去是留给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思考。我们创排这个作品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呼吁我们新时代年轻人一起来保护历史瑰宝,讲好中国故事。
(1)结合材料,分析《唐宫夜宴》的创作是如何体现意识活动的特点的。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唐宫夜宴》的成功对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启示。
(3)中国传统节日众多,春节是其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具有家人团聚、凝聚亲情的重要价值。请另选两个我国的传统节日并简析其时代价值。
【答案】(1)①该节目的创作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唤起观众保护历史文化的意识和自信,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②该节目在创作过程中极大可能地还原历史,将观者代入盛唐时期独有的美学空间,向观众展示优秀传统文化之美,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③该节目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技术将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舞台效果,给观众以美的享受,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2)①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内涵,结合时代要求进行继承和创新,使之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需要的新内涵(或“为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激活其生命力(或“让其展现出水久的魅力和时代风采”)。②以现代呈现形式和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发挥现代科技和大众传媒的作用,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使其不断传扬下去。
(3)重阳节:传承孝道,学会感恩。清明节:追思先人,慎终追远。
【分析】本题以某省2021年春晚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的成功演出为背景材料,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可结合材料,根据设问要求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
【详解】(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唐宫夜宴》的创作是如何体现意识活动的特点的。
可结合材料中“《唐宫夜宴》用婀娜多姿的舞姿生动展示大唐盛世文化,让观众在欣赏‘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的别样风姿的同时,感受厚重的中华历史文化。”从该节目的创作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唤起观众保护历史文化的意识和自信角度,说明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可结合材料中“《唐宫夜宴》的创作者受博物馆里极具特点的乐舞俑造型的启发,用艺术的手法把唐代舞乐俑的生活场景及动感情愫融入节目中。服装、造型采用极具特点的三彩元素,并极大可能地还原历史,将观者代入盛唐时期独有的美学空间,展示出三彩艺术之大美中原、大美华夏。” 说明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可结合材料中“该节目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技术将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舞台效果,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说明该节目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唐宫夜宴》的成功对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启示。
可结合材料中“该节目用艺术的手法把唐代舞乐俑的生活场景及动感情愫融入节目中。服装、造型采用极具特点的三彩元素,并极大可能地还原历史,将观者代入盛唐时期独有的美学空间,展示出三彩艺术之大美中原、大美华夏。”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角度,说明《唐宫夜宴》的成功,启示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内涵,结合时代要求进行继承和创新,使之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需要的新内涵;可结合材料中“该节目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技术将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舞台效果,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从现代科技和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角度,说明《唐宫夜宴》的成功,启示我们要以现代呈现形式和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发挥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使其不断传扬下去。
(3)中国传统节日众多,春节是其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具有家人团聚、凝聚亲情的重要价值。本题要求请另选两个我国的传统节日并简析其时代价值。
我们传统节日很多,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个,要挑选具有普遍性且影响大的节日,如庆祝中秋节以培养人们的家庭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实现社会人事的和谐,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如庆祝重阳节以传承孝道,学会感恩;庆祝清明节以追思先人,慎终追远等。
【点睛】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不同于动物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3)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易混易错辨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9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课程标准要求】
辨识各种文化现象,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政治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认清全盘西化及文化复古的错误,感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是实现文化强国梦的必由之路;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政治认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定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共参与:通过对精神文化创建活动的学习,激励学生积极投身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参与健康的文化活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考情考向分析】
2022年-2024年三年来全国各省(市)新高考试题看,主要考查哲学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特征、认识的发展、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主体、人的价值、价值观、文化的作用、文化交流与发展、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思维体系构建】
《哲学与文化》全书逻辑框架的大思路
第三单元知识体系
本专题脉络
【核心考点突破】
第一部分:必备知识
考点一: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考点二: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
一、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二、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三、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考点三: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一、建设文化强国
突破提升:比较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突破提升:正确区分科学文化修养与道德修养
突破提升:比较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知识提炼】
1个原则:在文化交流互鉴中应该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2个意义:文化交流互鉴的意义。
3个重要性: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3个要求: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文化交融;对待外来文化的要求。
【典例精析】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1)文化创造者: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民群众是文化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人民群众还直接创作了大量的文化作品。
(2)文化传承者:人民群众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主体,要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做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3)文化传播者:人民群众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4)民族精神的弘扬者:每个公民都要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建设者和弘扬者。
(5)文化成果受益者: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人民群众思想文化道德素养是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
【精选典例精析】
一、单选题
1.(2023·吉林白山·抚松县第一中学校考模拟预测)近年来,各大文博机构推出的文创产品令人目不暇接,“把文物带回家”正成为一种流行趋势。除了玩偶“马踏飞燕”,三星堆博物馆的黄金面具、青铜小人搓麻将摆件等也成为爆款,在网络销售平台卖到断货。那些或精美可爱或“脑洞大开”的文创产品,让文物“活”起来也“火”起来,制造着一个个消费热点。由此可见( )
①只有借助跨界文创,才能让文物以更多方式走近大众
②文化创意日益成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和经济的新增长点
③将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表达,可以满足人们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④契合年轻人喜好,方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3·吉林通化·梅河口市第五中学校考模拟预测)为了让少年儿童听众能够了解更多中华先锋人物的故事,走近先锋人物的成长历程,让少年儿童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党建读物出版社和接力出版社联合推出了“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系列有声书。其中,《钟南山:生命的卫士(有声故事)》《袁隆平:东方“稻神”(有声故事)》两种纸质书的发行量超过70万册。该系列有声书在多个平台免费放送,收听量超过700万次。《钟南山:生命的卫士》富媒体电子书还入选了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的“2020年度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有声读物( )
①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能更好地营造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
②为视力障碍、阅读障碍等弱势人群提供了更多阅读的可能性
③进一步打破阅读的单一媒介依赖,解放了人们的双手和眼睛
④创新了文化传播的内容,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3·吉林白城·校联考模拟预测)某市充分挖掘历史底蕴、文化资源,持续推进“一区一品一特色”廉洁文化创建,发挥“曲艺之乡”独特优势,将廉洁故事、廉洁文化、清廉精神融入文艺创作,运用相声、快板、京剧、折子戏、木版年画、泥人彩塑、剪纸等表现形式,推动廉洁文化建设向社会延伸、向常态拓展。该市加强廉洁文化创建有利于( )
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廉荣贪耻、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
②发挥文化教育人民、服务社会的功能,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③传承和发展守诚信、崇正义的中华人文精神,坚定人们的文化自信
④推动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让世界变得更美、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3·吉林长春·三模)陈忠实在构思《白鹿原》时,文坛上正进行着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创作方法的论争,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在这一代作家心中掀起巨大的风浪。阅读卡朋铁尔和马尔克斯,带给陈忠实的是“整个艺术世界发生了震撼”,真正体现在创作中的是两个方面的启示和教益:一是回到民族的文化传统,只有在自己民族的土地上获得灵感,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民族的“秘史”;二是必须从对“生活体验”的倚重跨越到“生命体验”的层次。可见,文艺创作要( )
①反映社会生活,体现文化传承性与民族性
②注重文化交流,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③融通各种资源,实现从艺术到现实的升华
④立足艺术争论,在争论中获得创作的灵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3·吉林·校联考模拟预测)真正的文化自信,一定具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入世”精神,以自己的文化精神介入世界,以自己的审美理想投射人类未来。这要求我们( )
①进一步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鼓足文化自信的动力
②持续推进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完善,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③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成就,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
④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文化自信提供充足的理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23·吉林通化·梅河口市第五中学校考三模)2022年8月19日,新媒体融合舞剧《穹顶》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首演。在舞台上,现代舞的编排与数字多媒体技术相交融,演绎古老的良渚文化,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由此可见( )
①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文化创新
②融通古今文化资源,可以推动文化创新
③只要在表现方式上加强视觉冲击,就可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④汲取世界各地文化,可打造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3·吉林白山·统考一模)2022年11月10日,由海南省委宣传部主办、省琼剧院承办的“庆祝党的二十大琼剧惠民展演”正式拉开序幕。《张文秀》《刁蛮公主》《汉文皇后》《双镜情》等10部优秀琼剧剧目,陆续在澄迈县金江镇五联村、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海口市龙华区龙泉镇北桥村等村庄及海南戏院上演。开展上述活动的目的是( )
①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②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③繁荣文化市场,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④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23·吉林白山·统考一模)话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以真实历史事件为故事背景和时间节点,全景式、大跨度展现了自1925年大革命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近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在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中各界人士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故事。该剧自首演以来,场场票房飘红,成为“现象级”作品。该剧的火爆给文艺创作者带来的启示有( )
①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国精神,唱响昂扬的时代主旋律
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表达方式,满足人民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③始终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④要有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重视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23·吉林长春·东北师大附中二模)2022年10月1日,由中宣部、中国文联主办的“筑梦——我们的新时代美术摄影作品展”开幕。展品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用情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由此可见( )
①文化源于政治经济又促进政治经济发展
②任何精神现象都要凝结在一定物质载体中
③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④文化创作要讴歌和展示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10.(2023·吉林长春·统考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长期以来拥有“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内蒙古文艺界也有着民族田结的光荣传统。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在乌兰牧特这面红色旗帜的指引下,内蒙古文联不断建立健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强活动常态化机制,组织引导各文艺门类作家艺术家,深入农村牧区、厂矿企业、社区学校,深入各行各业基层一线汉取灵感、采风创作,推出一批接地气、有灵气、聚人气的优秀文艺作品,生动描绘内蒙古自治区打造祖国北雅亮丽风景线的动人篇章。
内蒙古文联始终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把文艺患民、文艺为民、文艺乐民作为根本宗旨,充分发挥文联、作协的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在内蒙古自治区全面铺开“书写我们的美好生活”“赋雅乡村”“村歌嘹亮”“微笑的力量”“绘画乡村‘明星’”等九个文艺志愿服务品牌活动,累计开展患民演出、文艺培训、文艺支教、结对帮扶等各类文艺志愿服务活动近千场,走遍了内蒙古各个盟市和大部分旗县,受到基层群众的广泛欢迎。
(1)“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本质知识加以分析。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知识,分析内蒙古文联在文艺志愿服务中是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
三、开放性试题
11.(2021·吉林白山·校联考一模)某省2021年春晚舞蹈节目《唐宫夜宴》,讲述了正值青春的女乐官在赴宴起舞的路上发生的趣事,用婀娜多姿的舞姿生动展示大唐盛世文化,让观众在欣赏“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的别样风姿的同时,感受厚重的中华历史文化。节目一经播出,便受到广大观众的热捧,迅速登上多个网站热搜榜。《唐宫夜宴》的创作者受博物馆里极具特点的乐舞俑造型的启发,用艺术的手法把唐代舞乐俑的生活场景及动感情愫融入节目中。服装、造型采用极具特点的三彩元素,并极大可能地还原历史,将观者代入盛唐时期独有的美学空间,展示出三彩艺术之大美中原、大美华夏。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技术将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生动展现唐朝少女们在前往夜宴的路途中或嬉戏打闹,或梳妆打扮,或扑蝶戏水。节目主创深有感触地说,厚重的历史文化不应仅陈列在博物馆里,如何用多元素的艺术手法加工提炼并传扬下去是留给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思考。我们创排这个作品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呼吁我们新时代年轻人一起来保护历史瑰宝,讲好中国故事。
(1)结合材料,分析《唐宫夜宴》的创作是如何体现意识活动的特点的。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唐宫夜宴》的成功对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启示。
(3)中国传统节日众多,春节是其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具有家人团聚、凝聚亲情的重要价值。请另选两个我国的传统节日并简析其时代价值。
【易混易错辨析】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2.革命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的精神标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3.中国共产党全盘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
4.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只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就行了。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世界先进文化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继承了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
7.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心。
8.文化创作者的灵感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9.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所有者。
10.通过市场运作,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11.“不忘本来”就是要继承传统文化,推陈出新。
12.“吸收外来”就是要全面吸收外来文化,全面开放。
13.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养,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目的。
14.只有是人民群众喜欢的文化作品,就具有恒久的魅力。
15.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6.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文化工作者。
17.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要把握好中华传统文化、国外文化等资源。
18.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腐朽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落后文化。
19.建立健全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20.文化自信就是对全部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
21.优秀文化,引领社会风尚,决定社会发展。
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23.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多元指导,突出主流意识。
24.制度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5.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6.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7.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物质力量。
28.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孕育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29.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永恒不变。
30.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体现团结统一;中国坚决反对恐怖主义体现爱国主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