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04讲 综合实验题型探究目录01 考情透视·目标导航02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考点一 物质性质探究类综合实验知识点1探究型实验的常见类型知识点2探究型实验的基本程序考向1 验证型综合实验考向2 猜想型综合实验考点二 定量测定类综合实验知识点1 定量实验数据的测定方法知识点2 定量实验中“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考向1 滴定操作型在定量测定实验中的应用考向2 气体关联型在定量测定实验中的应用考点三 有机制备型实验题知识点1 有机制备实验流程知识点2 解有机综合题基本策略考向 有机物的制备04真题练习·命题洞见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 考情分析常见物质的制备 2023 湖南卷18题,15分;2023山东卷18题,12分;2023辽宁卷17题,14分;2022山东卷18题,12分;2022全国乙卷27题,14分;2021辽宁卷18题,13分 综合实验题是每年考查能力的综合压轴题,其综合性强、难度大,是一道拉分的主要试题。本讲试题将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依托,以陌生物质制备为背景,充分体现了“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命题指导思想,把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准确迁移到类似的实验中去,题目类型主要有物质制备类、实验探究类、定量测定类等,但并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但由于物质陌生、设问巧妙,在解题中,往往让考生感到“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畏惧感。备考中要注意有机物的涉入,理清关系,熟记切入点——从安全、环保、可行、简约等角度进行评价分析。化学实验条件的控制 2023浙江1月选考20题,10分;2022全国甲卷27题,15分;2022湖北卷18题,14分;2021湖北卷18题,14分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2023全国甲卷28题,14分;2023北京卷19题,14分;2022湖南卷15题,12分;2022北京卷19题,14分探究型实验方案 2023 广东卷17题,14分;2021广东卷17题,14分定量测定实验 2023全国乙卷26题,14分;2023山东卷18题,12分;2023湖北卷18题,14分;2023浙江6月选考20题,10分;2022山东卷18题,12分;2022广东卷17题,14分;2022河北卷14题,14分;2021山东卷18题,12分;2021全国甲卷27题,14分复习目标: 1.设计、评价、改进实验方案; 2.正确选用实验装置; 3.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4.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考点一 物质性质探究类综合实验知识点1 探究型实验的常见类型1.对未知产物的探究通过化学反应原理猜测可能生成哪些物质,对这些物质逐一进行检验来确定究竟含有哪些物质。虽然探究型实验主要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但在问题中常常包含了对实验基础知识的考查。例如:(1)常见物质分离的提纯方法:结晶法、蒸馏法、过滤法、升华法、萃取法、渗析法等。(2)常见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收集等方法。(3)熟悉重点的操作:气密性检查、测量气体体积、防倒吸、防污染等。2.物质性质的探究(1)在探究过程中往往可以利用对比实验,即设置几组平行实验来进行对照和比较,从而研究和揭示某种规律,解释某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或证明某种反应机理。(2)无机物、有机物性质的探究,必须在牢牢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大胆猜想,细心论证。脱离元素化合物知识,独立看待实验问题是不科学的,只有灵活运用已有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才能变探究型实验为验证型实验,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名师提醒】1.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如探究SO2具有还原性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通过酸性KMnO4溶液褪色或变浅来说明SO2的还原性;验证Fe3+的氧化性强于I2时,可利用FeCl3与淀粉-KI溶液反应,通过溶液变为蓝色的现象来说明Fe3+的氧化性强于I2。2.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验证,一般通过设计比较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来完成。如通过比较Mg、Al与同浓度盐酸反应产生H2的快慢来比较Mg、Al的金属活动性。3.电解质强弱的判断。如探究一元酸HA是弱酸的方法是常温下配制NaA溶液,测其pH,若pH>7,说明HA为弱酸。4.物质酸性强弱的判断。如探究碳酸和硅酸的酸性强弱,可利用相对强的酸制备相对弱的酸的反应原理,将CO2气体通入Na2SiO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来判断H2CO3与H2SiO3酸性的强弱。5.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规律探究。可以通过控制钢铁是否与空气接触、所接触的电解质溶液的酸碱度、钢铁在腐蚀过程中体系内的气压变化等设计实验,找出规律。知识点2 探究型实验的基本程序解答探究型实验题的基本程序可用以下流程图表示:1.提出问题要提出问题,首先得发现问题,对题给信息进行对比、质疑,通过思考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此外,实验中出现的特殊现象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契机。2.提出猜想所谓猜想就是根据已有知识对问题的解决提出的几种可能的情况。有一些问题,结论有多种可能(这就是猜想),只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3.设计验证方案提出猜想后,就要结合题给条件,设计出科学、合理、安全的实验方案,对可能的情况进行探究。实验设计中,关键点是对试剂的选择和实验条件的调控。4.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考向1 验证型综合实验【例1】某小组探究卤素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从电极反应角度分析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变化规律。(1)浓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生成氯气。氯气不再逸出时,固液混合物A中仍存在盐酸和MnO2。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②电极反应:ⅰ.还原反应:MnO2+2e-+4H+=Mn2++2H2Oⅱ.氧化反应: 。 ③根据电极反应,分析A中仍存在盐酸和MnO2的原因。ⅰ.随着c(H+)降低或c(Mn2+)升高,MnO2氧化性减弱。ⅱ.随着c(Cl-)降低, 。 ④补充实验证实③中的分析。实验操作 试剂 产物Ⅰ 较浓H2SO4 有氯气Ⅱ a 有氯气Ⅲ a+b 无氯气a是 ,b是 。 (2)利用c(H+)对MnO2氧化性的影响,探究卤素离子的还原性。相同浓度的KCl、KBr、KI溶液与MnO2反应所需的最低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从原子结构角度说明理由: 。 (3)根据(1)中结论推测:酸性条件下,加入某种化合物可以增强溴的氧化性,将Mn2+氧化为MnO2。经实验证实了推测,该化合物是 。 (4)Ag分别与1 mol·L-1的盐酸、氢溴酸和氢碘酸混合,Ag只与氢碘酸发生置换反应,试解释原因: 。 (5)总结: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变化的一般规律是 。 【思维建模】【变式训练】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下列实验验证AgI沉淀的生成会使I2的氧化能力增强而将Fe2+氧化。回答下列问题:(1)由AgNO3固体配制50 mL 0.1 mol·L-1的AgNO3溶液,配制好的溶液应转移到 试剂瓶中保存。 (2)步骤1的实验现象是 ;步骤2无明显现象;步骤3最终的实验现象是溶液中生成黄色沉淀, 。由此可知,步骤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某同学在实验时漏掉步骤2,直接加入过量AgNO3溶液,也观察到与步骤3相同的实验现象。该同学推测溶液中还有生成,并由此对I2氧化Fe2+的结论产生了质疑。(4)为了确证AgI的生成使I2的氧化能力增强而将Fe2+氧化,学习小组在上述实验基础上进行补充实验:分别取少量的 和步骤3试管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a和试管b中,往两支试管中加入过量的 ,观察到的现象为 。 考向2 猜想型综合实验【例2】为更好地利用化学变化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在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还需要关注化学反应的快慢和进行程度等。(1)研究小组向4.5mL1mol·L-1KCl溶液中加入0.50mL0.2mol·L-1 AgNO3溶液,产生AgCl沉淀,静置,得到AgCl滤液;在AgCl滤液中放入5cm长的镁条后,立即有无色气泡产生,气体可燃,滤液中逐渐出现白色浑浊。【发现问题】对比发现,Mg+AgCl滤液反应比Mg+H2O反应速率快。研究小组对此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究。【查阅资料】Cl-类体积较小的阴离子,能够“钻入” Mg(OH)2膜,达到使其溶解的效果,称作“离子钻入效应”,【提出猜想】猜想一:Cl-钻入Mg(OH)2膜形成孔径,增大了Mg和H2O的接触面积,加快了Mg+H2O的反应速率;猜想二:在“离子钻入效应”基础上,置换Ag+形成许多微小的Mg-Ag原电池,使Mg+H2O反应速率进一步加快。【实验设计】用砂纸擦去镁条表面氧化膜,取表面积和质量相同的镁条(5cm),用浓度分别为1 mol·L-1KCl、0.2 mol·L-1 AgNO3、0.2 mol·L-1 KNO3溶液,按照下表进行系列实验,若有沉淀,先将沉淀过滤后,将滤液加入装Mg条的试管,并观察Mg条表面实验现象。实验序号 V(KCl) V(AgNO3) V(KNO3) V(H2O) 实验现象1 / / / 5.00 微小气泡附着2 4.50 0.50 / / 大量气泡放出3 4.50 / / 0.50 少量气泡放出4 a / b / 少量气泡放出①根据表中信息,补充数据:a=_______,b=_______。②由实验1和实验3对比可知:有加快Mg+H2O反应速率的作用。③由实验_______和实验_______对比可知:Ag+有加快Mg+H2O反应速率的作用。【实验结论】猜想一和猜想二成立。(2)为了进一步证明原电池能加快Mg+H2O+ Cl-体系中Mg+H2O的反应速率,研究小组利用数字化实验进行了验证。【实验设计】选取实验2和实验4两个实验方案,将各实验Mg条、溶液量等比例放大至30cm,,采集两个实验的时间、温度-时间变化数据(先采集约10s时溶液的时间、温度-时间数据,再投入Mg条继续采集时间、温度-时间数据)。实验数据如图所示:④由初始数据可知,曲线_______(填“a”或“b”)表示实验2的pH-时间变化曲线,请你解释原因_______。⑤在左右,两实验的变化都明显趋于平缓的原因_______。⑥“温度-时间”曲线分析:两种溶液的初始温度一致,投入镁条后,实验2温度增幅明显大于实验4,说明相同反应时间内,_______(填“实验2”或“实验4”)放热更多,因此速率更快。【实验结论2】结合pH-时间、温度-时间曲线可知,Mg-Ag原电池能加快Mg+H2O+ Cl-体系中Mg+H2O的反应速率。【思维建模】猜想型实验题的解题模型【变式训练】(2024·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高三调研考试)某学习小组对Cu与HNO3的反应进行了研究。(1)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2)利用下图装置完成Cu与HNO3制取氮氧化物的反应。实验可观察到装置B中液面上方为无色气体,C中液面上为红棕色气体。①盛稀硝酸的仪器名称_______。②为排尽整套装置内的空气,先打开弹簧夹,通入_______(填化学式),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③C中液面上为红棕色气体,其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下图是学习小组在做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时的操作和现象。图中溶液A遇铜片立即产生气泡,而相同条件下稀硝酸(溶液B)遇铜片短时间内无明显变化,一段时间后才有少量气泡产生。分析溶液A的成分后,学习小组探究溶液A与铜片能够立即发生反应的原因。①假设1:_______(填化学式)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实验验证:向溶液B中加入少量硝酸铜固体,溶液呈浅蓝色,放入铜片,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假设1不成立。②假设2:NO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方案1:向放有铜片的溶液B中通入少量NO2,铜片表面立即产生气泡,反应持续进行。有同学认为应补充对比实验:另取一份放有铜片的溶液B,向其中加入数滴5mol·L—1硝酸,无明显变化。补充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方案2:向A中鼓入N2数分钟得溶液C.相同条件下,铜片与A、C溶液的反应速率分别为、,当_______。(填“>”、“=”、“<”)时,实验能够证明假设2成立。③经检验,A溶液中还含有少量亚硝酸HNO2。设计实验证明HNO2也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操作和预期现象是:向含有铜片的B溶液中_______。最后结论:NO2和HNO2对铜与硝酸的反应都有催化作用。考点二 定量测定类综合实验知识点1 定量实验数据的测定方法知识点2 定量实验中“数据”的采集和处理1.称量固体质量时,中学一般用托盘天平,可估读到0.1 g,精确度要求高的实验中可以用电子天平。2.测量液体体积时,一般实验中选用适当规格的量筒,可估读到0.1 mL,精确度要求高的定量实验,如中和滴定中选用滴定管(酸式或碱式),可估读到0.01 mL。容量瓶作为精密的定容仪器,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一般不用于量取液体的体积。3.气体除了量取外,还可以称量。称气体的质量时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称反应装置在放出气体前后的质量减小值;另一种方法是称吸收装置前后的质量增大值。4.用pH试纸(测得整数值)或pH计(精密测量溶液的pH)直接测出溶液的pH,经过计算可以得到溶液中H+或OH-的物质的量浓度。5.为了数据的准确性,要进行平行实验,重复测定。如中和滴定实验中要平行做2~3次滴定实验,求算未知溶液的浓度再取平均值,但对于“离群”数据(指与其他数据有很大差异的数据)要舍弃,因为数据“离群”的原因可能是操作中出现了较大的误差。名师提醒】实验数据处理时的“五看”一看数据是否符合测量仪器的精度特点,如用托盘天平测得的质量的精度为0.1 g,若精度值超过了这个范围,说明所得数据是无效的;二看数据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若所得的数据明显超出误差允许范围,要舍去;三看反应是否完全,是否是过量反应物作用下所得的数据,只有完全反应时所得的数据,才能进行有效处理和应用;四看所得数据的测试环境是否一致,特别是气体体积数据,只有在温度、压强一致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比较、运算;五看数据测量过程是否规范、合理,错误和违反测量规则的数据需要舍去。考向1 滴定操作型在定量测定实验中的应用【例1】(2024·天津市第七中学高三模拟)在科研和工农业生产中,氮、氯、砷(As)、铁、铜等元素形成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As和N同族,基态砷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2) ClO3-的空间结构名称为 。(3)氧化还原滴定原理同中和滴定原理相似,为了测定某未知浓度的NaHSO3溶液的浓度,现用0.1000mol/L的酸性KMnO4溶液进行滴定,反应原理为:5HSO3-+2 MnO4-+H+=2Mn2++3H2O+5SO42-。请回答下列问题:①用KMnO4进行滴定时,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②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填序号)。A.酸式滴定管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B.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未用待测液润洗C.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D.观察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③根据下表中测定的实验数据,计算NaHS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4位有效数字)。实验编号 待测NaHSO3溶液的体积/mL KMnO4溶液的体积/mL1 20.00 15.982 20.00 17.003 20.00 16.02【变式训练】 (2024·河北沧州高三联考)植物可滴定酸度是影响果实风味品质的重要因素,实验室用滴定法测定葡萄可滴定酸度(以酒石酸计)。实验步骤如下:Ⅰ.配制标准NaOH溶液并标定:用托盘天平称取mgNaOH固体,配成溶液,并用易于保存的基准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标定,测得标准NaOH溶液的准确浓度为。Ⅱ.葡萄中有机酸含量的测定:剔除葡萄非可食用部分,切碎混匀,称取250g放入高速组织捣碎机,并加入等质量的水,捣碎1~2min。称取匀浆50g并用水洗入250mL容量瓶,加水至刻度线。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样液,计算葡萄可滴定酸度。已知:①酒石酸是弱酸,结构简式为。②酒石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a1=9.1×10-4,Ka2=4.3×10-5。回答下列问题:(1) g。NaOH溶液使用前需标定的原因是 。(2)酒石酸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实验过程中用不到的仪器有 (填标号),还需要用到的硅酸盐制品有 。(4)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样液的操作步骤为①标准量取样液,以酚酞为指示剂,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平行测定三组,平均消耗标准NaOH溶液V1 mL。②葡萄可滴定酸度(质量分数,以酒石酸计)为 (用含c、V0、V1的代数式表示)。考向2 气体关联型在定量测定实验中的应用【例2】(2024·浙江省绍兴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氢化钙可作为轻便的氢气发生剂,也可用作还原剂、干燥剂。某兴趣小组拟选用如下装置制备氢化钙。请回答:(1)请从图1中选择必要的装置,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为 。(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装置不可重复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k→__________(2)利用所选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②打开启普发生器活塞;__________(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步骤的标号)。A.加热反应一段时间 B.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C.关闭启普发生器活塞 D.停止加热,充分冷却(3)为验证实验确有CaH2生成。某同学取少量产物,小心加入水中,并滴加酚酞,观察到有气泡生成,加入酚酞后溶液显红色,该同学据此推断有CaH2生成。该同学的推断不正确,原因是 。(4)某同学利用图2装置测定氢化钙产品含量。他称取所制得的氢化钙样品(假设唯一杂质是钙),实验前后量气管中液面读数分别为V1 mL、V2 mL。(上述气体体积均已换算为标准状况下)①装置中导管a的作用是 , 。②氢化钙样品的纯度为 %。【名师点睛】定量实验试题中,如何减小误差的措施是必考点,常见的措施:①定量仪器的使用(特别是读数,如量气装置读数时要保证液面相平);②减少固体产物的损失或除去杂质,如洗涤沉淀以及选用合适的洗涤剂(沉淀完全及如何洗涤沉淀);③保证气体产物全部被吸收,如向装置中通入足量惰性气体将气体产物赶出等;④沉淀剂的选用,如选用氢氧化钡效果比选用氢氧化钙效果好(因为碳酸钡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碳酸钙大,称量误差对结果造成影响小);⑤防止其他气体物质的干扰,如防止固体产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等;⑥恒压漏斗的使用;⑦许多实验中的数据处理,都是对多次测定结果求取平均值,但对于“离群”数据(指与其他测定数据有很大差异的数据)要舍弃,因为数据离群的原因可能是在操作中出现了较大的失误。【变式训练】(2024·浙江省金华市十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半水煤气(含有、N2、H2、H2O,以及少量的H2S、CO2和O2)经提纯后可获得工业合成氨所需的N2和H2混合气。过程如下:已知:①C(s)+H2O(g)=CO(g)+H2(g) ΔH>0。②H2S与Na2CO3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H2S= NaHS+ NaHCO3。③CO(g)+H2O(g)CO2(g)+H2(g) ΔH<0。请回答:(1)半水煤气通过 溶液(填化学式)可证明有H2S气体。(2)在“催化转化炉”的后半段补充通入120℃ H2O(g)作“冷激气”,原因是 。(3)已知:高压下CO2极易溶于水;用醋酸亚铜氨溶液(易被氧化)溶液可吸收,碱性焦没食子酸溶液(易受酸性气体影响)可吸收O2。“精制过程”需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CO、O2和H2O,请排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b) (c) (d)(4)通过测定“催化转化炉”进出口气体中体积分数以确定转化率。取标况下进口或出口气体,经历的实验过程以及反应前后每个装置的质量变化()如下:①I、II的目的是②体积分数为 (用含及的式子表示,忽略空气影响)。(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A.“煤气发生炉”应先通O2后通H2O(g)B.采用饱和Na2CO3溶液吸收H2S会造成管道堵塞C.吸收塔内放置空心瓷环可提高H2S的吸收率D.半水煤气中的O2会导致催化剂失效考点三 有机制备型实验题知识点1 有机制备实验流程1.分析制备流程2.熟悉重要仪器3.典型反应装置和蒸馏装置知识点2 解有机综合题基本策略1.找准答题思路根据题给信息,初步判定物质的性质 有机化合物制备中一般会给出相应的信息,通常会以表格的形式给出,表格中的数据主要是有机化合物的密度、沸点和在水中的溶解性,在分析这些数据时要多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密度主要是与水比较,沸点主要是表中各物质的比较,溶解性主要是判断溶还是不溶。主要是根据这些数据选择分离、提纯的方法注意仪器名称和作用 所给的装置图中有一些不常见的仪器,要明确这些仪器的作用,特别是无机制备实验中不常见的三颈烧瓶、球形冷凝管等关注有机反应条件 大多数有机反应的副反应较多,且为可逆反应,因此设计有机化合物制备实验方案时,要注意控制反应条件,尽可能选择步骤少、副产物少的反应;由于副产物多,所以需要进行除杂、净化。另外,若为两种有机化合物参加的可逆反应,应考虑多加一些相对价廉的有机化合物,以提高另一种有机化合物的转化率和生成物的产率2.依据有机反应特点作答(1)有机物易挥发,反应中通常采用冷凝回流装置,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产物的产率。(2)有机反应通常都是可逆反应,且易发生副反应,因此常使价格较低的反应物过量,以提高另一反应物的转化率和产物的产率,同时在实验中需要控制反应条件,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3)根据产品与杂质的性质特点,选择合适的分离提纯方法。【名师提醒】1.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若要控制反应温度,应插入反应液中,若要选择收集某温度下的的馏分,则应放在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2.冷凝管的选择:球形冷凝管只能用于冷凝回流,直形冷凝管既能用于冷凝回流,又能用于冷凝收集馏分。3.冷凝管的进出水方向:下进上出。4.加热方式的选择:①酒精灯加热。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一般在400~500度,所以需要温度不太高的实验都可用酒精灯加热。②水浴加热。水浴加热的温度不超过100度。5.防暴沸:加碎瓷片,防止溶液暴沸,若开始忘加沸石,需冷却后补加。考向 有机物的制备【例】(2024·湖北省普通高中高考狎题预测)环己酮()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有机溶剂,可用于制造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和药品等。实验室用次氯酸钠氧化法制备环已酮的原理与操作流程如下。已知:①环己酮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能与水形成恒沸混合物,沸点为95℃。②31℃时,环己酮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4 g。回答下列问题:(1)环己醇与次氯酸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操作1”和“操作3”是蒸馏,其蒸馏装置中用到的冷凝管是 (填字母)。A. B. C.(3)“操作2”是分液,分液时有机相应从分液漏斗的 (选填“上口”或“下口”)放出。(4)实验中加入无水硫酸镁的目的是 。(5)制备环己酮粗品时:①加入次氯酸钠溶液后,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试纸应呈蓝色,否则应再补加次氯酸钠溶液,其目的是 。②次氯酸钠溶液的浓度可用间接碘量法测定。用移液管移取10.00mL次氯酸钠溶液于5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线,摇匀后移取25.00mL该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50mL0.1 mol·L-1盐酸和2g碘化钾,用0.1mol·L-1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碘。在滴定接近终点时加入1mL0.2%淀粉溶液。析出碘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为 ;若三次滴定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为18.00mL,则原次氯酸钠溶液的浓度为 。(已知I2+2Na2S2O3=2NaI+ Na2S4O6(6)本实验环己酮的产率最接近_______(填字母)。A.50% B.60% C.70% D.80%【变式训练】(2024·江西省多校联考高三模拟)某小组设计实验制备香豆素-3-羧酸乙酯并测定其产率。试剂:2.5g(2.1mL,0.02mol)水杨醛、3.6g(3.4mL,0.0225mol)丙二酸二乙酯,无水乙醇,六氢吡啶,冰醋酸和无水氯化钙。实验步骤:①在图1装置中,加入2.1mL水杨醛、3.4mL丙二酸二乙酯、15mL无水乙醇、0.3mL六氢吡啶和1滴冰醋酸,放入几粒沸石。②在水浴上加热回流2h。稍冷后将反应物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15mL水,置于冰浴中冷却。待结晶完全后,抽滤,如图2。用冰水冷却过的50%乙醇洗涤晶体2 3次,每次用1 2mL。产品经干燥后称重约为3.0g。回答下列问题:(1)无水CaCl2的主要作用是 ;冷凝管中进水口是 (填“a”或“b”)。(2)图1中盛装反应物的仪器名称是 ,该仪器宜选择的规格是 (填字母)。A.50mL B.100mL C.250mL D.500mL(3)相对于用蒸馏水洗涤,用冰水冷却过的50%乙醇洗涤产品的目的是 。(4)相对普通过滤,利用图2装置抽滤,其主要优点是 (答两条)。(5)洗涤产品的操作是 。(6)本实验制备的香豆素-3-羧酸乙酯的产率约为__________(填字母)。A.56.4% B.58.6% C.65.8% D.68.8%1.(2023 全国乙卷,26)元素分析是有机化合物的表征手段之一。按下图实验装置(部分装置略)对有机化合物进行C、H元素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将装有样品的Pt坩埚和CuO放入石英管中,先_______,而后将已称重的U型管c、d与石英管连接,检查_______。依次点燃煤气灯_______,进行实验。(2)O2的作用有_______。CuO的作用是_______(举1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c和d中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填标号)。c和d中的试剂不可调换,理由是_______。A.CaCl2 B.NaCl C.碱石灰(CaO+NaOH) D.Na2SO3(4)Pt坩埚中样品CxHyOz反应完全后,应进行操作:_______。取下c和d管称重。(5)若样品CxHyOz为0.0236g,实验结束后,c管增重0.0108g,d管增重0.0352g。质谱测得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量为118,其分子式为_______。2.(2023 山东卷,18)三氯甲硅烷(SiHCl3)是制取高纯硅的重要原料,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沸点为31.8℃,熔点为-126.5℃,易水解。实验室根据反应Si+3HClSiHCl3+H2,利用如下装置制备SiHCl3粗品(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回答下列问题:(1)制备SiHCl3时进行操作:(ⅰ)……;(ⅱ)将盛有砫粉的瓷舟置于管式炉中;(ⅲ)通入,一段时间后接通冷凝装置,加热开始反应。操作(ⅰ)为_____;判断制备反应结束的实验现象是_____。图示装置存在的两处缺陷是_____。(2)已知电负性Cl>H>Si,SiHCl3在浓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3)采用如下方法测定溶有少量的SiHCl3纯度。m1g样品经水解、干燥等预处理过程得硅酸水合物后,进行如下实验操作:①_____,②_____(填操作名称),③称量等操作,测得所得固体氧化物质量为m2g,从下列仪器中选出①、②中需使用的仪器,依次为_____(填标号)。测得样品纯度为_____(用含m1、m2的代数式表示)。3.(2023 辽宁省选择性考试,17)2—噻吩乙醇(Mr=128)是抗血栓药物氯吡格雷的重要中间体,其制备方法如下:Ⅰ.制钠砂。向烧瓶中加入300mL液体A和4.60g金属钠,加热至钠熔化后,盖紧塞子,振荡至大量微小钠珠出现。Ⅱ.制噻吩钠。降温至10℃,加入25mL噻吩,反应至钠砂消失。Ⅲ.制噻吩乙醇钠。降温至-10℃,加入稍过量的环氧乙烷的四氢呋喃溶液,反应30min。Ⅳ.水解。恢复室温,加入70mL水,搅拌;加盐酸调pH至4~6,继续反应2 h,分液;用水洗涤有机相,二次分液。Ⅴ.分离。向有机相中加入无水MgSO4,静置,过滤,对滤液进行蒸馏,蒸出四氢呋喃、噻吩和液体A后,得到产品17.92g。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Ⅰ中液体A可以选择_______。a.乙醇 b.水 c.甲苯 d.液氨(2)噻吩沸点低于吡咯()的原因是_______。(3)步骤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4)步骤Ⅲ中反应放热,为防止温度过高引发副反应,加入环氧乙烷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5)步骤Ⅳ中用盐酸调节pH的目的是_______。(6)下列仪器在步骤Ⅴ中无需使用的是_______(填名称):无水MgSO4的作用为_______。(7)产品的产率为_______(用计算,精确至0.1%)。4.(2023 北京卷,19)资料显示,I2可以将Cu氧化为Cu2+。某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Cu被I2氧化的产物及铜元素的价态。已知:I2易溶于KI溶液,发生反应I2+I-I3- (红棕色);I2和I3-氧化性几乎相同。I.将等体积的KI溶液加入到mmol铜粉和nmolI2(n>m)的固体混合物中,振荡。实验记录如下:c(KI) 实验现象实验Ⅰ 0.01 mol·L-1 极少量I2溶解,溶液为淡红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转化为白色沉淀,溶液仍为淡红色实验Ⅱ 0.1 mol·L-1 部分I2溶解,溶液为红棕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转化为白色沉淀,溶液仍为红棕色实验Ⅲ 4 mol·L-1 I2完全溶解,溶液为深红棕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完全溶解,溶液为深红棕色(1)初始阶段,被氧化的反应速率:实验Ⅰ (填“>”“<”或“=”)实验Ⅱ。(2)实验Ⅲ所得溶液中,被氧化的铜元素的可能存在形式有[Cu(H2O)4]2+ (蓝色)或[CuI2]- (无色),进行以下实验探究:步骤a.取实验Ⅲ的深红棕色溶液,加入CCl4,多次萃取、分液。步骤b.取分液后的无色水溶液,滴入浓氨水。溶液颜色变浅蓝色,并逐渐变深。ⅰ.步骤a的目的是 。ⅱ.查阅资料,2Cu2++4I-=2CuI↓+I2,[Cu(NH3)4]+ (无色)容易被空气氧化。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步骤的溶液中发生的变化: 。(3)结合实验Ⅲ,推测实验Ⅰ和Ⅱ中的白色沉淀可能是CuI,实验Ⅰ中铜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分别取实验Ⅰ和Ⅱ充分反应后的固体,洗涤后得到白色沉淀,加入浓溶液, (填实验现象),观察到少量红色的铜。分析铜未完全反应的原因是 。(4)上述实验结果,I2仅将Cu氧化为价。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电化学实验,证实了I2能将Cu氧化为Cu2+。装置如图所示,分别是 。(5)运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分析在上述实验中Cu被I2氧化的产物中价态不同的原因: 。5.(2022 湖南选择性考试,12)某实验小组以溶液为原料制备BaCl2·2H2O,并用重量法测定产品中BaCl2·2H2O的含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可选用试剂:NaCl晶体、BaS溶液、浓H2SO4、稀H2SO4、CuSO4溶液、蒸馏水步骤1. BaCl2·2H2O的制备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BaCl2溶液,经一系列步骤获得BaCl2·2H2O产品。步骤2,产品中BaCl2·2H2O的含量测定①称取产品0.5000g,用水溶解,酸化,加热至近沸;②在不断搅拌下,向①所得溶液逐滴加入热的0.100 mol·L-1H2SO4溶液,③沉淀完全后,60℃水浴40分钟,经过滤、洗涤、烘干等步骤,称量白色固体,质量为0.4660g。回答下列问题:(1)Ⅰ是制取_______气体的装置,在试剂a过量并微热时,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2)Ⅰ中b仪器的作用是_______;Ⅲ中的试剂应选用_______;(3)在沉淀过程中,某同学在加入一定量热的H2SO4溶液后,认为沉淀已经完全,判断沉淀已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4)沉淀过程中需加入过量的H2SO4溶液,原因是_______;(5)在过滤操作中,下列仪器不需要用到的是_______(填名称);(6)产品中BaCl2·2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6.(2022 山东卷)实验室利用FeCl2 4H2O和亚硫酰氯(SOCl2)制备无水FeCl2的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已知SOCl2沸点为76℃,遇水极易反应生成两种酸性气体。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开始先通N2。一段时间后,先加热装置_______(填“a”或“b”)。装置b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装置c、d共同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2)现有含少量杂质的FeCl2 nH2O,为测定n值进行如下实验:实验Ⅰ:称取m1g样品,用足量稀硫酸溶解后,用cmol·L-1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达终点时消耗(滴定过程中Cr2O72-转化为Cr3+,不反应)。实验Ⅱ:另取m1g样品,利用上述装置与足量SOCl2反应后,固体质量为m2g。则_______;下列情况会导致n测量值偏小的是_______(填标号)。A.样品中含少量杂质B.样品与SOCl2反应时失水不充分C.实验Ⅰ中,称重后样品发生了潮解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生成(3)用上述装置、根据反应TiO2+CCl4 =TiCl4+CO2制备TiCl4。已知TiCl4与CCl4分子结构相似,与CCl4互溶,但极易水解。选择合适仪器并组装蒸馏装置对TiCl4、CCl4混合物进行蒸榴提纯(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安装顺序为①⑨⑧_______(填序号),先馏出的物质为_______。7.(2022 全国乙卷)二草酸合铜(Ⅱ)酸钾(K2 Cu [(C2O4)2])可用于无机合成、功能材料制备。实验室制备二草酸合铜(Ⅱ)酸钾可采用如下步骤:Ⅰ.取已知浓度的CuSO4溶液,搅拌下滴加足量溶液,产生浅蓝色沉淀。加热,沉淀转变成黑色,过滤。Ⅱ.向草酸(H2C2O4)溶液中加入适量K2CO3固体,制得KHC2O4和K2C2O4混合溶液。Ⅲ.将Ⅱ的混合溶液加热至80-85℃,加入Ⅰ中的黑色沉淀。全部溶解后,趁热过滤。Ⅳ.将Ⅲ的滤液用蒸汽浴加热浓缩,经一系列操作后,干燥,得到二草酸合铜(Ⅱ)酸钾晶体,进行表征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由CuSO4·5H2O配制Ⅰ中的CuSO4溶液,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的是________(填仪器名称)。(2)长期存放的CuSO4·5H2O中,会出现少量白色固体,原因是________。(3)Ⅰ中的黑色沉淀是________(写化学式)。(4)Ⅱ中原料配比为n(H2C2O4):n(K2CO3)=1.5: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5)Ⅱ中,为防止反应过于剧烈而引起喷溅,加入K2CO3应采取________的方法。(6)Ⅲ中应采用________进行加热。(7)Ⅳ中“一系列操作”包括________。8.(2022 河北省选择性考试)某研究小组为了更准确检测香菇中添加剂亚硫酸盐的含量,设计实验如下:①三颈烧瓶中加入香菇样品和水;锥形瓶中加入水、淀粉溶液,并预加的碘标准溶液,搅拌。②以流速通氮气,再加入过量磷酸,加热并保持微沸,同时用碘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滴定消耗了碘标准溶液。③做空白实验,消耗了碘标准溶液。④用适量Na2SO3替代香菇样品,重复上述步骤,测得SO2的平均回收率为95%。已知:,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图中仪器a、b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2)三颈烧瓶适宜的规格为_______(填标号)。A. B. C.(3)解释加入H3PO4,能够生成SO2的原因:_______。(4)滴定管在使用前需要_______、洗涤、润洗;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为_______;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5)若先加磷酸再通氮气,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6)该样品中亚硫酸盐含量为_______ mg kg -1 (以SO2计,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9.(2021 辽宁选择性考试,18)Fe/ Fe3O4磁性材料在很多领域具有应用前景,其制备过程如下(各步均在N2氛围中进行):①称取9.95g FeCl2·4H2O(Mr=199),配成溶液,转移至恒压滴液漏斗中。②向三颈烧瓶中加入100 mL14mol·L-1KOH溶液。③持续磁力搅拌,将FeCl2溶液以2mL·min-1的速度全部滴入三颈烧瓶中,100℃下回流3h。④冷却后过滤,依次用热水和乙醇洗涤所得黑色沉淀,在干燥。⑤管式炉内焙烧2h,得产品3.24g。部分装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使用恒压滴液漏斗的原因是_______。(2)实验室制取N2有多种方法,请根据元素化合物知识和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理论,结合下列供选试剂和装置,选出一种可行的方法,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对应的装置为_______(填标号)。可供选择的试剂:CuO(s)、NH3(g)、Cl2(g)、O2(g)、饱和NaNO2(aq)、饱和NH4Cl(aq)可供选择的发生装置(净化装置略去):(3)三颈烧瓶中反应生成了Fe和Fe3O4,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4)为保证产品性能,需使其粒径适中、结晶度良好,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A.采用适宜的滴液速度 B.用盐酸代替KOH溶液,抑制水解C.在空气氛围中制备 D.选择适宜的焙烧温度(5)步骤④中判断沉淀是否已经用水洗涤干净,应选择的试剂为_______;使用乙醇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6)该实验所得磁性材料的产率为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10.(2021 山东卷)六氯化钨(WCl6)可用作有机合成催化剂,熔点为283℃,沸点为340℃,易溶于CS2,极易水解。实验室中,先将三氧化钨(WO3)还原为金属钨(W)再制备WCl6,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回答下列问题:(1)检查装置气密性并加入WO3。先通N2,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加热管式炉,改通H2,对B处逸出的H2进行后续处理。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证明WO3已被完全还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WO3完全还原后,进行的操作为:①冷却,停止通H2;②以干燥的接收装置替换E;③在B处加装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④……;⑤加热,通Cl2;⑥……。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④是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利用碘量法测定WCl6产品纯度,实验如下:①称量:将足量CS2(易挥发)加入干燥的称量瓶中,盖紧称重为m1g;开盖并计时1分钟,盖紧称重为m2g;再开盖加入待测样品并计时1分钟,盖紧称重为m3g,则样品质量为_________g(不考虑空气中水蒸气的干扰)。②滴定:先将WCl6转化为可溶的Na2WO4,通过IO3-离子交换柱发生反应:WO42-+Ba(IO3)2=BaWO4+2IO3-;交换结束后,向所得含IO3-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酸化的KI溶液,发生反应:IO3-+5I-+6H+=3I2+3H2O;反应完全后,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发生反应:I2+2S2O32-=2I-+S4O62-。滴定达终点时消耗cmol L-1的Na2S2O3溶液VmL,则样品中WCl6(摩尔质量为Mg mol-1)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称量时,若加入待测样品后,开盖时间超过1分钟,则滴定时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将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样品中WCl6质量分数的测定值将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04讲 综合实验题型探究目录01 考情透视·目标导航02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考点一 物质性质探究类综合实验知识点1探究型实验的常见类型知识点2探究型实验的基本程序考向1 验证型综合实验考向2 猜想型综合实验考点二 定量测定类综合实验知识点1 定量实验数据的测定方法知识点2 定量实验中“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考向1 滴定操作型在定量测定实验中的应用考向2 气体关联型在定量测定实验中的应用考点三 有机制备型实验题知识点1 有机制备实验流程知识点2 解有机综合题基本策略考向 有机物的制备04真题练习·命题洞见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 考情分析常见物质的制备 2023 湖南卷18题,15分;2023山东卷18题,12分;2023辽宁卷17题,14分;2022山东卷18题,12分;2022全国乙卷27题,14分;2021辽宁卷18题,13分 综合实验题是每年考查能力的综合压轴题,其综合性强、难度大,是一道拉分的主要试题。本讲试题将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依托,以陌生物质制备为背景,充分体现了“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命题指导思想,把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准确迁移到类似的实验中去,题目类型主要有物质制备类、实验探究类、定量测定类等,但并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但由于物质陌生、设问巧妙,在解题中,往往让考生感到“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畏惧感。备考中要注意有机物的涉入,理清关系,熟记切入点——从安全、环保、可行、简约等角度进行评价分析。化学实验条件的控制 2023浙江1月选考20题,10分;2022全国甲卷27题,15分;2022湖北卷18题,14分;2021湖北卷18题,14分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2023全国甲卷28题,14分;2023北京卷19题,14分;2022湖南卷15题,12分;2022北京卷19题,14分探究型实验方案 2023 广东卷17题,14分;2021广东卷17题,14分定量测定实验 2023全国乙卷26题,14分;2023山东卷18题,12分;2023湖北卷18题,14分;2023浙江6月选考20题,10分;2022山东卷18题,12分;2022广东卷17题,14分;2022河北卷14题,14分;2021山东卷18题,12分;2021全国甲卷27题,14分复习目标: 1.设计、评价、改进实验方案; 2.正确选用实验装置; 3.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4.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考点一 物质性质探究类综合实验知识点1 探究型实验的常见类型1.对未知产物的探究通过化学反应原理猜测可能生成哪些物质,对这些物质逐一进行检验来确定究竟含有哪些物质。虽然探究型实验主要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但在问题中常常包含了对实验基础知识的考查。例如:(1)常见物质分离的提纯方法:结晶法、蒸馏法、过滤法、升华法、萃取法、渗析法等。(2)常见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收集等方法。(3)熟悉重点的操作:气密性检查、测量气体体积、防倒吸、防污染等。2.物质性质的探究(1)在探究过程中往往可以利用对比实验,即设置几组平行实验来进行对照和比较,从而研究和揭示某种规律,解释某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或证明某种反应机理。(2)无机物、有机物性质的探究,必须在牢牢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大胆猜想,细心论证。脱离元素化合物知识,独立看待实验问题是不科学的,只有灵活运用已有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才能变探究型实验为验证型实验,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名师提醒】1.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如探究SO2具有还原性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通过酸性KMnO4溶液褪色或变浅来说明SO2的还原性;验证Fe3+的氧化性强于I2时,可利用FeCl3与淀粉-KI溶液反应,通过溶液变为蓝色的现象来说明Fe3+的氧化性强于I2。2.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验证,一般通过设计比较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来完成。如通过比较Mg、Al与同浓度盐酸反应产生H2的快慢来比较Mg、Al的金属活动性。3.电解质强弱的判断。如探究一元酸HA是弱酸的方法是常温下配制NaA溶液,测其pH,若pH>7,说明HA为弱酸。4.物质酸性强弱的判断。如探究碳酸和硅酸的酸性强弱,可利用相对强的酸制备相对弱的酸的反应原理,将CO2气体通入Na2SiO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来判断H2CO3与H2SiO3酸性的强弱。5.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规律探究。可以通过控制钢铁是否与空气接触、所接触的电解质溶液的酸碱度、钢铁在腐蚀过程中体系内的气压变化等设计实验,找出规律。知识点2 探究型实验的基本程序解答探究型实验题的基本程序可用以下流程图表示:1.提出问题要提出问题,首先得发现问题,对题给信息进行对比、质疑,通过思考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此外,实验中出现的特殊现象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契机。2.提出猜想所谓猜想就是根据已有知识对问题的解决提出的几种可能的情况。有一些问题,结论有多种可能(这就是猜想),只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3.设计验证方案提出猜想后,就要结合题给条件,设计出科学、合理、安全的实验方案,对可能的情况进行探究。实验设计中,关键点是对试剂的选择和实验条件的调控。4.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考向1 验证型综合实验【例1】某小组探究卤素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从电极反应角度分析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变化规律。(1)浓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生成氯气。氯气不再逸出时,固液混合物A中仍存在盐酸和MnO2。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②电极反应:ⅰ.还原反应:MnO2+2e-+4H+=Mn2++2H2Oⅱ.氧化反应: 。 ③根据电极反应,分析A中仍存在盐酸和MnO2的原因。ⅰ.随着c(H+)降低或c(Mn2+)升高,MnO2氧化性减弱。ⅱ.随着c(Cl-)降低, 。 ④补充实验证实③中的分析。实验操作 试剂 产物Ⅰ 较浓H2SO4 有氯气Ⅱ a 有氯气Ⅲ a+b 无氯气a是 ,b是 。 (2)利用c(H+)对MnO2氧化性的影响,探究卤素离子的还原性。相同浓度的KCl、KBr、KI溶液与MnO2反应所需的最低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从原子结构角度说明理由: 。 (3)根据(1)中结论推测:酸性条件下,加入某种化合物可以增强溴的氧化性,将Mn2+氧化为MnO2。经实验证实了推测,该化合物是 。 (4)Ag分别与1 mol·L-1的盐酸、氢溴酸和氢碘酸混合,Ag只与氢碘酸发生置换反应,试解释原因: 。 (5)总结: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变化的一般规律是 。 【答案】(1)①MnO2+4H++2Cl-Mn2++Cl2↑+2H2O②2Cl--2e-=Cl2↑ ③Cl-的还原性减弱(或Cl2的氧化性增强) ④KCl固体(或KCl饱和溶液) MnSO4固体(或MnSO4饱和溶液)(2)KCl>KBr>KI Cl、Br、I位于第ⅦA族,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3)AgNO3(4)比较AgX的溶解度,AgI的溶解度最小,反应Ag++I-=AgI↓使得Ag还原性增强得最多,使得反应2Ag+2H+=2Ag++H2↑得以发生(5)氧化剂(还原剂)的浓度越大,其氧化性(还原性)越强,还原产物(氧化产物)的浓度越大,氧化剂(还原剂)的氧化性(还原性)越弱【解析】(1)①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②氧化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故氧化反应为2Cl--2e-=Cl2↑。③反应不能继续发生也可能是因为还原剂的还原性减弱或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增强。④可以从增大氯离子浓度的角度再结合实验Ⅱ的产物分析,试剂a可以是KCl固体或KCl饱和溶液;实验Ⅲ的产物没有氯气,且实验Ⅲ也加入了试剂a,则一定是试剂b影响了实验Ⅲ的产物,再结合原因ⅰ可知试剂b是MnSO4固体或MnSO4饱和溶液。(2)元素非金属性越弱,其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反应时所需的氢离子浓度越小,故相同浓度的KCl、KBr和KI溶液与MnO2反应所需的最低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KCl>KBr>KI。(3)根据(1)中的结论推测:降低Br-浓度可以提高溴的氧化性,将Mn2+氧化为MnO2,故可以通过加入 AgNO3的方法来提高溴的氧化性。(4)根据本题的提示,若要使反应2Ag+2H+=2Ag++H2↑发生,可以降低Ag+浓度,对比AgX的溶解度,AgI的溶解度最小,故Ag只与氢碘酸发生置换反应的原因是AgI的溶解度最小。【思维建模】【变式训练】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下列实验验证AgI沉淀的生成会使I2的氧化能力增强而将Fe2+氧化。回答下列问题:(1)由AgNO3固体配制50 mL 0.1 mol·L-1的AgNO3溶液,配制好的溶液应转移到 试剂瓶中保存。 (2)步骤1的实验现象是 ;步骤2无明显现象;步骤3最终的实验现象是溶液中生成黄色沉淀, 。由此可知,步骤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某同学在实验时漏掉步骤2,直接加入过量AgNO3溶液,也观察到与步骤3相同的实验现象。该同学推测溶液中还有生成,并由此对I2氧化Fe2+的结论产生了质疑。(4)为了确证AgI的生成使I2的氧化能力增强而将Fe2+氧化,学习小组在上述实验基础上进行补充实验:分别取少量的 和步骤3试管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a和试管b中,往两支试管中加入过量的 ,观察到的现象为 。 【答案】(1)棕色细口 (2)溶液变蓝 溶液蓝色褪去 I2+2Fe2++2Ag+2AgI↓+2Fe3+ (4)步骤2试管中的溶液 NaOH溶液 试管a中溶液蓝色褪去,先出现白色沉淀,然后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试管b中有白色沉淀(转变为褐色沉淀)和红褐色沉淀生成(答案合理即可)【解析】(1)硝酸银见光易分解,故配制好的硝酸银溶液应转移到棕色细口试剂瓶中保存。(2)步骤1中淀粉遇碘变蓝,现象是溶液变蓝;步骤2中再加入硫酸亚铁铵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亚铁离子和碘水不发生反应;步骤3最终的实验现象是溶液中生成黄色沉淀,该沉淀为AgI,则碘分子中碘元素化合价降低,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碘为氧化剂,亚铁离子为还原剂,氧化产物为铁离子,故反应中还有另一个现象——溶液蓝色褪去,由此可知,步骤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I2+2Fe2++2Ag+2AgI↓+2Fe3+。(4)要确证AgI的生成使I2的氧化能力增强而将Fe2+氧化,只需证明步骤2的溶液中不存在铁离子而步骤3的溶液中存在铁离子即可。由实验可知,步骤2的溶液中有碘、淀粉、亚铁离子,步骤3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银溶液,则上层清液中银离子与铁离子共存,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检验,补充实验为分别取少量的步骤2试管中的溶液和步骤3试管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a和试管b中,往两支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试管a中,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消耗了碘,使溶液蓝色褪去,亚铁离子转化为白色氢氧化亚铁沉淀,最终氧化为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试管b中,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银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氢氧化银沉淀(不稳定,分解为褐色氧化银),铁离子转化为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考向2 猜想型综合实验【例2】为更好地利用化学变化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在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还需要关注化学反应的快慢和进行程度等。(1)研究小组向4.5mL1mol·L-1KCl溶液中加入0.50mL0.2mol·L-1 AgNO3溶液,产生AgCl沉淀,静置,得到AgCl滤液;在AgCl滤液中放入5cm长的镁条后,立即有无色气泡产生,气体可燃,滤液中逐渐出现白色浑浊。【发现问题】对比发现,Mg+AgCl滤液反应比Mg+H2O反应速率快。研究小组对此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究。【查阅资料】Cl-类体积较小的阴离子,能够“钻入” Mg(OH)2膜,达到使其溶解的效果,称作“离子钻入效应”,【提出猜想】猜想一:Cl-钻入Mg(OH)2膜形成孔径,增大了Mg和H2O的接触面积,加快了Mg+H2O的反应速率;猜想二:在“离子钻入效应”基础上,置换Ag+形成许多微小的Mg-Ag原电池,使Mg+H2O反应速率进一步加快。【实验设计】用砂纸擦去镁条表面氧化膜,取表面积和质量相同的镁条(5cm),用浓度分别为1 mol·L-1KCl、0.2 mol·L-1 AgNO3、0.2 mol·L-1 KNO3溶液,按照下表进行系列实验,若有沉淀,先将沉淀过滤后,将滤液加入装Mg条的试管,并观察Mg条表面实验现象。实验序号 V(KCl) V(AgNO3) V(KNO3) V(H2O) 实验现象1 / / / 5.00 微小气泡附着2 4.50 0.50 / / 大量气泡放出3 4.50 / / 0.50 少量气泡放出4 a / b / 少量气泡放出①根据表中信息,补充数据:a=_______,b=_______。②由实验1和实验3对比可知:有加快Mg+H2O反应速率的作用。③由实验_______和实验_______对比可知:Ag+有加快Mg+H2O反应速率的作用。【实验结论】猜想一和猜想二成立。(2)为了进一步证明原电池能加快Mg+H2O+ Cl-体系中Mg+H2O的反应速率,研究小组利用数字化实验进行了验证。【实验设计】选取实验2和实验4两个实验方案,将各实验Mg条、溶液量等比例放大至30cm,,采集两个实验的时间、温度-时间变化数据(先采集约10s时溶液的时间、温度-时间数据,再投入Mg条继续采集时间、温度-时间数据)。实验数据如图所示:④由初始数据可知,曲线_______(填“a”或“b”)表示实验2的pH-时间变化曲线,请你解释原因_______。⑤在左右,两实验的变化都明显趋于平缓的原因_______。⑥“温度-时间”曲线分析:两种溶液的初始温度一致,投入镁条后,实验2温度增幅明显大于实验4,说明相同反应时间内,_______(填“实验2”或“实验4”)放热更多,因此速率更快。【实验结论2】结合pH-时间、温度-时间曲线可知,Mg-Ag原电池能加快Mg+H2O+ Cl-体系中Mg+H2O的反应速率。【答案】(1) 4.50 0.50 2 4(2) a 实验2溶液中存在Ag+,Ag+水解使溶液呈酸性,初始阶段溶液pH<7 大量的氢氧化镁沉淀覆盖在镁条表面,阻碍了Mg和H2O反应的继续进行 实验2【解析】(1)①两种猜想均有“离子钻入效应”,因此除实验1为对照实验不需要加Cl-之外,实验中都需要有Cl-,故实验4需要加KCl,为了保持Cl-浓度相同,a=4.50;由表格可知,实验2、3加入的溶液总体积为5mL,为了保证体积相同,b=0.50;③由表格数据可知,实验2加入AgNO3,产生气泡较多,实验4加KNO3,产生气泡较少,说明NO3-对实验没有影响,是Ag+加快了反应速率;(2)④实验2加入AgNO3,Ag+水解生成H+,导致溶液显酸性,初始的pH<7,因此a曲线是实验2的pH-时间变化曲线;⑤随着反应的进行,Mg与H2O反应生成的Mg(OH)2逐渐增多,Mg(OH)2难溶于水,附着在Mg的表面阻碍Mg与H2O的进一步反应,因此pH=11左右,两实验的pH变化都明显趋于平缓;⑥由图像可知,实验2的曲线a温度的增幅明显大于实验4的曲线b,因此相同时间内实验2放热更多,反应速率更快。【思维建模】猜想型实验题的解题模型【变式训练】(2024·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高三调研考试)某学习小组对Cu与HNO3的反应进行了研究。(1)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2)利用下图装置完成Cu与HNO3制取氮氧化物的反应。实验可观察到装置B中液面上方为无色气体,C中液面上为红棕色气体。①盛稀硝酸的仪器名称_______。②为排尽整套装置内的空气,先打开弹簧夹,通入_______(填化学式),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③C中液面上为红棕色气体,其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下图是学习小组在做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时的操作和现象。图中溶液A遇铜片立即产生气泡,而相同条件下稀硝酸(溶液B)遇铜片短时间内无明显变化,一段时间后才有少量气泡产生。分析溶液A的成分后,学习小组探究溶液A与铜片能够立即发生反应的原因。①假设1:_______(填化学式)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实验验证:向溶液B中加入少量硝酸铜固体,溶液呈浅蓝色,放入铜片,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假设1不成立。②假设2:NO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方案1:向放有铜片的溶液B中通入少量NO2,铜片表面立即产生气泡,反应持续进行。有同学认为应补充对比实验:另取一份放有铜片的溶液B,向其中加入数滴5mol·L—1硝酸,无明显变化。补充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方案2:向A中鼓入N2数分钟得溶液C.相同条件下,铜片与A、C溶液的反应速率分别为、,当_______。(填“>”、“=”、“<”)时,实验能够证明假设2成立。③经检验,A溶液中还含有少量亚硝酸HNO2。设计实验证明HNO2也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操作和预期现象是:向含有铜片的B溶液中_______。最后结论:NO2和HNO2对铜与硝酸的反应都有催化作用。【答案】(1)3Cu+8HNO3 (稀)=3Cu(NO3)2+2NO↑+4H2O(2)分液漏斗或滴液漏斗 N2、CO2、稀有气体等 NO+2HNO3 (浓)=3NO2+H2O(3) Cu2+或Cu(NO3)2 排除通NO2带来的硝酸浓度增大的影响 > 加入少量的固体NaNO2,B中铜片上立即生成气泡,反应持续进行【解析】(1)稀硝酸是氧化剂,铜是还原剂,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配平后方程式为3Cu+8HNO3 (稀)=3Cu(NO3)2+2NO↑+4H2O;(2)装置A中稀硝酸和铜反应生成NO,装置B除去NO中的硝酸,装置C中NO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了NO2,装置D除去尾气,避免污染空气。①根据装置图,可得盛稀硝酸的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或滴液漏斗;②为了排除装置内的空气,需要通入不与产生气体反应的气体,可通入N2、CO2、稀有气体等;③根据装置B中为无色气体,可知通入C中的气体为NO,装置C中液面上为红棕色气体,可知NO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了NO2,所以方程式为NO+2HNO3 (浓)=3NO2+H2O;(3)①由验证性实验加少量硝酸铜固体可得,该假设是探究Cu2+或Cu(NO3)2 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②因为NO2会和水反应产生硝酸,致使硝酸浓度增大,避免浓度对反应的影响,故需增加对照实验;向A中鼓入N2数分钟,使得溶液中NO2的浓度下降,得溶液C,当>时,实验能够证明假设2成立;③欲设计实验证明HNO2也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只需证明往含有铜片的B溶液中加入少量的固体NaNO2比没加的速率快就行。考点二 定量测定类综合实验知识点1 定量实验数据的测定方法知识点2 定量实验中“数据”的采集和处理1.称量固体质量时,中学一般用托盘天平,可估读到0.1 g,精确度要求高的实验中可以用电子天平。2.测量液体体积时,一般实验中选用适当规格的量筒,可估读到0.1 mL,精确度要求高的定量实验,如中和滴定中选用滴定管(酸式或碱式),可估读到0.01 mL。容量瓶作为精密的定容仪器,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一般不用于量取液体的体积。3.气体除了量取外,还可以称量。称气体的质量时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称反应装置在放出气体前后的质量减小值;另一种方法是称吸收装置前后的质量增大值。4.用pH试纸(测得整数值)或pH计(精密测量溶液的pH)直接测出溶液的pH,经过计算可以得到溶液中H+或OH-的物质的量浓度。5.为了数据的准确性,要进行平行实验,重复测定。如中和滴定实验中要平行做2~3次滴定实验,求算未知溶液的浓度再取平均值,但对于“离群”数据(指与其他数据有很大差异的数据)要舍弃,因为数据“离群”的原因可能是操作中出现了较大的误差。名师提醒】实验数据处理时的“五看”一看数据是否符合测量仪器的精度特点,如用托盘天平测得的质量的精度为0.1 g,若精度值超过了这个范围,说明所得数据是无效的;二看数据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若所得的数据明显超出误差允许范围,要舍去;三看反应是否完全,是否是过量反应物作用下所得的数据,只有完全反应时所得的数据,才能进行有效处理和应用;四看所得数据的测试环境是否一致,特别是气体体积数据,只有在温度、压强一致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比较、运算;五看数据测量过程是否规范、合理,错误和违反测量规则的数据需要舍去。考向1 滴定操作型在定量测定实验中的应用【例1】(2024·天津市第七中学高三模拟)在科研和工农业生产中,氮、氯、砷(As)、铁、铜等元素形成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As和N同族,基态砷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2) ClO3-的空间结构名称为 。(3)氧化还原滴定原理同中和滴定原理相似,为了测定某未知浓度的NaHSO3溶液的浓度,现用0.1000mol/L的酸性KMnO4溶液进行滴定,反应原理为:5HSO3-+2 MnO4-+H+=2Mn2++3H2O+5SO42-。请回答下列问题:①用KMnO4进行滴定时,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②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填序号)。A.酸式滴定管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B.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未用待测液润洗C.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D.观察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③根据下表中测定的实验数据,计算NaHS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4位有效数字)。实验编号 待测NaHSO3溶液的体积/mL KMnO4溶液的体积/mL1 20.00 15.982 20.00 17.003 20.00 16.02【答案】(1)4s24p3 (2)三角锥形(3)当滴入最后半滴高锰酸钾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30s保持不变D 0.2000【解析】(1)基态砷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s24p3。(2)ClO3-的价层电子对个数为且含有一个孤电子对,所以其几何分布呈正四面体形,离子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3)滴定完成时NaHSO3溶液没有剩余,溶液会呈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浅红色,且半分钟内颜色不褪去,就说明NaHSO3溶液已完全被氧化;A项,酸式滴定管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会导致酸性高锰酸钾浓度偏小,需要高锰酸钾体积偏大,测定值偏大,A错误;B项,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未用待测液润洗,对实验无影响,B错误;C项,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会导致测定高锰酸钾体积偏大,测定值偏大,C错误;D项,观察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导致测定高锰酸钾体积偏小,测定值偏小,D正确;故选D。实验2中KMnO4溶液的体积的偏离较大,舍去不用,由实验1和3取平均值,KMnO4溶液体积的平均值,设NaHSO3的物质的量浓度xmol/L,由5HSO3-+2 MnO4-+H+=2Mn2++3H2O+5SO42-,可知: x=0.2000mol/L。【变式训练】 (2024·河北沧州高三联考)植物可滴定酸度是影响果实风味品质的重要因素,实验室用滴定法测定葡萄可滴定酸度(以酒石酸计)。实验步骤如下:Ⅰ.配制标准NaOH溶液并标定:用托盘天平称取mgNaOH固体,配成溶液,并用易于保存的基准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标定,测得标准NaOH溶液的准确浓度为。Ⅱ.葡萄中有机酸含量的测定:剔除葡萄非可食用部分,切碎混匀,称取250g放入高速组织捣碎机,并加入等质量的水,捣碎1~2min。称取匀浆50g并用水洗入250mL容量瓶,加水至刻度线。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样液,计算葡萄可滴定酸度。已知:①酒石酸是弱酸,结构简式为。②酒石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a1=9.1×10-4,Ka2=4.3×10-5。回答下列问题:(1) g。NaOH溶液使用前需标定的原因是 。(2)酒石酸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实验过程中用不到的仪器有 (填标号),还需要用到的硅酸盐制品有 。(4)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样液的操作步骤为①标准量取样液,以酚酞为指示剂,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平行测定三组,平均消耗标准NaOH溶液V1 mL。②葡萄可滴定酸度(质量分数,以酒石酸计)为 (用含c、V0、V1的代数式表示)。【答案】(1) 4.0 NaOH易潮解、易吸收CO2变质(2)+2OH-=+2H2O(3) CG 玻璃棒、胶头滴管(4)最后半滴标准NaOH溶液加入,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解析】(1)应称取NaOH固体的质量,托盘天平精确到0.1g;NaOH固体易潮解、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变质,因此使用前需标定。(2)酒石酸是二元有机酸,羧基可与NaOH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OH-=+2H2O。(3)该实验配制NaOH溶液时使用的仪器有10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胶头滴管,滴定时使用的仪器有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烧杯,实验过程中用不到的仪器有C和G,还需要使用的硅酸盐制品有玻璃棒和胶头滴管。(4)①酒石酸是弱酸,滴定终点溶质是强碱弱酸盐酒石酸钠,溶液呈碱性,以酚酞为指示剂,当最后半滴标准NaOH溶液加入,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即为滴定终点;②可滴定酸度。考向2 气体关联型在定量测定实验中的应用【例2】(2024·浙江省绍兴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氢化钙可作为轻便的氢气发生剂,也可用作还原剂、干燥剂。某兴趣小组拟选用如下装置制备氢化钙。请回答:(1)请从图1中选择必要的装置,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为 。(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装置不可重复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k→__________(2)利用所选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②打开启普发生器活塞;__________(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步骤的标号)。A.加热反应一段时间 B.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C.关闭启普发生器活塞 D.停止加热,充分冷却(3)为验证实验确有CaH2生成。某同学取少量产物,小心加入水中,并滴加酚酞,观察到有气泡生成,加入酚酞后溶液显红色,该同学据此推断有CaH2生成。该同学的推断不正确,原因是 。(4)某同学利用图2装置测定氢化钙产品含量。他称取所制得的氢化钙样品(假设唯一杂质是钙),实验前后量气管中液面读数分别为V1 mL、V2 mL。(上述气体体积均已换算为标准状况下)①装置中导管a的作用是 , 。②氢化钙样品的纯度为 %。【答案】(1)i→e,f,c→j,a (2)BADC(3)Ca单质也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4)平衡压强,使分液漏斗中的水顺利滴下 消除由于加入水引起的氢气体积误差【解析】先制取氢气,经过氢氧化钠溶液除HCl、再用浓硫酸干燥后与金属钙反应,最后防止空气中水蒸气与产品反应,再加上干燥装置。(1)气流方向连接顺序:i→e→f→d→c→j →k→a→b;(2)打开启普发生器活塞后,锌粒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后通入盛有金属钙的硬质玻璃管,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停止加热,继续在氢气氛围中充分冷却,最后关闭启普发生器活塞,所以为BADC;(3)因为Ca单质也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也能观察到有气泡生成,加入酚酞后溶液显红色,所以该同学的推断不正确。(4)装置中导管a的作用是平衡压强,使分液漏斗中的水顺利滴下;消除由于加入水引起的氢气体积误差;设产品中CaH2为xg,则Ca为(m-x)g,xgCaH2为,生成氢气,(m-x)g Ca为,生成氢气,则,则,所以氢化钙样品的纯度为:。【名师点睛】定量实验试题中,如何减小误差的措施是必考点,常见的措施:①定量仪器的使用(特别是读数,如量气装置读数时要保证液面相平);②减少固体产物的损失或除去杂质,如洗涤沉淀以及选用合适的洗涤剂(沉淀完全及如何洗涤沉淀);③保证气体产物全部被吸收,如向装置中通入足量惰性气体将气体产物赶出等;④沉淀剂的选用,如选用氢氧化钡效果比选用氢氧化钙效果好(因为碳酸钡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碳酸钙大,称量误差对结果造成影响小);⑤防止其他气体物质的干扰,如防止固体产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等;⑥恒压漏斗的使用;⑦许多实验中的数据处理,都是对多次测定结果求取平均值,但对于“离群”数据(指与其他测定数据有很大差异的数据)要舍弃,因为数据离群的原因可能是在操作中出现了较大的失误。【变式训练】(2024·浙江省金华市十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半水煤气(含有、N2、H2、H2O,以及少量的H2S、CO2和O2)经提纯后可获得工业合成氨所需的N2和H2混合气。过程如下:已知:①C(s)+H2O(g)=CO(g)+H2(g) ΔH>0。②H2S与Na2CO3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H2S= NaHS+ NaHCO3。③CO(g)+H2O(g)CO2(g)+H2(g) ΔH<0。请回答:(1)半水煤气通过 溶液(填化学式)可证明有H2S气体。(2)在“催化转化炉”的后半段补充通入120℃ H2O(g)作“冷激气”,原因是 。(3)已知:高压下CO2极易溶于水;用醋酸亚铜氨溶液(易被氧化)溶液可吸收,碱性焦没食子酸溶液(易受酸性气体影响)可吸收O2。“精制过程”需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CO、O2和H2O,请排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b) (c) (d)(4)通过测定“催化转化炉”进出口气体中体积分数以确定转化率。取标况下进口或出口气体,经历的实验过程以及反应前后每个装置的质量变化()如下:①I、II的目的是②体积分数为 (用含及的式子表示,忽略空气影响)。(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A.“煤气发生炉”应先通O2后通H2O(g)B.采用饱和Na2CO3溶液吸收H2S会造成管道堵塞C.吸收塔内放置空心瓷环可提高H2S的吸收率D.半水煤气中的O2会导致催化剂失效【答案】(1) CuSO4溶液(2)降低反应气体的温度,促进平衡右移,提高CO的转化率(3)a→c→b→d(4)除去CO2并确定CO2已完全除去(5)ABC【解析】经①C(s)+H2O(g)=CO(g)+H2(g)反应半水煤气含有CO、N2、H2、H2O,以及少量的H2S、CO2和O2;吸收塔内发生②H2S与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H2S= NaHS+ NaHCO3;转化炉内发生③CO(g)+H2O(g)CO2(g)+H2(g),提纯后可获得工业合成氨所需的N2和H2混合气。(1)硫化氢能与重金属生成沉淀,所以将半水煤气样品通入CuSO4溶液中,出现黑色沉淀可以证明有硫化氢存在。(2)CO(g)+H2O(g)CO2(g)+H2(g)为放热反应,补充通入120℃ H2O(g)作“冷激气”降低反应气体的温度,促进平衡右移,提高CO的转化率。(3)先除去二氧化碳,高压下CO2极易溶于水,选择装置a;碱性焦没食子酸溶液(易受酸性气体影响)可吸收氧气,故在除去CO2后选择c装置吸收O2且防止氧化CO;b装置除去CO,最后用浓硫酸除去水蒸气,故顺序为:a→c→b→d。(4)①半水煤气中含有二氧化碳,首先利用碱液除去二氧化碳,干燥后再通过氧化铜反应,利用浓硫酸吸收产生的水蒸气,利用碱液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而计算体积分数,I、II的目的是除去CO2并确定CO2已完全除去。②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水蒸气,浓硫酸吸收水蒸气,CO还原氧化铜生成水,步骤Ⅲ用浓硫酸吸收了水,步骤Ⅳ中剩余的为转化后CO2的质量,根据CO+CuOCu+ CO2,可知CO的物质的量为:,CO体积分数为。(5)A项, C(s)+H2O(g)=CO(g)+H2(g) ΔH>0,为吸热反应,“煤气发生炉”应先通O2与燃料燃烧提供热量,后通H2O(g),A正确;B项,Na2CO3+H2S= NaHS+ NaHCO3,采用饱和Na2CO3溶液吸收H2S会有碳酸氢钠析出,造成管道堵塞,B正确;C项,吸收塔内放置空心瓷环可提高H2S的吸收率,增大了反应面积,C正确;D项,半水煤气中的O2不会导致Cu催化剂失效,在与Cu催化剂接触之前就被消耗了,D错误。故选ABC。考点三 有机制备型实验题知识点1 有机制备实验流程1.分析制备流程2.熟悉重要仪器3.典型反应装置和蒸馏装置知识点2 解有机综合题基本策略1.找准答题思路根据题给信息,初步判定物质的性质 有机化合物制备中一般会给出相应的信息,通常会以表格的形式给出,表格中的数据主要是有机化合物的密度、沸点和在水中的溶解性,在分析这些数据时要多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密度主要是与水比较,沸点主要是表中各物质的比较,溶解性主要是判断溶还是不溶。主要是根据这些数据选择分离、提纯的方法注意仪器名称和作用 所给的装置图中有一些不常见的仪器,要明确这些仪器的作用,特别是无机制备实验中不常见的三颈烧瓶、球形冷凝管等关注有机反应条件 大多数有机反应的副反应较多,且为可逆反应,因此设计有机化合物制备实验方案时,要注意控制反应条件,尽可能选择步骤少、副产物少的反应;由于副产物多,所以需要进行除杂、净化。另外,若为两种有机化合物参加的可逆反应,应考虑多加一些相对价廉的有机化合物,以提高另一种有机化合物的转化率和生成物的产率2.依据有机反应特点作答(1)有机物易挥发,反应中通常采用冷凝回流装置,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产物的产率。(2)有机反应通常都是可逆反应,且易发生副反应,因此常使价格较低的反应物过量,以提高另一反应物的转化率和产物的产率,同时在实验中需要控制反应条件,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3)根据产品与杂质的性质特点,选择合适的分离提纯方法。【名师提醒】1.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若要控制反应温度,应插入反应液中,若要选择收集某温度下的的馏分,则应放在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2.冷凝管的选择:球形冷凝管只能用于冷凝回流,直形冷凝管既能用于冷凝回流,又能用于冷凝收集馏分。3.冷凝管的进出水方向:下进上出。4.加热方式的选择:①酒精灯加热。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一般在400~500度,所以需要温度不太高的实验都可用酒精灯加热。②水浴加热。水浴加热的温度不超过100度。5.防暴沸:加碎瓷片,防止溶液暴沸,若开始忘加沸石,需冷却后补加。考向 有机物的制备【例】(2024·湖北省普通高中高考狎题预测)环己酮()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有机溶剂,可用于制造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和药品等。实验室用次氯酸钠氧化法制备环已酮的原理与操作流程如下。已知:①环己酮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能与水形成恒沸混合物,沸点为95℃。②31℃时,环己酮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4 g。回答下列问题:(1)环己醇与次氯酸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操作1”和“操作3”是蒸馏,其蒸馏装置中用到的冷凝管是 (填字母)。A. B. C.(3)“操作2”是分液,分液时有机相应从分液漏斗的 (选填“上口”或“下口”)放出。(4)实验中加入无水硫酸镁的目的是 。(5)制备环己酮粗品时:①加入次氯酸钠溶液后,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试纸应呈蓝色,否则应再补加次氯酸钠溶液,其目的是 。②次氯酸钠溶液的浓度可用间接碘量法测定。用移液管移取10.00mL次氯酸钠溶液于5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线,摇匀后移取25.00mL该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50mL0.1 mol·L-1盐酸和2g碘化钾,用0.1mol·L-1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碘。在滴定接近终点时加入1mL0.2%淀粉溶液。析出碘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为 ;若三次滴定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为18.00mL,则原次氯酸钠溶液的浓度为 。(已知I2+2Na2S2O3=2NaI+ Na2S4O6(6)本实验环己酮的产率最接近_______(填字母)。A.50% B.60% C.70% D.80%【答案】(1)+ ClO- →+ Cl- + H2O(2)A (3)上口 (4)干燥(5) 确保环己醇被完全氧化 ClO-+I-+2H+=Cl-+I2+H2O当滴入最后半滴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 1.8 mol·L-1(6)C【解析】5.3mL环己醇与25mL冰醋酸、38mL次氯酸钠溶液混合后,往其中再加30mL水、3gAlCl3和沸石,反应后经过蒸馏得环己酮粗品,往粗品中依次加无水碳酸钠和食盐后分液,在所得到的有机相中加无水硫酸镁干燥后,经过操作3即得环己酮精品。(1)次氯酸根离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将环己醇氧化为环己酮,自身被还原为Cl-,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lO- →+ Cl-+ H2O;(2)直形冷凝管适用于沸点在140℃以下的物质的蒸馏、分馏;当物质的沸点超过140℃,蒸馏时一般用空气冷凝管,以免直形冷凝管通水冷却时,玻璃因温差太大而炸裂;球形冷凝管一般用于有机物的冷凝回流,由题已知条件①可知,实验蒸馏过程中应使用直形冷凝管,不用球形冷凝管或空气冷凝管;(3)有机相中主要含环己酮,由题中所给信息①可知,环己酮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所以分液时有机相在分液漏斗的上层,即应从分液漏斗的上口放出;(4)分液后的有机相中仍含有少量的水,为了除去有机相中的水分,可加入无水硫酸镁进行干燥,即实验中加入无水硫酸镁的目的是干燥;(5)①加入次氯酸钠溶液后,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试纸应呈蓝色,若试纸不呈蓝色,则说明溶液中不含次氯酸钠,环己醇可能未完全反应,为了确保环己醇被完全氧化,应加入过量的次氯酸钠溶液;②次氯酸钠溶液与碘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反应析出I2,次氯酸根被还原为Cl-,析出碘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I-+2H+=Cl-+I2+H2O;在滴定接近终点时加入1mL0.2%淀粉溶液,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为:当滴入最后半滴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由ClO-+I-+2H+=Cl-+I2+H2O、I2+2Na2S2O3=2NaI+ Na2S4O6可得:ClO-~ I2~2Na2S2O3,若三次滴定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为18.00mL,则原次氯酸钠溶液的浓度为;(6)本实验环己酮的理论产量为0.05mol×98g/mol=4.9g,实际产量为3.4g,则产率为,即最接近70%,故选C。【变式训练】(2024·江西省多校联考高三模拟)某小组设计实验制备香豆素-3-羧酸乙酯并测定其产率。试剂:2.5g(2.1mL,0.02mol)水杨醛、3.6g(3.4mL,0.0225mol)丙二酸二乙酯,无水乙醇,六氢吡啶,冰醋酸和无水氯化钙。实验步骤:①在图1装置中,加入2.1mL水杨醛、3.4mL丙二酸二乙酯、15mL无水乙醇、0.3mL六氢吡啶和1滴冰醋酸,放入几粒沸石。②在水浴上加热回流2h。稍冷后将反应物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15mL水,置于冰浴中冷却。待结晶完全后,抽滤,如图2。用冰水冷却过的50%乙醇洗涤晶体2 3次,每次用1 2mL。产品经干燥后称重约为3.0g。回答下列问题:(1)无水CaCl2的主要作用是 ;冷凝管中进水口是 (填“a”或“b”)。(2)图1中盛装反应物的仪器名称是 ,该仪器宜选择的规格是 (填字母)。A.50mL B.100mL C.250mL D.500mL(3)相对于用蒸馏水洗涤,用冰水冷却过的50%乙醇洗涤产品的目的是 。(4)相对普通过滤,利用图2装置抽滤,其主要优点是 (答两条)。(5)洗涤产品的操作是 。(6)本实验制备的香豆素-3-羧酸乙酯的产率约为__________(填字母)。A.56.4% B.58.6% C.65.8% D.68.8%【答案】(1) 做干燥剂,促进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提高产率 b(2)三颈烧瓶 A(3)降低产品溶解度,减少损失(4)过滤快、产品较干燥、固体和液体易分离等(5)向布氏漏斗中加入用冰水冷却过的50%乙醇溶液,浸没产品,待液体流出后,重复操作2~3次(6)D【解析】(1)根据反应物组成和结构可知,制备过程中有水生成,用无水氯化钙吸收水蒸气,有利于促进产物生成,提高产率;冷凝水下进上出,可以增大冷凝效果,因此冷凝水从b口进。(2)实验时烧瓶中液体占容积三分之一与三分之二之间,反应中加入2.1mL水杨醛、3.4mL丙二酸二乙酯、15mL无水乙醇、0.3mL六氢吡啶和1滴冰醋酸,共有20.8mL,因此宜选择50 mL三颈烧瓶。(3)冰水浴可以快速降低温度,降低晶体溶解度,使香豆素-3-羧酸酯快速析出,乙醇易挥发,洗涤后容易除去。(4)抽滤是在减压条件下过滤,具有过滤速率较快、固体较干燥等优点。(5)类似洗涤操作:向过滤器中加入液体,浸没固体,待液体流出后重复操作2~3 次。(6)根据起始投入量可知,丙二酸二乙酯过量,以水杨醛的物质的量为计算依据,水杨醛的物质的量=0.02mol,理论上可制备0.02mol香豆素-3-羧酸乙酯,理论产品质量,产率=,故选D。1.(2023 全国乙卷,26)元素分析是有机化合物的表征手段之一。按下图实验装置(部分装置略)对有机化合物进行C、H元素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将装有样品的Pt坩埚和CuO放入石英管中,先_______,而后将已称重的U型管c、d与石英管连接,检查_______。依次点燃煤气灯_______,进行实验。(2)O2的作用有_______。CuO的作用是_______(举1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c和d中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填标号)。c和d中的试剂不可调换,理由是_______。A.CaCl2 B.NaCl C.碱石灰(CaO+NaOH) D.Na2SO3(4)Pt坩埚中样品CxHyOz反应完全后,应进行操作:_______。取下c和d管称重。(5)若样品CxHyOz为0.0236g,实验结束后,c管增重0.0108g,d管增重0.0352g。质谱测得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量为118,其分子式为_______。【答案】(1) 通入一定的O2 装置气密性 b、a(2)为实验提供氧化剂、提供气流保证反应产物完全进入到U型管中 CO+CuOCu+CO2(3) A C 碱石灰可以同时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4)继续吹入一定量的O2,冷却装置(5)C4H6O4【解析】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有机物中C、H两种元素的含量,这是一种经典的李比希元素测定法,将样品装入Pt坩埚中,后面放置一CuO做催化剂,用于催化前置坩埚中反应不完全的物质,后续将产物吹入道两U型管中,称量两U型管的增重计算有机物中C、H两种元素的含量,结合其他技术手段,从而得到有机物的分子式。(1)实验前,应先通入一定的O2吹空石英管中的杂质气体,保证没有其他产物生成,而后将已U型管c、d与石英管连接,检查装置气密性,随后先点燃b处酒精灯后点燃a处酒精灯,保证当a处发生反应时产生的CO能被CuO反应生成CO2;(2)实验中O2的作用有:为实验提供氧化剂、提供气流保证反应产物完全进入到U型管中;CuO的作用是催化a处产生的CO,使CO反应为CO2,反应方程式为CO+CuOCu+CO2;(3)有机物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分别用碱石灰和无水CaCl2吸收,其中c管装有无水CaCl2,d管装有碱石灰,二者不可调换,因为碱石灰能同时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影响最后分子式的确定;(4)反应完全以后应继续吹入一定量的O2,保证石英管中的气体产物完全吹入两U行管中,使装置冷却;(5)c管装有无水CaCl2,用来吸收生成的水蒸气,则增重量为水蒸气的质量,由此可以得到有机物中H元素的物质的量n(H)===0.0012mol;d管装有碱石灰,用来吸收生成的CO2,则增重量为CO2的质量,由此可以得到有机物中C元素的物质的量n(C)===0.0008mol;有机物中O元素的物质的量为0.0128g,其物质的量n(O)===0.0008mol;该有机物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0.0008:0.0012:0.0008=2:3:2;质谱测得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8,则其化学式为C4H6O4。2.(2023 山东卷,18)三氯甲硅烷(SiHCl3)是制取高纯硅的重要原料,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沸点为31.8℃,熔点为-126.5℃,易水解。实验室根据反应Si+3HClSiHCl3+H2,利用如下装置制备SiHCl3粗品(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回答下列问题:(1)制备SiHCl3时进行操作:(ⅰ)……;(ⅱ)将盛有砫粉的瓷舟置于管式炉中;(ⅲ)通入,一段时间后接通冷凝装置,加热开始反应。操作(ⅰ)为_____;判断制备反应结束的实验现象是_____。图示装置存在的两处缺陷是_____。(2)已知电负性Cl>H>Si,SiHCl3在浓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3)采用如下方法测定溶有少量的SiHCl3纯度。m1g样品经水解、干燥等预处理过程得硅酸水合物后,进行如下实验操作:①_____,②_____(填操作名称),③称量等操作,测得所得固体氧化物质量为m2g,从下列仪器中选出①、②中需使用的仪器,依次为_____(填标号)。测得样品纯度为_____(用含m1、m2的代数式表示)。【答案】(1) 检查装置气密性 当管式炉中没有固体剩余时 C、D之间没有干燥装置,没有处理氢气的装置(2)SiHCl3+5NaOH =Na2SiO3+3NaCl+H2↑+2H2O(3) 高温灼烧 冷却 AC【解析】氯化氢气体通入浓硫酸干燥后,在管式炉中和硅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三氯甲硅烷和氢气,由于三氯甲硅烷沸点为31.8℃,熔点为-126.5℃,在球形冷凝管中可冷却成液态,在装置C中收集起来,氢气则通过D装置排出同时D可处理多余吸收的氯化氢气体。(1)制备SiHCl3时,由于氯化氢、SiHCl3和氢气都是气体,所以组装好装置后,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将盛有硅粉的瓷舟置于管式炉中,通入氯化氢气体,排出装置中的空气,一段时候后,接通冷凝装置,加热开始反应,当管式炉中没有固体剩余时,即硅粉完全反应,SiHCl3易水解,所以需要在C、D之间加一个干燥装置,防止D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C中,另外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吸收氢气,需要在D后面加处理氢气的装置;(2)已知电负性Cl>H>Si,则SiHCl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H元素的化合价为-1,硅元素化合价为+4,所以氢氧化钠溶液和SiHCl3反应时,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氯化钠、硅酸钠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SiHCl3+5NaOH =Na2SiO3+3NaCl+H2↑+2H2O;(3)m1g样品经水解,干燥等预处理过程得到硅酸水合物后,高温灼烧,在干燥器中冷却后,称量,所用仪器包括坩埚和干燥器,所得固体氧化物为二氧化硅,质量为m2g,则二氧化硅的物质的量为n(SiO2)=,样品纯度为=。3.(2023 辽宁省选择性考试,17)2—噻吩乙醇(Mr=128)是抗血栓药物氯吡格雷的重要中间体,其制备方法如下:Ⅰ.制钠砂。向烧瓶中加入300mL液体A和4.60g金属钠,加热至钠熔化后,盖紧塞子,振荡至大量微小钠珠出现。Ⅱ.制噻吩钠。降温至10℃,加入25mL噻吩,反应至钠砂消失。Ⅲ.制噻吩乙醇钠。降温至-10℃,加入稍过量的环氧乙烷的四氢呋喃溶液,反应30min。Ⅳ.水解。恢复室温,加入70mL水,搅拌;加盐酸调pH至4~6,继续反应2 h,分液;用水洗涤有机相,二次分液。Ⅴ.分离。向有机相中加入无水MgSO4,静置,过滤,对滤液进行蒸馏,蒸出四氢呋喃、噻吩和液体A后,得到产品17.92g。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Ⅰ中液体A可以选择_______。a.乙醇 b.水 c.甲苯 d.液氨(2)噻吩沸点低于吡咯()的原因是_______。(3)步骤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4)步骤Ⅲ中反应放热,为防止温度过高引发副反应,加入环氧乙烷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5)步骤Ⅳ中用盐酸调节pH的目的是_______。(6)下列仪器在步骤Ⅴ中无需使用的是_______(填名称):无水MgSO4的作用为_______。(7)产品的产率为_______(用计算,精确至0.1%)。【答案】(1)c (2)中含有N原子,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氢键可以使熔沸点升高(3)2+2Na→2+H2↑(4)将环氧乙烷溶液沿烧杯壁缓缓加入,此过程中不断用玻璃棒进行搅拌来散热(5)将NaOH中和,使平衡正向移动,增大反应物的转化率(6)①球形冷凝管和分液漏斗 ②除去水(7)70.0%【解析】(1)步骤Ⅰ制钠砂过程中,液体A不能和Na反应,而乙醇、水和液氨都能和金属Na反应,故选c。(2)噻吩沸点低于吡咯()的原因是:中含有N原子,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氢键可以使熔沸点升高。(3)步骤Ⅱ中和Na反应生成2-噻吩钠和H2,化学方程式为:2+2Na→2+H2↑。(4)步骤Ⅲ中反应放热,为防止温度过高引发副反应,加入环氧乙烷溶液的方法是:将环氧乙烷溶液沿烧杯壁缓缓加入,此过程中不断用玻璃棒进行搅拌来散热。(5)2-噻吩乙醇钠水解生成-噻吩乙醇的过程中有NaOH生成,用盐酸调节pH的目的是将NaOH中和,使平衡正向移动,增大反应物的转化率。(6)步骤Ⅴ中的操作有过滤、蒸馏,蒸馏的过程中需要直形冷凝管不能用球形冷凝管,无需使用的是球形冷凝管和分液漏斗;向有机相中加入无水MgSO4的作用是:除去水。(7)步骤Ⅰ中向烧瓶中加入300mL液体A和4.60g金属钠,Na的物质的量为,步骤Ⅱ中Na完全反应,根据方程式可知,理论上可以生成0.2mol2-噻吩乙醇,产品的产率为=70.0%。4.(2023 北京卷,19)资料显示,I2可以将Cu氧化为Cu2+。某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Cu被I2氧化的产物及铜元素的价态。已知:I2易溶于KI溶液,发生反应I2+I-I3- (红棕色);I2和I3-氧化性几乎相同。I.将等体积的KI溶液加入到mmol铜粉和nmolI2(n>m)的固体混合物中,振荡。实验记录如下:c(KI) 实验现象实验Ⅰ 0.01 mol·L-1 极少量I2溶解,溶液为淡红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转化为白色沉淀,溶液仍为淡红色实验Ⅱ 0.1 mol·L-1 部分I2溶解,溶液为红棕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转化为白色沉淀,溶液仍为红棕色实验Ⅲ 4 mol·L-1 I2完全溶解,溶液为深红棕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完全溶解,溶液为深红棕色(1)初始阶段,被氧化的反应速率:实验Ⅰ (填“>”“<”或“=”)实验Ⅱ。(2)实验Ⅲ所得溶液中,被氧化的铜元素的可能存在形式有[Cu(H2O)4]2+ (蓝色)或[CuI2]- (无色),进行以下实验探究:步骤a.取实验Ⅲ的深红棕色溶液,加入CCl4,多次萃取、分液。步骤b.取分液后的无色水溶液,滴入浓氨水。溶液颜色变浅蓝色,并逐渐变深。ⅰ.步骤a的目的是 。ⅱ.查阅资料,2Cu2++4I-=2CuI↓+I2,[Cu(NH3)4]+ (无色)容易被空气氧化。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步骤的溶液中发生的变化: 。(3)结合实验Ⅲ,推测实验Ⅰ和Ⅱ中的白色沉淀可能是CuI,实验Ⅰ中铜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分别取实验Ⅰ和Ⅱ充分反应后的固体,洗涤后得到白色沉淀,加入浓溶液, (填实验现象),观察到少量红色的铜。分析铜未完全反应的原因是 。(4)上述实验结果,I2仅将Cu氧化为价。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电化学实验,证实了I2能将Cu氧化为Cu2+。装置如图所示,分别是 。(5)运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分析在上述实验中Cu被I2氧化的产物中价态不同的原因: 。【答案】(1)<(2)除去I3-,防止干扰后续实验[CuI2]- +2 NH3·H2O=[Cu(NH3)2]++2H2O+2I-、4[Cu(NH3)2]++O2 +8NH3·H2O=4[Cu(NH3)4]2++2H2O+4OH-+6H2O(3) 2Cu+I2=2CuI或2Cu+KI3=2CuI+KI 白色沉淀逐渐溶解 溶液变为无色铜与碘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或I3-浓度小未能氧化全部的Cu)(4)铜、含nmolI2的4 mol·L-1的KI溶液(5)在实验Ⅰ、实验Ⅱ、实验Ⅲ中Cu+可以进一步与I-结合生成CuI沉淀或[CuI2]-,Cu+浓度减小使得Cu2+氧化性增强,发生反应2Cu2++4I-=2CuI↓+I2和2Cu2++6I-= 2[CuI2]- +I2【解析】因I2溶解度较小,Cu与I2接触不充分,将转化为I3-可以提高Cu与I3-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加入CCl4,I2+I-I3-平衡逆向移动,I2浓度减小,I-浓度增加,[CuI2]-浓度增加,加入氨水后转化为[Cu(NH3)2]+,被氧化为[Cu(NH3)4]2+,故而产生无色溶液变为蓝色溶液的现象。(1)提高KI浓度,便于提高I3-的浓度,与Cu接触更加充分,Cu与I3-的反应速率加快,故实验Ⅰ<实验Ⅱ。(2)加入CCl4,I2+I-I3-平衡逆向移动,I2浓度减小,I-浓度增加,其目的为:除去I3-,防止干扰后续实验。加入氨水[CuI2]-浓后转化为[Cu(NH3)2]+,无色的[Cu(NH3)2]+被氧化为蓝色的[Cu(NH3)4]2+,方程式为[CuI2]- +2 NH3·H2O=[Cu(NH3)2]++2H2O+2I-、4[Cu(NH3)2]++O2 +8NH3·H2O=4[Cu(NH3)4]2++2H2O+4OH-+6H2O。(3)结合实验Ⅲ,推测实验Ⅰ和Ⅱ中的白色沉淀可能是CuI,实验Ⅰ中铜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2Cu+I2=2CuI或2Cu+KI3=2CuI+KI;2Cu+I2=2CuI反应为可逆反应,加入浓KI溶液,I2浓度减小,CuI转化为Cu和I2,故产生白色沉淀溶解,出现红色固体的过程。(4)要验证I2能将Cu氧化为Cu2+,需设计原电池负极材料为Cu,b为含nmolI2的4 mol·L-1的KI溶液。(5)含nmolI2的4 mol·L-1的KI溶液铜与碘反应的体系在原电池装置中,I2将Cu氧化为Cu2+;而在实验Ⅰ、实验Ⅱ和实验Ⅲ中Cu以Cu+形式存在,这是由于在实验Ⅰ、实验Ⅱ、实验Ⅲ中Cu+可以进一步与I-结合生成CuI沉淀或[CuI2]-,Cu+浓度减小使得Cu2+氧化性增强,发生反应2Cu2++4I-=2CuI↓+I2和2Cu2++6I-= 2[CuI2]- +I2。5.(2022 湖南选择性考试,12)某实验小组以溶液为原料制备BaCl2·2H2O,并用重量法测定产品中BaCl2·2H2O的含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可选用试剂:NaCl晶体、BaS溶液、浓H2SO4、稀H2SO4、CuSO4溶液、蒸馏水步骤1. BaCl2·2H2O的制备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BaCl2溶液,经一系列步骤获得BaCl2·2H2O产品。步骤2,产品中BaCl2·2H2O的含量测定①称取产品0.5000g,用水溶解,酸化,加热至近沸;②在不断搅拌下,向①所得溶液逐滴加入热的0.100 mol·L-1H2SO4溶液,③沉淀完全后,60℃水浴40分钟,经过滤、洗涤、烘干等步骤,称量白色固体,质量为0.4660g。回答下列问题:(1)Ⅰ是制取_______气体的装置,在试剂a过量并微热时,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2)Ⅰ中b仪器的作用是_______;Ⅲ中的试剂应选用_______;(3)在沉淀过程中,某同学在加入一定量热的H2SO4溶液后,认为沉淀已经完全,判断沉淀已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4)沉淀过程中需加入过量的H2SO4溶液,原因是_______;(5)在过滤操作中,下列仪器不需要用到的是_______(填名称);(6)产品中BaCl2·2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1) HCl H2SO4(浓)+NaClNaHSO4+HCl↑(2)防止倒吸 CuSO4溶液(3)静置,取上层清液于一洁净试管中,继续滴加硫酸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则已沉淀完全(4)使钡离子沉淀完全 (5)锥形瓶 (6)97.6%【解析】装置I中浓硫酸和氯化钠共热制备HCl,装置II中氯化氢与BaS溶液反应制备BaCl2·2H2O,装置III中硫酸铜溶液用于吸收生成的H2S,防止污染空气。(1)由分析可知,装置I为浓硫酸和氯化钠共热制取HCl气体的装置,在浓硫酸过量并微热时,浓硫酸与氯化钠反应生成硫酸氢钠和氯化氢,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浓)+NaClNaHSO4+HCl↑。(2)氯化氢极易溶于水,装置II中b仪器的作用是:防止倒吸;装置II中氯化氢与BaS溶液反应生成H2S,H2S有毒,对环境有污染,装置III中盛放CuSO4溶液,用于吸收H2S。(3)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因此判断沉淀已完全的方法是静置,取上层清液于一洁净试管中,继续滴加硫酸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则已沉淀完全。(4)为了使钡离子沉淀完全,沉淀过程中需加入过量的硫酸溶液。(5)过滤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用不到锥形瓶。(6)由题意可知,硫酸钡的物质的量为:=0.002mol,依据钡原子守恒,产品中BaCl2·2H2O的物质的量为0.002mol,质量为0.002mol×244g/mol=0.488g,质量分数为:100%=97.6%。6.(2022 山东卷)实验室利用FeCl2 4H2O和亚硫酰氯(SOCl2)制备无水FeCl2的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已知SOCl2沸点为76℃,遇水极易反应生成两种酸性气体。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开始先通N2。一段时间后,先加热装置_______(填“a”或“b”)。装置b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装置c、d共同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2)现有含少量杂质的FeCl2 nH2O,为测定n值进行如下实验:实验Ⅰ:称取m1g样品,用足量稀硫酸溶解后,用cmol·L-1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达终点时消耗(滴定过程中Cr2O72-转化为Cr3+,不反应)。实验Ⅱ:另取m1g样品,利用上述装置与足量SOCl2反应后,固体质量为m2g。则_______;下列情况会导致n测量值偏小的是_______(填标号)。A.样品中含少量杂质B.样品与SOCl2反应时失水不充分C.实验Ⅰ中,称重后样品发生了潮解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生成(3)用上述装置、根据反应TiO2+CCl4 =TiCl4+CO2制备TiCl4。已知TiCl4与CCl4分子结构相似,与CCl4互溶,但极易水解。选择合适仪器并组装蒸馏装置对TiCl4、CCl4混合物进行蒸榴提纯(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安装顺序为①⑨⑧_______(填序号),先馏出的物质为_______。【答案】(1) a FeCl2 4H2O+4SOCl2FeCl2+4SO2↑+8HCl↑ 冷凝回流SOCl2(2) AB (3) ⑥⑩③⑤ CCl4【解析】SOCl2与H2O反应生成两种酸性气体,FeCl2 4H2O与SOCl2制备无水FeCl2的反应原理为:SOCl2吸收FeCl2 4H2O受热失去的结晶水生成SO2和HCl,HCl可抑制FeCl2的水解,从而制得无水FeCl2。(1)实验开始时先通N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一段时间后,先加热装置a,产生SOCl2气体充满b装置后再加热b装置,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2 4H2O+4SOCl2FeCl2+4SO2↑+8HCl↑;装置c、d的共同作用是冷凝回流SOCl2;(2)滴定过程中Cr2O72-将Fe2+氧化成Fe3+,自身被还原成Cr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6Fe2++ Cr2O72-+14H+=6Fe3++2Cr3++7H2O,则m1g样品中n(FeCl2)=6n(Cr2O72-)=6cV×10-3mol;m1g样品中结晶水的质量为(m1-m2)g,结晶水物质的量为mol,n(FeCl2):n(H2O)=1:n=(6cV×10-3mol):mol,解得n=;A项,样品中含少量FeO杂质,溶于稀硫酸后生成Fe2+,导致消耗的K2Cr2O7溶液的体积V偏大,使n的测量值偏小,A项选;B项,样品与SOCl2反应时失水不充分,则m2偏大,使n的测量值偏小,B项选;C项,实验I称重后,样品发生了潮解,样品的质量不变,消耗的K2Cr2O7溶液的体积V不变,使n的测量值不变,C项不选;D项,滴定达到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生成,导致消耗的K2Cr2O7溶液的体积V偏小,使n的测量值偏大,D项不选;故选AB。(3)组装蒸馏装置对TiCl4、CCl4混合物进行蒸馏提纯,按由下而上、从左到右的顺序组装,安装顺序为①⑨⑧,然后连接冷凝管,蒸馏装置中应选择直形冷凝管⑥、不选用球形冷凝管⑦,接着连接尾接管⑩,TiCl4极易水解,为防止外界水蒸气进入,最后连接③⑤,安装顺序为①⑨⑧⑥⑩③⑤;由于TiCl4、CCl4分子结构相似,TiCl4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CCl4,TiCl4分子间的范德华力较大,TiCl4的沸点高于CCl4,故先蒸出的物质为CCl4。7.(2022 全国乙卷)二草酸合铜(Ⅱ)酸钾(K2 Cu [(C2O4)2])可用于无机合成、功能材料制备。实验室制备二草酸合铜(Ⅱ)酸钾可采用如下步骤:Ⅰ.取已知浓度的CuSO4溶液,搅拌下滴加足量溶液,产生浅蓝色沉淀。加热,沉淀转变成黑色,过滤。Ⅱ.向草酸(H2C2O4)溶液中加入适量K2CO3固体,制得KHC2O4和K2C2O4混合溶液。Ⅲ.将Ⅱ的混合溶液加热至80-85℃,加入Ⅰ中的黑色沉淀。全部溶解后,趁热过滤。Ⅳ.将Ⅲ的滤液用蒸汽浴加热浓缩,经一系列操作后,干燥,得到二草酸合铜(Ⅱ)酸钾晶体,进行表征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由CuSO4·5H2O配制Ⅰ中的CuSO4溶液,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的是________(填仪器名称)。(2)长期存放的CuSO4·5H2O中,会出现少量白色固体,原因是________。(3)Ⅰ中的黑色沉淀是________(写化学式)。(4)Ⅱ中原料配比为n(H2C2O4):n(K2CO3)=1.5: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5)Ⅱ中,为防止反应过于剧烈而引起喷溅,加入K2CO3应采取________的方法。(6)Ⅲ中应采用________进行加热。(7)Ⅳ中“一系列操作”包括________。【答案】(1)分液漏斗和球形冷凝管(2) CuSO4·5H2O风化失去结晶水生成无水硫酸铜(3)CuO(4)3H2C2O4+2K2CO3=2KHC2O4+K2C2O4+2H2O+2CO2↑(5)分批加入并搅拌(6)水浴(7)冷却结晶、过滤、洗涤【解析】取已知浓度的CuSO4溶液,搅拌下滴加足量NaOH溶液,产生浅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加热,氢氧化铜分解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沉淀,过滤,向草酸(H2C2O4)溶液中加入适量K2CO3固体,制得KHC2O4和K2C2O4混合溶液,将KHC2O4和K2C2O4混合溶液加热至80-85℃,加入氧化铜固体,全部溶解后,趁热过滤,将滤液用蒸汽浴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二草酸合铜(Ⅱ)酸钾晶体。(1)由CuSO4·5H2O固体配制硫酸铜溶液,需用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CuSO4·5H2O固体,将称量好的固体放入烧杯中,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溶解CuSO4·5H2O,因此用不到的仪器有分液漏斗和球形冷凝管。(2)CuSO4·5H2O含结晶水,长期放置会风化失去结晶水,生成无水硫酸铜,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3)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加热,氢氧化铜分解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沉淀。(4)草酸和碳酸钾以物质的量之比为1.5:1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生成KHC2O4、K2C2O4、CO2和水,依据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2C2O4+2K2CO3=2KHC2O4+K2C2O4+2H2O+2CO2↑。(5)为防止草酸和碳酸钾反应时反应剧烈,造成液体喷溅,可减缓反应速率,将碳酸钾进行分批加入并搅拌。(6)Ⅲ中将混合溶液加热至80-85℃,应采取水浴加热,使液体受热均匀。(7)从溶液获得晶体的一般方法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因此将Ⅲ的滤液用蒸汽浴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二草酸合铜(Ⅱ)酸钾晶体。8.(2022 河北省选择性考试)某研究小组为了更准确检测香菇中添加剂亚硫酸盐的含量,设计实验如下:①三颈烧瓶中加入香菇样品和水;锥形瓶中加入水、淀粉溶液,并预加的碘标准溶液,搅拌。②以流速通氮气,再加入过量磷酸,加热并保持微沸,同时用碘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滴定消耗了碘标准溶液。③做空白实验,消耗了碘标准溶液。④用适量Na2SO3替代香菇样品,重复上述步骤,测得SO2的平均回收率为95%。已知:,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图中仪器a、b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2)三颈烧瓶适宜的规格为_______(填标号)。A. B. C.(3)解释加入H3PO4,能够生成SO2的原因:_______。(4)滴定管在使用前需要_______、洗涤、润洗;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为_______;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5)若先加磷酸再通氮气,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6)该样品中亚硫酸盐含量为_______ mg kg -1 (以SO2计,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1) (球形)冷凝管 (恒压)滴液漏斗 (2)C(3)加入H3PO4后,溶液中存在化学平衡H2SO3SO2+H2O,SO2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SO2逸出后,促进了化学平衡H2SO3SO2+H2O向右移动(4)检验其是否漏水 蓝色 加入H3PO4后,溶液中存在化学平衡H2SO3 SO2+H2O,SO2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SO2逸出后,促进了化学平衡H2SO3SO2+H2O向右移动(5)偏低 (6)80.8【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检测香菇中添加剂亚硫酸盐的含量的原理是:用过量的磷酸与其中的亚硫酸盐反应生成SO2,用氮气将SO2排入到锥形瓶中被水吸收,最后用碘标准溶液滴定,测出样品中亚硫酸盐含量。(1)根据仪器a、b的结构可知,装置图中仪器a、b的名称分别为球形冷凝管和恒压滴液漏斗;(2)三颈烧瓶中加入10.00g香菇样品和400 mL水,向其中加入H3PO4的体积不超过10 mL。在加热时,三颈烧瓶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因此,三颈烧瓶适宜的规格为1000 mL 选C。(3)虽然Ka1(H3PO4)=7.1×10-3<K a1 (H2SO3) =1.3×10-2,但是H3PO4为难挥发性的酸,而H2SO3易分解为SO2和水,SO2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SO2逸出后,促进了化学平衡H2SO3SO2+H2O向右移动,因此,加入H3PO4能够生成SO2的原因是:加入H3PO4后,溶液中存在化学平衡H2SO3SO2+H2O,SO2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SO2逸出后,促进了化学平衡H2SO3SO2+H2O向右移动;(4)滴定管在使用前需要检验其是否漏水、洗涤、润洗;滴定前,溶液中的碘被SO2还原为碘离子,溶液的颜色为无色,滴加终点时,过量的1滴或半滴标准碘液使淀粉溶液变为蓝色且半分钟点之内不变色,因此,滴定终点时溶液为蓝色;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2+ SO2+2H2O=2I—+4H++SO42-;(5)若先加磷酸再通氮气,则不能将装置中的空气及时排出,有部分亚硫酸盐和SO2被装置中的氧气氧化,碘的标准液的消耗量将减少,因此会使测定结果偏低。(6)实验中SO2消耗的标准碘液的体积为0.30 mL+1.00 mL=1.30 mL,减去空白实验消耗的0.10 mL,则实际消耗标准碘液的体积为1.20mL,根据反应I2+ SO2+2H2O=2I—+4H++ SO42-可以计算出n(SO2)= n(I2)= 1.20mL×10-3L·mL-1×0.010 00 mol· L-1=1.2010-5 mol,由于SO2的平均回收率为95%,则实际生成的n(SO2)= ,则根据S元素守恒可知,该样品中亚硫酸盐含量为mg kg -1。9.(2021 辽宁选择性考试,18)Fe/ Fe3O4磁性材料在很多领域具有应用前景,其制备过程如下(各步均在N2氛围中进行):①称取9.95g FeCl2·4H2O(Mr=199),配成溶液,转移至恒压滴液漏斗中。②向三颈烧瓶中加入100 mL14mol·L-1KOH溶液。③持续磁力搅拌,将FeCl2溶液以2mL·min-1的速度全部滴入三颈烧瓶中,100℃下回流3h。④冷却后过滤,依次用热水和乙醇洗涤所得黑色沉淀,在干燥。⑤管式炉内焙烧2h,得产品3.24g。部分装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使用恒压滴液漏斗的原因是_______。(2)实验室制取N2有多种方法,请根据元素化合物知识和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理论,结合下列供选试剂和装置,选出一种可行的方法,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对应的装置为_______(填标号)。可供选择的试剂:CuO(s)、NH3(g)、Cl2(g)、O2(g)、饱和NaNO2(aq)、饱和NH4Cl(aq)可供选择的发生装置(净化装置略去):(3)三颈烧瓶中反应生成了Fe和Fe3O4,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4)为保证产品性能,需使其粒径适中、结晶度良好,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A.采用适宜的滴液速度 B.用盐酸代替KOH溶液,抑制水解C.在空气氛围中制备 D.选择适宜的焙烧温度(5)步骤④中判断沉淀是否已经用水洗涤干净,应选择的试剂为_______;使用乙醇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6)该实验所得磁性材料的产率为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答案】(1)(球形)冷凝管 平衡气压,便于液体顺利流下(2)2NH3+3CuO3Cu+N2+3H2O(或NH4Cl+ NaNO2NaCl+N2+2H2O) A(或B)(3)4Fe2++8OH-=Fe↓+Fe3O4↓+4H2O (4)AD(5)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 除去晶体表面水分,便于快速干燥(6)90.0%【解析】(1)根据仪器的构造与用途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球形)冷凝管;恒压滴液漏斗在使用过程中可保持气压平衡,使液体顺利流下。(2)实验室中制备少量氮气的基本原理是用适当的氧化剂将氨或铵盐氧化,常见的可以是将氨气通入灼热的氧化铜中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3Cu+N2+3H2O ;可选择气体通入硬质玻璃管与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即选择A装置。还可利用饱和NaNO2(aq)和饱和NH4Cl(aq)在加热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制备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Cl+ NaNO2NaCl+N2+2H2O,可选择液体与液体加热制备气体型,所以选择B装置;(3)三颈烧瓶中FeCl2溶液与100 mL14mol·L-1KOH溶液发生反应生成了Fe和Fe3O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可知,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8OH-=Fe↓+Fe3O4↓+4H2O;(4)结晶度受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影响,所以为保证产品性能,需使其粒径适中、结晶度良好,可采取的措施有采用适宜的滴液速度、选择适宜的焙烧温度,AD项符合题意,若用盐酸代替KOH溶液,生成的晶体为Fe和Fe3O4,均会溶解在盐酸中,因此得不到该晶粒,故B不选;若在空气氛围中制备,则亚铁离子容易被空气氧化,故D不选;故选AD;(5)因为反应后溶液中有氯离子,所以在步骤④中判断沉淀是否已经用水洗涤干净,需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稀硝酸酸化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已洗涤干净;乙醇易溶于水,易挥发,所以最后使用乙醇洗涤的目的是除去晶体表面水分,便于快速干燥;(6)9.95g FeCl2·4H2O(Mr=199)的物质的量为,根据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4Fe2++8OH-=Fe↓+Fe3O4↓+4H2O,可知理论上所得的Fe和Fe3O4的物质的量各自为0.0125mol,所以得到的黑色产品质量应为,实际得到的产品3.24g,所以其产率为。10.(2021 山东卷)六氯化钨(WCl6)可用作有机合成催化剂,熔点为283℃,沸点为340℃,易溶于CS2,极易水解。实验室中,先将三氧化钨(WO3)还原为金属钨(W)再制备WCl6,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回答下列问题:(1)检查装置气密性并加入WO3。先通N2,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加热管式炉,改通H2,对B处逸出的H2进行后续处理。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证明WO3已被完全还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WO3完全还原后,进行的操作为:①冷却,停止通H2;②以干燥的接收装置替换E;③在B处加装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④……;⑤加热,通Cl2;⑥……。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④是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利用碘量法测定WCl6产品纯度,实验如下:①称量:将足量CS2(易挥发)加入干燥的称量瓶中,盖紧称重为m1g;开盖并计时1分钟,盖紧称重为m2g;再开盖加入待测样品并计时1分钟,盖紧称重为m3g,则样品质量为_________g(不考虑空气中水蒸气的干扰)。②滴定:先将WCl6转化为可溶的Na2WO4,通过IO3-离子交换柱发生反应:WO42-+Ba(IO3)2=BaWO4+2IO3-;交换结束后,向所得含IO3-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酸化的KI溶液,发生反应:IO3-+5I-+6H+=3I2+3H2O;反应完全后,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发生反应:I2+2S2O32-=2I-+S4O62-。滴定达终点时消耗cmol L-1的Na2S2O3溶液VmL,则样品中WCl6(摩尔质量为Mg mol-1)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称量时,若加入待测样品后,开盖时间超过1分钟,则滴定时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将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样品中WCl6质量分数的测定值将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1)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直形冷凝管 淡黄色固体变为银白色(2)吸收多余氯气,防止污染空气;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E 再次通入N2 排除装置中的H2(3)①( m3+m1- 2m2) ②% 不变 偏大【解析】(1)用H2还原WO3制备W,装置中不能有空气,所以先通N2,其目的是排除装置中的空气;由仪器构造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直形冷凝管;WO3为淡黄色固体,被还原后生成W为银白色,所以能证明WO3已被完全还原的现象是淡黄色固体变为银白色;(2) 由信息可知WCl6极易水解,W与Cl2反应制取WCl6时,要在B处加装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E中,所以碱石灰的作用其一是吸收多余氯气,防止污染空气;其二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E;在操作⑤加热,通Cl2之前,装置中有多余的H2,需要除去,所以操作④是再次通入N2,目的是排除装置中的H2;(3) ①根据分析,称量时加入足量的CS2,盖紧称重为m1g,由于CS2易挥发,开盖时要挥发出来,称量的质量要减少,开盖并计时1分钟,盖紧称重m2g,则挥发出的CS2的质量为(m1- m2)g,再开盖加入待测样品并计时1分钟,又挥发出(m1- m2)g的CS2,盖紧称重为m3g,则样品质量为:m3g+2(m1- m2)g-m1g=( m3+m1- 2m2)g;②滴定时,根据关系式:WO42-~2IO3-~6I2~12 S2O32-,样品中n(WCl6)=n(WO42-)=n(S2O32-)=cV10-3mol,m(WCl6)=cV10-3molMg/mol=g,则样品中WCl6的质量分数为:100%=%;根据测定原理,称量时,若加入待测样品后,开盖时间超过1分钟,挥发的CS2的质量增大,m3偏小,但WCl6的质量不变,则滴定时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将不变,样品中WCl6质量分数的测定值将偏大。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04讲 综合实验题型探究(讲义)(学生版)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 第04讲 综合实验题型探究(讲义)(教师版)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