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5.2社会历史的发展 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认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确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科学精神:深刻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3、法治意识:明确法治在上层建筑中的地位,提高建设法治国家的自觉性。二、【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教学难点:理解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三、【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四、讲授新课1、导入新课观看视频《世界之窗,见证中国发展》,感受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2、【学习过程】总议题:从中国改革开放看社会历史的发展议题一:小岗村拉开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序幕 ——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探究与分享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1978,全国还有一亿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安徽,四川首先实行“放宽政策,休养生息”的办法,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取得了好的效果。不久,全国实行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废除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历史选择,该种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与传统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大集体时期)相比具有较大的进步,在改变农村经济格局的同时,奠定了经济发展和后续改革的基础,调动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为我国农民脱贫起到了重要作用。探究问题: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的原因是什么?交流展示:合作探究后,学生交流并回答。教师点拨:一、社会发展规律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1)生产力: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2)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探究与分享2:【我国的土地制度要分分合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土地制度不断变革,土地经历了分分合合的过程:1947-1952年。实行《土地法大纲》《中国土地法》,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所有制,分田到户,解放农村生产力。1953-1956年,发布《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实行集体所有制,大家一起干。1958-1980年,通过了《关于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人民公社吃大锅饭,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1980年,通过《责任制的几个问题》和1980年《中央一号文件》,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解放农村生产力。2016年《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意见》和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三权分置,促进农村振兴。结合材料和社会实际,观看视频《物权法“保障三权分置”》后探究以下问题:1、什么是经济基础、上层建筑?2、为什么要通过法律的编撰和修订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交流展示:合作探究后,学生交流并回答。教师点拨:(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①经济基础:是指由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②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5)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6)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知识小结:板书:“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细节提示:注意:1、与经济有关的制度和政策,属于经济基础如:生产资料所有制、分配制度、市场经济体制、财税制度、土地“三权分置”制度等。2、政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制度,与之相应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3、观念(思想)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宗教、文化传媒等。议题二:深圳改革开放的灯塔未来更美好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探究与分享:深圳以其年轻和富有创造力成为中国最具变革精神的科技摇篮城市。在按照“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产业振兴以来,已形成了“四大支柱、七大战兴、六大未来”为架构的产业格局,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它年轻,有活力,致力创新,是大陆政策施行与经济改革的排头兵。深圳拥有着经济高速发展的所需的众多要素,这一切的相互作用,让我们看到了今天的深圳。深圳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辉煌成就,证明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作用,请观看视频并结合教材,预测深圳的未来会怎样?交流展示:合作探究后,学生交流并回答。教师点拨:二、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和过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社会发展的实现途径: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1)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a.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b.特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c.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⑶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走向共产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3、知识小结:板书:“二、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归纳总结: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方法论: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大力发展生产力,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①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②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方法论:①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调整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使上层建筑适合先进的经济基础。②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课堂小结】【课堂练习】1.(2024·浙江·高考真题)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贵州,落后的交通曾经是长期制约发展的突出瓶颈。而今,“万桥架”突破山水阻隔,覆盖于千沟万壑上的“高速平原”持续铺就,当地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可见( )①地理环境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之一②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③实践能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④实践能够突破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 某地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正在逐步完成从“确权到人”到“确权到户”的制度转变,从而更好地让集体土地入市流转,使农户更好地分享工业化收益。这一做法表明 ( )A.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B. 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C.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D. 改革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3.(2023春·浙江杭州·高二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校考期中)2022年11月,全国37个城市开始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个人养老金是指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它适应中国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的现状。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发展的依据是( )A.生产关系的完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真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超越自身C.社会发展是在社会主要矛盾的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参考答案】BCA【布置作业】(一)必做:1、整理本节课知识,并理解记忆。2、完成分层作业第一部分:基础检测10个小题.(二)选做:(2021·湖南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党的百年历史既是一部顺应时代潮流的历史,也是一部奋发有为的历史。十月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兴起,中国共产党从这个世界大势中产生,走在了时代前列;抗日战争时期,党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救亡强烈愿望的大势出发,团结带领人民贏得了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二战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壮大,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正是顺应这一时代大潮的产物。基于对世界大势和我国国情的深刻洞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的决策,一往无前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大幕。十八大以来,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代,奋力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知识,以“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中该如何顺势而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发展”为主题写一篇述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教后反思】看了本课的知识框架,就会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本课的原理不难讲,内容也不多、较之前面的矛盾观来说学生也比较好理解,但原理非常宏观,要举出合适的例子难度还是比较大。针对这样的情况,我采取了适合本课的教学方法:一是教学素材多样化、比较丰富,代表性强,贴近学生实际。二是所选材料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选用的数据都是最新的,例子也是最新的,体现时代气息。三是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共同学习,由老师引出材料,由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但如何把“社会历史的主体”这一宏观内容具体化,再由具体上升到抽象概括的高度,过渡上欠自然,较为生硬。这可能是由于本人经验不足,对课本的思考还不够。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