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分层精练) (含答案)2024高二政治高效课堂优质课件+教学设计+分层精练(统编版必修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分层精练) (含答案)2024高二政治高效课堂优质课件+教学设计+分层精练(统编版必修4)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分层精练
基础过关
1.2024年1月19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京召开,大会对81名“国家卓越工程师”和50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进行了表彰。“国家卓越工程师”奖章(图5)章体通径为60毫米,银镀金材质,以红、金为主色调,中央是五角星和天安门,外圈铺满高铁、大桥等代表性工程技术成果元素。奖章的这一设计( )
①立足新时代之基,体现了新时代精神
②能激发人民群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
③表明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灵魂
④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千载非遗薪火接续,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一直以来,某地积极探索“非遗+旅游”“非遗+餐饮”“非遗+乡村振兴”“非遗+政策宣讲”等模式,创新传承路径,非遗实现从“活”起来到“火”起来的跨越。材料说明( )
A.非遗的继承与发展需要挖掘其经济价值
B.传承路径的创新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C.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文化传承的根基
D.非遗与经济、政治融合有助于非遗传承
3.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2024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明确规定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面向全体公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此举旨在( )
A.确立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精神中的核心地位
B.把传承传统文化作为当代爱国主义教育主题
C.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D.强化爱国这一美德对于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4.为了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2023年10月24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该法的颁布实施旨在( )
①为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供法治保障
②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明确主体责任和基本原则
③把爱国主义精神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上升为世界共同价值观念
④将爱国主义由“软性”道德规范完全转化为“刚性”法律规范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客家家训蕴含着客家人忠孝为本的家国情怀、亲善睦邻的行为规范、克勤克俭的生存智慧。某地通过积极搜集、整理民间流传的具有客家元素的调解古训,引导居民学家训、守家训,让客家的和平理念深入人心,从根源上预防矛盾纠纷。该地的做法表明( )
①客家家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优秀的文化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③该地积极发掘家训的育人价值
④客家家训凝聚着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3年10月7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2024年“欢乐春节”吉祥物——“吉祥龙”。在中国龙的典型艺术造型特征的基础上,创造性融入元宝、祥云纹、京剧脸谱等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元素,表达中华文化对平安喜乐的美好期冀与追求。这一形象将为全球的中国春节庆祝活动带来新元素、新亮点。这说明( )
①在文化交流和发展中自信应该成为国际传播的底色
②文化交流要立足优秀传统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③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彰显活力
④不同民族文化交流要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0多万建设者团结奋斗,修筑了川藏、青藏公路,创造了世界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也铸就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两路”精神( )
①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丰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③彰显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
④在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广东省J市某小学着力打造“‘数智’劳动教育共同体”,推动劳动教育创新发展。通过数智平台,学生居家劳动可以及时打卡记录,在教室可以远程监控、管理种植园的“责任田”,记录、分析植物的生长数据,并在科学课堂上学习相关知识,实现从劳动教育评价到课堂教学管理的全景式闭环。这体现了( )
①科技发展推动了教育方式和文化载体的更新 ②多育并举的实践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③劳动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获得知识 ④热爱劳动、崇尚劳动丰富了中国精神的内涵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明确规定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面向全体公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 )
①是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
②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职能
③有助于规范公民权力的行使,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④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于2024年1月1日开始实施。完成下面小题。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是我国第一部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法律,为全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根本行为规范和有力法治保障。该法律的出台旨在( )
①调整上层建筑,培育家国情怀
②优化生产关系,促进国家发展
③完善法律体系,重塑价值标准
④强化价值引领,坚定理想信念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工匠精神,把第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一批培养出来。这是顶梁柱,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
匠心聚,百业兴。近年来,在工匠精神和大国工匠的引领下,产业工人的技术创新风起云涌,我国的技术进步一日千里。产业升级日新月异。正是他们对产品生产独具匠心、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坚持和追求,汇聚起了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基赋能的磅礴力量。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道路上,让我们继续秉持其严谨、执着、敬业、创新的可贵品质,遵循其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驰而不息向前进。
结合材料,运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弘扬工匠精神的文化价值。
能力提升
1.(2023·浙江·高考真题)广袤的神州大地上,处处留下青年奋斗的足印。从攻克“卡脖子”的科技难题到写好乡村振兴的宏大文章,从筑梦经济建设大舞台到服务社会民生最基层,无数青年扛起责任,勇毅担当,用拼搏奉献书写了新时代青春答卷。他们用行动( )
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构筑中华民族精神
③证明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
④表明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2·湖南·高考真题)革命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激发了人们对建党先驱的无限怀念。2021年夏天,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赵世炎等先烈的墓前,堆放着“寄”往百年前的信笺。“肉体已逝,脊梁仍在。”“自从知道你的故事,我爱上了历史。谢谢你,让我能坐在阳光下读书。”从这些与革命先烈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我们感受到( )
①现代传媒显示出丰富民族精神的强大功能
②伟大建党精神早已融入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血脉
③即使时代变迁,中华民族精神依然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④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0·海南·高考真题)海南省昌江县陶凤交,28年来带领一帮姐妹历尽艰辛,靠肩挑手抓,在荒漠里种下338万株木麻黄,形成一片海防林,打破了外国专家“棋子湾流丘不能种树”的论断,创造了一个绿色奇迹。陶凤交及其姐妹被称为“绿色姨子军”,她们所展现的精神( )
①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
②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③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④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3·河北唐山·开滦第二中学校考模拟预测)从字体结构,到书法艺术;从音韵格律,到朗读吟诵;从单字含义,到组词成语;从市井俚语,到官样文章;从语录散文,到诗词歌赋。可豪放,可含蓄;可生动可简洁读之朗朗上口,回味悠长,意韵无穷尽,美意不胜收。中文之美,是传统之美,她美在历史,美在形体更美在精神,美在风骨。可见,中文( )
①彰显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品质
②能够展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
③蕴涵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④是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原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23·河北秦皇岛·校联考三模)从党的十八大到二十大会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部署,全国文物系统砥砺奋进,文物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各类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保护利用传承好这些宝贵资源( )
①是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②是赓续文明根脉,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深厚根基
③有利于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④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3·海南·统考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心有所畏,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反腐败斗争中取得的显著成效、积累的重要经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
在反腐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廉政文化典故,用珍惜名节、注重操守、干净为官的优秀廉政文化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精神滋养:从官德修养“曰清、曰慎、曰勤",到家风建设"莫用三爷,废职亡家";从防范小事小节的"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到改进作风要“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这提示我们,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需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帮助党员干部提高觉悟、加强修养,切实筑牢思想防线。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应该如何发挥中华传统文化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作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