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2019年)思想政治必修1高一第二课第二框教学设计课题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单元 学科 思想政治 年级 高一核心 素养 【政治认同】明确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通过观察社会 主义的伟大成就,感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科学精神】明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符合中国国情 的,是符合我国发展规律的。 【公共参与】了解我国近年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立足实践,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并 积极投入实践,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点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艰难探索的意义难点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视频 建国之初的巨大困难和勃勃生机 面对旧政权留下的满目疮痍,冷战格局下诞生 的新中国,在建设的进程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 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领导人民如何开辟一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道路。 观看视频 了解新中国成 立时中国面临的 情形及历史任务讲授新课 探究一:大步迈向社会主义“一化三改” 思考:观看视频,总结过渡时期的时间阶段与 任务。 1.过渡时期 (1)时间:(1949——1956年)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 (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 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 三改”) 学生观看视 频,记录相关 信息 提取关键信息探究二: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材料一:从1949-1952年底,剥夺了国民党四 大家族官僚资本归人民国家所有,采取冻结资产以 及管制、征购、代管、征用等措施接收了英美等国 在华企业以及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国营 经济的壮大,国营经济的建立使国家掌握了经济命 脉。 材料二: 分组讨论,代 表发言 锻炼学生自主探 究与合作学习的 能力其白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社会主义 运动的勃兴,特别是苏联在战后经济迅速得到恢复 和发展,东欧出现一批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亚洲 各国民族民主运动有了新的发展,给中国人民带来 了希望。 思考:结合材料,分析讨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 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3)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 然 ①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 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②是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 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 改 造 ; ③是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 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④是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 营的转变。材料一 材料二我国1952年钢产量135万吨,发电 量72.6亿度,煤炭6,649万吨,原油43.6万 吨,棉布38.3亿公尺。1957年钢产量535万吨, 发电量193亿度,煤炭13,000万吨,原油146万 吨,棉布50.5亿公尺。1957年比1952年钢增长 296%,发电量增长166%,煤炭增长96%,原油增 长235%,棉布增长32%。 ——以上材料均选自1959年4月14日《人民 日报》 思考:结合材料,分析过渡时期三大改造的意 义。 (4)意义(社会主义改造的作用) ①群众方面: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 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②经济方面: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 ③政治方面: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 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 坚实基础。 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标志 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 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2)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①开辟了道路: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 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②完成了改造: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 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完成了变革: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 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 革。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1956--1976) 1.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 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 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 都不能造。用外国人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 要进口的国家。” ——毛泽东 (1)背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 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 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 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 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民主革命时期, 我们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的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 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 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 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毛泽东说:“照抄是很危 险的,成功的经验,在这个国家是成功的,但在另 一个国家如果不同,本国的情况相结合,而一模一样的照搬,就会导致失败。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 亏的,照抄一定会上当的,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 验 。 ” (2)借鉴: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 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 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 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探索中国社 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方 针、政策,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 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 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 你知道这次大会分析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和 根本任务是什么吗 (3)指明方向:党的八大(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①党的八大最重要的贡献: 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 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 展指明了方向。探究三:成就斐然大庆 油 并 计 通车 一 思考:结合图片及所学知识,概括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取得的重要成就 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取得的重要成就 ①工业建设: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 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农业建设: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 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③基础设施: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 获得较快发展 ④教育科技: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 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 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探究四:历史的意义 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 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中国这 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 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 荆斩棘,开通道路。”“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 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 基础,不论发生过什么波折和曲折,无论出现过什 么苦难和困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 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 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 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 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 思考: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讨论分析社会主 义革命和建设艰难探索的意义 3.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艰难探索的意义 ①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地变化雄辩的证明 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 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 “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③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 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课堂小结 (课堂总结)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最深刻最伟大的 社会变革 2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时间: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过渡时期 (3)过渡的必然性(从新民主主义向 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4)意义 .社会主义制 ( 1 ) 标 志 度的确立 (2)确立的重大意义 ( 1 ) 背 景 1 . 新中国的社会主 ( 2 ) 借 鉴 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指明方向:党的八大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取得的重要成就 3.社会主义建设艰难探索的意义板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