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注意文化9.3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班级 姓名 分数【学习目标】1.阐述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明确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认同建设文化强国,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理解坚定文化自信的意义;理解坚定文化自信的要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自主学习】1.建设文化强国的必要性 2.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同步检测】1.为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我国制定《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加快县级文化馆与图书馆的建设,启动“流动文化车”和“流动图书车”等工程,不断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乡村延伸。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能够( )①发展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②提升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③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的对接 ④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详解】材料强调的是发展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权益,这不涉及提升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②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发展文化事业,没体现发展文化产业,没体现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④排除。故本题选B。近年来,纪录片纷纷从小屏幕搬上了大银幕。凡对纪录片感兴趣的人,几乎没有人会错过《蓝色星球》系列。《蓝色星球》是历年来首套全面探索海洋世界的纪录片。史诗般的海洋记录、独家拍摄的珍贵画面,见识海洋最恐怖也最具有魅力的一面,这类探索地球的纪录片,瞬间能让人安静下来,感叹人类的渺小和大自然的神奇。中圆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中心研究员刘刻说:“观众不是不喜欢纪录片,而是一直以来,纪录片没有抓住观众的心。”这说明( )①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真正需要的文化才有生命力 ②文化创作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③要创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④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详解】“观众不是不喜欢纪录片,而是一直以来,纪录片没有抓住观众的心。”这说明材料强调的是社会效益,而未涉及经济效益,②排除。优秀文化才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错误。故本题选B。【自主学习】1.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2.坚定文化自信的要求【同步检测】3.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时代课题,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②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是对全部中华文化和文明的自信③坚定文化自信,要增强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和对外来文化的否定④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4.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中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不仅仅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某一阶段优秀文化的自信,也是对全部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坚定文化自信要坚定地走中国道路,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以下对文化自信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自信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②树立文化自信,必须坚守中华文化优先的立场③文化自信表现为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有坚定信念④当代中国文化自信最根本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详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故①不选。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中华文化优先的说法错误,故②不选。故本题选D。【易错易混】1.努力改造或剔除腐朽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落后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2.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中最深层、最持久的精神力量。错误。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中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故该观点错误。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我们弘扬中华传统道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我们弘扬中华传统美德。4.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错误。本题是判断题,根据教材内容文化自信不是仅对中国历史发展某一阶段优秀文化的自信,而是对全部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我们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先进文化的自信。故该判断错误。5.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6.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同步提高,但是道德修养比科学文化修养更重要。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不一定是同步提高的,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缺一不可,不能说谁比谁更重要。7.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传统文化”说法片面。8.文化创作应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文化创作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故题干说法错误。【课堂检测】《典籍里的中国》聚焦优秀中华文化典籍,通过时空对话的创新形式,以“戏剧+影视化”的表现方法,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关系,掀起一波“典籍热”。由此可见,提升文化自信应 ( )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 ②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文化相适应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既向内看,又向外看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近年来,乡村球赛“火”了。村民把十里八乡的篮球赛亲切地称为“村BA”,把足球赛称为“村界杯”。这种贴近村民生活、步人烟火人间的草根球赛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在乡村的蓬勃开展,丰富了乡村的文化生活,也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此可见( )①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可以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②乡村文化阵地需要用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去占领③村民需要和接受的文化,就是值得倡导和扶持的文化④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3.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提出,到2025年,基本完成大运河、长城、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造形成一批中华文化重要标志,相关重要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利用。推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意在( )①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维护传统文化稳定性 ②展现中华文化魅力,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③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④守住民族文化的根脉,增强文化自信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种“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要造就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可见,推动文化强国建设( )①要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历史,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发展规律②意在增强人们对人民的、大众的、科学的民族优秀文化的自信③需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④需要为世界人民展示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这是因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①可以彻底消灭文化市场乱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②能够扩大媒体融合供给优势,坚守价值立场、实现价值引领③可以发挥思想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促进作用④有利于扩大主流媒体影响,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2021年8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 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目前我国共有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册),居世界第一。我国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 )①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②彰显文明优势,提升我国的文化渗透力、感染力 ③促进文化交流,以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世界文化 ④赓续红色血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的转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更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②意味着要杜绝一切非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化交流和传播 ③要推动指导思想多元化,促进文化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④要立足当代中国现实,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我国是文化古国、文化大国,但还不是文化强国。要大力实施“文化兴国”战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就必须( )①把文化建设作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②弘扬主旋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全面吸收西方文化,改造传统文化 ④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9.非遗技艺的传承,以往主要靠师徒间口传心授。随着时代发展,今天的非遗技艺传承方式日益多样化。如故宫博物院推动建立非遗技艺人才培养机制,部分院校开设非遗技艺课程,有的企业把非遗技艺的传承深度嵌入文化产业发展之中,一些非遗手艺人则利用自媒体平台普及相关非遗技艺知识。非遗技艺传承方式发生变化,是因为( )①传统的非遗技艺传承方式属于落后文化,遭到人们的抵制 ②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到不断完善 ③非遗技艺传播手段日益丰富,科技赋能成为重要推动力量 ④随着文化市场的发展,非遗技艺的独特标识发生根本变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2022年1月-2022年8月由教育部关工委主办,央视网承办的“新时代好少年 强国有我”主题教育读书活动成果展现场视频正式上线。该活动充分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五老”优势,助力中小学校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培育时代新人。开展该活动有利于( )①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以传统思想道德促进个人成长②弘扬主旋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③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引导人们见贤思齐、崇德力行④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 近年来,一批肩负着文化传承与发展使命的公共空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不乏备受瞩目的“网红打卡地”。但是,“网红”会“过气”,“打卡”会“一阵风”,新鲜劲一过,访客寥寥的“新馆效应”似乎成了很多地方公共文化空间难以突破的魔咒。从着眼于公共文化空间破题,各地在省市、城镇、社区等不同层面用公益性场所、经营性产业等形式,把文化的氛围感“拉满”。在上海,通过发掘“美”“好”“新”的典范案例创建全国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推动公共文化空间向“品质高、美感强、体验好”跃升;在云南,西南联大先锋书店根据空间布局,将图书阅读、休闲服务、文化活动等功能融入,激活西南联大精神诞生地的旅游资源,促进南湖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建设,使之成为全新的公共文化客厅;在福建,活化利用优秀历史建筑正成为一种自觉,创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使得非遗展陈与历史建筑相映生辉、相得益彰。结合材料,运用建设文化强国的知识,总结各地突破地方公共文化空间魔咒的先进经验。①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各地在省市、城镇、社区等不同层面用公益性场所、经营性产业等形式,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②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依托本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将图书阅读、休闲服务、文化活动等功能融入全新的公共文化空间中。③要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各地采取创建全国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激活西南联大精神、活化利用优秀历史建筑等举措,大力拓展公共文化空间,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时代新风,为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积蓄底蕴。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感动中国》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档精神品牌节目,以“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为核心主题,每年通过多种投票方式评选出十位具有年度新闻性人物和团队。他们或在各行各业具有杰出贡献或重大表现,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或为社会公平正义、人类生存环境作出突出贡献,或在生活、家庭、情感上的表现特别感人,以凡人之力,书写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一个个令人动容的名字,一段段催人奋进的故事,让我们从中汲取到“感动中国”力量,朝着他们闪烁的方向逐梦前行。沈忠芳,我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是2022年度中国感动十大人物之一。他曾目睹日军轰炸家园,于是报考飞机设计专业,渴望保卫祖国;毕业后,他投身导弹研制,从此隐姓埋名60余载。他说:“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的幸福奋斗。”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谈谈弘扬“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对于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意义。答案: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②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③有利于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④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提供更基本、更持久、更深沉的力量。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