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83张PPT)第3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第一册鲁科版章节复习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2024广东江门第一中学期中)常温下,有关下列四种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编号 ① ② ③ ④溶液 氨水 氢氧化钠溶液 醋酸 盐酸11 11 3 3DA.在溶液①、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氯化铵晶体后,两种溶液的 均减小B.将溶液①、④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C.分别加水稀释10倍,四种溶液的:①②④ ③D.将溶液④与溶液②混合后,若所得溶液的,则【解析】 A(√)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 ,在溶液①中加入,增大,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减小,在溶液②中加入,与反应生成,部分电离, 减小,又温度不变不变,则两种溶液中均增大, 均减小。B(√)的盐酸(强酸)溶液与的氨水( 是弱碱)等体积混合,完全中和后氨水有大量剩余,溶液呈碱性, ,结合电荷守恒,知C(√)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常温下 相同的溶液①、②浓度大小顺序为①②,相同的溶液③、④浓度大小顺序为③ ④,加水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弱电解质溶液变化较缓慢,则这四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时 。D(×)若所得溶液的 ,则酸过量,, 。2.(2024山东泰安一中月考)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A.的溶液中:、、、B.的溶液中:、、、C.滴加溶液显红色的溶液中:、、、D.水电离的的溶液中:、、、【解析】 A(√) 的溶液显碱性,碱性条件下,该组离子均能共存。B(×),即,溶液呈酸性, 不能大量存在。C(×)滴加溶液显红色的溶液中含有,能与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水电离的 的溶液,可能为酸性,也可能为碱性,若为酸性,不能大量存在,若为碱性, 不能大量存在。3.(生活情境)(2023江苏徐州王杰中学月考)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A.已知人体体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当静脉滴注大量生理盐水时,平衡向右移动,体液的 增大B.牙齿表面覆盖的牙釉质存在如下平衡:,小孩长牙时少吃糖多补钙C.用硫酸洗涤沉淀,与用等体积的蒸馏水洗涤相比,损失更多D.人们洗发时所用的洗发液的约为,洗净后再使用具有保护头发、调节 功能的护发素【解析】 A(√)输入生理盐水相当于稀释体液,和 浓度减小,平衡右移(【提醒】平衡移动是有限的,不能抵消条件的改变,最终结果减小), 增大。B(√)残留在牙齿上的糖会发酵产生,能与反应,可使 沉淀溶解平衡右移,破坏牙釉质;增大,可使 沉淀溶解平衡左移,保护牙齿,故小孩长牙时少吃糖多补钙。C(×)沉淀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稀硫酸洗涤可使沉淀溶解平衡逆向移动,减少 沉淀的损失。D(√)头皮本身是弱酸性环境,使用弱碱性洗发水后再使用弱酸性成分的护发素,护发素具有保护头发、调节 的功能。4.(2023陕西咸阳期末)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相匹配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A 向溶液中通入 产生白色沉 淀 白色沉淀是B 常温下,分别测定浓度均为 的 溶液和 溶液的 均等于7 常温下,浓度均为的溶液和 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等C 向沸水中滴入几滴 饱和溶 液,继续煮沸,并用激光笔照射 溶液变红褐 色,出现丁 达尔效应 产生了 胶体√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D 向 溶液中滴 加等浓度的 溶液,再加 入等浓度的 溶液 先产生白色 沉淀后产生 黑色沉淀续表【解析】 A(×)溶于水后溶液显酸性,酸性条件下 有强氧化性,故最终得到的白色沉淀为 。B(×) (弱酸弱碱盐)水解促进水的电离,且两种离子的水解程度相当,最终使溶液呈中性; (强酸强碱盐)不水解,对水的电离无影响,溶液呈中性,故水的电离程度:溶液 溶液。C(√)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征性质。D(×)向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的溶液, 过量(【易错】忽视过量,误认为发生了沉淀转化),再滴加 溶液发生反应,未发生沉淀的转化,不能得到 。5.(2024北京四中期中)科研小组用氧化-沉淀法从废电池浸出液中去除铁:用 氧化废电池浸出液中的,再加适量调使转化为沉淀。研究发现对 的氧化率、铁去除率的影响分别如图1、图2所示。图1图2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BA.由图1可知,时氧化率随浸出液 增大而减小B.若起始浸出液,与反应一段时间后,浸出液 会减小C.转变为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D.推测若用调溶液也可以使转化为 沉淀【解析】 A(√)由题图1可知,时氧化率随着 增大而减小。B(×)由题图1可知,时,完全被氧化,与反应时消耗 ,即随着反应进行减小, 增大。C(√)与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生成沉淀和 气体,离子方程式为 。D(√)和也能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生成沉淀和 气体。6.(2024广东江门培英中学期中)某小组的同学向一定体积的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硫酸,并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A.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说明产物 是弱电解质B. 段碱过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强,说明过量的 发生电离D.时刻 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中和【解析】 A(×)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联系(【点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 溶解度很小,但溶于水的部分能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B(×) 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D(√)加入稀硫酸的过程中发生反应,反应完全( 时刻)时溶液的导电性最小,继续加入稀硫酸,过量的 发生电离,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增强。7.(2024江苏扬州中学月考)工业上可利用氨水吸收和 ,原理如图所示。已知:时,的, 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A.向氨水中通入恰好生成:B.向氨水中通入至:C.反应的平衡常数D.被吸收的离子方程式:【解析】 A(×) 等式中一边微粒能电离出,另一边微粒能结合 ,先找质子守恒。第一步:将弱电解质粒子写在中 间,并标明得失质子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列等式,得失几个质 子,微粒前面的计量数就是几,以电离为主,且 水解也使溶液显酸性,则溶液显酸性, ,故。B(×) 向氨水中通入至(【点拨】一般给出 ,必考电荷守恒), ,找电荷守恒。第一步:列出溶液中所有离子 、、、、第二步:阳离子、阴离子列在两侧第三步:乘电荷、写等号故 。C(√) 。D(×)不能拆开写,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8.(2024北京师范大学附中月考)测定 溶液先升温再降温过程中的,数据如表所示。时刻 ① ② ③ ④温度 25 30 40 259.66 9.52 9.37 9.25实验过程中,取①④时刻的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 溶液做对比试验,④产生白色沉淀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A.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B.④的与①不同,是由于 浓度减小造成的C.① ③的过程中,温度和浓度对水解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一致D.①与④的 相等【解析】 A(√)为强碱弱酸盐, 存在水解平衡:(【点拨】多元弱酸根离子的水解分步进行,且以第一步为主)。B(√)(√)取①④时刻的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 溶液做对比实验,④产生白色沉淀多,说明实验过程中部分被氧化成,④与①相比 减小,的水解平衡逆向移动,减小,而只与温度有关,④与①温度相同,相同,故, 。C(×)盐类水解为吸热过程,的过程中,升高温度 水解平衡正向移动,部分被氧化成,减小, 水解平衡逆向移动。9.(2024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附中期中)室温下,用含少量的 溶液制备的过程如图所示。已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A.溶液中:B.“除镁”得到的上层清液中:C.溶液中:D.“沉锰”后的滤液中:【解析】 A(×) 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 。B(×)“除镁”得到的上层清液中存在 的沉淀溶解平衡,,则 。C(√)将等式 进行变形得到,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链接大招35)。D(×)“沉锰”后的滤液中还存在、等离子,故电荷守恒中应增加其他离子使等式成立(【警示】电荷守恒中要包含溶液中所有存在的离子)。10.(2024重庆部分学校联考)某同学在两个相同的特制容器中分别加入 溶液和溶液,再分别用 盐酸滴定,用 计和压力传感器检测,得到如图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A.甲、丁表示向溶液中滴加盐酸,乙、丙表示向 溶液中滴加盐酸B.和 溶液中均满足:C.根据图,滴定分析时 点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D.若换成醋酸, 点向下移动【解析】 A(√)越弱越水解,水解程度:,则溶液 :;直接与反应生成 气体,与反应先生成,再与反应生成气体,体系压强较 体系先增大,故甲、丁表示向溶液中滴加盐酸,乙、丙表示向 溶液中滴加盐酸。B(√)将等式 进行变形得到,等式中一边全为阳离子,另一边全为阴离子,找电荷守恒。第一步:列出溶液中所有离子 、、、、第二步:阳离子、阴离子列在两侧第三步:乘电荷(乘以自身所带电荷 数)、写等号 2C(√)点的 在4左右,在甲基橙的变色范围内,可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D(×)若换成醋酸,反应生成,其水解使溶液显碱性, 点向上移动。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11.(2024陕西榆林五校联考)常温下,将 缓慢通入水中至饱和,然后向所得饱和氯水中滴加 溶液,整个实验进程中溶液的 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已知:常温常压下,A.点所示溶液中:B.点所示的溶液中:C.水的电离程度:D.点所示溶液中:【解析】A(√)点所示溶液中氯水没有饱和, 正向进行,。B(√)点所示溶液中达到饱和,存在平衡, 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则 。C(×)、点所示溶液均为和的混合溶液,水的电离被抑制, 点所示溶液,水解对水电离的促进程度与电离对水电离的抑制程度相当,故 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D(×)点所示溶液呈中性,则 ,结合电荷守恒,知 ,又存在元素质量守恒,故 。12.(2024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附中期中)某温度下,改变溶液的 时,各种含铬元素微粒及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已知 是二元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A.该温度下的B.溶液中存在平衡 ,该温度下此反应的C.向 溶液(橙色)中加入一定量固体,溶液橙色加深D.点溶液中存在:【解析】 A(√)点时, ,此时,则。B(×)点时, ,则。C(×)加入固体,平衡正向移动, 增大,溶液橙色变浅。D(√)点时, ,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即,此时溶液显酸性,,则。13.(2024吉林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期末)溶洞水体中的与空气中的保持平衡,其水体中(为、、或)与 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CA.B.曲线Ⅱ代表C.D.点溶液中,【解析】识图过程 第一步:定曲线。 存在电离平衡:(主)、 ,随着溶液碱性增强(增大),、 逐渐增大,且偏酸性条件下,较大,故曲线Ⅰ代表 ,曲线Ⅱ代表;溶洞水体中 存在沉淀溶解平衡:,随着增大, 增大,的沉淀溶解平衡逆向移动, 减小,故曲线Ⅲ代表 。第二步:找交点,利用交点处的离子浓度相等关系可计算酸的电离常数。 点处, ,则,同理,由点可得 。识图结果A(√) 。B(×)曲线Ⅱ代表 。C(×), 点时,则, 。D(√)点溶液中,, ,又,且 ,则, 。14.(2024湖南永州模拟)用溶液滴定溶液,溶液中(为、、、)随 变化曲线及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其中表示加入的溶液体积与 溶液体积之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A.曲线①代表,曲线②代表B.的C.溶液中:D.D、 两点之间的某一点有:【解析】识图过程 第一步:定曲线。用 溶液滴定溶液,先后发生反应 、、 ,在滴定过程中,逐渐增大,减小,先增大后减小, 先增大后减小,增大,且开始时,故曲线①代表,曲线②代表 ,曲线③代表,曲线④代表 。第二步:找交点,利用交点处的离子浓度相等关系可计算酸的电离常数。B点处, ,则,同理,由D点可得、由点可得 。识图结果A(√)曲线①代表,曲线②代表 。B(√)的 。C(×)点对应溶液溶质为,,显碱性, ,故。D(√)等式中一边全含一种元素,另一边全含另一种元素,找元素守恒。D点对应溶液中:第一步:列出关键元素 (非、非 元素)的比例关系 ,即第二步:找出关键元素在溶液 中的所有存在形式 A元素在溶液中以、、、 的形式存在第三步:列等式同理可得点时, ,故D、两点之间的某一点有 。15.(新图像)(2024湖南长沙长郡中学期末)电位滴定是利用溶液电位突变指示终点的滴定法。在化学计量点附近,被测离子浓度发生突跃,指示电极电位 也产生了突跃,进而确定滴定终点的位置。常温下,用盐酸标准溶液测定 某纯碱样品溶液中 的含量(其他杂质不参与反应),电位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A.点表示第一滴定终点, 点表示第二滴定终点B.该滴定过程需要酚酞和甲基橙两种指示剂C.该纯碱样品溶液中含有的质量为D.到过程中存在【解析】 A(√)由已知信息“电位滴定是利用溶液电位突变指示终点的滴定法”可知,点、 点对应的电极电位均产生了突跃,即达到了滴定终点,故 点表示第一滴定终点, 点表示第二滴定终点。B(×)电位滴定根据指示电极电位的突跃位置就可以确定滴定终点,无需任何指示剂。C(√)滴定过程中依次发生的反应为、 ,若没有 杂质,滴定到达两个滴定终点消耗的盐酸的量应相等,则第二个滴定终点相比第一个滴定终点多消耗的盐酸为杂质消耗的盐酸,则 的质量为 。D(√)在整个滴定过程中,参加反应的离子是 、、,溶液中的不参加反应, 点是第二滴定终点,此时完全反应生成, ,在点之前盐酸不足,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16.(2023辽宁六校联考)常温下,有浓度均为的下列六种溶液:① 溶液,②溶液,③溶液,④溶液,⑤溶液,⑥ 溶液。物质电离常数/ 、(1) 溶液③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解析】 为强碱弱酸盐,溶液因 水解而显碱性,其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2) 溶液①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为强碱弱酸盐,溶液因 水解而显碱性,但水解程度较小,故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 溶液①和③相比较,___(填“ ”“ ”或“”) 。【解析】 ,酸性:,“越弱越水解”, 的水解能力比强,则溶液的 大。(4) 溶液②和溶液④稀释100倍,则稀释后___(填“ ”“ ”或“ ”)。【解析】 溶液②和溶液④浓度相同(【警示】溶液②和溶液④起始 不同,切勿根据等的强碱、弱碱溶液稀释相同倍数,强碱溶液 减小得多来判断),均稀释100倍后浓度仍相同,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 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故二者均稀释100倍后 。(5) 溶液中混有 杂质时,通常加入氧化铜固体以达到除杂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相应的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加以解释)。,加入粉末时,与反应,降低,使的水解正向进行,逐渐减小至消除(6) 时,向溶液①中通入少量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故溶液中通入少量 ,发生的反应是。(7) 常温下,若溶液④和溶液⑤的混合溶液中 ,则该混合溶液呈___(填“酸”“碱”或“中”)性。中【解析】 溶液、 溶液的混合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因,则 ,溶液呈中性。17.(2024辽宁大连滨城高中期中)雌黄和雄黄 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砷化合物,早期曾用作绘画颜料,因都有抗病毒疗效而入药。 可转化为用于治疗白血病的亚砷酸 。图1(1) 向溶液中滴加 溶液,溶液中、、、 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含微粒的浓度占所有含 微粒浓度之和的分数)与 的关系如图1所示。【解析】识图过程 第一步:定曲线,随着 增大,溶液中酸分子浓度逐渐减少、酸根离子浓度逐渐增加、各级酸式酸根离子浓度先增加后减少。为三元弱酸,则 浓度逐渐减少、浓度先增加后减少、浓度先增加后减少且变化比晚、 浓度逐渐增加。第二步:找交点,利用交点处的离子浓度相等可计算酸的电离常数。 点处, ,则。第三步:看峰值,曲线峰值对应的 ,说明对应离子以电离为主;曲线峰值对应的 ,说明对应离子以水解为主。表示、 的曲线峰值对应的,说明、 均以水解为主。识图结果图1① 溶液呈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碱性【解析】 溶液 ,呈碱性。图1② 时,的第一电离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_。【解析】 。图1③ 人体血液的在 之间,用药后人体中含砷元素的主要微粒是________。【解析】 在 之间含砷元素的主要微粒是。图1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填字母)。.点对应的溶液中:. 点对应的溶液中:.在 溶液中:.常温下,时,溶液中:【解析】 (×)等式中一边全含 ,找元素质量守恒。 ,但点时加入了 溶液,溶液总体积发生了变化(【警示】切勿忽视 点时溶液体积的变化),故。(√)等式中一边全为阳离子,另一边全为阴离子,找电荷守恒。第一步:列出溶液 中所有离子 、、、、、第二步:阳离子、 阴离子列在两侧第三步:乘电荷、 写等号又点对应的溶液中 ,故。(×)“ 层次”、“ 层次”、极其微弱的层 次、、离子浓度关系: (×) 时,溶液中有电荷守恒:,而当时,几乎为0, ,故。⑤当时含砷元素的主要微粒是,当 时含砷元素的主要微粒是,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图1图1⑤ 将溶液滴入亚砷酸溶液中,在溶液 由10.8变至12.8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2) 工业含砷(Ⅲ)废水常用铁盐处理后排放,其原理是铁盐混凝剂在溶液中产生 胶粒,其表面带有正电荷,可吸附含砷化合物。经测定不同 条件下铁盐对含砷(Ⅲ)化合物的去除率如图2所示。在 之间时,随溶液 增大,铁盐混凝剂对含砷(Ⅲ)化合物的吸附效果增强。结合图1和图2解释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间溶液中主要存在的微粒为 和, 胶粒表面带正电荷,可以吸附负电荷,含量随着溶液的增大而增多,含量多,吸附效果好,此外, 升高有利于铁盐水解,促进胶粒的生成, 胶粒的含量高,吸收效果增强(3) 和属于同主族元素,存在亚磷酸,常温下,的 溶液的,亚磷酸与足量的溶液反应生成,则 的溶液中含磷粒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常温下,溶液的 ,说明亚磷酸为弱酸,亚磷酸与足量的溶液反应生成,说明亚磷酸为二元弱酸,在 溶液中存在两步水解:(主)、 ,故溶液中含磷粒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18.(2024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期中)废旧铅蓄电池的铅膏中主要含有、 、和,还有少量、、 的盐或氧化物等。为了保护环境、充分利用铅资源,通过如图所示流程实现铅的回收。已知:ⅰ.一些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如表所示:难溶电解质ⅱ.浓度为的一些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时的 如表所示:金属离子开始沉淀的 1.5 6.3 3.3 7.1完全沉淀的 2.8 8.3 4.6 9.1回答下列问题:(1) 在“脱硫”中, 发生转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为同种类型的难溶电解质, ,故“脱硫”中,碳酸钠溶液与硫酸铅反应生成碳酸铅和硫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 在“脱硫”中,加入不易使铅膏中的 发生转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有生成,溶液中的 至少大于____。的平衡常数 ,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有限【解析】 反应 的平衡常数,说明该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有限,因此加入碳酸钠溶液不易使铅膏中的 发生转化。若要有生成,则溶液中,反应正向进行,故 。(3) 在“酸浸”中,除加入,还要加入 。① 除了能将(Ⅱ)转化为(Ⅲ),还能促进金属 在醋酸中转化为。写出使转化为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促进金属在醋酸溶液中转化为,过氧化氢与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和 ,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 也能使转化为。其中 的作用是________。还原剂【解析】 也能使转化为,铅元素化合价由降低到,是氧化剂,则过氧化氢是还原剂。③ “酸浸”时,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可适当加热,但温度不宜过高,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2条)。温度过高导致分解、温度过高醋酸挥发,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降低(4) “酸浸”后调节溶液的约为 ,则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酸浸后溶液的约为,依据金属离子沉淀时的 可知,滤渣主要成分为、,还有不溶于酸的(【点拨】 在“脱硫”工序不能完全除去)。(5) “沉铅”时,开始沉淀时溶液,原因是开始沉淀时___(填“ ”“ ”或“ ”) 。【解析】 铅离子浓度为时,刚开始沉淀时溶液 ,,若开始沉淀时溶液,即,则 。19.(2024河南开封高中质检)分析化学中的滴定法除了酸碱中和滴定,还有沉淀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等。沉淀滴定法可用于溶液中 的测定。实验过程包括准备标准溶液和滴定待测溶液。已知:① 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砖红色沉淀;②溶液中同时存在和时,滴入溶液,先生成 沉淀;③ 。Ⅰ.准备标准溶液准确称取基准物(约)后,配制成 标准溶液,放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备用。Ⅱ.滴定待测溶液.取待测溶液 于锥形瓶中。.加入 溶液。.边不断晃动锥形瓶边用 标准溶液滴定,当接近滴定终点时,半滴半滴地滴入标准溶液,并用力摇晃。记下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 标准溶液的体积。.重复上述操作两次。三次测定数据如表所示。实验序号 1 2 3消耗标准溶液体积 20.45 20.02 19.98.数据处理。回答下列问题:(1) 将称得的基准物配制成 标准溶液。所使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和玻璃棒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棕色)容量瓶、胶头滴管【解析】 见光易分解,配制 标准溶液时,所使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和玻璃棒外,还有 (棕色)容量瓶(【易错警示】不要忽略实验中常用的硝酸银具有在光照下易分解的特点,需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拓展】常见的见光易分解的试剂有、、氯水、、、 等)、胶头滴管。(2) 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溶液时,锥形瓶中出现砖红色沉淀,且半分钟内砖红色沉淀不溶解【解析】 根据已知信息②可知,沉淀完全后,才会生成砖红色 沉淀,故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为滴入最后半滴 标准溶液时,锥形瓶中出现砖红色沉淀,且半分钟内砖红色沉淀不溶解。(3) 计算所消耗的标准溶液平均体积为______,测得 ________。20.00【解析】 对比3组数据可知,实验1数据误差较大,为无效数据,应舍去,故消耗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为, 标准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4) 若用该方法测定溶液中的,待测溶液的 不宜超过7.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溶液过大,与结合会生成,增大的溶解能力,使标准溶液所用体积增大,测定结果偏高【解析】 由已知信息③可知,若溶液过大,与结合生成的 与反应生成可溶性的,增大标准溶液所用体积,使 测定结果偏高。(5) 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合理的是______(填标号)。BCDA.为使滴定终点现象更加明显,可改为加入 溶液B.滴定过程中可用蒸馏水将锥形瓶壁上附着的溶液冲下C.若在配制标准溶液时,烧杯中的溶液有少量溅出,则 测定结果偏高D.滴定后,若未等滴定管液面稳定就读数,会导致 测定结果偏高【解析】 A项,由于也能与反应,所以加入的 不宜过多,不合理。B项,滴定过程中可用蒸馏水将锥形瓶壁上附着的溶液冲下,有利于提高实验准确度,合理。C项,若在配制标准溶液时,烧杯中的溶液有少量溅出,所配制 标准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小,则滴定时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偏大,使 测定结果偏高,合理。D项,滴定后,若未等滴定管液面稳定就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因为稍等片刻后,悬挂于滴定管内壁上的溶液流下,还会使液面略上升,故未等滴定管液面稳定就读数会导致读取的标准溶液的体积偏大,则 测定结果偏高,合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