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会 二十四节气主题班会之大暑介绍 课件 (3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班会 二十四节气主题班会之大暑介绍 课件 (31张PPT)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盛夏蝉鸣
万物生长




二十四节气




大暑释义

大暑民俗

大暑养生

大暑防病

大暑诗词

大暑
释义
01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每年公历7月22—24日交节,太阳黄经为120°时为大暑。
“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
大暑 释义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
“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大暑 释义
《通纬·孝经援神契》说:
“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
01
02
大暑气候特征
大暑 释义
大暑节气是华南地区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
在江南一带有“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丰,粮丰棉丰”、“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的说法。在这炎热时节,滴雨似黄金。
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在北方内陆地区夏季干燥酷热,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的时期;全年降水量多在400毫米至800毫米,降水集中在 7、8两月。
大暑三候
大暑 释义
大暑有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一候腐草为萤: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
二候土润溽暑:此时天气开始闷热,土地也很潮湿。
三候大雨时行 :大暑时节,因湿气积聚而时常大雨滂沱,经常有大的雷雨。
1
2
3
大暑
民俗
02
大暑之后便是立秋,已是接近收获的季节
大暑 民俗
经过了漫长而辛苦的劳作,农民们对于丰收有着满满的期盼。所以大暑前后,各地农民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在浙江台州地区,就有着送“大暑船”的习俗,据说流传
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大暑船”是按照旧时帆船的模样缩小建造,
上面画有各种图案,非常漂亮。
大暑之后便是立秋,已是接近收获的季节
大暑 民俗
经过了漫长而辛苦的劳作,农民们对于丰收有着满满的期盼。所以大暑前后,各地农民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在浙江台州地区,就有着送“大暑船”的习俗,据说流传
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大暑船”是按照旧时帆船的模样缩小建造,
上面画有各种图案,非常漂亮。

暑船
每到大暑,全国很多地区的人民,都有喝羊肉汤的习俗
大暑 民俗
羊肉属温热,但人们认为把羊肉汤放上辣椒、蒜等调料喝下去,出一身大汗,可以带走体内的毒素和积热,有利于身体健康。

暑羊
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时节
大暑 民俗
中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斗蟋玩家会花大量时间来挑选合意的蟋蟀,头大、腿大、触须直是善斗蟋蟀的特质。当他们聚集在一起时,一斗就是一个下午,欢声笑语之间,仿佛忘记了夏日的炎热。

蟋蟀
从古至今,民间都有大暑三伏天饮伏茶的习俗
大暑 民俗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伏茶
大暑 民俗
三伏天时,人们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

伏姜
在大暑节那天,莆田人家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在大暑节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为互赠的礼品。

大暑
大暑 民俗
烧伏香接近于中医的灸,在伏天里用药香熏烤特定的穴位,可冶多种顽疾。
还有一说百姓在伏天烧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百谷丰登。

伏香
大暑
养生
03
居 —防“暑气伤人”
大暑 养生
大暑节气酷暑且多雨,暑湿之气容易趁虚而入,使人心气亏耗,进而导致中暑。所以大暑节气应注意室内降温,避免较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劳逸结合以防中暑的发生。
人们在外出工作活动时最好能避开高温时段,不得不从事高温作业时应注意进行合理的营养补给,并备好防暑降温的饮料,如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
一旦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恶心等症状,多为中暑先兆,应立即至通风阴凉处休息,并喝些凉淡盐开水以降暑散热。
养 —防“因暑贪凉”
大暑 养生
在大暑期间,人们对中暑的预防较为重视,但对阴暑证的认识却往往不足。天气炎热时人体出汗较多,毛孔处于开放状态,此时机体最易受外邪侵袭。
阴暑常常是由于人们错误的解暑方式引起,如汗后冲凉、贪凉饮冷、长时间使用空调、电扇等,尤其是暑热天气从室外回来后急着冲凉,最易导致寒湿之邪阻遏气机、暑热不得散而出现头痛恶心、鼻塞流涕、喉痛咽干、四肢酸痛、肌肤发热而无汗、呕吐、腹泻等。
在酷热的夏季,在解暑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平时要注意不要过于贪凉,控制好空调温度,一则有利于健康,二则节能,室内外温差尽量勿超过5℃,长期在空调环境下工作者要多起身走动,活动筋骨,适当开展户外活动。
情 —防“情绪中暑”
大暑 养生
大暑时节高温酷暑,不仅容易使人感到身体疲劳、食欲不振,还经常会使人“心火”妄动,表现为心烦意乱、无精打采、思维紊乱等不良情绪,这种现象被称为“夏季情感障碍症”,俗称“情绪中暑”。
我们学会心平气和、恬淡安宁,以达到“心静自然凉”之效。白居易《消暑》可供共勉:“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大暑
防病
04
中暑—大暑天最常见的病症之一
大暑 防病
原因:人在高温环境中,体温调节失去平衡,肌体大量蓄热,水盐代谢紊乱。
应对:轻度中暑 ,多喝含盐的清凉饮料,若有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可以服用人丹或藿香正气水,
重症中暑患者 ,应抬到阴凉处就地抢救,并立即送往医院。
预防:在烈日下做好防晒工作。保证充足的睡眠。多洗温水澡帮助体温散发。多吃蔬菜瓜果,适量
饮用盐开水、绿豆汤、酸梅汤等清凉饮料。
肠道传染病
大暑 防病
大暑天时气温高,食物容易腐坏变质,而且各种蚊虫的繁殖也快,成为传播疾病的渠道。 易发的肠道传染病主要有:
饮用盐开水、绿豆汤、酸梅汤等清凉饮料。
霍乱
痢疾
甲肝
食物
中毒
水中毒
主要措施:
大暑 防病
少吃隔夜隔餐的饭菜;
餐具、食物等要防苍蝇、蚊虫叮咬,做好洗涤消毒工作;
买来的海鲜等水产品一定要煮熟煮透,不可生吃;
不喝生水,防止水污染;
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消灭苍蝇、蟑螂、老鼠等;
注意个人卫生,常洗手洗澡。
饮用盐开水、绿豆汤、酸梅汤等清凉饮料。
热中风
大暑 防病
主要原因:
由于室内与室外气温相差太大,若频繁出入房间,忽冷忽热使脑部血管反复舒缩 。 发生在患有心血管病的中老年人身上。
预防:
适当地调整空调的温度,使室内外温差不超过7摄氏度, 多喝白开水或淡茶水都可以预防热中风。
大暑
诗词
05
大暑农谚
大暑 诗词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
大暑不暑,五谷不鼓。
大暑热,田头歇;大暑凉,水满塘。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
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
大暑农谚
大暑 诗词
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
大暑大雨,百日见霜。大暑小暑,淹死老鼠。
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
小暑吃黍,大暑吃谷。
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
小暑大暑,有米不愿回家煮。
《晚夏》
大暑 诗词
(南朝)徐勉
夏景厌房栊,促席玩花丛。
荷阴斜合翠,莲影对分红。
此时避炎热,清樽独未空。
《销暑》
大暑 诗词
(唐)白居易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大暑》
大暑 诗词
饮用盐开水、绿豆汤、酸梅汤等清凉饮料。
(南宋)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消暑》
(清)江堤
柳枝西出叶向东,
此非画柳实画风。
风来无质堆纸上,
巧借柳枝相形容。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