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2024高二政治高效课堂优质课件+教学设计+分层精练(统编版必修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2024高二政治高效课堂优质课件+教学设计+分层精练(统编版必修4)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观点。
2.科学精神:科学认识和理解实践及共特点;正确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科学理解和认识人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正确理解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3.公共参与: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认识的理解。
二、【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教学难点:
1、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三、【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四、讲授新课
1、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神舟十六号发射全过程》,思考我国航天神舟系列活动是一项什么活动?我国发射神舟十六号飞船的目的是什么?
2、【学习过程】
总议题: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议题一:什么是认识?
探究与分享:
高二某班同学在讨论中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当谈及神州十六号和神舟十七号时,甲:神16和神17也没多大区别呀!也是三位宇航员,同样出征再返回……看起来都一样,没觉得有啥不同。乙:区别可大了!神舟十七号相对于十六号在飞船性能、通信技术、科学实验、安全性、宇航员生活五个方面的重大升级代表了中国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这些进步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让我们对中国的航天事业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结合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你认为什么是认识?
2. 分析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两种看法有什么区别?
交流展示:合作探究后,学生交流并回答。
教师点拨:
1.认识
(1)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形式或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区别 内涵 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形式 感觉、 知觉和表象 概念、判断和推理
水平 认识的初级阶段 认识的高级阶段
联系 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顺利发展,而错误的认识则会导致人们的实践活动遭遇挫折
知识小结:
板书:“一、认识”……
细节提示:
区分:意识和认识
①体系不同:意识相对于物质而言,属于唯物论范畴 ;认识相对于实践而言,属于认识论范畴 。
②含义不同: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含主动形成和被动接受)。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主动形成)。
联系:意识和认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有正误之分。
议题二: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探究与分享:
观看视频《夸父一号》,思考为什么夸父一号探测活动属于人类什么活动?有何特点?夸父一号探测活动的任务是什么?
交流展示:合作探究后,学生交流并回答。
教师点拨:
2.实践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
(3)特点: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体”“对象”“手段”“结果”)
原因: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客观事物)和实践的手段(工具设备)。都是客观的。制约实践活动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也具有客观性。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计划”“方案”“规划”)
原因: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将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用于指导实践。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强调“合作”等,受横向因素的影响—社会性;历史性强调历史过程,受纵向因素的影响—历史性)
原因: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注意】
①实践的第一、二个特点并不矛盾,主体的客观性渗透着能动性,意识能动性以客观性为基础。
②夸大客观物质性否定主观能动性,会导致机械唯物主义;夸大主观能动性否定客观物质性,会导致唯心主义。
客观物质性 ①从实践的构成要素看,实践的三个基本要素(主体、对象和手段)都是客观的。②从制约实践的条件看,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
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将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用于指导实践,在改造自然获取构成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实践价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
社会历史性 ①实践的社会性是指人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②实践的历史性强调的是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3、知识小结:
板书:“二、实践”……
议题三: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探究与分享:
据国家航天局消息,3月20日,鹊桥二号升空了,4月12日,已完成在轨对通测试;嫦娥六号也将于今年上半年出征月球,实施月球背面自动采样返回,同时开展着陆区科学探测和国际合作。
探究问题:
1、 我们对月球的认识只能通过科学实验获得吗?
2、从我国航天事业探测活动中体会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交流展示:合作探究后,学生交流并回答。
教师点拨: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那就是实践。获取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可以是书本、网络….等间接经验;也可以是实践中得到的直接经验。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①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②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③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否则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
表现 侧重点 误区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强调认识作为一种反映,是在 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进行并获得的结果 混淆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 实践。个人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即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 经验和学习他人所知获得间接经验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为认识发展提出要求并提供可能性,包括人认识能力的发展和认识工具的完善 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这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为主观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提供唯一的判别尺度 科学理论作为一种正 确的认识,对实践活 动具有指导作用,但 不能据此认为科学理 论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突出认识的终极意义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 质和规律,或者说是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 性认识,这与认识的 目的是不同的
议学活动四:
航天人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保证了神舟飞船一次又一次发射成功,创造出一系列“神舟”奇迹。中国航天人将秉持初心,永不停止探索星河的脚步,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为新时代青年,梦想成为国家科技做出贡献,应该弘扬航天精神,以航天英雄为榜样,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培养精益求精的严谨意识,做到能吃苦,肯探索,执着奉献,继承并发扬中国航天精神,推动社会进步。
探究活动;航天精神在航天实验活动中发挥着什么作用?
4.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理论 关键词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针对、立足、基于、按照、根据…… (问题、现状、特点、情况、形势、影响),提出、制定、出台、调整、颁布……(理论、方针、政策、规划、措施、方案)
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在…… (主题、路线、方针、措施、制度)下,促进……(事业、活动、实践、活动)取得(成就、胜利、发展、前进、成功)等
3、板书: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4、归纳总结:
意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之间的关系
①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属于唯物论范畴,与物质相对应。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既指反映过程,又指反映结果,属于认识论范畴,与实践相对应。意识与认识都有正确、错误之分。
②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是真理,反之就是谬误。真理是一种认识,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真理是正确的认识。
③把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按其内在逻辑构成一定体系,就形成了科学理论,所以科学理论一定是真理,但真理不一定是科学理论。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2023·云南昆明·二模)经过研制团队多年的付出和奋斗,2023 年4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风云三号G星。该卫星配置多套先进仪器,填补了国内降水三维立体层析探测数据空白,对于我国强降水监测顶报预警、降水机理研究和支撑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表明( )
①揭示降水机理和降水规律是发射卫星的根本目的
②研制团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条件
③发射卫星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人类开展的气象监测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023·山东临沂·统考二模)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能够通过理解和学习人类的语言进行对话,像人类一样聊天交流,一经推出即成为增长最快的消费应用程序。相关专家预计,ChatCPT将为信息产业带来巨大变革,但由此带来的学术造假、舆论安全等风险亦不容忽视。这表明( )
A.ChatGPT是人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创新成果
B.科技伦理问题成为ChatGPT发展中不可逾越的障碍
C.如果ChatGPT一直在进化,最终能够产生自我意识
D.作为新的实践主体,ChatGPT必将深刻改变人类生活
3.(2022·全国甲卷)2022年2月27日,以某高校学生为主研制的遥感卫星“启明星”发射升空,学生可以根据需要给卫星发指令获得地球观测数据,用来验证自己的创意是否合理可行。通过研制卫星,学生巩固了专业知识,极大地提升了专业能力。由此获得的启示是
①认识的目的全在于从实践中获得真理
②亲身参与实践获得的知识才是可靠的知识
③间接经验同直接经验相结合能够深化认识
④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认识的客观真理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DAD
【布置作业】
(一)必做:
1、整理本节课知识,并理解记忆。
2、完成分层作业第一部分:基础检测10个小题.
(二)选做:
结合所学知识并搜索资源,以“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为题写一篇述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150字左右。
【教后反思】
(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