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认同在发展中华文化中,要反对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这两种错误观点。2.科学精神:对待外来文化,要立足国情,加强交流借鉴,博采众长,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3.公共参与: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二、【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教学难点: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不会导致文化趋同。三、【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四、讲授新课1、导入新课近些年来,随着时代变迁,越来越多的人都有“年味”变淡的感叹,传统节日的氛围感不强。与之相比,前些年,“洋节”来势汹汹,令许多人忧心忡忡。这些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于西方节日的“文化渗透”保持警惕,陆续有地方和学校禁止宣传“洋节”,西方节日在中国慢慢降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正视西方节日”学习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2、【学习过程】总议题: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议题一: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探究与分享:关于节日的两种争论(1)全面抵制西方节日:近年来,西方外来节日在商业力量的加持下,不断影响着国人的节庆观、消费观,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甚至有取代传统节日的趋势;反观传统节日,城里鞭炮和烟花不让放,弄成“烧纸”也不让,导致“年味”越来越淡,应该禁止过外来节日,全面复兴传统节日和传统习俗。(2)全面吸收西方节日:西方节日更能营造节日气氛,更符合当下中国人的情感需求。传统节日繁文缛节,规矩很多。比如,万圣节和重阳节,哪一个更具娱乐性 答案似乎很明显。“中国传统节日的问题,根本就是整个文化的问题”,中国传统节日要复兴,要寻找出路,就是要中国文化彻底地吸收西方节日。探究问题:这两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交流展示:合作探究后,学生交流并回答。教师点拨:一、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1.两种错误观点:(1)全盘西化论:全面否定传统文化,盲目照搬西方文化。(2)文化复古主 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彻底排斥外来文化。史和实践证明,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2.保持开放的心态----要求: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理念和运行机制;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知识小结:板书:“一、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4、细节提示:议题二: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探究与分享: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有的人认为应该过,过洋节无可厚非。洋节,给中国带来了人类的另一种文明,它的浪漫诗意和温馨人情,给世人增添了更多的喜气。特别是父亲节、母亲节和感恩节,与我国本土传统文化精神和民族道德情感不仅毫无冲突,反而特别吻合。我们为什么要讨论该不该过呢?而有的人又觉得不该过,认为过洋节忘本。的确,过洋节给我们的民族文化安全带来威胁,如果若干年后的中国人只知道洋节,而忘了自己的传统,还需要到美国的唐人街去学习过春节过中秋就贻笑皆非了。这点本土为主,外来为辅的原则可不能改变。探究问题:你觉得传统节日变淡了吗?是何原因呢?节日最重要的是什么?你觉得应该禁止过西方节日吗,为什么?探究提示:一直以来文化的精髓,或者说它发展的生命力,在于这个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中国文化是一个开放的文化系统,也正因其开放,才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盲目地排斥外来文化,是一种文化上的不自信。不自信的文化形态,往往是没有生命力的。 世界文明的发展,全球化的加速交流决定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而不是互相抵制和歧视。文化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扬长弃短的过程,一些洋节有引人向善的精神,同中国的道德体系有一致性,也是对中国传统道德的补充与完善。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现时中国社会文化建设将大有裨益。 总的来说真的谈不上“该不该”,现在也有很多老外喜欢过春节看耍狮吃饺子,中秋赏月吃月饼,端午节与我们一起看龙船比赛…… 专家解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没有了儿时对穿新衣、点鞭炮、压岁钱的特别渴求,也没有了走亲戚、坐礼席的礼仪讲究,或许也没有了敬神告天的祭祖……于是,很多人都有“年味”变淡的感喟。西方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等等,在商家的推动下有些市场,但它们在中国没有根,没有土壤。单从这一点来看,认为“洋节”会取代传统节日的想法有些杞人忧天。就国际交往与文化传播而言,我们当然要尊重自身的传统与文化,但也要尊重他人的习俗。归根结底,传统节日文化是孝、亲、慈、爱的文化,相关仪式活动无不传达和体验了对亲情、友情、族情、乡情的珍视。无论时代给传统节日注入什么新内容,其核心始终没有偏离团圆、和谐、吉祥、如意的中国传统精神。交流展示:合作探究后,学生交流并回答。教师点拨:二、立足国情交流互鉴1、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的原因:①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②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③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2、对待外来文化的要求①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归纳总结: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①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②推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角度)③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④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对待外来文化的要求、原则)⑤要克服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两种错误的倾向,坚持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反对两种错误倾向)3、知识小结:板书:“二、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课堂小结】【课堂练习】1、【2021年山东卷】从作为国家最高荣誉载体的勋章奖章设计,到作为国家名片的国际盛会标志和吉祥物设计,新时代的中国设计正凭借其独特的创新创造活力,成为国家形象的生动表达。图2是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奖章整体以“齿轮”“书籍”“旗帜”“五星、天安门”“样云”“麦穗”造型融合,“冰墩墩”的设计将熊猫形象与冰雪运动巧妙结合,材料启示我们,以设计诠释传播国家形象时应( )①彰显鲜明的时代精神,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②坚持国际创作导向,展现国际审美风范③融合中华文化元素,承载深远文化内涵④立足于中华美学精神,塑造文化感召力A. ①② B. ①③C. ②④ D. ③④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下列属于“不忘本来”的是( )A.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B.推动文化复古和回归,利用现代科技与文化因素让古城重现生机与活力C.记住乡愁,保护文脉,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D.发展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均等化进步3.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举办,其吉祥物“琮琮”的设计灵感源自世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名字源于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玉琮。并结合奥林匹克精神,展现了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鼓舞人们激发生命活力,创造美好生活。这启示我们( )①传统文化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②文化创作不能摒弃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③文化创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就能充满活力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参考答案】BCB【布置作业】(一)必做:1、整理本节课知识,并理解记忆。2、完成分层作业第一部分:基础检测10个小题.(二)选做:结合所学知识并搜索资源,以“对待西医应坚持什么样的正确态度”为题写一篇述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教后反思】本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指导,坚持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本单元以文化内涵为逻辑起点,从一般意义上讲述文化的有关专题,再到立足中国、继承传统、借鉴外来、着眼特色,从特殊意义上讲述文化建设的有关专题。从内容呈现的逻辑结构上看,层次递进、横向关联、环环相扣、一脉相承,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升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能力。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