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2张PPT)第3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第一册鲁科版高考真题解析1.(2023山东)鉴别浓度均为的、、 三种溶液,仅用下列一种方法不可行的是( )CA.测定溶液 B.滴加酚酞试剂C.滴加溶液 D.滴加饱和 溶液【解析】 A(√)(水解)溶液显弱碱性(【警示】该项并未指明用 试纸测溶液的,切勿因溶液有强氧化性,不能用试纸测定其 而错选该项),(强碱)溶液显强碱性, (水解)溶液显酸性,则通过测定溶液的可以鉴别。B(√)溶液显弱碱性且有强氧化性, 溶液显强碱性,滴入酚酞溶液后,两种溶液的颜色变化不一样, 溶液显酸性,滴入酚酞溶液不变色,则通过滴加酚酞试剂可以鉴别。C(×)向溶液中滴入溶液,能将氧化成 ,溶液会由无色变成棕黄色,而、与溶液不反应,滴入 溶液后没有明显现象,则仅用滴加溶液的方法无法鉴别。D(√)饱和溶液和溶液不反应,和 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和溶液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和气体,则通过滴加饱和 溶液可以鉴别。2.(2022浙江6月选考)时,苯酚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A.相同温度下,等的和溶液中,B.将浓度均为的和溶液加热,两种溶液的 均变大C.时,溶液与溶液混合,测得 ,则此时溶液中D.时,的溶液中加少量 固体,水的电离程度变小【解析】 A(×)越弱越水解,酸性 ,则水解程度,二者浓度相同时,要使二者相同,需要增加溶液的浓度,则 。B(×) 溶液加热时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浓度增大, 减小。C(√)时, ,,故 。D(×)有弱才水解,为强碱弱酸盐, 可发生水解,会促进水的电离。(2023山东)阅读下列材料,完成3~5题:一定条件下,乙酸酐 醇解反应可进行完全,利用此反应定量测定有机醇中的羟基含量,实验过程中酯的水解可忽略。实验步骤如下:①配制一定浓度的乙酸酐-苯溶液。②量取一定体积乙酸酐-苯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 样品,充分反应后,加适量水使剩余乙酸酐完全水解: 。③加指示剂并用甲醇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 。④在相同条件下,量取相同体积的乙酸酐-苯溶液,只加适量水使乙酸酐完全水解;加指示剂并用甲醇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 。有“化”好说滴定终点的规范描述:当滴入最后半滴××溶液,溶液由××色变为××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颜色。3.对于上述实验,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CA.进行容量瓶检漏时,倒置一次即可B.滴入半滴标准溶液,锥形瓶中溶液变色,即可判定达滴定终点C.滴定读数时,应单手持滴定管上端并保持其自然垂直D.滴定读数时,应双手一上一下持滴定管【解析】 A(×)进行容量瓶检漏时,需先倒置看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将容量瓶正放,旋转玻璃塞180度,再倒置一次看是否漏水。B(×)滴入半滴标准溶液,锥形瓶中溶液变色,且半分钟内不变回原色,才能判定达到滴定终点。C(√) (×)滴定读数时,应单手持滴定管上端无刻度处,并保持其自然垂直。4. 样品中羟基含量(质量分数)计算正确的是( )AA. B.C. D.【解析】 ,结合步骤④可知 (乙酸酐),结合步骤②,设样品中为 ,则,解得,故 样品中羟基的质量分数为 。5.根据上述实验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A.可以用乙酸代替乙酸酐进行上述实验B.若因甲醇挥发造成标准溶液浓度发生变化,将导致测定结果偏小C.步骤③滴定时,不慎将锥形瓶内溶液溅出,将导致测定结果偏小D.步骤④中,若加水量不足,将导致测定结果偏大【解析】 A(×)乙酸与醇的酯化反应是可逆的,不能用乙酸代替乙酸酐进行上述实验。B(√)若甲醇(溶剂)挥发,则标准溶液的实际浓度偏大,滴定时消耗 甲醇溶液的体积偏小,即 减小,测定结果偏小。C(×)步骤③滴定时,不慎将锥形瓶内溶液溅出,则偏小, 增大,测定结果偏大。D(×)步骤④中,若加水量不足,乙酸酐不能完全水解,生成乙酸的物质的量偏小,则偏小, 减小,测定结果偏小。6.(2023浙江6月选考)草酸 是二元弱酸。某小组做如下两组实验:实验Ⅰ:往溶液中滴加 溶液。实验Ⅱ:往溶液中滴加 溶液。[已知:的电离常数、 ,,溶液混合后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A.实验Ⅰ可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指示反应终点B.实验Ⅰ中时,存在C.实验Ⅱ中发生反应D.实验Ⅱ中时,溶液中【解析】 A(×)用溶液滴定溶液,滴定终点时生成, 水解使溶液显碱性(【点拨】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要选用变色范围在碱性范围的指示剂),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 ,实验Ⅰ不能用甲基橙作指示剂。B(×) 实验Ⅰ中 时,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 。“ 层次”、、,且“ 层 次” 、 ,, 以电离为主;,, 的电离程度大于的水解程度,即电离产生的数目大于 水解消耗 的数目离子浓度关系: 续表C(×)“少定多”,实验Ⅱ中刚开始时的量较少,电离出的 的计量数定为“1”,过量,要多少有多少,取与反应,生成的再和 反应生成,最后得离子方程式: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说明反应能完全进行,后面随着溶液的加入,和 也会发生反应。D(√)实验Ⅱ中 时,溶液中的,溶液中。7.(2023湖南)处理某铜冶金污水(含、、、 )的部分流程如下:已知:①溶液中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 如表所示:物质开始沉淀 1.9 4.2 6.2 3.5完全沉淀 3.2 6.7 8.2 4.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A.“沉渣Ⅰ”中含有和B.溶液呈碱性,其主要原因是C.“沉淀池Ⅱ”中,当和完全沉淀时,溶液中D.“出水”经阴离子交换树脂软化处理后,可用作工业冷却循环用水【解析】 .A(√)“沉渣Ⅰ”中含有和 。B(√)水解使 溶液显碱性,以第一步水解为主,其离子方程式为。C(√)当和完全沉淀时,和 均达到溶解平衡,则。D(×)污水经过处理后其中含有较多的及没有除净的 ,故“出水”应该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软化处理,达到工业冷却循环用水的标准后,才能使用。8.(2023湖南)常温下,用浓度为的 标准溶液滴定浓度均为的和 的混合溶液,滴定过程中溶液的随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A.约为B.点:C.点:D.水的电离程度:【解析】A(√)抓“起始点”,点时溶质成分为和,点为滴定 的起始点,, ,。B(√)等式中一边全含一种元素,另一边全含另一种元素,找元素守恒。点 溶液为等浓度的和 混合溶液。第一步:列出关键元素 (非、非 元素)的比例 关系 、,即第二步:找出关键元素在 溶液中的所有存在形式 在溶液中以和 的形式存在第三步:列等式C(√)抓“恰好中和一半点”,点溶液中含有及等浓度的和 ,,溶液显酸性,说明的电离程度大于 的水解程度,则。D(×)对水的电离起抑制作用,在滴加 溶液过程中,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当与 恰好完全反应时,水的电离程度达到最大,之后继续滴入溶液,溶液的碱性逐渐增强,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故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有“化”好说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随着酸(碱)的加入,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恰好完全反应时,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继续加入酸(碱),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9.(2022湖北)如图是亚砷酸和酒石酸(,, )混合体系中部分物种的图(浓度:总为,总 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A.的为B.的酸性比 的强C.时,的浓度比 的高D. 时,溶液中浓度最高的物种为【解析】A(√) 时,, ,则,故的为 。B(√) 时,,,则,故的酸性比 的强。C(√)浓度的数量级为 ,的数量级为 (【警示】切勿忽视纵坐标的数量级),故 时,比 大。D(×) ,由图中时各物种的浓度可知,可能有含 微粒的浓度大于 。10.(2022全国乙)常温下,一元酸的 。在某体系中,与离子不能穿过隔膜,未电离的 可自由穿过该膜(如图所示)。设溶液中,当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A.溶液Ⅰ中 B.溶液Ⅱ中的电离度为C.溶液Ⅰ和Ⅱ中的不相等 D.溶液Ⅰ和Ⅱ中的之比为【解析】 A(×) ,溶液Ⅰ呈中性, ,若,则 ,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B(√)溶液Ⅱ中,。C(×)可以自由通过隔膜,溶液Ⅰ、Ⅱ中 应相等。D(×)溶液Ⅰ、Ⅱ中 相等,由,可得 ,则,溶液Ⅰ中, ,,同理溶液Ⅱ中,,故。11.(2022湖南)室温时,用 的标准溶液滴定浓度相等的、和 混合溶液,通过电位滴定法获得与 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沉淀对离子的吸附作用。若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 时,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 ,CA. 点:有白色沉淀生成B.原溶液中的浓度为C.当沉淀完全时,已经有部分 沉淀D.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解析】 A(×)、、属于同种类型的难溶电解质, 越大,其对应的溶解度越大,开始时较小,首先生成黄色沉淀,故 点无白色沉淀生成。B(×)当加入溶液时,发生突变,说明此时、、 沉淀完全,且原溶液中、、 浓度相等,则, 。C(√)当 沉淀完全时,,此时,则表明已经有部分 沉淀。D(×)点表示在、、沉淀完全后又加入了一部分溶液, 最大。12.(2023辽宁)某废水处理过程中始终保持 饱和,即,通过调节使和 形成硫化物而分离,体系中与关系如图所示,为 、、和的浓度,单位为 。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A.B.③为与 的关系曲线C.D.【解析】识图过程 第一步,理清图像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含义。饱和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主)、,随着 增大,溶液碱性增强,电离平衡正向移动,、逐渐增大,即 、随着的增大而减小,且 较小时, ,故③、④分别为与、的关系曲线;随着 增大,逐渐增大,则、 逐渐减小,又,即当 相同时,, ,故①、②分别为与、 的关系曲线。第二步:利用点可计算 ,点对应溶液中,;利用④上的点可计算。点 (【点拨】也可利用点计算)对应溶液中 ,,则。识图结果A(×) 。B(×)③为与 的关系曲线。C(×) 。D(√)(【提醒】曲线③、④不相交,不能根据 利用公式直接求),点 (【点拨】也可利用点计算)对应溶液中,,则,而, 。13.(2023山东,双选)在含的溶液中,一定 范围内,存在平衡关系:; ;; ;,平衡常数依次为、、、、 。BDA.线表示 的变化情况B.随增大, 先增大后减小C.D.溶液中元素与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始终为已知、、、随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解析】识图过程 理清图像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含义。增大 ,平衡、 逆向移动,、减小,且减小得更快;增大 ,平衡、 正向移动,、增大,且 增大得更快。识图结果A(√)线表示 的变化情况。B(×)的平衡常数 ,温度不变时平衡常数不变,故随增大, 始终保持不变。C(√),, 点时,且 始终保持不变,则,即, 。D(×)逐渐增大,影响平衡移动,则一定加入了含的物质,故溶液中 元素与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始终为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