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设计课题3 元素第二课时 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课题: 3.3.2 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 课时 1 授课年级 初三课标要求 能对元素进行简单分类,能识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查到该元素的名称、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能基于真实情境,从元素的视角分析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简单问题,并作出合理的解释和判断。教材 分析 本课时作为课题《元素》的核心组成部分,不仅是对前一课时元素基本概念的自然延伸,更是学生深入化学世界、掌握化学语言的重要桥梁。元素符号作为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表征元素身份的独特代码,它的引入为学生后续学习化学式、化学反应方程式等复杂化学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元素周期表作为化学学科中的一张瑰宝,以其独特的编排方式揭示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周期性规律,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归纳推理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教材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并记忆常见的元素符号,这一过程既是对学生记忆力的锻炼,也是对其化学学习兴趣的激发。随后,教材巧妙地引入元素周期表的概念,通过展示其结构特点、分区规律以及元素性质与位置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对化学元素整体框架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学生将学会如何利用元素周期表这一强大工具,快速查阅元素信息,理解元素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深化对化学世界的理解。 此外,本课时的教学还蕴含了丰富的科学方法教育。通过对元素符号的学习,学生能够体会到化学语言的简洁性与准确性;而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探索,学生将学会如何运用归纳、分类等科学方法去认识和理解复杂的化学现象。这些都将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具有高度的知识性和方法性,它不仅是学生化学学习旅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培养其化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关键环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为后续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情分析 经过前一课时对元素基本概念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元素是构成物质基本单位的认识,对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及其重要性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对于如何具体表示和分类这些元素,学生尚缺乏系统的知识和方法。因此,在本课时中,学生将面临两大挑战:一是记忆并理解大量的元素符号,这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记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二是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应用,这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归纳推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考虑到初中生的认知特点,他们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直观、生动的教学材料更易于接受和理解。同时,学生之间的学习基础和兴趣点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对化学学科充满好奇,愿意深入探索;而部分学生则可能因难度较大而感到困惑或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 此外,学生在此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分类、原子的构成等,这些都将为本课时的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综上所述,针对本课时的教学,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他们认知特点和需求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与所表示的意义,能识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能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查到该元素的名称、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符号的书写及意义;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 难点:元素符号的书写及意义。核心素养 化学观念:学生通过对元素符号的学习,进一步巩固了元素作为构成物质基本单位的核心观念。同时,元素周期表的引入,使学生认识到元素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和周期性规律,从而深化了对化学元素整体框架的认识,形成了更为系统和全面的化学观念。 科学思维:在记忆元素符号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分类、归纳等科学方法,将看似杂乱无章的元素符号系统化,这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此外,在学习元素周期表时,学生需要分析元素的性质与位置之间的关系,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含义,这促进了他们科学思维的发展,学会了从更宏观和系统的角度看待化学问题。 科学探究与实践:虽然本课时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探究性活动,如让学生尝试自己绘制简易的元素周期表、分析并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等,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学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学生能够体会到化学知识的严谨性和系统性,从而培养出尊重事实、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同时,认识到元素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环境、社会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意识到作为未来社会的一员,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和合理利用化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 元素符号 【学生活动】温故知新:描述水和二氧化碳的元素组成和微观构成。 【教师引导】 元素可以用什么表示?在古代,人们常用象形等符号表示不同的物质,但如果用文字、图形来表示一百多种元素及其组成的上亿种物质非常麻烦。 道尔顿曾用图形加字母表示不同原子,但是比较复杂、难记忆。 【教师引导】元素符号有其专业的学科规定,为了方便使用,国际规定,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该元素。如果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加以区别。 名称拉丁文名称符号氢元素HydrogeniumH氦元素HeliumHe碳元素CarboniumC氮元素NitrogeniumN氧元素OxygeniumO铜元素CuprumCu【学生活动】观察上述表格中的元素符号,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师生总结】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概括为“一大二小”。 氢(H) 氦 (He) 汞(Hg) 碳(C) 氯(Cl) 铜(Cu) 【学生活动】试着读出下列这些元素的名称,并写一写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元素符号氢H铝Al铁Fe氦He硅Si铜Cu碳C磷P锌Zn氮N硫S银Ag氧O氯Cl钡Ba氟F氩Ar铂Pt氖Ne钾K金Au钠Na钙Ca汞Hg镁Mg锰Mn碘I上表中出示的常用的元素符号,请同学们记住并要求会写。 【对应训练1】找一找,下列元素符号的书写有错误的吗,错在哪里? 钙 锰 氯 氢 铁 硅 CA mn cL h Fe SI 【答案】改正:Ca Mn Cl H Si 【过渡】元素符号除了表示一种元素外,还有其它含义吗?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元素符号O表示什么? 【师生总结】“O”不仅可以表示氧元素,还可以表示1个氧原子,元素宏观意义:表示该元素,微观意义: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学生活动】说出以下元素符号的意义:H N Cl “H”示氢元素,还可以表示1个氢原子;“N”示氮元素,还可以表示1个氮原子;“Cl”示氯元素,还可以表示1个氯原子。 【教师引导】思考:若元素符号前有系数,能否表示该元素?如3O。 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所以当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之后,这些化学用语只能表示微观含义,如“3O”表示3个氧原子。 部分元素符号有三种意义: 具有三种意义的元素符号有: Cu、Fe、Hg等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以及C、P、S、Si等固态非金属元素。 【师生总结】元素符号的意义 【特别提醒】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系数后,只表示微观意义。 【对应训练2】用符号表示或写出符号的意义。 (1)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H:____________。 (3)2个铜原子:________。 (4)铁元素:________。 【答案】氢元素、1个氢原子、2个氢原子、2Cu、Fe 【对应训练3】下列化学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Cl2 B.O C.H2O D.He 【答案】D 【对应训练4】下列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4H2 B、4H C、2H2 D、H4 【答案】C 引导学生回顾水和二氧化碳的元素组成及微观构成,为后续学习元素符号打下基础。 介绍元素符号的起源、规定及书写规则,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总结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律,以及尝试读出和写出元素名称与符号,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元素符号的掌握。 通过讨论和师生总结,明确元素符号的宏观和微观意义,以及元素符号前加系数后的含义,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元素符号的概念和用法。 通过对应训练,检验学生对元素符号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化学用语应用能力。环节二、 元素周期表简介 【教师引导】超市的商品和图书馆的图书都会经过分类整理,整齐地排列展示,那么一百多种化学元素也可以分门别类整理吗? 【趣味科普视频】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 各元素的化学性质是不同的,但有些元素的化学性质又是类似的,科学家们为了表达、研究元素的化学性质,创立了元素周期表。首位编制元素周期表的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1869年2月,门捷列夫编制了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断探索,编制成了现在的化学周期表。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仔细观察教材中的元素周期表,你发现什么规律? 【总结】元素周期表有7横行,18纵列,共118种元素。 1.周期:每一横行叫一周期,共7个周期。 2.族:每一纵行叫一族,其中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即共18个纵行,16个族,纵列上方用罗马数字表示。 3.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格都有详细的元素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也表示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所以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右上角即为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是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可以在元素周期表示迅速确定元素的位置、性质等内容。所以元素周期表的信息非常丰富,我们在以后的学段会更深入的研究。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查找元素周期表中地壳含量居前三位的3种元素,说一说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分类。 【总结】①地壳中含量第一位的是氧元素,原子序数为8,在第二周期第6主族,元素符号为O,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属于非金属元素; ②地壳中含量第二位的是硅元素,原子序数为14,在第三周期第4主族,元素符号为Si,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属于非金属元素; ③地壳中含量第三位的是铝元素,原子序数为13,在第三周期第3主族,元素符号为Al,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属于金属元素。 【学生活动】思考与讨论:考察一下元素周期表,每周期开头的元素一般是金属元素还是非金属元素?靠近尾部的是金属元素还是非金属元素?结尾都是什么元素?这说明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列有什么规律呢?它与“元素周期表”这个名称有没有关系? 【师生总结】元素周期表起始: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对应训练5】铑被用于汽车催化转化器,使氮氧化物转化成无害气体。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铑的原子序数为45 B. 铑的元素符号为Rh C. 铑是一种金属元素 D. 一个铑原子的质量为102.9 g 【答案】D 【对应训练6】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氮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二周期 B.氖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18g C.氮元素和乙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空气污染物 D.与丙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 【答案】B课堂总结板书 设计 课题3 元素 第2课时 一、元素符号: 1.书写:一大二小 H He 2.意义:宏观——1种元素、物质 微观——1个原子 二、元素周期表 1.规律:7横行——7周期 18纵列——16族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2.每一格的信息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书=核电荷数教学 反思 在“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这一课时的教学后,通过学生的反馈与课堂表现,可以看出教学设计在引导学生从基础概念向更深层次理解过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课程以温故知新为起点,有效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后续新知识的引入铺平了道路。教师通过生动的历史背景介绍,让学生理解了元素符号发展的必要性,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历史感。 在教学过程中,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及其意义的探讨成为了一个亮点。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和讨论,不仅掌握了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还深刻理解了其宏观与微观的双重含义,这为他们后续学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复杂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对应训练的设计,学生得以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升了知识应用能力。 然而,也应注意到部分学生在面对大量元素符号时显得力不从心,记忆负担较重。这提示我们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如采用联想记忆、制作元素卡片等策略,帮助学生减轻记忆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对于元素周期表的引入,虽然已有初步介绍,但如何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其结构、规律及应用,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综上所述,本课时的教学在引导学生掌握元素符号及其意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但仍有提升空间。通过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相信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