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分层精练) (含答案)-2024高二政治高效课堂优质课件+教学设计+分层精练(统编版必修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分层精练) (含答案)-2024高二政治高效课堂优质课件+教学设计+分层精练(统编版必修4)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分层精练
基础过关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对此论断的恰当理解包括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具有源远流长的高度契合性
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借鉴并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价值遵循
④中国式现代化优于西方现代化模式,更适于当代人类社会发展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4年春晚主题以生僻字“龘”为题眼,登上网络热搜。“龘”字由三个“龙”字组成,看起来就像是一群龙在天空中飞舞,寓意着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繁荣。“龘”字最早出现在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历代书法家在尝试“龘”字的书写时,因其结构复杂而对称,创造出了不同的风格和效果。由此可见( )
①“龘”字是中国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实证
②“龘”字所蕴含的美好寓意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发展
③“龘”字注重实际运用,为书写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④“龘”字有独特的结构体系,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央视系列纪录片《“字”从遇见你》播出以来,不断掀起收视热潮。节目用影像解构出25个中国汉字背后的基因密码和历史文化典故,每个汉字都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隐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从《汉字听写大会》、《汉字五千年》,再到《“字”从遇见你》,央视一直坚持向国人推广汉字的主要价值在于( )
①展现深厚内涵,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特质和文化发展方向
②激发文化共鸣,让不同年龄的人形成对社会和历史的共同认知
③讲好中国故事,传递汉字特有的文化魅力以提升文化认同感
④坚定文化自信,从汉字中体味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无论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还是“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抑或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都为我们描绘了一抹令人悦目舒心的中国色彩——青色。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青色是“万物生之色”,时至今日,中国人对青色依然情有独钟。由此可知( )
①中国传统色彩是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
②虽历经千年,人们对中国色的认知却保持一致
③独特的中国色融合了自然具象与人类心灵意象
④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对视觉艺术来说,凝视是重要的,只有情感加诸其上才会产生奇妙的反应。艺术作品宛如一扇扇悬置在时空中的窗户,我们在窗外凝视作品,作者也通过艺术作品温柔凝望外面的世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艺术创作是客观世界在观众眼中的投影
B.艺术审美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作者、作品和观者的有机统一
C.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于艺术家对世界的追问与思考
D.艺术审美体现了作品和观者间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6.同学们在制作“中国式现代化”宣传展板时,围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看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主题,展示了两则材料。
对此,下列分析符合上述主题的是( )
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是实践的产物,传统文化推动经济政治的发展
③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与底色
④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文明观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影片《长安三万里》从诗人高适的视角出发,以诗词串联起全片的盛唐气象,让观众们以诗为径,与千年前的诗人们同频共振,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浪漫。上映首日票房就已破亿,创三年来暑期档动画电影单日票房新高。由此可见( )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电影产业发展相互赋能
②影片创作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③中华文化具有最强大的凝聚力、创造力和连续性
④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传承与发展的根本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敦煌是一个文化宝库,它里面包含着很多形象的历史,包括宗教的、艺术的、民俗的……把敦煌搞懂了,我们就可以解析出一个立体的古代社会。”上述观点的合理性在于看到了( )
A.中华文化独树一帜、源远流长
B.文化是经济、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C.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只会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
9.从稻鱼共生的农耕技术,到节气时序的农耕经验,再到耕读为本的农耕文化,农耕文明的优秀遗产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近年来,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举办农民技能大赛,发布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农耕文明的传承活动不断兴起和开展。开展农耕文明的传承活动有利于( )
①传承优秀农耕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滋养和动力
②利用我国古代农耕技术,提高农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
③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④农耕文明顺应现代社会的潮流,逐步转化为工业文明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点播间”栏且以《山西太原:非遗文化进校园,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为题,报道太原市鼓励国家级非遗项目马头琴走进校园,面向师生开展表演和演奏技艺传习教学,让大家体验马头琴演奏技艺,感悟非遗魅力。非遗文化进校园可以( )
①发挥中华文化教化育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
②充分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激发青少年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的热情
④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积淀丰厚、博大精深,对于建设生态文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传承发展“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理念,我们要坚持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的自然观;合理借鉴“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理念,我们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发展观。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中国人民正在为全球生态环境改善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谈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能力提升
1.(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物勒工名”是我国古代长期延续的一种手工业管理制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勒刻在器物上面,便于管理者检验与追责,“以考其诚”。久而久之,诚信敬业、精益求精的制度要求就内化为工匠的自觉意识,从而推动了传统工匠精神的形成与传承。“物勒工名” ( )
①是传统工匠精神形成和发展的根源
②可为现代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借鉴
③以满足民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导向
④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2·江苏·高考真题)宋朝是词的盛世。其实,词原本主要是为酒肆乐坊而作的歌词。随着宋朝市井生活的日益繁华,酒肆乐坊越来越多,因而对词的需求也大量增加。渐渐地,词也从市井街巷登上了大雅之堂。由此可见( )
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②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③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④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2·湖北·统考高考真题)近年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姜子牙》等中国风动画电影,充分运用水墨写意、民间剪纸、皮影木偶等传统绘画手法和民间艺术形式,通过孙悟空、哪吒、白娘子、姜子牙等经典形象,重新讲述传统故事,呈现出文化创新的新气象。中国风动画电影创作体现的文化创新途径是( )
①坚持市场化创作导向
②运用现代传播方式吸引人
③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④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内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3·河北·模拟预测)习近平强军思想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汲取中华优秀军事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植根强军兴军的生动实践,以系统思维丰富发展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国防和军队建设规律、军事斗争准备规律、战争指导规律的认识。由此可见,习近平强军思想( )
①决定了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实现进程
②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③为我国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科学指南
④是在继承中华军事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23·湖北襄阳·襄阳四中校考三模)《中国奇谭》由八个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故事组成,以独特的东方美学风格拓宽表达边界。创作者们秉承“不模仿别人,也不重复自己”的创作理念做了大量典籍工作,把中国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把东方浪漫与动画科技嫁接。浪浪山上的小猪妖让我们看到了进化的国漫,不变的中国式浪漫。《中国奇谭》能够实现热度与口碑双丰收原因在于( )
①借助大众媒体促进传播方式的创新,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的交融与碰撞
②立足对传统文学的浪漫幻想,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③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呈现出了中华文化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隽永魅力
④用现代观念和技术手段表达中国美学,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生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具有高度契合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要将其进行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和发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切实做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结合。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知识,分析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