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课前准备教学分析1.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学习目标2.了解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3.会用分子的观点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课前准备学习重点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学习难点 用分子的观点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学习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充分想象。教具准备 试管,烧杯、注射器、蒸馏水、浓盐酸、酚酞溶液、品红、 浓氨水。教学内容01情境引入02互动新授03拓展提高04课堂小结点我喔情境引入“丢手绢”游戏:请一位同学拿着事先喷有香水的手绢绕教室一圈,放在哪位同学背后就请他回答:“为什么手绢没有放在鼻孔前,就能闻到气味?”观察思考: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为什么会减少?一段时间后互动新授(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实验3-1】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互动新授【思考】为什么品红能在水中扩散呢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某种有机物分子和银原子的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互动新授①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②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探究实验】③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或小水槽罩住A、B两个小烧杯(如图)。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实验①】溶液为无色。酚酞本身是一种无色溶液。把酚酞加入蒸馏水中,只是对酚酞进行了稀释,所以溶液仍为无色。【实验②】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酸不变色,遇碱显红色。浓氨水显碱性,所以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实验③】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分子在运动。烧杯B中的氨分子运动到了烧杯A中的酚酞分子中,所以烧杯A中溶液变为红色。互动新授(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互动新授【探究实验】如图所示,在烧杯A中加入5mL浓氨水,将只滴加酚酞的蒸馏水分别倒入烧杯B、C中,用大烧杯罩住烧杯A、B,烧杯C置于大烧杯之外,观察几分钟后,有什么现象发生?产生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烧杯C的作用是什么?(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互动新授【探究实验】(水变成了糖水)如右图,在玻璃杯中倒入一些水,放入一块方糖,立即用记号笔画线,静置,过一会儿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分子之间有间隔)实验结论: 。分子之间有间隔互动新授【探究实验】(比比谁的力气大)如右图,取两支10mL的注射器,分别抽取10mL水和10mL空气,让两位同学用食指堵住小孔,用力推注射器的活塞,看谁的力气大,能将活塞往前推的距离大,观察并分析原因。(分子之间有间隔)实验结论: 。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比固体和液体的大互动新授通过以上三个探究实验,我们总结出分子有哪些特点呢?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2.分子总在不断运动着。3.分子之间有间隔。(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互动新授分子不是最小的粒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2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1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1个氮原子3个氢原子(分子可以分为原子)互动新授(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小组讨论】1.下面是氧化汞分子受热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和反应实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的概念)氧化汞分子( HgO )破裂成汞原子和氧原子氧分子(O2)汞原子(Hg)互动新授下面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的微观模拟图。试着分析在这个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即在化学变化中,发生改变的是分子还是原子。【讨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说明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拓展提高比较项目 分子 原子区 别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相同点 ①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 ②质量、体积都很小,粒子间具有一定的间隔,都在不断地运动着 ③同种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 联 系 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组合成分子课堂小结分子和原子分子和原子的异同点验证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从微观角度解释问题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