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二 实践与体验《蜀中赋圣耀千秋 中华文脉传万代》课件+素材-【川教版】《可爱的四川》7至8年级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主题二 实践与体验《蜀中赋圣耀千秋 中华文脉传万代》课件+素材-【川教版】《可爱的四川》7至8年级

资源简介

(共61张PPT)
实践与体验
蜀中赋圣耀千秋 中华文脉传万代
(川教版)七至八年级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总结
07
板书设计
04
知识拓展
课后作业
08
教学目标
了解司马相如与扬雄的生平与成就,欣赏他们的辞赋之美,并初步理解汉赋这种文学形式的独特魅力。
01
02
03
04
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需求结合,通过创新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汉赋及蜀地文化。
通过实地考察与体验活动,深刻感受蜀地丰富的历史文化,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与自豪感。
学习如何从古代文学作品中汲取智慧,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四川,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孕育了众多文学巨匠,如司马相如和扬雄,他们的辞赋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本课,我们将探索这些文化名人的足迹,品味蜀地文化的独特魅力,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这一旅程,增强我们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探究新知
研学背景
活动一
人杰地灵的天府之国孕育了众多文学巨匠。位列“汉赋四大家”的司马相如与扬雄是西汉时期汉大赋的重要代表作家,深刻影响了后世辞赋创作。
探究新知
研学背景
活动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探究新知
研学背景
活动一
作为时代发展的见证人与民族复兴的担当者,让我们一同品味蜀地文韵,传承中华文脉。
探究新知
研学规划
活动一
时间 研学路线 内容
第一天 成都市琴台故径、驷马桥-南充市蓬安县相如故城 探寻与司马相如、扬雄相关的历史遗迹、城市建筑,了解他们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以及与之相关的传说故事;知道司马相如、扬雄的经典作品,感受作品背后体现的文人风骨与时代风貌,了解两位辞赋大家对中华文化与蜀地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调查相关文化古迹的保护与修复的过程,切实感受现代人对四川人文历史、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培养个人对家乡的热爱与家国情怀,涵养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第二天 绵阳市子云亭一成都市扬雄故里
研学活动的路线和内容
探究新知
1、如何结合现代社会需求,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传承和创新?
(1)利用现代技术传播传统文化: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分享与汉赋和蜀地文化相关的视频和文章,让更多人了解。
(2)融合现代艺术形式:将汉赋等传统文学作品改编成现代剧本、电影或动画,让年轻人通过他们喜欢的艺术形式接触传统文化。
(3)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传统文化思想:在学校教育中增加传统文化课程和活动,让学生从小接触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推动学术研究和交流:鼓励举办研讨会和文化交流活动,让学者和学生深入研究和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
议一议
探究新知
2、通过参与研学活动,你对蜀地文化和汉赋有了哪些新认识?
(1)领略到蜀地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蜀地不仅是物产丰富的地方,还孕育了很多著名的文学家和重要的文学作品。
(2)深入了解汉赋的特色和价值:学会欣赏汉赋的结构和语言美,感受到汉赋作为一种独特文学形式的魅力。
(3)认识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通过学习蜀地文化和汉赋,增强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4)体验到参与研学活动的乐趣和意义:通过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加深了对蜀地文化和汉赋的理解,激发了对学习其他传统文化的兴趣。
议一议
探究新知
探相如足迹,感蜀地文化
活动一
成都市区的琴台故径与驷马桥,留下了许多与司马相如有关的传奇故事。
探究新知
探相如足迹,感蜀地文化
活动一
南充市蓬安县的相如故城,司马相如抚琴台、洗池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成都与蓬安,见证了这位“辞赋大家”的出生与成长。
探究新知
1、司马相如的故乡对他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1)故乡的文化氛围:蓬安县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丰富的历史文化熏陶了司马相如,使他从小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自然环境的熏陶:蓬安的优美自然环境,如大河、青山等,可能激发了司马相如的想象力和创作灵感,让他在写作时能更加生动和富有诗意。
(3)家庭教育的作用:司马相如的家庭对他的教育十分重视,从小就培养他读书写作的习惯,使他在文学方面有了坚实的基础。
(4)社会环境的影响:在蓬安这样的地方,司马相如目睹了社会的各种现象,使他在作品中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问题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议一议
探究新知
探相如足迹,感蜀地文化
活动一
任务一:相如美名千古传
2020年6月,司马相如入选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他的人生极具传奇色彩。我们今天寻访的古迹与景观,就与司马相如的传奇故事有关。
探究新知
探相如足迹,感蜀地文化
活动一
任务一:相如美名千古传
1、请在游览和参观过程中探寻古迹与景观,记录下与之相关的司马相如生平故事,完成下表,并与同学进行分享。
序号 古迹与景观 生平故事
1 文君井 司马相如在成都演奏《凤求凰》,卓文君夜奔相如,两人私奔至此,以井水为誓,共结连理。
2 青城山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婚后在青城山隐居,相如在此读书作赋,二人过着隐逸的生活,留下许多佳话。
3 大邑刘备庙 传说司马相如曾拜访大邑,与时任县令的刘备互相交流,对后来的蜀汉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探究新知
探相如足迹,感蜀地文化
活动一
任务一:相如美名千古传
2、根据你所记录的故事,请用一句话形容你眼中的司马相如,并说明理由。
司马相如是一个敢于追求真爱、勇于突破世俗限制的浪漫诗人。
理由:司马相如通过演奏《凤求凰》表达对卓文君的爱慕,卓文君夜奔相如,两人私奔至文君井,从此不再受到世俗的束缚,共结连理,展示了他为爱情敢于冲破一切障碍的勇敢精神。
探究新知
1、司马相如为什么会入选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
(1)文学成就:司马相如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以辞赋创作闻名,如《子虚赋》和《上林赋》。
(2)辞赋大家:他被称为“辞赋大家”,作品语言华丽、结构严谨,对汉赋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3)文化影响:司马相如的作品对后世文学有深远影响,是后人学习的典范。
(4)历史地位:他有着传奇的生平事迹,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
(5)地方影响:作为四川地区的历史名人,他对地方文化认同感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议一议
探究新知
2、司马相如的文学创作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哪些联系?你认为生活经历对文学创作有多重要?
(1)爱情故事:他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成为《凤求凰》的创作背景,展现了他对爱情真挚的情感。生活经历让作品更加真实和感人。
(2)社会观察:他的辞赋作品如《子虚赋》和《上林赋》反映了对当时社会风貌的观察。真实的生活体验使作品内容更加丰富和有深度。
(3)隐居生活:他隐居青城山的生活激发了他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这种热情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多样化的生活经历让作品更贴近自然和人性。
议一议
探究新知
探相如足迹,感蜀地文化
活动一
任务二:相如赋作知多少
司马相如被称为“赋圣”鲁迅先生更是以“广博闳丽,卓绝汉代”形容他的文学成就。
探究新知
探相如足迹,感蜀地文化
活动一
任务二:相如赋作知多少
那么“赋”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文学体裁呢?
赋是一种古代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文学体裁,常用于描写事物、场景和事件。它语言华丽,富有韵律,擅长细致描写和铺陈夸张。例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都是赋的经典作品。赋通过详细的描绘和富有感情的表达,展示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探究新知
探相如足迹,感蜀地文化
活动一
任务二:相如赋作知多少
司马相如的赋作,为何在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广受赞誉呢?让我们通过司马相如的赋作,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之美。
探究新知
探相如足迹,感蜀地文化
活动一
任务二:相如赋作知多少
1、阅读司马相如的代表赋作,了解其基本结构与内容大意。
《子虚赋》选段
于是穆王乃使虞人,养由基为射,西取嶓冢、昆仑之援,北扰涿鹿之阿,共株常山之野,东逐大泽之波,南徼苍梧之墟。于是任气燔爇,弭节应毕,若将飞而未翔之间,鸷鸟皆暴骇而亡去。虎豹鼷象,蠢然蒙逢。于是羽旗绥靡,霞光蔽天。鸾旗滚滚,旄麾纷纭。鸟满于高墉之间,兽塞乎矰缴之内。
探究新知
探相如足迹,感蜀地文化
活动一
任务二:相如赋作知多少
2、文学作品能够反映时代风貌。尝试通过对司马相如代表赋作内容的分析,感悟赋作反映出的社会风貌。
《子虚赋》通过生动描绘奢华的狩猎场景和贵族生活,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富庶和统治阶层的奢靡,同时也暗含了对这种奢侈生活的不满和讽刺,反映了汉代贵族的生活风貌和社会现象。
例如上面选段就是通过描绘狩猎队伍的豪华场面,如“羽旗绥靡,霞光蔽天”,展示了当时贵族的奢靡生活和国家的富庶,同时也隐含了对奢侈浪费的讽刺。
探究新知
1、司马相如是如何通过狩猎场面的描写,暗示统治阶层的奢靡生活的?
(1)大规模狩猎:通过描写大规模的狩猎队伍和广阔的狩猎范围,展示了统治者动用了庞大的人力和物力,显示出他们的富庶和豪华。
(2)动物惊骇:描述狩猎场上猛禽猛兽因狩猎队伍的到来而惊骇逃窜,反映了统治阶层进行奢靡活动时的巨大浪费和无节制的享乐。
(3)华丽细节:细致描绘狩猎队伍中五彩斑斓的旗帜如霞光般铺天盖地的场景,凸显了狩猎活动的奢华和壮观,暗示了统治者的奢靡生活。
议一议
探究新知
2、选段中哪些语言和修辞手法使得描写更加华丽和生动?请找出具体例子。
(1)比喻:“羽旗绥靡,霞光蔽天” 比喻狩猎队伍中的旗帜像霞光一样覆盖天空,使得描写更加华丽和生动。
(2)排比:“西取嶓冢、昆仑之援,北扰涿鹿之阿” 使用了连续的排比句式,细致描绘了狩猎的范围和场景,使得文字更加有节奏感,突出场面的壮观。
(3)夸张:“鸟满于高墉之间,兽塞乎矰缴之内” 通过夸张描写鸟兽的数量之多,传达出狩猎场面之壮观,突显统治者的奢侈生活。
议一议
探究新知
觅扬雄余韵,承扬雄精神
活动一
子云亭位于绵阳市涪城区的西山之上,传诵着这位“文化宗师”的博学笃行与高洁品格。
探究新知
觅扬雄余韵,承扬雄精神
活动一
成都市郫都区友爱镇是扬雄故里,一代大儒之墓静静伫立,墓旁翠柏成荫,多有后人前往凭吊瞻仰。这些旧迹经历数次修复,见证着蜀地文化的传承、发展与焕新。
探究新知
觅扬雄余韵,承扬雄精神
活动一
任务一:扬雄成就之遗产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曾在《陋室铭》中提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高度赞扬了扬雄的高洁品格。扬雄还被称为“西道孔子”,入选首批四川历史名人。
探究新知
觅扬雄余韵,承扬雄精神
活动一
任务一:扬雄成就之遗产
1、参观游览子云亭,搜集子云亭景区内关于扬雄的描述与评价,了解扬雄的生平事迹与文化成就。
探究新知
觅扬雄余韵,承扬雄精神
活动一
任务一:扬雄成就之遗产
2、扬雄一生为家乡成都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年的“印记”。这些印记是宝贵的历史遗产,也是成都人宝贵的精神财富。请查找扬雄笔下关于成都的记录,并分享给同学们。
扬雄的《蜀都赋》描写成都的繁华和美丽,为家乡成都留下了流传千年的“印记”。 在赋中,他写道:“若乃成都之郊,沃野千里;锦绣之布,夷则为常。”这句话描绘了成都郊区沃野千里的景象,锦绣之布比比皆是,展示了当时成都的繁荣和富饶。
这里扬雄不仅赞美了家乡的美丽景色,还表达了他对家乡深厚的感情。 这些文字成为成都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后人热爱家乡并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探究新知
觅扬雄余韵,承扬雄精神
活动一
任务二:扬雄文化的开发
绵阳市涪城区西山公园子云亭与成都市郫都区友爱镇扬雄故里,历史上经历过多次重建与整修,如今成为人们瞻仰先贤扬雄,品味蜀地文化,体验四川人文之美的重要文化资源,体现了四川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
探究新知
觅扬雄余韵,承扬雄精神
活动一
任务二:扬雄文化的开发
近年来,为持续推动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成都市郫都区致力于将扬雄故里打造为成都文化与旅游新地标。请你为成都市郫都区扬雄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
建立扬雄文化博物馆: 通过建立扬雄文化博物馆,可以集中展示扬雄的生平事迹、文学作品和历史贡献,让游客和市民更全面地了解这位历史名人。同时,博物馆还可以举办常规的文化讲座和展览,提升公众的文化素养。
修复和保护扬雄故里遗址: 修复和保护现存的扬雄故里遗址,可以保留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扬雄的文化精神。同时,这些遗址将吸引历史爱好者和游客到访,促进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
探究新知
1、为什么扬雄的文学作品和高洁品格被认为是成都市和四川的宝贵精神财富?
(1)文化成就:扬雄的文学作品,如《蜀都赋》,描绘了成都的美丽与繁华,展示了他的才华和对家乡的热爱。
(2)道德榜样:扬雄的高洁品格,被称为“西道孔子”,他的品德和学问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3)历史影响:扬雄的成就不仅影响了他的时代,还深刻影响了后世文学和文化发展,形成了成都和四川独特的文化认同。
(4)文化传承:扬雄的作品和品格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使得这些作品成为成都和四川人民的精神财富。
议一议
探究新知
2、在学校和社区中,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传承和发扬扬雄的文化和精神?
(1)在学校设置课程,专门学习扬雄的生平和他的作品,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的成就和品格。
(2)组织寻访活动和讲座,例如参观子云亭和扬雄故里,并邀请专家来讲解扬雄的故事和贡献。
(3)鼓励大家创作与扬雄有关的作品,如写作文、画画或制作手工艺品,通过创作来理解扬雄的文化。
(4)在社区开展宣传活动,例如举办扬雄文化展览、故事会和读书会,让更多人知道扬雄的故事和精神。
(5)设立“扬雄文化日”,在这一天集中进行纪念和学习活动,加强对扬雄文化的认识和传承。
议一议
探究新知
研学拓展
活动一
四川自古文风鼎盛,有“蜀儒文章冠天下”的美誉。历史上出过不少名闻全国的文学家与思想家,极大丰富了中华文化宝库。
探究新知
研学拓展
活动一
同时,四川也留下了“自古诗人例到蜀”的美谈,无数入蜀诗人在这里写下了中国文学史中璀璨不朽的诗篇,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探究新知
研学拓展
活动一
在探寻司马相如与扬雄的足迹后,让我们走近入蜀诗人,品味古典诗词中的四川,感受四川人文之美,体验中华文化的包容开放。
探究新知
1、入蜀诗人的创作对四川和中国的文化发展有哪些影响?
(1)蜀诗人通过他们的诗作,把四川的美景、文化和风土人情传播到了全国各地,使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四川。
(2)他们在四川创作的诗篇,增加了中国文学的丰富性,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作,成为中华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3)这些诗篇通过描绘四川的景物和人情,增强了当地人的文化认同感,激励他们珍惜和传承自己的文化遗产。
(4)入蜀诗人的作品对后世的诗人和文学爱好者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人仿效他们的风格,继续探索和赞美四川。
议一议
探究新知
2、通过这些诗篇,你对四川的历史有什么新的认识或发现?
(1)通过诗人的描述,我了解到了四川的地理特点,如蜀道的险峻、成都的繁华等。
(2)这些诗篇体现了四川的文化底蕴,比如扬雄描绘的“成都之郊,沃野千里”,展示了当时成都的繁荣与富饶。
(3)从诗人的作品中,我看到了四川人的生活习俗和人文风情,反映了蜀地的生活。
(4)一些诗篇提到了历史事件,例如杜甫的诗中常常流露出对安史之乱后的感慨,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四川在历史上的地位和重要性。
(5)通过阅读这些诗篇,我感受到了入蜀诗人们对四川的热爱和感叹,激发了我对四川历史和文化的兴趣。
议一议
探究新知
研学拓展
活动一
任务一:歌咏四川诗歌品鉴
1、1958年,毛泽东主席在成都期间,圈阅了唐、宋、明诗人歌咏四川的一些诗词。这些诗词后被结集成《诗词若干首--唐宋明朝诗人咏四川》一书,并公开出版,影响深远。请阅读该书,选择其中你喜欢的歌咏四川的名篇名句,完成下表。与同学们分享交流后,补充或完善你的记录。
探究新知
研学拓展
活动一
任务一:歌咏四川诗歌品鉴
序号 诗人 朝代 诗词名称 关于四川的名篇或名句
示例 李白 唐朝 蜀道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1 李商隐 唐朝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2 王勃 唐朝 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探究新知
研学拓展
活动一
任务一:歌咏四川诗歌品鉴
2、在上表中选择一首你喜欢的诗词,了解该诗词作者在四川的经历并对其中的“四川元素”进行解读。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描绘了诗人身处四川巴山地区,晚上听着秋雨拍打池塘的声音,反映了四川山区多雨的气候特点和秋夜的宁静氛围。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表达了诗人在四川夜雨中对远方亲友的思念,期盼能够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回忆在巴山夜雨中的情景,体现了四川巴山地区对诗人感情生活的影响。
探究新知
研学拓展
活动一
任务一:歌咏四川诗歌品鉴
3、地域文学犹如涓涓细流,不断汇入中国文学的大江大河,由此形成恢宏壮阔、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学版图。请以上表中的“歌咏四川的名篇名句”为例,简要分析其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
《夜雨寄北》名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影响:
地域特色: 杜甫对成都春雨的细腻描绘,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人文生活,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文学贡献: 杜甫的作品提升了现实主义诗歌的表达层次,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探究新知
1、为什么四川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能激发这么多诗人的创作灵感?这些作品对我们了解四川有什么帮助?
(1)壮丽山川:四川有壮丽的山川,如峨眉山和蜀道,激发了诗人的灵感。
(2)丰富人文:四川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如都江堰和乐山大佛,很多诗人都喜欢。
(3)风土人情:四川的独特民俗文化,给诗人们提供了创作的素材。
(4)真实体验:许多诗人亲自到访四川,他们的体验使作品更真实。
(5)了解四川:这些作品让我们了解四川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
议一议
探究新知
2、通过这些诗篇,你对唐宋明时期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有什么新的理解或发现?
(1)交通状况:李白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说明当时交通很难。
(2)经济繁荣:扬雄的《蜀都赋》展示了成都的经济繁荣。
(3)生活状态: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反映了普通人的生活艰辛。
(4)政治动荡:杜甫的诗表达了安史之乱对生活的影响。
(5)文化繁荣:入蜀诗人的作品展示了唐宋明时期四川的文化繁荣。
议一议
探究新知
研学拓展
活动一
任务二:旅游线路设计
1、查阅古代著名诗人们在四川的足迹,以“咏四川诗歌,扬中华文化“为主题设计一条旅游线路,完成下表。
旅游线路名称 夜雨寄思·巴山文化之旅
沿途历史遗迹/自然景观人文建筑 巴山(大巴山)——成都杜甫草堂——锦江夜游
代表性诗人及其关于四川的名句 李商隐:《夜雨寄北》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线路推荐理由 这条线路通过参观巴山等地,让我们亲身感受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描绘的巴山雨夜场景,并体验杜甫草堂的文化氛围和锦江夜游的美景。既能欣赏自然风光,又能感受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了解四川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旅游线路设计表
探究新知
研学线路推荐(二)
线路分布 研学主题 研学内容 时间/天 研学评价
郫都望丛祠一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一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神秘辉煌的古蜀文明 古蜀文明的起源;古蜀先王的传说;古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古蜀文明的珍贵文物 2 活动过程表现;分组形成研学交流专题,以文本方式进行成果交流;材料归入综合实践活动记录
成都武侯祠一阆中汉桓侯祠(张飞庙)一广元剑门关、翠云廊、昭化古城 遍布四川的三国遗迹 蜀汉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与智慧;蜀汉名士名将的忠义精神与英雄气概;蜀道的自然风光与战略意义;三国时期蜀地的文化风俗;三国遗址建筑的设计理念与文化特色 3
江油李白故居一杜甫草堂一眉山三苏祠一乐山郭沫若故居 文星闪耀的蜀中大地 蜀地文坛巨匠们的生平事迹与其生活的历史时代;蜀地文坛巨匠们的文学风格与文学成就;蜀地文坛巨匠们的人生态度、治世情怀及对蜀地文化的影响 3
大邑安仁古镇一理县桃坪羌寨––丹巴碉楼 独具特色的民居民俗 四川不同地区民居的建筑特色与文化理念;四川不同地区民俗的历史传统与文化魅力;四川不同地区民居民俗资源的传承保护与开发 2
探究新知
诗词是记录和传承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诗词,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一个地方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和历史传说。四川作为一个文人墨客钟爱的宝地,展现了诗词与地方文化的深刻联系。
知识拓展
探究新知
文人荟萃:四川自古是众多文人墨客钟爱的创作之地,李白、杜甫等大诗人都在此留下了不朽的作品。
知识拓展
探究新知
自然美景:李白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生动描绘了四川的险峻山川,展现了蜀地独特的自然风貌。
知识拓展
探究新知
人文景致:杜甫在成都草堂的诗作,不仅记录了他在蜀地的生活,还深情刻画了当地的人文景致,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知识拓展
探究新知
风土人情:四川丰富的风土人情和独特的地方文化,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如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在青城山广为传颂。
知识拓展
探究新知
历史传承:通过这些诗词,我们不仅欣赏到了优美的文学作品,还感受到了古人对四川的深厚情感和历史文化,增强了我们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
知识拓展
探究新知
1、李白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描述了怎样的自然景观?你认为这句诗有哪些特别之处?
(1)险峻山川:描述了蜀道上高山峻岭和悬崖峭壁的险峻景观。
(2)高度夸张:用“难于上青天”这样的夸张比喻突显蜀道的艰难。
(3)强烈震撼:通过极尽夸张的描述手法,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蜀道的危险和诗人的感叹。
(4)自然险阻:展现了自然界的巨大障碍使人望而生畏,突显了旅行的艰辛。
(5)独特景象:提供了一幅独特的自然画卷,展现了其他地方少见奇特景观。
议一议
探究新知
2、今天的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古代诗词和它们所反映的文化遗产?
(1)修建和维护:修建和维护与诗词相关的历史遗迹和景观,如杜甫草堂。
(2)开设课程:在学校里开设中国古代诗词课程,让学生们学习和背诵经典作品。
(3)文化活动:组织诗歌朗诵比赛和文化节活动,提高公众对古代诗词兴趣和认识。
(4)数字化保存:利用现代技术对古代诗词进行数字化保存,建立在线数据库。
(5)多媒体传播:利用影视、动画和新媒体,通过多种形式呈现古代诗词的内容和背景,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
议一议
课堂总结
1
了解汉赋大家生平与成就
蜀中赋圣耀千秋 中华文脉传万代
2
掌握传承传统文化的方法
3
理解蜀地文化的丰富底蕴
4
探讨结合古今创新的途径
板书设计
开展问卷调查活动
开展问卷调查活动
了解敬老爱老美德
认识需要帮助的老人
熟悉问卷调查的方法
劳动之识——设计问卷需注意问题
劳动之行——能合作完善问卷设计
蜀中赋圣耀千秋 中华文脉传万代
1、了解汉赋大家生平与成就
2、掌握传承传统文化的方法
3、理解蜀地文化的丰富底蕴
4、探讨结合古今创新的途径
课后作业:
1、参与研学活动后,你对蜀地文化和汉赋有什么新的认识?
课后作业
1、参与研学活动后,你对蜀地文化和汉赋有什么新的认识?
我了解到蜀地历史文化非常深厚,孕育了很多著名的文学家,如司马相如和扬雄。
我学会了欣赏汉赋作品的结构和语言之美,并感受到汉赋作为一种独特文学形式的魅力。
我发现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依然很重要,让我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通过实地考察,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蜀地文化,提高了我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
我体验到汉赋中所描述的生活场景和社会现象,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古代人的生活和思想。
60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