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二 第7课《独具特色的民居民俗》课件+素材-【川教版】《可爱的四川》7至8年级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主题二 第7课《独具特色的民居民俗》课件+素材-【川教版】《可爱的四川》7至8年级

资源简介

(共63张PPT)
第七课时
独具特色的民居民俗
(川教版)七至八年级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总结
07
板书设计
04
知识拓展
课后作业
08
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川西民居的设计和用材,理解其天人合一的理念,思考如何应用到现代绿色建筑中,推动可持续发展。
01
02
03
04
探讨川西民居为什么设计成大坡度房顶和开敞通透的室内,学习其在节能、防火、防晒等方面的智慧。
深入讨论传统文化活动,如川剧、羌绣等,体会这些活动在文化传承、社区生活和自我认同中的重要性。
了解古镇保护与现代化发展的关系,通过实地考察和收集资料,思考如何在保存文化遗产的同时改善居民生活。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民居民俗是围绕聚落选址、民居建筑等方面形成的风俗习惯,其中蕴含着各民族长期积累的生产生活经验,以及协调人与自然生态环境、营造理想生存环境的智慧。今天,四川的特色民居和民俗已成为令人引以为豪的文化遗产,也成为人们休闲娱乐、访古探幽的好去处和好载体。你走进过川西民居典范——成都大邑安仁古镇吗?你参观过“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理县桃坪羌寨吗?你攀登过“东方金字塔”———丹巴碉楼吗?
探究新知
川西民居典范——成都大邑安仁古镇
活动一
川西民居讲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建材以木头、石灰、青砖、青瓦、竹子为主,既经济节约,又与环境协调一致,相映成趣,呈现出一种相互映衬的质感美和自然美。
探究新知
议一议
活动一
1、川西民居的设计理念对我们今天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有何启示?
(1)利用当地资源:川西民居主要使用木头、石灰等当地材料,节省了运输成本。现代绿色建筑也应利用本地环保材料,降低碳足迹。
(2)适应自然环境:川西民居根据当地气候设计,如坡屋顶排水、厚墙保温。绿色建筑也应根据气候进行节能设计。
(3)与自然和谐共生:川西民居的庭院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环境,保持空气清新。现代绿色建筑也应加入绿化,营造宜居环境。
(4)节能环保用材:川西民居使用自然环保材料,减少加工过程。现代建筑应选择低碳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一
1、为什么川西民居一般房顶呈大坡度状,屋檐前倾面积大,室内开敞通透?
(1)防止雨水渗漏:川西地区降雨较多,大坡度的房顶有助于迅速排除雨水,防止水渗进屋内。
(2)保护墙壁和基础:屋檐前倾面积大能遮挡雨水,保护墙壁和房屋基础不受侵蚀。
(3)防晒遮阳:屋檐前倾面积大还能遮挡强烈的阳光,减少室内温度升高,保持凉爽。
(4)促进空气流通:室内设计开敞通透,有助于空气流通,使房间更加通风透气,提升居住舒适度。
(5)自然采光:开敞的设计允许更多自然光进入室内,减少对电灯的依赖,节省能源。
探究新知
川西民居典范——成都大邑安仁古镇
活动一
位于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市城区约40千米的大邑县安仁古镇,历史悠久,早在唐武德三年(620)就建制安仁县。民国时期修建的建筑群落,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葩,被誉为“川西建筑文化精品“
探究新知
查一查
活动一
1、安仁古镇的建筑群落为什么被誉为“川西建筑文化精品“?
(1)历史悠久:安仁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唐朝至今已有1400多年,这段历史积淀使得这里的建筑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2)独特风格:民国时期修建的建筑,融合传统和新元素,形成独特风格。
(3)保存完好:安仁古镇的建筑群保存良好,能较好地展示和传承川西传统建筑文化,给后来的人们提供了珍贵的历史和文化资料。
(4)文化价值高:作为川西建筑文化的代表,反映了当时的生活方式和习俗。
(5)工艺精湛:古镇的建筑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使用了许多传统工艺,体现了古代工匠精湛的建筑技术和智慧。
探究新知
川西民居典范——成都大邑安仁古镇
活动一
安仁古镇著名景点有刘氏庄园建川博物馆聚落、民国公馆老街、巴蜀画派画院、老电影博物馆等。
探究新知
川西民居典范——成都大邑安仁古镇
活动一
安仁古镇各种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有闹元宵烧龙灯、迎神会、川剧表演、讲评书、打金钱板、传统手工艺中的石缸和木家具制作、传统婚庆仪式、以物换物节等。
探究新知
议一议
活动一
1、为什么保持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活动很重要?
(1)保持和传承传统文化活动可以保护和延续历史文化,保存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
(2)增进文化认同:通过参与和了解传统文化活动,能够增强人们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教育下一代:传统文化活动是很好的教育资源,可以教会年轻一代历史、艺术和传统技能。
(4)促进旅游业:保持传统文化活动可以吸引游客,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5)丰富社区生活:这些活动能够丰富社区生活,带来社交和娱乐的机会,增强社区凝聚力。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一
1、为安仁古镇的开发与保护提一条合理的建议。
(1)建立严格的文物保护条例,确保古建筑和历史遗迹不被破坏或随意改建。
(2)定期对古建筑和景点进行维护和修缮,保持其原有风貌,防止自然和人为损坏。
(3)设置游客上限,以防过度旅游对景区造成压力,保护古镇整体环境和文化氛围。
(4)定期组织传统文化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推动文化传承和旅游发展。
(5)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开发与保护工作,确保社区利益,同时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
(6)设计不同主题的游览线路,如历史文化线路、古建筑线路等,吸引更多游客,同时引导合理的旅游流量。
探究新知
“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理县桃坪羌寨
活动一
桃坪羌寨,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杂谷脑河畔桃坪乡。公元前111年,西汉在此设广柔县,桃坪作为县辖隘口和防御要塞便已存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探究新知
“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理县桃坪羌寨
活动一
桃坪羌塞距离理县城区约40千米,距汶川城区约16千米,距成都约139千米,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九(塞)黄(龙)线旅游圈的重要景区。
探究新知
“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理县桃坪羌寨
活动一
桃坪羌寨是碉楼与民居融为一体的建筑群,寨内一片黄褐色的石屋顺陡峭的山势上垒,其完善的地下水网、四通八达的通道和碉楼有机结合的迷宫式建筑艺术,被中外学者誉为“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神秘的东方古堡“。
探究新知
“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理县桃坪羌寨
活动一
羌寨修建施工时不绘图、不测算、不吊线,信手砌成,结构匀称,棱角突兀,雄伟坚固,精巧别致,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观,令人叹为观止。寨内民居房间宽阔,梁柱纵横,一般有一至三层,上面为住房,下面设牛羊圈舍和农具堆放间。
探究新知
议一议
活动一
1、桃坪羌寨完善的地下水网的作用。
(1)保证饮用水:地下水网确保了村民日常所需的饮用水供应,无论是干旱还是其他自然灾害,都能提供稳定的水源。
(2)生活便利:完善的地下水网让村民使用水更加方便,日常生活都能更快捷地完成。
(3)灌溉农田:地下水网不仅提供饮用水,还可以用于灌溉周边的农田,帮助庄稼生长,保障粮食生产。
(4)防火安全:在火灾发生时,地下水网能够迅速提供大量水源,有效防止火势蔓延,保护居民和建筑安全。
(5)增强防御力:在防御战时,地下水网可以提供水源供应,不用依赖外界水源。
探究新知
“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理县桃坪羌寨
活动一
羌族最隆重的民族节日为“祭山会”(又称转山会)和“羌年会”(又称羌历年),分别于春、秋季举行,实际上是一种春祷秋酬的农事活动。
探究新知
“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理县桃坪羌寨
活动一
羌绣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也是桃坪姑娘的拿手绝活。羌族歌舞是桃坪羌寨的一大特色民俗活动。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一
1、收集羌绣图片或实物,感受羌绣的魅力。
探究新知
“东方金字塔”——丹巴碉楼
活动一
位于大渡河流域的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素有“千之国”的美称现存古碉500余座,数量居全国第一。
探究新知
“东方金字塔”——丹巴碉楼
活动一
古形式多样,有四角、五角碉、八角碉、十三角碉,其中最常见的是四角碉。古功能较多,大致分为军事、宗教、居住等。
探究新知
“东方金字塔”——丹巴碉楼
活动一
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丹巴古碉群是嘉绒藏族灿烂文化的象征和悠久历史的见证。
探究新知
“东方金字塔”——丹巴碉楼
活动一
最早见于史籍《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依山居止,累石为室,高者至十余丈,为邛笼”,“邛笼”即为古碉。南北朝时期,丹巴已碉楼林立,五代以后,碉楼建筑技术就已成熟。
探究新知
“东方金字塔”——丹巴碉楼
活动一
历经战争的破坏和风雨的侵蚀、地震的考验,丹巴古仍拔地警天巍然屹立。
探究新知
“东方金字塔”——丹巴碉楼
活动一
2006年,丹巴古碉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后,丹巴碉楼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探究新知
“东方金字塔”——丹巴碉楼
活动一
古碉、藏寨民居交相辉映,如诗如画。丹巴藏寨多又美,其中享有“童话世界”美称的甲居藏寨更是自然环境与建筑文化的完美结合,宛如仙境,入选“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
探究新知
议一议
活动一
1、丹巴为什么会有众多古碉?
(1)历史原因:丹巴县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有许多碉楼,为了防御外敌入侵而建造。
(2)地理条件:丹巴地处高山地区,地形复杂,碉楼可以利用地势进行有效的防守。
(3)多样功能:碉楼的功能多样,包括军事防御、宗教场所、居住等,因此建造了很多。
(4)文化习俗:碉楼是嘉绒藏族文化的象征,反映了当地独特的建筑文化和历史传统,因此广泛分布。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一
1、探究丹巴碉楼屹立千年不倒的秘密。
(1)优质建材:碉楼用坚硬的石头建造,具有很强的抗风雨和抗震能力。
(2)巧妙设计:碉楼的设计巧妙,结构复杂,底部宽大稳固,逐层收缩增加了整体的稳固性。
(3)优秀工艺:建造碉楼工匠技艺精湛,施工工艺严格,确保了耐用性和抗毁性能。
(4)地下水网保护:丹巴的地下水网完善,为碉楼提供了水源,也有助于保护碉楼不受水害侵蚀。
(5)文化传承:碉楼建筑技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之对文物的有效保护和修缮,使得碉楼能得到很好的维护和传承。
探究新知
“东方金字塔“——丹巴碉楼
活动一
丹巴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甲居藏寨、墨尔多神山、中路石棺葬墓群、莫斯卡格萨尔石刻、党岭、梭坡古碉群以及极富传奇的十三角古碉等争相辉映。
探究新知
“东方金字塔“——丹巴碉楼
活动一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景观村落”“古碉·藏塞·美人谷”“东女国故都”等旅游形象品牌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
探究新知
议一议
活动一
1、你认为保护和推广丹巴的文化旅游资源有什么重要性?
(1)保护历史文化:保护丹巴的文化旅游资源有助于保留当地的历史和文化,传承给后代,让他们了解过去的传统和生活方式。
(2)提升旅游吸引力:推广丹巴的独特旅游资源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增加旅游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3)教育意义:丹巴的文化和历史资源是活生生的教科书,可以让学生通过参观和体验更好地学习历史和文化知识。
(4)促进居民就业:发展旅游业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探究新知
“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川西林盘
活动一
辽阔的川西平原像一幅蜀锦,在天地间延伸展开。在这广袤的大地在蜿蜒的河流旁,大小不一的“绿宝石”星罗棋布,那便是蜀地乡村上,固有的一种传统聚居模式——川西林盘。
探究新知
“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川西林盘
活动一
川西林盘是指川西平原及丘陵地区农家院落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的农村居住环境形态。
探究新知
“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川西林盘
活动一
传统的川西林盘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中心的建筑区域,由房舍和院坝组成的院落。
探究新知
“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川西林盘
活动一
第二部分,围绕在建筑周围的“林”,首先是菜地、花木和果树等,再是由高大茂盛的竹林与树木构成的绿色屏障。
探究新知
“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川西林盘
活动一
第三部分,外围农田,是人们就近耕作的场所,一般是水稻田。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一
1、通过查阅资料或实地考察,了解川西林盘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并尝试绘制川西林盘的示意图。
探究新知
“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川西林盘
活动一
川西林盘发源于古蜀文明时期,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作为一种特色的文化景观,川西林盘及其相关的传统习俗,反映了蜀地先民“天人合一”的生产生活智慧。
探究新知
“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川西林盘
活动一
川西林盘是天府文化、成都平原农耕文明和川西民居建筑文化的鲜活载体,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
探究新知
“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川西林盘
活动一
2007年,成都市启动了对川西林盘的保护建设工作。在修复过程中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等川西林盘基本要素,通过“整田、护林、理水、改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林盘院落。
探究新知
“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川西林盘
活动一
川西林盘的保护建设工作,为成都市建设美丽宜居的公园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撑。
探究新知
“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川西林盘
活动一
川西林盘保护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
“整田”——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农田规模化、景区化改造,形成“一村一景、移步换景、看景辨村”的大美田园形态。
“护林”——保护茂林修竹,为林盘赋予新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理水”——依托都江堰等精华灌区等自流灌溉水系,提升水景观,营造临水而居、伴水而息生态生活环境。
“改院”——按照“乡土化、现代化、特色化”的原则改造和建设林盘建筑,打造特色鲜明、风貌和谐的居住与游憩空间。
探究新知
议一议
活动一
1、川西林盘为什么能够反映蜀地先民的生产生活智慧?
(1)与自然和谐共处:川西林盘的设计体现了先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如利用山水林田进行合理布局,既保护了环境,又满足了生活和生产的需求。
(2)资源合理利用:先民巧妙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如水源、土地和森林,通过自流灌溉系统和土壤管理,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3)防御和安全:林盘的布局不仅美观,还具有防御功能。建筑密集且相互支撑,形成了一个坚固的社区,有效保护居民安全。
(4)文化传承:林盘中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反映了先民的文化传承,如农耕文化和天人合一的理念,这种生活智慧代代相传。
探究新知
议一议
活动一
2、在保护川西林盘的同时,如何平衡现代化和传统文化保护的关系?
(1)合理规划:要制定合理规划,使现代化建设与传统文化保护相结合,划定保护区与发展区,避免破坏文化遗产。
(2)改造保留原貌:在现代化改造时,尽量保留林盘的原貌,使用符合传统风格的材料和设计,同时改善基础设施。
(3)社区参与:鼓励居民参与保护和建设工作,让他们了解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让现代化建设更符合实际需求。
(4)科技助力:利用现代科技如3D扫描和仿真技术进行文物保护和修复,在不破坏原有结构的前提下提升保护效果。
探究新知
古镇保护与居民生活
活动一
古镇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见证,也是现代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古镇不仅可以传承文化,还能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探究新知
古镇保护与居民生活
活动一
1、历史文化的传承:古镇保护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增强了居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
探究新知
古镇保护与居民生活
活动一
2、经济发展的机遇:古镇保护吸引大量游客,带动旅游业发展,为居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探究新知
古镇保护与居民生活
活动一
3、基础设施的改善:古镇保护过程中,通常会提升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使居民生活更加便利。
探究新知
古镇保护与居民生活
活动一
4、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古镇保护有助于维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
探究新知
古镇保护与居民生活
活动一
5、传统文化活动的复兴:保护古镇能够复兴和推广如庙会、手工艺展示等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探究新知
古镇保护与居民生活
活动一
6、现代化与保护的平衡:在保护古镇的同时,需要兼顾居民对现代医疗、教育、交通等设施的需求,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平衡。
探究新知
古镇保护与居民生活
活动一
7、社区认同和凝聚力:通过保护和利用古镇的历史文化资源,增强社区居民之间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探究新知
古镇保护与居民生活
活动一
8、居民参与的重要性:古镇的保护不仅是政府的责任,还需要居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共同维护和发展家园。
探究新知
议一议
活动一
1、为什么居民的参与在古镇保护中很重要?
(1)保留文化遗产:古镇保存了丰富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迹,让后代能够看到和学习到过去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2)传承传统技艺:古镇中常常有许多传统手工艺,通过保护古镇,可以让这些技艺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
(3)增强文化认同:保留古镇的历史文化可以增强居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维系社区的文化根基。
(4)教育资源丰富:古镇本身就是活生生的历史教材,可以为学校和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了解本地和国家的历史。
探究新知
议一议
活动一
2、古镇保护如何为当地居民提供经济发展的机会?
(1)发展旅游业:古镇保护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2)刺激消费市场:游客的到来增加了当地餐饮、住宿、购物等消费需求,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多样化发展。
(3)手工艺品销售:传统手工艺品在古镇中很受游客欢迎,保护古镇为手工艺者提供了展示和销售产品的平台,增加收入。
(4)增加就业机会: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古镇的保护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如导游、服务员、手工艺人等。
课堂总结
1
了解川西民居设计体会环保美
独具特色的民居民俗
2
熟悉传统文化活动增强认同感
3
掌握古镇保护方法兼顾现代化
4
认识川西林盘结构学习活智慧
板书设计
开展问卷调查活动
开展问卷调查活动
了解敬老爱老美德
认识需要帮助的老人
熟悉问卷调查的方法
劳动之识——设计问卷需注意问题
劳动之行——能合作完善问卷设计
独具特色的民居民俗
1、了解川西民居设计体会环保美
2、熟悉传统文化活动增强认同感
3、掌握古镇保护方法兼顾现代化
4、认识川西林盘结构学习活智慧
课后作业:
1、川西林盘的组成部分有哪些,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课后作业
1、川西林盘的组成部分有哪些,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建筑区域:林盘的中心部分,由房舍和院坝组成。是居民日常生活、接待客人和开展各种家庭活动的主要场所。
围绕建筑的“林”:包括菜地、花木、果树等,再由高大的竹林和树木构成的绿色屏障。提供食物、美化环境,并起到防风、防尘、降噪的作用。
外围农田:位于建筑和“林”之外,是耕作的场所。能方便进行农作物的种植和管理,为居民提供粮食和经济作物。
水源系统:川西林盘通常紧邻河流或水道,方便灌溉农田和日常生活用水,保证了水资源的充足供应。
庭院空间:位于房舍周围,通常栽种花草或搭建小亭子,是居民休闲、娱乐和社交活动的重要区域,增强了居住的舒适度和生活的品质。
防护林带:外围高大的树木和竹林不仅仅美化环境,还起到防护作用,保护居民免受洪水、强风和其他自然灾害的侵害。
62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