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学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注意文化
9.2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班级 姓名 分数
【学习目标】
1.理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懂得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
2.认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路径,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文化自信,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文化强国。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时代之基,积极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实践。
【自主学习】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总体要求 2.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同步检测】
1.《求是》杂志刊登习近平总书记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章强调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跳出“身边的小小的悲欢”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这一论断的依据是(    )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文化的发展   ②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的创作源泉  
③文化是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孕育和创造的  ④优秀的作品来源于文艺工作者的灵感和汗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22·天津)自1987年创办以来,中国艺术节始终秉承“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办节宗旨,通过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艺术惠民活动和特色文旅活动,致力于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国家开展艺术惠民活动是基于( )
①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 ②人民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③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 ④发展文化产业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自主学习】
1.文化与时代的关系、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关键 2.融通不同资源的要求、实现综合创新的要求
【同步检测】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农村改革带来的希望在心底里流淌、在劳动中萌发,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激情和灵感在希望的田野上点燃,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由此诞生。如今,这首唱响大江南北的歌已凝结成标示时代巨变的音乐符号,激励着亿万中华儿女奋发进取。这表明( )
①群众喜闻乐见是评价艺术价值的客观标准 ②社会主义文艺要坚持讴歌人民、讴歌劳动
③激情与灵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与动力 ④优秀的文艺作品既要回应时代要求又能引领时代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易错易混】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解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发展的主体,坚持以社会效益为创作导向。
人民才是主体,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3.艺术家的灵感是文化创作的源泉,人民是文化创造的源泉。
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4.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发展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5.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
【解析】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
6.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融通不同资源。
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7.融通不同文化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传统文化、国外文化等资源。
融通不同文化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
8.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指导思想多元化。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课堂检测】
1.当下一批正能量普法节目因“贴地”视角和年轻化“网感”火热出圈,收视率“爆表”:纪实节目《守护解放西》让人们了解基层民警琐碎工作,感知城市建设、社会治理等重大命题;综艺《大侦探》将繁杂的法律条款、程式化的司法活动融入鲜活事例娓娓道来;“罗翔说刑法”“阿特警官”等B站UP主运用极具特色的叙事语言,利用弹幕互动的平台机制,牢牢“锁定”Z世代观众的视线。这一系列“既叫好又叫座”节目的成功得益于( )
①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发展公益文化事业,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
②取材于生活实践,立足时代进行创作,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③融通不同资源,推动文化在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上创新,实现综合创新
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发挥优秀文化作品引领社会风尚,教化育人的功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取材于老一辈亲身经历的扶贫剧《山海情》在一片好评声中收官。该剧让无数在富足年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走入历史场景,见证苦尽甘来的扶贫奋斗史,使许多年少不知“贫”滋味的90后和00后心灵颤动、热泪盈眶。由此可见,该剧的成功在于它( )
①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②推动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
③真实地再现了老一辈的奋斗经历 ④深深地触动了年轻人的内心情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近年来,河南省在弘扬传统文化上不断创新表达方式,激发文化遗存活力,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传统文化、历史遗存融入当代人的生活。河南博物院推出“失传的宝物”考古盲盒让游客挖“宝”;“妇好鸮尊”“云纹铜禁”化身冰箱贴、胸针、项链;端午节的特别节目《端午奇妙游》更是火爆全网。这启示我们,开展文艺创作要( )
①立足社会实践,反映时代呼声 ②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③依托科学技术,繁荣流行文化 ④继承优秀传统,创新文艺形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3年两会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超仿真主播“AI王冠”与主播携手,用全新方式进行话题报道。在虚拟主播央小新的串联下,两会特别节目探索AIGC的“超能力”,带领观众看未来农业;穿越至2035年,俯瞰未来的中国生态画卷……收获点赞无数。主流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力( )
①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 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③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④更好地传递主流声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3年7月,贵州黔东南,“村BA”“村超”火爆全网。土生土长的“村”字号赛事得到群众“热捧”,成为了现象级的体育赛事。“村BA”“村超”的火爆“出圈”,不仅复兴了苗舞、苗节和苗寨等地方特色文化,诠释了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还带动了当地旅游和产业发展。“村超”的火爆说明( )
①一定的文化能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②乡土文化是推动文化繁荣的力量源泉
③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依靠人民 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共同熔铸了伟大的中华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习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时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三方面资源,即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主要强调( )
①文化创新要立足于中外文化资源
②文化创新要积极借鉴国外各种文化成果
③文化创新既要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博采众长
④文化创新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冬梦”的设计( )
①坚持了国际化与现代化的创作导向 ②展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③进一步印证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价值追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的《人世间》,以居住在北方某省会城市的一户周姓人家三代人的视角,描绘了个几位平民子弟在近50年时间内所经历的跌宕起伏的人生,全面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经历的翻天覆地的社会巨变。在以年轻人为主要用户的网络社交平台上,豆瓣网友打出8.1的评分。《人世间》的热播启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 )
①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②创新表达形式,培育民族精神
③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④以人民为中心,贴近人民生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电影《攀登者》讲述了中国登山队完成世界首次北坡登顶并实地勘测出属于中国自己测量珠峰的“中国高度”。为了让这部电影更加真实,演员吴京特地去海拔5200多米的岗什卡雪峰体验生活。有网友说,观影过程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每一名中国人都要用“攀登精神”来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可以从中获得的启示有( )
①文化创作要从实践出发,坚持多元化指导思想 ②要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③先进的文化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提升人民思想境界 ④作品只有如实反映事实,才会释放恒久的魅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在水下中国风舞蹈《祈》中,舞者化身“洛神”绝美登场,或拂袖起舞,或拨裙回转,或刚劲有力,或娉婷袅娜,水随舞动,衣袂翩跹,用唯美的舞蹈诠释出“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的别致精彩。这启示我们,文化建设应当( )
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②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使中外文化风采完美呈现
③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满足人民群众审美需求 ④创新方式引领风潮,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社会文化,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城市中的草根艺人用努力和汗水,为疲劳一整天的人们带来轻松和欢笑。虽谈不上高大上,却传递着真善美。他们来自草根,为草根服务。由此可见(  ) ①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
②草根文化就是我们倡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③人的文化素养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不断发展
④文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保护一个地方剧种,就是唤醒一段文化记忆和文化乡愁。安徽凤阳的传统卫调花鼓戏只有锣鼓和清唱,腔口音色难免粗直,难以吸引观众,濒临灭绝。老艺人马明芳开启大刀阔斧的改革:改变单一的锣鼓清唱,加入丝弦乐器;邀请名家创作剧本……当卫调花鼓戏以崭新面貌出现在舞台上时,戏更好看了,旋律更动听了。卫调花鼓戏的重生说明了( )
A.传统文化遗产的核心思想理念是讲仁爱、重民本
B.乡愁是文化赓续的物质载体,增进了文化归属感
C.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能让传统文化注入优秀基因
D.要创新传统文化的呈现形式,激活优秀传统文化
13.信阳充分利用大别山区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引导党员干部用革命文化的思想精髓精神特质浸润心灵,并努力使红色文化从党员干部的“心头”传递到人民群众的“地头”.促进红色文化资源从“心头”到“地头”,这说明( )
①文化发展必须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②反映时代问题,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所在
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倾听特定时代的声音 ④要用优秀作品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022年的冬奥“北京时刻”,让世界见证了“一起向未来”的理念,给世界带来温暖的力量。从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到黄河之水天上来,从冰雪五环自冰立方穿凿而出,到“微火”点燃主火炬,从河北山区普通孩子用希腊语唱响奥林匹克会歌,到“一朵雪花故事”上下篇的演绎,从24个小孩的雪花灯笼,到“致敬人民”行为表演……一个个浪漫而饱含科技创意的环节,一场场精美故事的邂逅,既有效传达了“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也实现了为世界奉献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的承诺,用现代科技与中国文化展现了中国人发自内心的自信与浪漫。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的知识,说明导演是如何做到让冬奥会展现中国式自信与浪漫的。
参考答案: ①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让现代科技与中国文化结合,展现中国式自信与浪漫。 ②融通古今中外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冬奥会继承弘扬了多种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吸收借鉴了奥运精神,通过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的创新,向世界人民展现中国式自信与浪漫。 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用雪花故事、“致敬人民”行为表演等方式展现中国式自信与浪漫。
2.2019年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中,“歌唱《我和我的祖国》电影分享会”的举行,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主创人员借此表达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敬意。该电影取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来,祖国经历的7个历史性经典瞬间,讲述普通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聚焦大时代大事件下,普通人和国家之间看似遥远实则密切的关联,唤醒全球华人共同回忆。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总导演陈凯歌坦言,影片获得市场成功的根本在于,中国人对70年间国家发展的高度认同。在他看来,“对自己国家怀有激情和挚爱的普通中国人,他们是这部电影真正的主角”。 此次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各方嘉宾围绕技术、体制、文化和审美等多方面进行经验互动互鉴,对未来中国电影界更好地传承和传播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和文化软实力进行了期许和展望,进而希望可以借助“一带一路”的包容精神和共赢理念来建设、完善世界新秩序,建立全人类包括经济、文化、政治等层面在内的“命运共同体”。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的知识,分析我们应该如何推动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12分)
①文化发展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要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 ②文化发展要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必须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反映时代风貌。 ③文化发展要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推动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既要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充分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即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