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二、课程课时2课时三、教材内容分析 1.内容概述本课题是统编版高中政治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教材首先 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作用的必要性。在市场 经济中,虽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市场调节 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固有弊端,这就需要政府进 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来弥补市场缺陷。接着,教材介绍了宏观 调控的含义、目标和手段。宏观调控的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增 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调控 的手段主要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经济 手段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通过调整经济利益来影响和 调节经济活动;法律手段是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规范 经济活动;行政手段则是依靠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命令、 指示、规定等行政方式来调节经济。此外,教材还强调了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如坚持党的领导、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 控等,这些特征决定了我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2.教材编排意图本部分内容的编排旨在让学生理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要充分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更好地 发挥政府作用,从而构建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 这有助于学生认识我国经济体制的优势,提高学生运用经济 学知识分析我国经济政策和经济现象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我 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同。四 、核心素养目标(一)政治认同1.通过学习我国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理 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认同我国的经济制度 和经济政策,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2.认识到我国政府宏观调控能够有效弥补市场调节的 不足,促进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从而坚定对我国政府治理 能力的信心。(二)科学精神1.培养学生运用辩证思维分析市场与政府关系的能力, 既认识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理解政府宏观 调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 及其相互关系,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三)法治意识1.让学生了解政府在宏观调控过程中需要依法依规进行,如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等法律手段,增强学生的法治意 识。2.理解法治是政府进行有效宏观调控的保障,只有在法 治的框架下,政府的经济政策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四)公共参与1.鼓励学生关注国家经济政策,积极参与关于经济发展 和政府宏观调控的讨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引导学生从公民的角度出发,思考如何在经济生活中 配合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五 、教学重点、难点 ( 一)教学重点1.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理解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以 及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的内涵、特点和具体形式, 是掌握政府如何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作用的关键。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 我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特殊作用,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标志。(二)教学难点1.宏观调控三种手段的区别与联系。在实际经济现象中, 三种手段常常相互配合使用,要准确区分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方式,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要求较高。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明确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把握政府宏观调控的 边界和职能,这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思维能力。六、课的类型及主要教学方法( 一)课的类型 新授课(二)主要教学方法 1.讲授法用于系统讲解宏观调控的基本概念、目标、手段,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等基础知识,使学生对理论知 识有准确的理解。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经济案例,如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 整案例、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案例等,将抽象的理论知 识与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宏观调控手段的运用 及其效果。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宏观调控目标之 间的平衡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 力和表达能力。4.情境教学法创设经济决策、市场波动等情境,如模拟政府经济智囊 团讨论应对经济危机的方案等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 政府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决策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教学环节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一些市场失灵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如某些行业的产能过剩、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等。2.教师活动教师说:“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起决定性作用,市场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能 够有效地配置资源。但是,大家看看屏幕上这些现象,产能 过剩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损害了公众利益,食品安全问 题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这些现象表明市场调节并不是万能的, 市场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失灵。那当市场失灵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这就需要政府发挥作用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3.学生活动学生们认真观看图片或视频资料,被这些现象所触动, 开始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4.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市场失灵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市场缺陷的关注, 从而引出政府作用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 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被图片或视频吸引,顺利进入学习状态,对市 场失灵现象产生好奇,进而对政府作用的必要性产生探究的 欲望。(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0分钟) 1.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关于市场调节弊端的内容,结 合导入环节的案例进行讲解。2.教师活动教师说:“同学们,请打开课本,阅读市场调节弊端的 部分。”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进行讲解:“正如我们在导 入中看到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弊端。 自发性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为了 自身的眼前利益而产生不正当的行为,比如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不顾环境污染排放污染物。盲目性是指生产经营者 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各方面的信息,因而无法控制经济变化 的趋势,就会出现一哄而上或一哄而退的现象,像前几年一 些地方光伏产业的盲目投资,导致产能过剩。滞后性是指市 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 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例如当猪肉价格上涨时,养殖 户大量增加生猪养殖,但是等到生猪出栏时,市场需求可能 已经下降了,导致价格暴跌。这些弊端会导致市场失灵,所 以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3.学生活动学生们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听教师讲解,对市场调节的 弊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开始思考宏观调控如何弥补这些弊 端。4.设计意图通过课本学习和教师讲解,让学生理解市场调节的弊端, 从而认识到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为学习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 段做铺垫。5. 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的表现,理解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三)宏观调控的目标(15分钟) 1.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关于宏观调控目标的内容,然 后进行详细讲解。2.教师活动教师说:“同学们,既然我们知道了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那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什么呢 请大家打开课本阅读相关内容。”教师在学生阅读后进行讲解:“宏观调控有 四个主要目标,首先是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 发展的基础,它不仅包括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增长,还 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质量的提升等。例如,我国在推 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就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来实现 更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第二个目标是增加就业。就业是民生 之本,政府通过各种政策来促进就业,比如扶持小微企业发 展,因为小微企业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第三个目标是稳定 物价。物价的稳定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如果物价大幅 波动,会影响居民的消费和企业的生产。政府会通过货币政 策、财政政策等手段来调节物价,像在通货膨胀时,政府会 减少货币供应量来抑制物价上涨。最后一个目标是保持国际 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也非常重 要,它涉及到进出口贸易、资本流动等方面。如果一个国家长期国际收支不平衡,会带来汇率波动、债务风险等问题。”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结合一些具体的数据和实例来说明各个目标的重要性。3.学生活动学生们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听教师讲解,对宏观调控的 四个目标有了初步的理解,有的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会做一些 简单的笔记。4.设计意图通过课本学习和教师讲解,让学生掌握宏观调控的四个 目标,理解每个目标的内涵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经济现象 的分析能力。5. 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宏观调控的四个目标,并且能够简单 阐述每个目标的意义。(四)课本学习与巩固(10分钟) 1.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重新阅读课本上关于宏观调控必要性和目标的内容,要求学生整理笔记,找出自己还不太理解的地方。2.教师活动教师说: “同学们,现在我们再次阅读课本上关于宏观 调控必要性和目标的内容,大家要整理自己的笔记。如果有 不理解的地方,就做个标记,等会儿我们一起讨论。”教师 在教室里巡视,解答学生的疑问。3.学生活动学生们打开课本,认真阅读相关内容,整理笔记。有的 学生对国际收支平衡的概念不太理解,向教师提问,教师进 行解答。4.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入课本学习,巩固对宏观调控必要性和目标知 识的掌握,培养学生整理笔记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 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加深对宏观调控必要性和 目标的理解,并且能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五)总结归纳(5分钟) 1.教学环节教师对本节课关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目标的内容进 行总结。2.教师活动教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因为市场调节存在弊端,所以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我们 还详细学习了宏观调控的四个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 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宏观 调控的手段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等内容。 希望大家课后可以复习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3.学生活动学生们认真听老师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4.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记忆。 5. 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对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和目标有更清晰的认识。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5分钟) 1.教学环节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宏观调控必要性”“宏观调控目标”等关键词,然后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 答。2.教师活动教师说:“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宏观调控的必要 性和目标,现在请大家根据黑板上的关键词,简要说说我们 上节课学习的内容。”3.学生活动学生们积极举手,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的学生说: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是因为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 滞后性等弊端,需要政府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宏观调控 的目标有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 支平衡。”4.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为进一 步学习宏观调控的手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做准备。5. 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准确回忆上节课的主要内容,顺利复习上节课 的知识。(二)宏观调控的手段(20分钟)1.教学环节教师以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例,讲解宏观调控 的经济手段。2.教师活动教师说:“同学们,我们现在来学习宏观调控的手段。首先是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是政府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 过调整经济利益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其中最常用 的就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比如,在经济衰退时,政府为 了刺激经济增长,会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扩张性的财政 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等措施。政府增加支出可 以直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就业机会,拉动经济增长;减少税收则可以减轻企业和个人的负担,刺激消费和投资。 货币政策方面,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 利率等手段来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经济增长。例如,当市 场上货币供应量增加时,企业更容易获得贷款用于扩大生产,居民也可能会增加消费,因为贷款利率降低了。”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结合一些实际的数据和案例,如我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实施的四万亿投资计划(财政政策)和多次降息降准(货币政策)来具体说明经济手段的运用。然后教师继续讲解:“除了经济手段,宏观调控还有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法律手段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规范经济活动。例如,我国制定了《反垄断法》来防止企业的垄断行为,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行政手段则是依靠行政机构, 采取强制性的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方式来调节经济。比如,政府对一些高污染、高能耗企业下达停产整顿的命令。” 教师在讲解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时,也结合一些实际的案例进行说明。3.学生活动学生们认真听教师讲解,对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有了初 步的理解。有的学生在教师讲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会 联系到自己家庭在利率变化时的储蓄和消费情况;在讲解法 律手段时,会思考《反垄断法》对企业竞争的影响。4.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案例讲解经济手段,以 及结合实际案例讲解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让学生理解宏观 调控三种手段的内涵、特点和具体形式,培养学生运用经济 学知识分析实际经济现象的能力。5. 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能够结合案例 简单阐述经济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方式,以 及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的特点。(三)小组讨论:宏观调控手段的区别与联系(15分钟) 1.教学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宏观调控三种手段的区别与联 系,要求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和刚才学习的案例进行讨论。2.教师活动教师说:“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宏观调控的三种手 段,现在我们分组讨论一下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每个小组可 以从手段的实施主体、作用方式、特点、适用范围等方面进 行思考。大家要结合课本内容和刚才学习的案例哦。”教师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并在各小组间巡视,参 与小组讨论,给予指导和启发。例如,当听到某个小组只从 实施主体进行区分时,教师提示:“大家再想想它们的作用 方式和特点有什么不同呢 ”3.学生活动学生们分组进行热烈的讨论。有的小组说:“经济手段 的实施主体主要是政府相关部门,如财政部门和中央银行, 它是通过调整经济利益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比较灵活、间接, 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调整。法律手段的实施主体是立法和执法机构,它是通过制定和执 行法律法规来规范经济活动的,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和稳定 性,比如《反垄断法》一旦制定,企业必须遵守。行政手段 的实施主体是行政机构,它是直接的行政命令,具有强制性、 速效性,但是容易产生一刀切的问题,比如政府对企业的停 产整顿命令。”有的小组在讨论联系时说:“这三种手段是 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在实际的宏观调控中,往往是三种 手段综合运用。比如在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时,既需要通过法 律手段制定环保法规,又需要经济手段对环保企业进行扶持, 对污染企业征收环保税,还可能需要行政手段对严重污染企 业进行关停。”各小组代表积极举手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 结果。4.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宏观调控三种手段的区 别与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表 达能力,同时让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5. 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从多个方面(实施主体、作用方式、特点、适 用范围等)说出宏观调控三种手段的区别,能够阐述三种手 段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关系,并能结合具体案例进行 说明。(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5分钟)1.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基本特征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2.教师活动教师说:“同学们,请打开课本,阅读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基本特征的部分。”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进行讲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首先,坚持 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党 的领导能够保证市场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在重大经济决策、 规划等方面发挥着引领作用。例如,我国的五年规划就是在 党的领导下制定的,为经济发展指明方向。其次,以公有制 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公有制经济在国民 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经 济能够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如国 有大型企业在能源、交通等关键领域的主导地位。再者,以 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为了实现 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本质区别。 政府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再分配手段来调节收入差距,促 进社会公平。例如,我国的精准扶贫政策就是致力于缩小贫 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最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 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因为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把人民的当 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所以我国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更好地应对经 济危机、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就像我们前面学习的宏观调 控手段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有效运用。”3.学生活动学生们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听教师讲解,对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有的学生在教师 讲解公有制为主体时,会思考公有制经济在当地的具体表现 形式;在讲解共同富裕时,会联想到身边的扶贫事例。4.设计意图通过课本学习和教师讲解,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经济体制的独特性和 优越性,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5. 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准确说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能够结合具体事例阐述每个特征的内涵和意义。(五)总结归纳(5分钟) 1.教学环节教师对本节课以及整个关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学 习内容进行总结。2.教师活动教师说:“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全面了 解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相关知识。我们学习了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手段,还探讨 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 这部分内容,能够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 提高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并且坚定对我国 经济制度和政府治理能力的信心。”3.学生活动学生们认真听老师总结,回顾本节课以及整个学习过程 中的重点内容。4.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整个学习内容的重点,强化记忆,引导学 生从更宏观的角度理解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5. 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明确整个学习内容的重点,对更好发挥政府作 用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八 、板书设计《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一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市场调节的弊端自发性 盲目性 滞后性二 、宏观调控的目标 1.促进经济增长2.增加就业 3.稳定物价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三 、宏观调控的手段1.经济手段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2.法律手段 经济法规3.行政手段 行政命令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坚持党的领导2.以公有制为主体3.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4.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九 、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取得了较好的 效果。讲授法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了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 手段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等基础知识。例 如,在讲解宏观调控手段时,教师详细的讲授让学生对抽象 的概念有了清晰的理解。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经济案例,如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整案例、政府对房地产市场 的调控案例等,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了学 生运用知识分析实际经济现象的能力。小组讨论法在探讨宏 观调控手段的区别与联系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特征时,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力,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思想交 流和合作学习。学生们在小组讨论中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拓宽了思维视野,增强了合作能力。情境教学法(如在导入 环节展示市场失灵的案例)创设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堂课的 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学习成果从学生的学习成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达到了预期的学习 目标。在知识掌握方面,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宏观调控的必要 性、目标、手段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例 如,学生能详细阐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运 用,能准确说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 标的内涵。在能力培养方面,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合作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在小组讨论宏观调控手段 的区别与联系时,学生能够准确地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在 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特征时,能结合实际事例进 行阐述。在核心素养方面,通过对政府作用的学习,学生增 强了政治认同,深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 势;在科学精神方面,学生学会了用辩证思维看待市场与政 府的关系,既理解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又认识到政府宏观调 控的必要性;在法治意识方面,学生在学习宏观调控的法律 手段时,意识到政府依法调控的重要性;在公共参与方面,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国家经济政策表现出关注和 责任感。2.不足之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在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环节中,部分学生表现活跃,参 与度高,但也有一些学生参与度较低,尤其是一些基础较弱 或者对经济知识理解较慢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小组讨论宏观 调控手段的区别与联系时可能较少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回答 问题时也不够积极主动。这反映出在教学过程中对个体差异 的关注不够,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 好的差异。深度理解政府与市场的动态关系虽然学生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对于 这种关系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不同经济形势下的动态变化理解还不够深入。例如,在经济危机时期和经济繁荣时期, 政府宏观调控的重点和方式会有所不同,市场与政府的互动 关系也会发生变化,但学生在这方面的理解还比较浅。在今 后的教学中,需要增加更多不同经济情境下的案例分析和深 度讨论,以加深学生对政府与市场动态关系的理解。时间把控与教学节奏在某些教学环节,如小组讨论和学生分享环节,时间把 控不够精准。有时因为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导致时间过长,使 得后面的教学环节时间仓促。例如,在小组讨论宏观调控手 段的区别与联系环节,由于学生讨论热烈,导致后面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特征的讲解时间紧张,不能充分展开对 公有制为主体这一特征的深入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 更加细致地规划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同时在学生积极参与 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确保教学节奏的平稳和教学 任务的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