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四课《大自然的脉搏》课件+素材-【黔教版2024】《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第四课《大自然的脉搏》课件+素材-【黔教版2024】《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第四课时
大自然的脉搏
(黔教版)三年级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总结
07
板书设计
04
知识拓展
课后作业
08
教学目标
能通过了解中国二十四节气,认识到自然节律与人类生活、农业活动的紧密联系,理解并尊重自然界的周期变化。
01
02
强化对环境变化的关注,通过学习不同节气的自然特征,增强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责任感。
03
观察节气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提出问题并尝试用观察和记录的方式寻找答案。
04
责任担当
创意物化
问题解决
价值体认
用创意表达对节气的理解,通过艺术创作(如绘画、诗歌)展示不同节气的特色,如春天的生机、冬天的静谧。
新知导入
节气是大自然的脉搏,是时间划分的方式,反映了自然变化和现象,是自然规律的体现,也是我们与大自然对话的桥梁。
新知导入
探究新知
主题一:走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独特产物,它们的名称、顺序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让我们用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感受每个节气的独特魅力吧!
探究新知
知识链接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北斗七星斗柄旋转指向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3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
探究新知
知识链接
二十四节气歌
春 雨 惊 春 清 谷 天,
夏 满 芒 夏 暑 相 连。
秋 处 露 秋 寒 霜 降,
冬 雪 雪 冬 小 大 寒。
探究新知
议一议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见证。请将节气按四季分类,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二十四节气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探究新知
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小小节气讲述者,搜集有用的信息,让我们来讲述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吧!
说一说
二十四节气我来说
讲述人:小林
喜欢的节气:清明
喜欢的原因:清明时节,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是外出踏青、亲近自然的最佳时节。对我来说,清明不仅是个节气,更是一个缅怀先人的日子。每年这个时候,全家都会去扫墓,纪念祖先,这种传统让我感受到家族的温暖和历史的厚重。
探究新知
主题二:秋冬节气知多少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每个节气都有特定的含义和象征。例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在秋冬节气期间,人们会根据节气的特点进行一些特定的活动和习俗。
探究新知
做一做
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不同的节气有着不同的特点,观察或查询秋冬节气当天的情况,一起制作节气卡片吧。
节气卡
记录人 小明 我所在的地区 江南水乡
节气的农历 时间 己亥年二月廿九 节气的公历 时间 2019年3月21 日
节气的名称 春分
节气的含义 春分意味着昼夜平分,是春季的中期,太阳直射赤道,此后北半球日照时间逐渐变长,气温回暖,万物生长加速。
探究新知
做一做
相关农耕文化 春分时节,正是“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关键时期,农民开始忙碌于田间,进行春季作物的播种和管理,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节点。
相关传统习俗 春分竖蛋:人们会尝试在春分这天把生鸡蛋竖立起来,据说这天由于地球轴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平衡力最好,竖蛋成功率高。
踏青赏花:春分后,万物复苏,人们喜欢外出赏花踏青,感受大自然的生机。
祭祀活动:春分也是祭祀祖先和天地神明的日子,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先人的怀念。
续表
探究新知
自然界中的小动物对气候的变化很敏感,它们的生活动态与节气息息相关。留心观察你周围的各种小动物,看看他们是怎样感知和适应节气的变化的?可以把你和同伴的收获完善在节气卡片上。
看一看
小动物名称 蝉 观察地点 树林
行为变化 随着天气变热,蝉开始鸣叫,标志着夏天的真正到来。
适应策略 蝉通过地下多年蛰伏,立夏后气温升高时出土,进行短暂但高调的繁殖活动。
探究新知
比一比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农作物的生长与二十四节气息息相关。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国劳动人民总结出大量与节气相关的农谚,用来指导农业的生产。各小组比一比谁收集的农谚最多!记得补充在你们的节气卡片上。
立夏种稻谷,谷子收得早。——立夏是种植早稻的好时机。
小满不满,芒种不管。——小满时,若作物未饱满,预示可能影响后续的芒种作物。
探究新知
写一写
周末了,在家长的带领下,去周边的果园、农田里观察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去看看农民伯伯在田间地头忙些什么?和农民伯伯交谈一下,把你获得的信息完善在节气卡片上吧。
节气卡片 芒种 观察地点 邻村农田
农作物 水稻:处于拔节期,稻茎长高。 桃树:桃子初具规模,转淡红色
农务活动 稻田:灌溉、除草。 果园:疏果,保障品质。
探究新知
把你制作的节气卡片与大家一起在班级分享,投票选出最具特色的节气卡片。
晒一晒
探究新知
主题三:秋收冬藏
当金色的阳光洒满田野,当硕果累累的树枝轻轻摇曳,我们迎来了收获的季节——秋季。而紧随其后的冬季,则是大自然休憩、积蓄力量的时刻。我们将一同走进这两个充满智慧与韵律的季节,体验收获与储备的喜悦,探寻自然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探究新知
秋季是收获农作物的季节,冬季则贮藏果实以待一年之需要。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知识链接
探究新知
同学们,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你知道秋收都是用哪些方法和工具吗?分工查一查,然后在组内说一说。
秋收期间,农作物的收割、脱粒、运输与储存采用手工与机械相结合的方式。手工利用镰刀、割稻机进行小规模收割,而联合收割机则在大面积农田中展现高效;脱粒工作同样分为手工敲打与机械脱粒机操作;运输上,农用车和拖拉机确保作物从田间到仓库的顺利转移;最后,通过粮仓、筒仓等储存设施,维持干燥环境,防止霉变与虫害,保障作物安全储存。通过合理分工与现代化工具应用,整个秋收过程得以高效、有序进行。
说一说
探究新知
议一议
寒冷的冬天,人们要减少外出活动,将秋天收获的农作物储藏起来,古时候没有发明冰箱,你知道人们是怎么储藏粮食的吗?
我知道冷藏法
我知道烟熏法
我知道腌制法
我知道窖藏法
探究新知
试一试
你会腌制食物吗?请你向家人请教,学一学并试一试。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过程吧!(录视频、拍照片、写日记……)
腌制法是用盐或者是醋等腌制料对蔬菜、肉、鱼等食品进行腌制。通过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延长食品的保存期限。
知识链接
知识拓展
什么是节气?
节气源于中国,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将一年分为24个特定时令,指导农业生产及生活习俗。每个节气反映了特定的气候变化和物候现象,如“立春”是春季的开始,“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日子,“秋分”昼夜平分,“冬至”则是一年中白昼最短。这些节气不仅对农业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也深深影响了中国的传统节日、饮食习惯和文化习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拓展
节气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节气知识,可以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同时也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时间观念和自然观察能力。节气教育可以融入学校课程,通过实践活动和跨学科教学,激发我们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兴趣。
知识拓展
节气如何影响了中国的传统节日与习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深受二十四节气的影响,如春节在立春前后,象征新年到来与家庭团聚;清明节于春意正浓时,人们扫墓祭祖,踏青赏春;端午节近夏至,通过赛龙舟、吃粽子纪念屈原;中秋节与秋分相邻,赏月吃月饼,寓意团圆丰收。这些节日不仅体现了对自然节律的敬畏,也承载着家庭和谐与文化传承的深厚意义。
课堂练习
学习了本次课程,说说你更喜欢的节气是哪一个?
学了本次课程,我更偏爱“惊蛰”。这个节气标志着春雷始鸣,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它不仅象征着自然界的觉醒,也给人以新的开始和希望的感觉,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
惊蛰不仅在农业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提示农民们开始春耕播种,而且在文化传统中也有丰富的习俗,如吃梨、祭雷神、打小人等,这些习俗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课堂总结
1
学习节气的相关知识
大自然的脉搏
2
了解节气的活动
3
进行相关知识拓展
4
完成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脉搏
1. 走进节气
2.秋冬节气知多少
3.秋收冬藏
4.进行相关知识拓展
5.完成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
课后搜集一些有关节气的俗语,可以向家中长辈询问有关知识,分享给同学们!
30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