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学案(含答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学案(含答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简介

救亡之“音”——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学案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高考考向分析】
本课作为高考重要考点,命题热度很高
从考试题型来看,以选择题为主
从考试难度来看,难度较大,不局限于记忆背诵,而是注重逻辑推理能力的考察
(14—23高考十年考情统计)
【课前预习】预习教材,完成以下表格
名称 时间 结果 影响 阶段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比较项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区别 抗战路线
作战力量
作战方式
作战地位
联系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会议名称 时间 意义
《联合国家宣言》
《开罗宣言》
《波兹坦公告》
中共七大
背景
时间地点
主要内容
意义
【课堂学习】
壹·危亡发出怒吼声——《黄河大合唱》与正面战场
《黄河大合唱》歌词(片段)
作词:光未然 作曲:冼星海
但是 中华民族的儿女啊
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
我们抱定必胜的决心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梁熟了
万山丛中 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 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 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任务一:从《黄河大合唱》看正面战场
问题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代代华夏儿女在黄河母亲的哺育下茁壮成长。俗语说“黄河宁,天下平”,可歌词中却说“黄河在咆哮”,思考发生了什么让黄河不得安宁,让中华大地不再太平?(歌曲创作于1939年)
问题2:思考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在正面战场上中华儿女们做了哪些“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努力?
问题3:在正面战场,除了军事抵抗之外,我国还进行了规模庞大的战时内迁与西南大后方建设,你知道“内迁”中具体有哪些方面吗?
问题4:在正面战场还存在着一条思想上的、没有硝烟的战线,国内当时存在着“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的思想,你认为这些观点是否正确?我们该怎样看待抗战的前途?
贰·风雨不动安如山——《南泥湾》与敌后战场
《南泥湾》歌词
填词:贺敬之 作曲:马可
花篮的花儿香
听我来唱一唱 唱一呀唱
来到了南泥湾
南泥湾好地方 好地呀方
好地方来好风光 好地方来好风光
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往年的南泥湾 处处呀是荒山 没呀人烟
如今的南泥湾
与往年不一般 不一呀般
如啊今的南泥湾 与呀往年不一般
再不是旧模样
是陕北的好江南 陕北的好江南
鲜花开满山 开呀满山
学习那南泥湾
处处呀是江南 是江呀南
又战斗来又生产 三五九旅是模范
咱们走向前 鲜花儿送模范
任务二:从《南泥湾》看敌后战场
问题1:“又战斗来又生产”,在全民族抗战的舞台上,除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中华儿女还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展现了惊人的胆略和无穷的智慧,两分钟抢答——你知道哪些灵活巧妙的游击战法呢?
问题2:歌词中提到“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请同学们分组讨论5分钟,思考“如今的南泥湾”究竟有哪些方面“与往年不一般”?
问题3:为什么说“如今的南泥湾”在面临的形势上“与往年不一般”?
问题4:在面临“与往年不一般”的形势时,中国共产党做了哪些“不一般”的对策?
问题5:我党这些“不一般的对策”取得了哪些“不一般的成果?
问题6:结合刚才所学的内容,尝试解答——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问题7: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并存,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特点,试分析两大战场有何区别与联系?
叁·十万青年十万兵——《远征军军歌》与东方主战场
《中国远征军军歌》歌词片段(又名“知识青年从军歌”)
歌词:戴安澜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着我战时衿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产从军。
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任务三:从《中国远征军军歌》看东方主战场
问题1:你知道歌词中的“班定远”和“汉终军”是哪两位历史人物吗?作者为何提到他们?(补充:“中国远征军军歌”又名“知识青年从军歌”)
问题2:就在戴安澜将军牺牲的前一天(1942年5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左权也在对日作战中殉国,年仅37岁。两日之内,一南一北两大年轻将星同时陨落,像他们这样的青年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
问题3:思考为什么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肆·胜利歌声世界传——《恭喜恭喜》与抗战胜利
《恭喜恭喜》歌词
谱曲:陈歌辛
每条大街小巷 每个人的嘴里
见面第一句话 就是恭喜恭喜
恭喜恭喜恭喜你呀 恭喜恭喜恭喜你
冬天已到尽头 真是好的消息
温暖的春风 就要吹醒大地
恭喜恭喜恭喜你呀 恭喜恭喜恭喜你
皓皓冰雪融解 眼看梅花吐蕊
漫漫长夜过去 听到一声鸡啼
恭喜恭喜恭喜你呀 恭喜恭喜恭喜你
经过多少困难 历尽多少磨练
多少心儿盼望 盼望春的消息
恭喜恭喜恭喜你呀 恭喜恭喜恭喜你
每条大街小巷 每个人的嘴里
见面第一句话 就是恭喜恭喜
恭喜恭喜恭喜你呀 恭喜恭喜恭喜你
任务四:从《恭喜恭喜》看抗战胜利
问题1:我党为何在胜利前夕召开七大?总结归纳七大相关内容。
问题2:为什么本该喜悦的胜利,歌声中却略显阴沉忧伤?
补充材料:陈歌辛以“庆余”(庆幸自己在抗战中存活)为笔名创作的这首《恭喜恭喜》
问题3:综合本节课所学,思考抗战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小结:“勿忘国耻铭心上!”
目前, 日本政坛右翼势力抬头,屡屡篡改历史,美化侵略战争,推卸战争罪责,参拜二战战犯,严重伤害两国人民的感情。我们更有必要加强对抗战历史的学习,勿忘国耻铭心上,今时不与往日同!
请在下方空白处认真写三遍“勿忘历史,勿忘国耻!”
【课后练习】学完本课你一定很有收获,让我们来练练吧!
1.(2024·重庆·高考真题)1938年中共地下党组织和进步新闻工作者在上海租界合办《每日译报》,聘请英国人担任发行人,以英商大学图书公司(香港注册)名义出版发行。受《每日译报》悬挂“洋旗”成功得启发,爱国人士纷纷以英美旗帜为掩护办报。此举旨在( )
A.寻求英美帮助 B.进行抗战新闻宣传
C.促进报业繁荣 D.掩护中共敌后活动
2.(2024·甘肃·高考真题)大生产运动中,陕甘宁边区政府动员妇女参加纺织生产。当时有报道称:白三老婆参加纺织组解决了全家穿衣的困难,丈夫更尊敬她了。参加纺织组的妇女身上都有几十块钱,有了财产使用权,不像以前完全依赖公婆丈夫。根据以上材料可知,妇女在大生产运动中( )
A.家庭经济地位得到提高 B.实现性别平等同工同酬
C.成为边区劳动生产主力 D.物质需求达到高度自足
3.(2024·浙江·高考真题)1938年,《抗战漫画》第1期刊登了一幅漫画(见下图)。下列标题中,最契合漫画主题的是( )
A.《全世界起来打鬼子》
B.《远东之恶魔,人类之公敌》
C.《击破敌人侵略的迷梦》
D.《大丈夫不怕死,好男儿要当兵》
4.(2024·山东·高考真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了4500余种报刊。这些报刊的命名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特征,使用了不同的关键词。在“红旗”“红色”“工人”“青年”等成为报刊命名高频用词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 )
A.确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B.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D.提出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
5.(2024·广东·高考真题)1943年3月,中国国民党以蒋介石的名义抛出《中国之命运》一书,公开提出共产主义和英美式的自由主义都不适合中国,声称:“中国之命运,完全寄托于中国国民党”。这说明( )
A.民族统一战线初现裂痕 B.中国的国际地位未见改善
C.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D.国民党试图独占抗战成果
6.(2024·湖北·高考真题)大学生杨静远曾坚持“我一个学文学的,对政治根本不发生兴趣”。1944年豫湘桂战役后,她开始意识到“国家真是每个人的”,决意“要把自己献给我的国家”,主动了解中共政纲,进而走上革命道路。杨静远的转变折射出( )
A.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B.中共中流砥柱作用得到认可
C.国民党政权深陷统治危机 D.和平建国成为人民共同愿望
7.(2024·浙江·高考真题)如图为抗日战争时期某重大战役示意图。下列各项记述中,与此战役直接相关的是( )
A.“第3师团及军直属部队主力(指日军)在吴淞方向登陆,……战斗中要向黄浦江上游机动,务必切断沪杭铁路。”
B.“第一阶段的末尾……敌人(指日军)将不得不决定在一定限度上的战略进攻终点。到达此终点以后,即停止其战略进攻。”
C.“对津浦北段及陇海东段之敌(指日军),以侧击方式取攻势,牵制其南下或西上,确保徐州。”
D.“该战斗系于昭和十五年八月二十日夜,同时向我(指日方)交通线及生产地区发动奇袭,尤其在山西省的攻势特别猛烈。”
8.(2024·全国·高考真题)下图表(表)为1943年陕甘宁边区佳县城关区各阶层公粮负担情况。
阶层 户数 人口 总收入(石) 公粮(石) 公粮占收入%
地主 16 91 462.0 104.70 22.6%
富农 40 356 679.5 92.09 13.5%
中农 244 1352 1481.8 120.95 8.1%
贫农 588 2498 1376.8 30.34 2.1%
雇农 64 235 58.8 — —
其它 37 214 111.3 2.92 2.6%
合计 989 4746 4170.2 351.00 8.4%
这一现象体现了( )
A.社会阶级间的差距的扩大 B.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满足
C.中国共产党阶级基础扩大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
参考答案:
1.B
2.A
3.B
4.B
5.D
6.B
7.D
8.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