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4 燃烧条件的探究课件 (共15张PPT)人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实验活动4 燃烧条件的探究课件 (共15张PPT)人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实验活动4 燃烧条件的探究
课前准备
教学分析
1.通过实验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学习目标
2.体验实验探究过程,学会自主分析,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3.能运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实验方案,体会控制变量方法在探究中的运用。
4.理解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控制化学反应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
学习重点 运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实验方案,体会控制变量法在探究中的运用。
学习难点 理解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方法 学生运用实验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学习。
教具准备 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火柴、剪刀、孔穴板、酒精、小木块、小煤块、蜡烛、打火机、便携式有害气体检测仪、水。
教学内容
01
情境引入
02
互动新授
03
拓展提高
04
课堂小结
点我喔
情境引入
【学生活动】台前演示吹灭蜡烛(吹灭后又会复燃)。
【提出问题】当蜡烛吹不灭时,我们需要变换思维,从灭火的原理想一想用什么方法熄灭蜡烛?
【提出问题】为何蜡烛吹不灭呢?大家可以猜想一下,这种蜡烛跟普通的蜡烛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情境引入
面对不同的问题情境,我们需要从问题的根源出发寻找答案。燃烧的本质是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发生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只有满足条件才会发生燃烧。那么,燃烧的发生需要什么条件呢?灭火的原理又是什么呢?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灭火的原理:移走或隔绝可燃物、隔绝氧气、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互动新授
请同学们根据燃烧模型和提供的仪器、药品,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氧气 温度达到着火点 生成物
可燃物 氧气 温度达到着火点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分组讨论】分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并于大家分享。
互动新授
1、探究燃烧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方案一:去大小和形状相似的干燥的小木块和小煤块,分别用坩埚钳夹住,同时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方案二:取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或火柴),将其中一只蜡烛在或火柴)点燃,观察现象。
方案三:将酒精分成相同的两份,用火柴点燃其中的一份酒精,观察现象。
互动新授
2、探究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方案:点燃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将烧杯倒扣在一只燃着的蜡烛上,观察现象。
3、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打火机结构,思考如何控制开关达到控制燃烧。
方案:调节打火机旋钮,将燃料处于关闭状态,尝试打火;然后调节开关,将燃料处于打开状态,进行打火,观察现象。
互动新授
【分组探究】学生根据提供的实验用品,分组探究燃烧的条件,规范操作、记录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单。
【小结】燃烧的条件是需要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同时具备才会发生。
拓展提高
1、控制燃烧
【学生活动】通过调节打火机的阀门旋钮,调节火焰大小并能控制燃烧的发生和停止,并解释原因。
(1)通过调节打火机阀门旋钮,可以控制火焰的大小。原因:化学变化中产生热量的多少,取决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大,产生的热量就大。(2)通过控制可燃物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拓展提高
2、分析燃烧
【提出问题】奥运火炬能实现水下传递,是人类智慧的体现。如果你是火炬设计者,你认为制作火炬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需要提供充足稳定的氧气流、需要提供维持燃烧需要的较高的温度、燃料可以持续稳定地供应、火炬材料需要防水和抗高温的性能。
为了满足不同情境下的燃烧,我们可以通过控制燃烧条件以达到控制燃烧。
拓展提高
3、增强安全意识
含碳燃料如果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是否会产生一氧化碳?教师利用便携式有毒气体检测仪检测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的过程中氧气含量和一氧化碳含量的数据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数据变化的原因。
【学生活动】观察检测仪数据的变化,思考:蜡烛熄灭时氧气含量大约为多少?什么时候开始产生一氧化碳?为何会产生一氧化碳?
拓展提高
3、增强安全意识
密闭容器中蜡烛燃烧会不断消耗氧气,当氧气含量讲到约16%时,体系内一氧化碳含量会逐渐增大,当蜡烛熄灭时氧气含量达到15%左右,此时一氧化碳含量超过国际安全标准的数值。也就是说当氧气不充足时燃烧的过程中就可能会产生一氧化碳。因此必须保障燃料时氧气的充足。
课堂小结
【问题】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内容?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更加理解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从而在生活中可以根据控制燃烧条件,从而控制燃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