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一轮学案——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一、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秦朝统一、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通过了解西汉末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知道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故事等。二、要点夯实知识点一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统一的措施(七上P44-48)1.秦统一中国:(1)经过:秦王嬴政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2)原因:商鞅变法奠定基础,人民渴望统一;秦始皇雄才大略。(3)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1)政治上:创立中央集权制度。①内容:a.皇帝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b.中央政府:在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c.地方政府: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②影响: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辛亥革命推翻)b.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2)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经济交流。(3)文化上:统一文字为小篆。有利于政令的推行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4)思想上:焚书坑儒。控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5)军事上: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有效地保护了中原的农耕文明;南平越族,修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6)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车同轨),修驰道,便利了交通。3.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4.影响: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影响深远。知识点二 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秦朝的灭亡(七上P50-52)1.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1)原因。①根本原因:秦的暴政。(赋税沉重、徭役兵役繁重、刑罚残酷、焚书坑儒、禁锢思想言论、秦二世更加残暴)②直接原因:陈胜、吴广等戍守长城,遇雨误期,按律当斩。(2)经过: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进逼咸阳,最终失败。(3)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后世人民反抗残暴统治。2.秦朝灭亡: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刘邦、项羽逐渐壮大。项羽在巨鹿之战以少胜多,消灭秦军主力。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攻占咸阳,秦朝灭亡。知识点三 西汉的建立、“文景之治”(七上P54-56)1.西汉建立:(1)经过:秦朝灭亡后,刘邦与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楚汉之争”,刘邦取胜。(2)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3)巩固:汉初社会经济凋敝,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速亡的教训,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兵皆罢归家”、释放奴婢、鼓励生产、轻徭薄赋)2.文景之治:(1)原因:汉文帝、汉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2)措施:以农为本、轻徭薄赋;“以德化民”、减轻刑罚;勤俭治国。(3)结果: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史称“文景之治”。(4)秦亡汉兴启示:政府要重视民生,以人为本,关爱百姓。知识点四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七上P57-61)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项目 背景 汉武帝大一统措施 作用政治 诸侯王和地方豪强势力强大 ①采纳主父偃建议,实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②建立刺史制度。全国分为13州,派刺史监视地方 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思想 汉初无为而治,诸子百家流行,许多士人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①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②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 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儒家忠君守礼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经济 富商大贾私人铸币、经营盐铁,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 ①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②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专卖;③在全国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改善了国家财政状况,为汉武帝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军事 匈奴不断南下袭扰 ①派卫青、霍去病武力反击匈奴(公元前119年漠北战役);②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影响 巩固了大一统局面,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知识点五 丝绸之路(七上P67-71)1.张骞通西域:(1)西域范围:汉代人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即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2)过程。张骞出使西域 目的 时间 结果第一次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公元前138年 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第二次 加强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 公元前119年 西域各国纷纷派使节来到长安(3)意义。①沟通了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凿空),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和汉朝经营西域打下基础。②促进了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为新疆正式隶属中央政府奠定基础。(4)精神:学习张骞热爱和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开拓进取的精神。2.丝绸之路:(1)开通:张骞通西域后,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2)线路: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的古罗马(大秦)。(3)经济文化交流:汉朝的丝绸、漆器、开渠、凿井、铸铁等传入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乐器、歌舞等传入中原。(4)意义: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5)汉武帝还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①向东:山东→黄海→朝鲜、日本;②向西: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6)启示:开放交流推动社会发展,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知识点六 东汉的建立,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社会动荡(七上P63-65)1.东汉建立:公元9年,王莽夺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光武帝统治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史称“光武中兴”。2.外戚宦官专权:(1)原因: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根本原因)。(2)表现:大权由太后及其亲戚把持,导致外戚专权;皇帝长大,依赖宦官,导致宦官专权。(3)影响:东汉统治动摇,走向衰亡。3.黄巾起义: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知识点七 《史记》;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张仲景和华佗;造纸术(七上P74-77)1.《史记》:(1)作者:司马迁(西汉汉武帝时期)。(2)内容: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3)地位: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4)评价:司马迁秉笔直书,文笔优美,《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都有崇高地位。2.佛教的传入:(1)起源时间、地点、创始人: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2)教义:众生平等;人生如苦海,人只有断除各种欲望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3)传入中国时间:张骞通西域后,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佛教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4)影响:丰富了中国文化,对我国的思想文化、文学艺术等影响深远。3.道教的产生:(1)时间、背景、原因: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2)派别教义:张角创立太平道、张陵创立五斗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吸收神仙方术,以治病传道。4.张仲景和华佗:(1)张仲景:东汉末年名医,写成《伤寒杂病论》。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辨证施治,发展“治未病”的思想,预防疾病。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称为“医圣”。(2)华佗:东汉末年名医,发明“麻沸散”以实施手术,创编“五禽戏”以强身健体。5.造纸术(1)出现: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2)改进: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称为“蔡侯纸”。(3)作用:纸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三、真题演练1.(2024 巴中)战国时期,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制定了笔画规整的(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2.(2024 广州)公元前62年,汉宣帝下诏:年八十以上的老人,除诬告、杀伤人外,以终天年。这反映了汉宣帝( )A.减轻赋役 B.延续“推恩令”C.施行仁政 D.奉行“无为而治”3.(2024 绵阳)成都羊子山汉墓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传经讲学图》,展现了“文翁化蜀”以来蜀中讲学的场景。据此可知,讲学的内容属于(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4.(2024 贵州)《史记》记载:“滇王与汉使者言:“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夜郎侯亦自大,史实如此。但后人因理解有误而产生“夜郎自大”这一成语。《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A.司马迁 B.司马炎 C.司马昭 D.司马光5.(2024 聊城)“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人相食,死者过半。”为了改变这一状况( )A.休养生息 B.平抑物价 C.盐铁官营 D.尊崇儒术6.(2024 枣庄)丝绸之路是古代贯通亚欧、北非的重要贸易通道。通过这条道路,商人们将中国生产的丝绸等运往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再把欧洲和中亚等地的奇珍异宝输往中国。西汉时这条道路的起点是( )A.洛阳 B.长安 C.开封 D.大都7.(2024 枣庄)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冲这样描述: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分封制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此外,他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新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8.(2024 威海)如图为轮台古城遗址。公元前60年,西汉在此设官、驻军、推行政令,治理西域“三十六国”( )A.西藏 B.甘肃 C.内蒙古 D.新疆9.(2024 宿迁)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我国古代逐渐形成了“南稻北麦,南甜北咸”的饮食风格。下列源自西域的食物传入中原后( )A.丝绸之路开辟 B.文成公主入藏C.鉴真东渡 D.郑和下西洋10.(2024 辽宁)“诸侯王嫡长子继嗣王位之外,其余兄弟亦当推恩,均沾先王之福荫。”材料反映汉武帝实行( )A.郡县制 B.休养生息政策C.“推恩令” D.盐铁专卖四、知能训练1.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秦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国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据此可知( )A.建立了皇帝制度 B.废除了分封制C.开创了统一格局 D.推行了郡县制2.钱穆先生在对某一政令的实施条件进行阐释时曾说:“诸侯之嫡长继为诸侯,而其支庶亦各有觊觎侯位之心。有父母者同爱其子,不愿专传重于嫡子( )A.秦始皇 B.汉景帝 C.汉武帝 D.唐太宗3.《后汉书》记载:“光武有儒者气象,(建武十七年)幸章陵……与宗室诸母笑谈,曰:‘吾理天下( )A.主张以柔治国 B.反对外戚干政C.提倡儒学教育 D.注重恢复生产4.《汉书 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 )A.郡县制 B.盐铁官营,统一铸币C.推恩令 D.休养生息,轻徭薄赋5.如图是王明学完东汉史后绘制的漫画,从中可看出东汉中后期典型的政治特征是( )A.诸侯割据独霸一方 B.地方豪强横行乡里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朝中大将篡夺皇位6.东汉末年,兵祸连年、瘟疫肆虐,很多人死于非命。张仲景目睹百姓的痛苦,刻苦研读古代医书,继承《内经》等古典医籍的基本理论( )A.《史记》 B.《黄帝内经》C.《伤寒杂病论》 D.《三国演义》7.示意图能够勾勒出史事之间的关系。以下对西汉初年史事梳理的示意图中,①处应为( )A.轻徭薄赋 B.文景之治 C.尊崇儒术 D.光武中兴8.汉高祖刘邦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和兵役负担,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可见,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 B.严刑苛法 C.盐铁专卖 D.北击匈奴9.历史剧《大秦赋》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我们知道,秦始皇是位雄才大路的皇帝,在电视剧中出现了以下几个镜头( )A.官兵在城墙上贴了一张纸质公告B.李斯用小篆写了一份奏章C.秦始皇接受主父偃“推恩”建议D.桌子上摆放着葡萄、石榴等水果10.《汉书 食货志》记载:“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十,八者过半。……天下既定……自天子不能具醇驷,汉高祖刘邦采取了( )A.休养生息政策 B.免除农民赋税C.免除徭役 D.增兵开荒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昔秦皇帝……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摘编自班固《汉书.主父偃传》材料二:秦朝 汉朝政治思想 丞相李斯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所不去者——《史记 秦始皇本纪》 建元五年,汉武帝设置五经博士,诸子学官一时并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及文学儒者教百人”,开办太学,培养儒家治术人才。——摘编自《汉魏六朝时期的教育变革》材料三:如图为轮台古城遗址,它位于今天的新疆轮台县境内,当地人称轮台城为“奎玉克协海尔”,西汉正式在此设官、驻军、推行政令,治理西域“三十六国”——摘编自央广网《丝路遗产》(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皇帝”实现“海内为一”的时间,并说明其“功齐三代”的理由。(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和汉朝在政治、思想方面的各有什么重大举措?(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西汉在此“设官”的名称?“行使国家主权”意味着什么?(4)综合材料二、三,用一句话归纳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征。12.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从古至今,不同历史时期为了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都采取过强有力的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钱穆先生说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而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行政区划了。——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朝为了“中央方面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建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并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是怎样使地方“紧密隶属于中央”的?材料二“大一统”思想源远流长……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摘编自刘文剑《“大一统”思想发微》(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为实现思想文化的大一统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三 秦汉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时期……它以空前繁荣的经济文化、众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地域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及凝聚的核心。秦汉的统一与边疆开发,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为一体“华夷一统”的现实。——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3)根据材料三,指出秦汉时期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的影响。参考答案真题演练1-10 BCBAA BADAC知能训练1-10 CCADC CBABA11.(1)时间:公元前221年。理由:理由: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乱的局面,实现了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2)举措:政治:秦朝确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汉朝实施“推恩令”;思想:秦朝实行“焚书”,汉朝实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3)名称:西域都护。意味: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4)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12.(1)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直接由朝廷任免。汉武帝:颁布“推恩令”。(2)内容: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维护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措施:罢黜百家、尊崇儒术。(3)影响:秦汉是我国多民族形成与发展时期,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同为一体的中华民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