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课前准备教学分析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学习目标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3.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4.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5.树立学生科学的物质观、物质粒子观、初步形成“守恒”意识。课前准备学习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学习难点 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具体反应。学习方法 通过两个质疑性实验来完善学生的认识,通过活动探究得出质量守恒的结论。教具准备 铜粉、镁条、陶土网、酒精灯、硫酸铜溶液、铁丝、烧杯、锥形瓶、砂纸、天平、砝码、水槽、碳酸钠固体、盐酸、小试管、气球。教学内容01情境引入02互动新授03拓展提高04课堂小结点我喔情境引入【提出问题】化学学习主要是以研究化学变化为主。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能不能说说你们学过了哪些化学变化?互动新授结合教材第110~111页的“探究”讨论如何设计铜粉加热前后质量的测定和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这两个实验。实验注意事项:1、称量时天平要调平。2、做铜粉加热实验时,要将锥形瓶置于陶土网上。3、在铁丝与硫酸铜反应这个实验中,铁丝在放入硫酸铜溶液之前要用砂纸打磨干净。互动新授实验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实验现象 红色的铜粉逐渐变为黑色,气球变瘪 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 相等 相等结论 铜+氧气 加热 氧化铜 反应前质量总和=反应后质量总和 铁+硫酸铜 铜+硫酸亚铁反应前质量总和=反应后质量总和互动新授【总结】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互动新授【实验5-1】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前后的称量结果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因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逸散到了空气中,所以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后称量结果小于反应前的称量结果。互动新授【实验5-2】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反应后的质量大于反应前的质量。这又是为什么?这与质量守恒定律相违背吗?镁条燃烧时产生的大量白烟是生成物氧化镁,反应前只称了镁条的质量,遗漏了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而反应后称量的是氧化镁的质量,所以我们称得的反应后的质量大于反应前的质量。互动新授【总结】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质量守恒定律是一切化学反应必须遵守的一个定律,但物理变化不适用此定律;2、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仅是“质量”,不能任意扩展到其它物理量;3、守恒的数量是“总质量”,不是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4、守恒的范围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能计算在内。拓展提高【提问】在氢气与氧气反应的过程中,分子、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变了吗?从微观过程以及前面所学的分子、原子知识可知,化学反应的过程,事实上是旧的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课堂练习1、下列描述的变化中,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B、将3g食盐放入3g水中完全溶解后得6g溶液C、铁生锈后质量增加D、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减小到0gB课堂练习2、用下列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课堂练习3、2023年5月28日,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C919完成了首次商业航班飞行。飞机上使用的氧气发生器以氯酸钠为产氧剂。氯酸钠能产生氧气的原因是其含有( )。A、氧元素 B、氧分子 C、氧原子 D、氧离子4、对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相同 B、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一定相同C、物质的分子个数一定相等 D、原子的总数和质量一定相同AC课堂小结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