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学习目标】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学习明确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作用,阐明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如何弘扬?【学习重难点】1.区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如何弘扬民族精神【自主学习一】1.如何区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结合课本P97+P100“相关链接”进行分析【同步检测一】1.近日,贵州台盘村的“村BA”网络爆火!啦啦队穿着民族服饰上演“最炫民族风”,“村BA”总决赛冠军获得了国家级非遗苗族银帽。随着“村BA”的火爆,带动了当地的服务经济,比赛第一天,当地文化吉祥物玩偶、篮球、队服等特色文创产品,就售出了5000多元。这表明( )①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可以激发民族的创造力②民族服饰和苗族银帽作为文化载体,可以引领风尚推动发展③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文化发展④优秀文化能促进经济发展,该村通过文化振兴赋能乡村振兴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D【详解】①: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①排除。②:民族服饰和苗族银帽作为文化载体,但不能引领风尚推动发展,②说法错误。③:啦啦队穿着民族服饰上演“最炫民族风”,“村BA”总决赛冠军获得了国家级非遗苗族银帽,说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文化发展,③符合题意。④:随着“村BA”的火爆,带动了当地的服务经济,比赛第一天,当地文化吉祥物玩偶、篮球、队服等特色文创产品,就售出了5000多元,说明优秀文化能促进经济发展,该村通过文化振兴赋能乡村振兴,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电影《长安三万里》对于传统文化的表达并不局限于唐诗,音乐、舞蹈、书法、服饰等都很好地融入到影片的故事讲述中。影片借鉴日韩“双男主”叙事模式,用视觉化语言展现诗人们在历史洪流中的坚持和抉择,开创了中国动画电影的新美学。该影片的成功之处在于( )①融通古今中外资源,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②取材积极向上,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坚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全面学习和吸收借鉴外来文化④其传播手段的创新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前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详解】①②:电影《长安三万 里》对于传统文化的表达并不局限于唐诗,音乐都很好地融入到影片的故事讲述中。影片借鉴日韩“双男主”叙视诗人们在历史洪流中的坚持和抉择开创中国动画电影的新篇章。这表明该影片融通古今中外资源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取材积极向上,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①②符合题意。③:要坚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但不是全面学习和吸收借鉴外来文化,而是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③错误。④:传播手段的创新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不是前提,④错误。故本题选A。3.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创作灵感源于《千里江山图》,以古典文学的叙事方式、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意念的流动构建起全剧的精神世界,通过人物的虚实交错、情感的古今交融,将悠远绵长的传统文化意象,赋予了无限的生命力和想象力。该剧的创作( )①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②体现了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③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①③:《只此青绿》创作灵感源于《千里江山图》,以古典文学的叙事方式、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意念的流动构建起全剧的精神世界,通过人物的虚实交错、情感的古今交融,将悠远绵长的传统文化意象,赋予了无限的生命力和想象力,这说明该剧的创作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也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①③正确。②④:材料强调的是中华传统文化,不涉及民族文化问题,也即是没体现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②④排除。故本题选A。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杨门女将》中,众女将头戴七星额耍起翎子功威风凛凛;《徐策跑城》中,老徐策意气风发将纱帽两侧的翅子耍得虎虎生风;《打金枝》里,公主凭借头上珠翠闪烁的华丽凤冠震慑全场……舞台上的戏曲绝活让人眼花缭乱拍手称奇,而表演者头上珠光宝气的盔帽无疑为其增彩不少。盔帽,是戏曲演出道具中的一部分,是中国传统戏曲中人物所戴各种冠帽的统称。每一个盔帽都是一个故事,深深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盔帽虽小,却融合了美术、服饰、刺绣等多种文化和艺术元素,综合运用雕、刻、挖、嵌、堆、塑、染、绣、扎、贴、胶、漆等多种制作手法。随着现代社会娱乐文化的多元化,传统戏曲的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盔帽制作技艺也出现了后继无人的问题。有人说,盔帽制作效率极低,已经不合时宜,我们应心平气和地承认和接受其没落。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文化生活的丰富,盔帽制作技艺的传承面临困境。②盔帽技艺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生动体现,背后承载的文化价值彰显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③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挖掘盔帽技艺的时代价值,传承其独特的艺术智慧,并与现代工艺和设计理念相融合,实现对戏曲文化和盔帽技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因此,上述观点是不科学【自主学习二】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有何作用?爱国主义的重要性及其作用是什么?2.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同步检测二】1.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和发展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下列关于民族精神匹配正确的是( )A.伟大团结精神——维护国家尊严,展现民族风采B.伟大梦想精神——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C.伟大创造精神——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比欧洲早近一千年D.伟大奋斗精神——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C【详解】C:“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比欧洲早近一千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C正确。A:维护国家尊严,展现民族风采,体现的是爱国主义精神,A错误。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人和,体现伟大团结精神,B正确。D: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的是爱好和平,D错误。故本题选C。2.工匠精神源于“工”这一古老职业,鬼斧神工、炉火纯青等都是对“工”之技艺的形象表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诸多大国工匠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创造了一个个工程技术奇迹。工匠精神( )①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③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 ④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详解】①:工匠精神源于“工”这一古老职业,鬼斧神工、炉火纯青等都是对“工”之技艺的形象表达。工匠精神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①正确。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而不是工匠精神,②不符合题意。③: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③不符合题意。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诸多大国工匠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创造了一个个工程技术奇迹。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④正确。故本题选B。3.2023年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60周年。六十年来,雷锋精神历久弥新,成为一面永不褪色、光芒永存的精神旗帜;“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响彻中国大地,成为鼓舞和激励亿万青少年成长进步的强大动力。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因为它( )①具有超越性,不受一定时期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②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③与时俱进,在不同时期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和形式④适应了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实践需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详解】②④:本题需要回答的问题,是雷锋精神永恒的原因。雷锋精神之所以是永恒的:一是因为它生动诠释了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方向和趋势的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生动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二是因为它适应了时代和实践要求,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和践行,因此,选项②和④是正确的。①:雷锋精神具有超越性,但不是超越一定时期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和制约,而是超越一定时期时空范围的限制,因此,选项①是不正确的。③:雷锋精神是与时俱进的,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内涵,但其基本内涵具有质的稳定性,不可能被完全替换,因而选项③是不正确的。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易错易混】1.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才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2.民族精神是一成不变的3.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民族精神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5. 对于传统文化要全盘继承。6.伟大创造精神是当前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7.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内涵和形式上改造,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8.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转化9.我们红色文化的传承需要积极弘扬传统文化1.【解析】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2.【解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和表现形式往往有差异,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推陈出新,丰富和充实着自身的内涵。3.【解析】 中华民族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推陈出新,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但它们有共同的基本内涵4.【解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5.【解析】对于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6.【解析】伟大创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但不是核心;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7.【解析】 创造性转化8.【解析】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9.【解析】我们红色文化的传承需要积极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课堂检测】1.“岁朝图”原是文人雅士为祈福新年而以鲜花、果蔬等为素材创作的绘画作品。到了近代,齐白石等绘画大师将“岁朝图”生活化、世俗化,他的“岁朝图”中寓意吉祥富贵的牡丹花绽放,鞭炮、红灯笼、酒杯等“俗物”汇聚,表达新年的喜悦和祝福,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年画”。人们喜欢齐白石“岁朝图”,是因为该作品( )①充满民俗特色,展现传统节日的欢庆氛围 ②贴近民众生活,承载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③反映作者理想,解构节日文化的传统内涵 ④恪守传统风格,再现传统文化的清雅意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分析】 【详解】①:齐白石的“岁朝图”中寓意吉祥富贵的牡丹花绽放,鞭炮、红灯笼、酒杯等“俗物”汇聚,以充满民俗特色的画面表达新年的喜悦和祝福,选项①直接扣紧材料设置,因此是正确的。②:齐白石的“岁朝图”贴近生活、贴近民众,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满足了人们欢度新年的精神需求,因此选项②是正确的。③:生活化、世俗化的“岁朝图”赋予节日文化更加丰富的内涵,体现了画家的追求,解构节日文化的传统内涵的理解显然是不正确的,因此选项③是错的。④:传统“岁朝图”原是文人雅士为祈福新年而创作的绘画作品,齐白石的“岁朝图”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恪守传统风格的理解不符合题意,因此选项④是错的。故本题选A。2.广袤的神州大地上,处处留下青年奋斗的足印。从攻克“卡脖子”的科技难题到写好乡村振兴的宏大文章,从筑梦经济建设大舞台到服务社会民生最基层,无数青年扛起责任,勇毅担当,用拼搏奉献书写了新时代青春答卷。他们用行动( )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构筑中华民族精神③证明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 ④表明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详解】①③:从攻克“卡脖子”的科技难题到写好乡村振兴的宏大文章,从筑梦经济建设大舞台到服务社会民生最基层,无数青年扛起责任,勇毅担当,用拼搏奉献书写了新时代青春答卷。他们用行动证明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用实际行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③符合题意。②:材料表明新时代青年用行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而不是构筑中华民族精神,②错误。④:材料表明新时代青年用实际行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3.革命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激发了人们对建党先驱的无限怀念。2021年夏天,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赵世炎等先烈的墓前,堆放着“寄”往百年前的信笺。“肉体已逝,脊梁仍在。”“自从知道你的故事,我爱上了历史。谢谢你,让我能坐在阳光下读书。”从这些与革命先烈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我们感受到( )①现代传媒显示出丰富民族精神的强大功能②伟大建党精神早已融入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血脉③即使时代变迁,中华民族精神依然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④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详解】①:现代传媒只是传播文化的手段,并没有丰富民族精神的功能,①排除。②③:革命题材电视剧激发了人们对建党先驱的无限怀念,“肉体已逝,脊梁仍在”,表明伟大建党精神早已融入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血脉;即使时代变迁,中华民族精神依然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②③符合题意。④:人们的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4.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习近平指出,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持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精神的指引下,踔厉奋发,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开辟航空航天新天地,开创伟大事业新征程。上述材料表明( )①航天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②航天精神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③航天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④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详解】①: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①排除。②④:“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成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激励着科技工作者不断攀登新的高峰,这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②④正确。③: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③错误。故本题选D。5.杭州第19届亚运会会徽“潮涌”闪亮登场,诗情画意融汇其间,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时代气息、人文气质浑然一体;火炬“薪火”点燃中国精神,设计思想源自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庄重大气、意蕴深远;金银铜成套奖牌“湖山”以玉琮为形,方中带圆,雕刻历史画卷,传达着圆方相融、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中华民族传统哲学价值。材料表明( )①意识内容主要来自创作者的灵感和才智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创新的突出优势③体现了艺术与现实、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④文化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应当反映时代风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详解】①:意识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①错误。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杭州第19届亚运会会徽“潮涌”、火炬“薪火”、奖牌“湖山”的设计都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果,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创新的突出优势,②符合题意。③:会徽“潮涌”、火炬“薪火”、奖牌“湖山”的设计既展现了时代特点、又传达着人文气息、中国精神、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哲学价值,体现了艺术与现实、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③符合题意。④: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④错误。故本题选C。6.围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看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同学们展示了两则材料。下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式现代化关系分析正确的是(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滋养③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与底色④传统文化可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指引,推动社会的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详解】①:该选项表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没有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式现代化关系,①不合题意。②③:资料卡一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世界观、价值观、文明观经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内在的价值追求(资料卡二),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滋养,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与底色,②③符合题意。④: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指引,推动社会的发展,④错误。故7.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伟大的建党精神( )①是我们党对中华民族精神在实践中不断的丰富和发展②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永远的精神火炬③是动员和鼓舞共产党人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④作为传统文化的结晶,其形成是中华文化长期发展的结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①③:伟大的建党精神是我们党对中华民族精神在实践中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是动员和鼓舞共产党人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①③正确。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②错误。④: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的历史积淀过程,认为伟大的建党精神是“传统文化的结晶,其形成是中华文化长期发展的结果”的说法是错误的,④排除。故本题选B。8.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种灯(如下图左)的设计创意源于2000多年前中国西汉王朝的宫灯一长信灯(如下图右)。长信灯燃灯后可明可暗,有烟无尘,可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其蕴含的环保理念与“绿色冬奥”契合。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冬奥会火种灯立足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创造性转化②火种灯和古代长信灯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③冬奥会吸收传统文化精髓,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内涵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发挥积极作用中得到了传承与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②④:火种灯和古代长信灯都是中华民族创造力的体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长信灯蕴含的环保理念与“绿色冬奥”契合,这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发挥积极作用中得到了传承与发展,②④符合题意。①:冬奥会火种灯立足社会实践,实现了创造性转化,①说法错误。③:材料反映的是传统文化的继承,没有体现传统文化内涵的变化,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9.崇德向善添福气,敬老孝亲暖榕城。“拗九节”是福州十邑独有的重要传统节日,集感恩与孝道、和谐与友善、平安与祈福等价值理念于一体,扎根民间已有400多年历史。每逢“拗九”,不少身处海外的福州侨胞仍不忘品味拗九粥,追忆思乡情。由此可见,“拗九节”( )①以拗九粥这一客观事物,承载感恩和孝亲等主观联系②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是维系福州侨胞的精神纽带③作为孝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因④批判继承我国传统文化,延续着孝敬长者的中华美德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①:以拗九粥这一客观事物,承载感恩和孝亲等价值理念,但不是承载着主观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之后,仍具有客观性,①错误。②:“拗九节”是福州十邑独有的重要传统节日,每逢“拗九”,甚至不少身处海外的福州侨胞仍不忘品味拗九粥,说明“拗九节”是维系福州侨胞的精神纽带,②正确。③:“拗九节”蕴含着感恩与孝道等价值理念,是孝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因,③正确。④:材料没有涉及“拗九节”批判继承传统文化,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0.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考察时指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没有老一辈人拼命地干,没有他们付出的鲜血乃至生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新时代的青年要把红旗渠精神化作奋进的动力,努力做出无愧于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红旗渠精神是( )①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宝贵财富②当代人对前人艰苦奋斗实践过程总结的产物③对新时代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教材④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鼓舞奋斗的强大力量A.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③【解析】①:“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说明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奋斗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的宝贵财富,①正确切题。②: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修建红旗渠,形成了红旗渠精神,说明红旗渠精神源于实践,并不是“当代人对前人艰苦奋斗实践过程总结的产物”,②错误。③:“没有老一辈人拼命地干,没有他们付出的鲜血乃至生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这说明红旗渠精神是对新时代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教材,③正确切题。④: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④错误。故本题选D。11.著名作家叶舟的长篇小说《凉州十八拍》,书写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批拥有文化自觉和大义担当的凉州子弟和热血少年,满怀忠义,心系家国,勇敢前行,为新中国的诞生慷慨赴义的悲壮故事,产生很大社会反响。该作品的出版( )①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精神②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③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意义④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①:题干不反映爱好和平的内容,①不符合题意。②③:一批凉州子弟的精神气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因此作品的出版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传播爱国主义,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意义,②③正确。④: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而不是作品的出版,④排除。故本题选B。12.2023年9月,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它以考古出土文物和珍贵古籍文献为依托,通过视频呈现、多媒体互动、场景模拟、OLED透明显示屏、裸眼3D等手段, 给观众营造视觉、听觉、触觉等全方位的文化体验。中国考古博物馆( )①依托文物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②借助文化载体表达和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能够提升人们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④借助技术手段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②④:该馆通过运用视频呈现、多媒体互动、场景模拟、OLED透明显示屏、裸眼3D等手段,给观众营造视觉、听觉、触觉等全方位的文化体验,借助文化载体表达和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助技术手段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②④正确。①:该馆运用视频呈现、多媒体互动、场景模拟、OLED透明显示屏、裸眼3D等手段,改造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体现的是创造性转化,而不是创新性发展,①不符合题意。③:材料未涉及到提升人们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3.一个好的地名往往具有记录历史、传承文脉、铭刻记忆的作用。2023年,我国开展“乡村著名行动”,用新时代乡村好地名展示乡风、体现乡韵、铸造乡魂:将塑造地名品牌与文旅、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带动乡村发展致富。由此可见,开展“乡村著名行动”能够( )①发挥乡村好地名滋润与凝聚人心的功能,有助于乡风文明建设②巩固乡村好地名在乡村文化中的核心地位,推进美丽乡村建设③通过乡村好地名弘扬传统道德和人文精神,增强民众的归属感④推动乡村好地名价值的创造性转化利用,促进乡村的产业振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①:材料中指出我国开展“乡村著名行动”,用新时代乡村好地名展示乡风、体现乡韵、铸造乡魂,这表明开展“乡村著名行动”能够发挥乡村好地名滋润与凝聚人心的功能,有助于乡风文明建设,①正确。②:“巩固乡村好地名在乡村文化中的核心地位”表述不准确,乡村文化是一个多元的体系,不能简单地说地名处于核心地位,②不选。③:“弘扬传统道德”表述不准确,应该是弘扬传统美德,③不选。④:将地名与文旅、特色产业融合,带动乡村发展致富,实现了地名价值的创造性转化利用,促进产业振兴,④正确。故本题选B。二、主观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代以来,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志士,为反抗压迫而奋斗,为民族复兴而疾呼,为救亡图存而拼搏。他率先喊出了“恢复中国”“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并付诸于革命实践,终以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在中国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指出,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中国共产党人忠实继承遗志,延续民主革命事业,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经过长期艰苦奋斗,中国人民创造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迎来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辛亥革命精神,激励和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继承和弘扬辛亥革命精神,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加以分析。【答案】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辛亥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辛亥革命所展现的以民族复兴为己任、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继承和弘扬辛亥革命精神有利于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汇聚民族复兴伟力,助推历史伟业。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