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一轮学案——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一轮学案——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一轮学案——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一、课程标准
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通过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改革和“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通过《黄帝内经》和名医扁鹊,了解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二、要点夯实
知识点一 夏朝建立、夏商周三代更替、西周分封制(七上P20-24)
1.夏朝的建立:
时地人都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
制度变革 禹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
巩固统治 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夏历” ,二里头遗址反映夏朝的阶级分化、等级界限和文明进程
建立意义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都城 建立者 亡国君 重大事件
夏朝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阳城 禹 桀 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商朝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亳(河南郑州)、殷(河南安阳) 汤 纣 商汤灭夏、盘庚迁殷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镐京(陕西西安) 周武王 周幽王 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分封制、国人暴动
启示 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统治阶级残暴统治,激化阶级矛盾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要勤政爱民
3.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
①分封依据和对象:周天子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
②诸侯的权利: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卿大夫、士),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
③诸侯的义务: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3)影响。
①积极: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②消极: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为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埋下祸根。
知识点二 青铜器与甲骨文(七上P25-27)
1.夏商周青铜器的高超工艺(青铜时代):
(1)功能:青铜器种类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
(2)制作工艺:工艺高超,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采用“泥范铸造法”,分工合作。
(3)典型代表:商朝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2.甲骨文:
(1)含义: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1899 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
(3)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
(4)意义:①是中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
②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知识点三 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与社会变化(七上P29-37)
1.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变化:
(1)经济——大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春秋时出现,战国时推广,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私田出现)
(2)阶级:地主兴起:随着农业发展,地主阶级壮大,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进行改革变法,最终建立了地主阶级的统治。
(3)政治——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春秋时期分封制、奴隶社会瓦解,战国时期封建社会形成。
(4)军事——大动荡:春秋争霸战争、战国兼并战争频繁,客观促进民族交融和国家统一。
(5)思想——大解放: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学术繁荣。
2.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1)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诸侯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争霸战争,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
(2)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赵魏韩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著名战役有: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减灶之计)、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3)战争影响: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客观上促进局部统一和民族交融。
知识点四 商鞅变法(七上P35-36)
1.背景:
(1)经济: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推广,生产力水平提高。(根本原因)
(2)政治: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3)军事:兼并战争频繁。
2.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商鞅(法家学派)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展变法。
4.内容:
措施 影响
政治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损害旧奴隶主贵族利益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体现“法治”
经济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最能体现变法是地主阶级性质改革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富国
统一度量衡 -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强兵
5.意义:使秦国的国力大大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6.启示:
(1)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推动社会进步,要勇于创新和改革。
(2)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智慧和政治勇气。(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车裂,但变法是成功的,秦国富强,变法措施仍在施行。)
知识点五 都江堰(七上P36-37)
公元前256年(战国后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的综合性水利枢纽,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水运等功能,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知识点六 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七上P38-42)
1.老子:
(1)生平: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
(2)思想:
①哲学思想: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顺应自然;事物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②政治思想:“无为而治”。(万事皆有道——规律,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遵循规律,不妄为)
③学说集中在《老子》(《道德经》)一书中。
2.孔子:
(1)生平: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
(2)思想:
①核心思想:“仁”,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②政治思想: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实行德政。
③教育思想: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④思想集中在由孔子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中。
3.百家争鸣:
(1)背景:战国时期旧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学术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
(2)代表人物及主张(战国时期)。
学派 人物 著作或身份 思想内容
儒家 孟子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荀子 - “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道家 庄子 -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墨家 墨子 墨家创始人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法家 韩非 法家的集大成者 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3)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基。
知识点七 医学成就(P74)
1.《黄帝内经》
(1)成书时间:战国问世、西汉编定。
(2)历史地位: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早期成就,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2.名医扁鹊
(1)生活年代:春秋战国之际。
(2)主要成就:懂得用针刺、按摩、汤药等多种方法治疗疾病。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三、真题演练
1.(2024 新疆)春秋时期,郑庄公任周平王卿士,两人互不信任,史称“周郑交质”。这说明(  )
A.分封制稳定了政局 B.诸侯国间征伐兴起
C.天子权威得到维护 D.周王室统治力大减
2.(2024 长春)“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堵)塞水门”(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筒车
3.(2024 北京)在江苏、湖南等地的春秋时期墓葬中,出土了一些人工冶炼的生产工具。它们是1146℃以上高温冶炼的产物,其冶炼过程的主要化学反应为(  )
A.我国早期国家开始形成
B.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七国之间兼并战争激烈
D.变法推动分封制的瓦解
4.(2024 长沙)《诗经》记载:“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驟彭彭……凉彼武王,会朝清明。”最能佐证以上记载真实性的是(  )
A.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牌
B.西周青铜器利簋的腹内铭文
C.小说《封神演义》的描述
D.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
5.(2024 淄博)文字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古代文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6.(2024 呼和浩特)2024年5月,四川三星堆文物在呼和浩特市博物馆展出,它既有与中原夏商王朝类似的青铜器和玉器(  )
A.地域文化特征 B.草原文明基因
C.外来文化元素 D.农耕文明内涵
7.(2024 广州)如图为西周时期师寰簋的铭文。该铭文记载了周天子命令师寰率领王室军队和齐、莱等国军队,成功平定淮夷叛乱的史事。该铭文可直接用于研究(  )
A.武王伐纣 B.分封制 C.诸侯争霸 D.郡县制
8.(2024 广州)孔子认为“为仁由己”,每个人都能成为弘道者;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将人的活动看做决定事物成败的关键。这体现了儒家(  )
A.对以法治国的推崇 B.对人精神自由的追求
C.对贵族生活的批判 D.对人自身力量的坚信
9.(2024 绥化)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0.(2024 威海)山东自古被称为“孔孟之乡”。《论语》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孟子 尽心下》说:“民为贵,君为轻。”这两段材料反映了儒家的共同思想是(  )
A.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
B.以德治国 以民为本
C.以礼治国 以法为教
D.崇德尚贤“兼爱”“非攻”
四、知能训练
1.如下是学习任务单中的文献资料,从中可以了解(  )
《史记 夏本纪》 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
《墨子 非攻下》 禹既已克有三苗……天下乃静(安定)
A.夏朝的建立与巩固 B.夏朝阶级分化严重
C.禹得到百姓的拥戴 D.夏朝统治范围扩大
2.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下列内容反映出西周统治者(  )
都城以东:姬姓诸侯国沿着黄河两岸向东伸展。
都城以北:诸侯国在黄河以北广大地区也有分布,尤其是西周宗室召公受
封的燕国,更是深入东北最远。
都城以南:姬姓贵族势力达到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地区。
A.创建制度,传播礼乐文明
B.躲避战乱,多次迁移国都
C.众建邦国,扩大统治范围
D.制定刑法,稳定统治秩序
3.小明正在修补一本残旧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天下变成……天下”。你知道残缺部分是什么吗?(  )
A.禅让制,选举制;家,公
B.世袭制,禅让制;公,家
C.禅让制,世袭制;公,家
D.选举制,禅让制;共,家
4.西周时期,用鼎制度明确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社会等级森严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5.如图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对如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分封制已经瓦解 B.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C.社会动荡不安 D.周王室地位下降
6.歌曲《中国字》中唱到:“上中下,人口手,弓车舟,中国人写中国字有中国心有中国情……”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中国字”是在(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7.春秋时期周天子无法控制天下土地,实行分封;诸侯国对于新夺的土地也不实行分封,这表明春秋时期(  )
A.周王室衰微 B.诸侯争霸崛起
C.分封制瓦解 D.封建制度建立
8.如图文物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
B.青铜器造型多样,工艺先进
C.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功能各异
D.青铜器象征身份,使用严格
9.“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观点相一致的是(  )
①启②夏桀 ③商纣 ④盘庚 ⑤周厉王 ⑥周武王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②④⑥
10.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老师针对某一时期的政权更迭,在课堂上制作了以下年代尺,请写出④处应填的内容(  )
A.夏朝建立 B.商朝建立
C.“国人暴动” D.西周灭亡
11.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建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有关制度的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礼记 礼运》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我国史前时期的哪一种民主制度?该制度选拔部落首领的标准是什么?
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天下为家,各亲其亲,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
——《礼记 礼运》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其中“天下为家”的局面开始的标志着是什么?
材料三 材料A下图是在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里面的铭文记载说: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接收土地,平息动乱。
材料B《史记》记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3)材料A和材料B中提及到的制度是什么?材料A和材料B都是研究西周制度的史料,但史料类型不同。史料一般包括实物遗迹史料、文献史料、口述传说史料等几类,它是我们发现、解释历史的重要依据,是真实历史的直接证据。其中:属于一手史料的是    ,属于二手史料的是    。
12.突破中孕育着新机,变化中蕴含着发展。七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历史主题探究活动
【礼乐突破】
材料一:
春秋时期郑国九鼎八簋按照周礼规定,天子在祭祀、宴飨、随葬时享用九鼎八簋,诸候使用七鼎六簋,依次类推。郑国国君使用九鼎八簋,是僭越礼制的行为。 春秋时期八佾舞(复原)仅天子可以使用的一种乐舞。佾,舞列,纵横都是八人,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材料一反映出春秋时期哪一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政局变化】
材料二: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几乎都卷入了战争。一些小国备受战争之苦,宋国也有40多次。楚国在春秋时期已是文化水平很高的民族,应属华夏族之一部,受群蛮包围,衣服、语言具有南方民族特色
——摘编自《中国历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争霸战争产生的影响。列举两位春秋时期出现的霸主。
【经济革新】
材料三:随着冶铁手工业的出现,春秋时开始制造铁农具。20世纪70年代以来陆续出土的春秋时代的铁农具有很多件……以牛拉犁耕地的出现是春秋时代农业生产工具的革命性变革,它大大推动了农田的开垦……春秋以来人工灌溉开始有明显的发展,也十分重视沟渠的整修。
——摘编自《春秋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请你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2分,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参考答案
真题演练
1-10 DABBA ABDAB
知能训练
1-10 ACBAD BCBBD
11.(1)民主制度:禅让制。选拔标准:贤能才德。
(2)政治制度:世袭制。开始的标志:禹的儿子启继承父亲的位置。
(3)制度:分封制;A、B。
12.(1)现象:周王室地位下降,诸侯、大夫僭越礼制(礼乐制度瓦解或礼崩乐坏)。原因:平王东迁后周王室领地大幅缩小;周王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缺乏经济、军事实力,权威明显削弱,渐渐失去对各地诸侯的控制;诸侯国日益强大,各自为政,不再定期朝觐天子和向周王室缴纳贡赋,导致周王室财政入不敷出,困难重重。
(2)影响:导致各国人民备受战争之苦;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融,使得各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霸主: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
(3)表现:开始制造和使用铁制农具;出现以牛拉犁耕地;人工灌溉技术发展。主题: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