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界的物质性(分层精练)(含答案)2024高二政治高效课堂优质课件+教学设计+分层精练(统编版必修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世界的物质性(分层精练)(含答案)2024高二政治高效课堂优质课件+教学设计+分层精练(统编版必修4)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世界的物质性 分层精练
基础过关
1.中国正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中国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乡村环境更加宜人,农民生活更加富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基于( )
①自然界是客观的,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②人类只能适应自然变化而不能改变自然
③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④人类的破坏性活动使自然界失去客观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下列选项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是( )
A.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都是客观的
C.劳动在从猿到人的演化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D.自然界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3.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质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正确理解物质的概念,需要认识到( )
①物质就是各种物相加的总和
②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③物质存在于一切物质具体形态之中
④物质概念概括了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中国从1999年起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014年老龄人口达到了2亿,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3亿,2037年将超过4亿,2051年将达到最大值。基于此,人社部和老龄办启动对延迟退休问题的研究,专家建议出台延长退休年龄的方案。上述材料体现了( )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物质依赖意识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4 B B D C
5.《极简人类史》中写道:“我们的星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之久,生命的出现也有约35亿年。相比之下,人类的出现则是比较晚才发生的事情,不过是地球生命史的眨眼瞬间。尽管如此,在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生物中,人类仍然是最有趣、最奇特的物种之一。在近40亿年里,我们是第一个能将知识代代相传的物种。”材料说明( )
①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②人类具有区别于其他生物的主观能动性
③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④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变中起决定作用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先有自然界,后有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但不能说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不可分割,①说法错误。
②:人是有意识的,人不同于自然界其他生物的根本标志之一是其具有主观能动性,②正确。
③:人类的出现则是比较晚才发生的事情,不过是地球生命史的眨眼瞬间,说明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③正确。
④:材料未体现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变中起决定作用,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6.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院士团队近十年来,先后在重庆、贵州等地的志留纪早期地层中发现了距今约4.39亿至4.36亿年的鱼类化石,这些化石主要包括无颌的盔甲鱼类“灵动土家鱼”、被称为“奇迹秀山鱼”的盾皮鱼、被称为“蠕纹沈氏棘鱼”的软骨鱼类等。这些资料揭示了有颌脊椎动物起源与早期演化的重要信息,从而在“从鱼到人”的探源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材料说明( )
①人是地球上从鱼演化而来的新物种
②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有着相互依靠密不可分的联系
④从鱼到人的转变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详解】①:材料强调这些资料揭示了有颌脊椎动物起源与早期演化的重要信息,在“从鱼到人”的探源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未涉及人是地球上从鱼演化而来的新物种,①错误。
②④:在早期地层中发现了古老的鱼类化石,说明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这些资料在“从鱼到人”的探源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②④正确。
③:自然界可以离开人类社会而存在,不能说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③错误。
故答案选D。
7.从简单重复的电话客服,到需要抽象思维的设计行业,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逐步取代人类工作。这从一个侧面佐证了( )
A.人工智能能模仿人脑的部分功能 B.人工智能具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
C.人工智能的意识能力正逐渐增强 D.人工智能的思维能力正日趋完善
【答案】A
【详解】A:从简单重复的电话客服,到需要抽象思维的设计行业,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逐步取代人类工作。这从一个侧面佐证了人工智能能模仿人脑的部分功能,A符合题意。
B:本题强调人工智能能模仿人脑的部分功能,不是强调局限性,排除B。
C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功能,人工智能没有意识和思维能力,CD错误。
故本题选A。
8.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图像生成器能够复制艺术家的风格来制作新图像。只要在人工智能图像生成器输入毕加索、达·芬奇等作为指示后,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就能创建他们新的原创艺术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工智能虽然也有意识,但只能在某些方面取代人类
②人工智能是人类思维的产物,又可以超越人类思维
③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它能够复制或放大人脑的某些功能
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工智能创作是意识能动性表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②: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人工智能不是人,没有意识,人工智能是人类思维的产物,但不会超越人类思维,①②错误。
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图像生成器能够复制艺术家的风格来制作新图像,这说明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它能够复制或放大人脑的某些功能,③符合题意。
④:只要在人工智能图像生成器输入毕加索、达·芬奇等作为指示后,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就能创建他们新的原创艺术品,这说明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工智能创作是意识能动性表现,④正确。
故本题选D。
9.“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秋天的一杯奶茶”,网络流行用语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事实上,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①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离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③思维是世界的本原
④人的意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详解】②④: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说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也体现了人的意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②④符合题意。
①:物质决定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①说法错误。
③:物质(存在)是世界的本原,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10.提到夸张,李白曾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精彩诗句。语文老师在教我们写作文时,也鼓励我们发挥想象力。其实,人的主观想象( )
A.都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B.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
C.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臆造
D.都来源于聪明的人脑
【答案】A
【详解】A: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人的主观想象是人脑特有的机能,A符合题意。
BC: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而非“主观臆造”。这种反映可能是如实的,也有可能是歪曲的,BC说法错误。
D: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人的任何想象都来源于客观世界,D排除。
故本题选A。
11.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的说法;宋代的朱熹则认为“理”是天地万物的创造主,“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上述观点( )
①是对世界本原是主观精神还是客观精神的认识
②从不同角度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
③都认为客观事物及整个世界不依赖于主观精神
④体现了对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认识上的差异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②③:“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认为元气是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认为客观精神是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这两种观点从不同角度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无论认为元气是本原还是客观精神是本原,二者都认为客观事物不依赖于主观精神,②③正确。
①:题中的两种观点反映了对世界本原是思维还是存在的不同认识,而不是对世界本原是主观精神还是客观精神的认识,①排除。
④:题中观点体现了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认识上的差异,而不是对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认识上的差异,④排除。
故本题选C。
12.某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因其从写论文到提供编码建议的卓越能力而成为头条新闻。但它并不完美,有时也会给出错误的答案。更有专家警告说,人工智能可能导致技术滥用,并引发某种形式的“军备竞赛”,对其安全性感到担忧。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
A.人工智能的思维创造力相比人类可能更具优势
B.应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下科学应用人工智能
C.人工智能的泛滥将导致人类意识的退化
D.人工智能本质上是人类意识的工具性延伸
【答案】B
【详解】A:人工智能本质上是人类意识的工具性延伸,其本身并没有思维创造力,A错误。
B:人工智能可能导致技术滥用而带来的危害,告诉我们应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下科学应用人工智能,以防止其给人类造成灾难,B符合题意。
C:人工智能的泛滥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但不会导致人类意识的退化,C错误。
D:材料强调人工智能可能导致技术滥用而带来危害,不强调人工智能的本质,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13.近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五位一体”的文明建设,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运用世界物质性的知识,说明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①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迫切需要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来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问题,实现科学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②社会的存在发展也是客观的,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们不能随意选择发展方式,受资源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我们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
能力提升
1.(2023·浙江·高考真题)《尔雅》是由汉初学者编纂的一部术语词典,阐释了4300余个术语的内涵,涉及天文、地理、日常、社会、人事、学习和习俗等,依据其所释名物可以推求古代生活的风貌。由此可知( )
①时代的进步推动术语研究发展
②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
③生产方式制约着社会生活面貌
④术语学也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详解】②④:《尔雅》阐释了4300余个术语的内涵,涉及天文、地理、日常、社会、人事、学习和习俗等,依据其所释名物可以推求古代生活的风貌。由此可知,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术语学也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通过这些术语可以探求当时社会的状况,②④符合题意。
①:材料表明依据其所释名物可以推求古代生活的风貌,不体现时代的进步推动术语研究发展,①与题意不符。
③:材料强调这些术语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风貌,不体现生产方式制约着社会生活面貌,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2.(2021·湖北·统考高考真题)湖北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美誉,历史上众多文人墨客在此迎来送往,触景生情,留下了大量广为流传的送别诗篇,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等。这表明( )
①意识的内容可还原社会生活②意识的根本目的是人的情感需求
③意识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产物④意识的形式可以由人们主动创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因此,意识的内容并不能还原社会生活,①错误。
②:人的情感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尤其是有合理的和不合理的需求。因此,意识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人的情感需求,②错误。
③:湖北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美誉,是通过社会历史体现出来,说明了意识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产物,③正确。
④:人们通过对湖北武汉的历史的认识,触景生情,留下了大量广为流传的送别诗篇,说明了意识的形式可以由人们主动创造,④正确。
故本题选D。
3.(2020·海南·高考真题)在距地球5.6亿光年的类星体“马卡良231”内,中外科学家联手首次发现了氧气,这次银河系外氧气的发现,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宇宙物质组成的认识。这一科学发现进一步佐证了( )
①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②物质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
③物质是由人的意识产生的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④:中外科学家联手首次发现了氧气,这次银河系外氧气的发现,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宇宙物质组成的认识,这佐证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也佐证了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②:人的感觉属于意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②错误。
③:物质第一性,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不是由人的意识产生的,③错误。
故本题选B。
4.(2021·福建·高考真题)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五年规划的编制不仅展现了“中国之治”的巨大魅力,更潜藏着中国实现现代化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成功密码。这表明五年规划是( )
①关于我国不同阶段经济社会的能动反映
②有目的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过程
③我国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自觉选择的结果
④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③:五年规划的编制不仅展现了“中国之治”的巨大魅力,更潜藏着中国实现现代化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成功密码,五年规划是关于我国不同阶段经济社会的能动反映,是我国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自觉选择的结果,①③正确。
②:五年规划属于意识范畴,不能是客观过程,②错误。
④: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④错误。
故本题选B。
5.(2023·湖北襄阳·三模)梵高用4个月完成流传后世的《向日葵》,达·芬奇用4年精雕细琢成就《最后的晚餐》,如今人们利用AI生成技术只需4分钟就能完成一幅色彩艳丽、别具韵味的AI画作。有人认为,面对AI画作的挑战,手绘画作依然更具生命力,因为它蕴含着绘画者的情绪与思想,优秀的画作还兼具学术和收藏价值。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科学技术取代艺术是画作自我否定的必然结果
②主客体方面的因素共同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
③AI画作不会有生命力是因其没有人的意识参与
④画作传递的思想等信息不同会使其价值有差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面对AI画作的挑战,手绘画作依然更具生命力,因为它蕴含着绘画者的情绪与思想,优秀的画作还兼具学术和收藏价值,科学技术会促进艺术的发展,而不是取代艺术,这也不是画作自我否定,①不选。
②④:有人认为,手绘画作依然更具生命力,因为它蕴含着绘画者的情绪与思想,优秀的画作还兼具学术和收藏价值,这表明主客体方面的因素共同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而画作传递的思想等信息不同会使其价值有差异,②④入选。
③:AI画作也是在人的意识的指导下完成的,是人的意识参与的结果,③不选。
故本题选C。
6.(2023·河北·模拟预测)从苏东坡“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的感慨,到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悲剧,世间一直在演绎“世人神机却无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实。“聪明人”的悲剧在于没有看到( )
①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②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现实世界
④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才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详解】①④:“聪明人”过于强调意识的作用,不能正确认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没有认识到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①④符合题意。
②: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这是强调意识的重要性,②不符合题意。
③:该项强调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以及世界的可知性,材料没有体现,③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7.(2023·浙江·模拟预测)杭州一名小学生在作文中指出,吴承恩撰写的《西游记》有一个很大的“知识漏洞”,那就是遍布于西域各国的菜名竟然绝大多数是“中餐”,而且主要是吴承恩老家的江淮美食,其中米饭、蘑菇、木耳、豆腐、面筋、芋头、萝卜几乎是师徒四人每顿必点菜品。这从一个方面说明(  )
①意识在本质上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意识的内容主要取决于人们的反映方式
③意识反映的主动创造性带来内容的多样性
④意识的内容根源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详解】①④:吴承恩撰写的《西游记》中涉及的遍布于西域各国的菜名绝大多数是“中餐”,而且主要是吴承恩老家的江淮美食。这表明意识在本质上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根源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①④正确。
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意识的内容主要取决于人们的反映方式”的说法错误,故②错误。
③:意识内容的多样性带来意识反映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反映的主动创造性带来内容的多样性”的说法错误,故③错误。
故本题选B。
8.(2023·河北唐山·开滦第二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山东大学联合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根据我国航天带回的月球样品特点和探月工程探测数据,成功绘制出比例尺为1:250万的月球全月岩石类型分布图。这一研究成果发表于知名期刊《科学通报》上。这( )
①反映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体现尊重客观实际是规律起作用的前提
③表明意识反映客观事物离不开特定条件
④说明正确意识凌驾于反映对象之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根据我国航天带回的月球样品特点和探月工程探测数据,成功绘制出月球全月岩石类型分布图。体现了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故①符合题意。
②: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客观的,无论人们是否尊重客观实际,规律都会发生作用,故②表述错误。
③:我国航天带回了月球样品特点和探月工程探测数据,在这一条件下,才绘制出月球全月岩石类型分布图,体现了意识反映客观事物离不开特定条件,故③符合题意。
④:正确意识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不能凌驾于反映对象之上,故④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B。
9.(2023·全国·模拟预测)针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制造业困难大的实际,2022年9月26日,国务院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保证金实行阶段性缓缴,通过《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草案)》。材料表明(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物质决定意识,要从实际出发
③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④主观思维和客观存在相互依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②:针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制造业困难大的实际,国务院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保证金实行阶段性缓缴,通过《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草案)》,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物质决定意识,要从实际出发,①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强调了物质决定意识,没有体现意识反作用,故③排除。
④:思维依赖于存在,但存在不依赖于思维,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0.(2022·湖北·模拟预测)现如今,各式各样的网络热词和流行语令人目不暇接,了解这些词的意思、用法,几乎成了网上冲浪的必修课。“逆行者”指代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勇者;”逆袭”展现扭转局势、转败为胜的韧性;在表现爱国情怀与英雄气概的视频里,网友们“超燃”“太燃了”的点评不断刷屏。层出不穷的热词的背后是充满生机的生活。这充分说明( )
①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②意识的内容都来源于客观世界
③意识是人脑对事物的能动反映 ④意识和物质两者是相互依赖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②③:层出不穷的热词的背后是充满生机的生活,这充分说明意识是人脑对事物的能动反映,意识的内容都来源于客观世界,②③正确。①:材料强调意识的内容,没有强调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①排除。④: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④错误。故本题选C。
11.(2022·云南·曲靖市第二中学二模)诗歌创作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新冠疫情暴发初期,疫情被作为一种“偶然性”现象来对待,诗歌创作更注重即时的精神世界,抒情诗与叙事诗较为常见。随着疫情的变化并可能向常态化演变时,人们开始用诗歌表达对“理”的思考与论述,出现了论理诗。由此可见( )
①诗歌内容的变化本质是诗人创作方式的变化
②诗歌内容的变化是社会生活变化的如实反映
③诗人对现实的反思影响诗歌创作形态的变化
④诗歌创作形态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诗歌内容的变化本质是社会实践的变化,诗人创作方式的变化不属于本质变化,①错误。②:诗歌内容的变化是社会生活变化的反映,但并不一定是如实的,②错误。③④:随着疫情的变化并可能向常态化演变时,人们开始用诗歌表达对“理”的思考与论述,出现了论理诗。由此可见诗人对现实的反思影响诗歌创作形态的变化,诗歌创作形态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的变化,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
12.(2022·海南·高考真题)辨析题。
“元宇宙”是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拥有完整运行的社会和经济系统。现实中的人能以数字化身的形式进入“元宇宙”,进行娱乐、社交、消费、内容创作等,并获得无限接近于真实的体验。现代科技的运用、发展与整合,为“元宇宙”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有人认为,未来人类会生活在现实世界和“元宇宙”中,成为现实与数字的两栖物种。结合材料,运用哲学唯物论的知识对以上观点加以辨析。
【答案】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②“元宇宙”是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能以数字化身的形式进入“元宇宙”进行娱乐、社交、消费、内容创作等,并获得无限接近于真实的体验。这说明意识具有能动创造性,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③人是现实社会中的人,“元宇宙”中的人不能离开现实社会中的人而独立存在,它是对现实社会中的人的一种反映,人不能脱离现实而生活在虚拟世界中。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有人认为,未来人类会生活在现实世界和“元宇宙”中,成为现实与数字的两栖物种。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哲学唯物论的知识对以上观点加以辨析。属于辨析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明确,属微观考查。解答时,考生可根据观点内容调动教材知识加以辨析。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现实中的人能以数字化身的形式进入“元宇宙”,进行娱乐、社交、消费、内容创作等,并获得无限接近于真实的体验。现代科技的运用、发展与整合,为“元宇宙”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可从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角度说明观点的正确性。
有效信息②:“元宇宙”是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有人认为,未来人类会生活在现实世界和“元宇宙”中,成为现实与数字的两栖物种→可从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角度说明观点具有片面性。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解答本题,考生可根据设问要求,运用哲学唯物论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内容中和题中观点,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角度对观点进行辨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世界的物质性 分层精练
基础过关
1.中国正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中国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乡村环境更加宜人,农民生活更加富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基于( )
①自然界是客观的,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②人类只能适应自然变化而不能改变自然
③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④人类的破坏性活动使自然界失去客观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下列选项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是( )
A.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都是客观的
C.劳动在从猿到人的演化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D.自然界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3.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质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正确理解物质的概念,需要认识到( )
①物质就是各种物相加的总和
②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③物质存在于一切物质具体形态之中
④物质概念概括了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中国从1999年起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014年老龄人口达到了2亿,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3亿,2037年将超过4亿,2051年将达到最大值。基于此,人社部和老龄办启动对延迟退休问题的研究,专家建议出台延长退休年龄的方案。上述材料体现了( )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物质依赖意识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5.《极简人类史》中写道:“我们的星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之久,生命的出现也有约35亿年。相比之下,人类的出现则是比较晚才发生的事情,不过是地球生命史的眨眼瞬间。尽管如此,在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生物中,人类仍然是最有趣、最奇特的物种之一。在近40亿年里,我们是第一个能将知识代代相传的物种。”材料说明( )
①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②人类具有区别于其他生物的主观能动性
③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④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变中起决定作用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院士团队近十年来,先后在重庆、贵州等地的志留纪早期地层中发现了距今约4.39亿至4.36亿年的鱼类化石,这些化石主要包括无颌的盔甲鱼类“灵动土家鱼”、被称为“奇迹秀山鱼”的盾皮鱼、被称为“蠕纹沈氏棘鱼”的软骨鱼类等。这些资料揭示了有颌脊椎动物起源与早期演化的重要信息,从而在“从鱼到人”的探源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材料说明( )
①人是地球上从鱼演化而来的新物种
②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有着相互依靠密不可分的联系
④从鱼到人的转变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从简单重复的电话客服,到需要抽象思维的设计行业,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逐步取代人类工作。这从一个侧面佐证了( )
A.人工智能能模仿人脑的部分功能 B.人工智能具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
C.人工智能的意识能力正逐渐增强 D.人工智能的思维能力正日趋完善
8.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图像生成器能够复制艺术家的风格来制作新图像。只要在人工智能图像生成器输入毕加索、达·芬奇等作为指示后,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就能创建他们新的原创艺术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工智能虽然也有意识,但只能在某些方面取代人类
②人工智能是人类思维的产物,又可以超越人类思维
③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它能够复制或放大人脑的某些功能
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工智能创作是意识能动性表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秋天的一杯奶茶”,网络流行用语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事实上,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①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离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③思维是世界的本原
④人的意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提到夸张,李白曾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精彩诗句。语文老师在教我们写作文时,也鼓励我们发挥想象力。其实,人的主观想象( )
A.都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B.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
C.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臆造
D.都来源于聪明的人脑
11.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的说法;宋代的朱熹则认为“理”是天地万物的创造主,“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上述观点( )
①是对世界本原是主观精神还是客观精神的认识
②从不同角度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
③都认为客观事物及整个世界不依赖于主观精神
④体现了对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认识上的差异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某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因其从写论文到提供编码建议的卓越能力而成为头条新闻。但它并不完美,有时也会给出错误的答案。更有专家警告说,人工智能可能导致技术滥用,并引发某种形式的“军备竞赛”,对其安全性感到担忧。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
A.人工智能的思维创造力相比人类可能更具优势
B.应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下科学应用人工智能
C.人工智能的泛滥将导致人类意识的退化
D.人工智能本质上是人类意识的工具性延伸
13.近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五位一体”的文明建设,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运用世界物质性的知识,说明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能力提升
1.(2023·浙江·高考真题)《尔雅》是由汉初学者编纂的一部术语词典,阐释了4300余个术语的内涵,涉及天文、地理、日常、社会、人事、学习和习俗等,依据其所释名物可以推求古代生活的风貌。由此可知( )
①时代的进步推动术语研究发展
②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
③生产方式制约着社会生活面貌
④术语学也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1·湖北·统考高考真题)湖北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美誉,历史上众多文人墨客在此迎来送往,触景生情,留下了大量广为流传的送别诗篇,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等。这表明( )
①意识的内容可还原社会生活②意识的根本目的是人的情感需求
③意识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产物④意识的形式可以由人们主动创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0·海南·高考真题)在距地球5.6亿光年的类星体“马卡良231”内,中外科学家联手首次发现了氧气,这次银河系外氧气的发现,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宇宙物质组成的认识。这一科学发现进一步佐证了( )
①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②物质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
③物质是由人的意识产生的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1·福建·高考真题)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五年规划的编制不仅展现了“中国之治”的巨大魅力,更潜藏着中国实现现代化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成功密码。这表明五年规划是( )
①关于我国不同阶段经济社会的能动反映
②有目的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过程
③我国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自觉选择的结果
④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3·湖北襄阳·三模)梵高用4个月完成流传后世的《向日葵》,达·芬奇用4年精雕细琢成就《最后的晚餐》,如今人们利用AI生成技术只需4分钟就能完成一幅色彩艳丽、别具韵味的AI画作。有人认为,面对AI画作的挑战,手绘画作依然更具生命力,因为它蕴含着绘画者的情绪与思想,优秀的画作还兼具学术和收藏价值。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科学技术取代艺术是画作自我否定的必然结果
②主客体方面的因素共同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
③AI画作不会有生命力是因其没有人的意识参与
④画作传递的思想等信息不同会使其价值有差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3·河北·模拟预测)从苏东坡“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的感慨,到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悲剧,世间一直在演绎“世人神机却无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实。“聪明人”的悲剧在于没有看到( )
①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②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现实世界
④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才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23·浙江·模拟预测)杭州一名小学生在作文中指出,吴承恩撰写的《西游记》有一个很大的“知识漏洞”,那就是遍布于西域各国的菜名竟然绝大多数是“中餐”,而且主要是吴承恩老家的江淮美食,其中米饭、蘑菇、木耳、豆腐、面筋、芋头、萝卜几乎是师徒四人每顿必点菜品。这从一个方面说明(  )
①意识在本质上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意识的内容主要取决于人们的反映方式
③意识反映的主动创造性带来内容的多样性
④意识的内容根源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23·河北唐山·开滦第二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山东大学联合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根据我国航天带回的月球样品特点和探月工程探测数据,成功绘制出比例尺为1:250万的月球全月岩石类型分布图。这一研究成果发表于知名期刊《科学通报》上。这( )
①反映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体现尊重客观实际是规律起作用的前提
③表明意识反映客观事物离不开特定条件
④说明正确意识凌驾于反映对象之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3·全国·模拟预测)针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制造业困难大的实际,2022年9月26日,国务院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保证金实行阶段性缓缴,通过《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草案)》。材料表明(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物质决定意识,要从实际出发
③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④主观思维和客观存在相互依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22·湖北·模拟预测)现如今,各式各样的网络热词和流行语令人目不暇接,了解这些词的意思、用法,几乎成了网上冲浪的必修课。“逆行者”指代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勇者;”逆袭”展现扭转局势、转败为胜的韧性;在表现爱国情怀与英雄气概的视频里,网友们“超燃”“太燃了”的点评不断刷屏。层出不穷的热词的背后是充满生机的生活。这充分说明( )
①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②意识的内容都来源于客观世界
③意识是人脑对事物的能动反映 ④意识和物质两者是相互依赖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2022·云南·曲靖市第二中学二模)诗歌创作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新冠疫情暴发初期,疫情被作为一种“偶然性”现象来对待,诗歌创作更注重即时的精神世界,抒情诗与叙事诗较为常见。随着疫情的变化并可能向常态化演变时,人们开始用诗歌表达对“理”的思考与论述,出现了论理诗。由此可见( )
①诗歌内容的变化本质是诗人创作方式的变化
②诗歌内容的变化是社会生活变化的如实反映
③诗人对现实的反思影响诗歌创作形态的变化
④诗歌创作形态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22·海南·高考真题)辨析题。
“元宇宙”是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拥有完整运行的社会和经济系统。现实中的人能以数字化身的形式进入“元宇宙”,进行娱乐、社交、消费、内容创作等,并获得无限接近于真实的体验。现代科技的运用、发展与整合,为“元宇宙”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有人认为,未来人类会生活在现实世界和“元宇宙”中,成为现实与数字的两栖物种。结合材料,运用哲学唯物论的知识对以上观点加以辨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