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一轮学案——人民解放战争和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课程标准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史事;通过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知道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通过了解张謇兴办实业的典型事例,知道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通过了解开办京师大学堂、废除科举制度等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事及民国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知道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过程。二、要点夯实知识点一 重庆谈判(八上P110-111)重庆谈判:(1)背景:①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②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中国面临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2)目的①国民党: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②共产党: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3)经过:1945年8月,在蒋介石三次电邀下,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4)意义: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知识点二 解放战争(八上P111-117)1.爆发:国民党发动内战。1946年6月,蒋介石围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全面进攻)。2.战略防御:共产党自卫反击,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1)粉碎全面进攻:①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②制定了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③解放区军民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开始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2)粉碎重点进攻:①毛泽东、周恩来等率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②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③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3.土地改革:(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将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解放区初步巩固。(2)时间、地点:1947年,解放区。(3)法律文献:《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4)土改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5)结果: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6)意义: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4.战略进攻: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5.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1948年9月—1949年1月)名称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时间 1948年9-11月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1948年11月-1949年1月指挥 林彪、罗荣桓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部队 东北野战军 中原、华东野战军 东北野战军、华北人民解放军战况 先攻占锦州断敌退路,随后攻占长春、沈阳 以徐州为中心,碾庄、双堆集、陈官庄大量歼敌 攻占张家口、天津,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战术 关门打狗 中间突破,分割歼灭 先打两头,后取中间战果 歼敌47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 歼敌55万余人,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 歼灭和改编52万余人,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意义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6.迎接胜利: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目的:迎接人民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新中国的建立。(2)召开:1949年3月;西柏坡。(3)内容: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必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恢复与发展生产是城市工作的中心;党的奋斗目标是把中国逐渐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制定了党在政治、经济及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7.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渡江战役、南京解放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8.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根本原因)。(2)人民军队的英勇善战。(3)人民群众的支持。(4)国民党的腐败不得人心。9.意义: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一个新的中国就要诞生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0.红岩精神: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种种酷刑折磨,不折不挠、宁死不屈,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凝结成“红岩精神”。知识点三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八上P120-129)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阶段 时 间 原 因 特 点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①总体落后,艰难曲折②发展不平衡:产业分布不平衡,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极其薄弱;地区分布不平衡,集中分布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大城市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 ①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的刺激;②状元实业家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许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热潮 辛亥革命后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短暂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摧残凋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新中国成立前 ①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②国民党统治时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③日本侵华战争、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重挫2.近代新式教育发展(1)近代新式教育开启:①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新式学校,并向外派遣留学生。②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③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我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2)科举制的废除: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3.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1)《申报》:1872年在上海创办,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2)商务印书馆:1897年在上海创办,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4.社会生活的变化(1)近代交通:19世纪70年代以后,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2)民国以来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①辛亥革命后,革除社会陋习:剪辫、易服、劝禁缠足、改跪拜礼为鞠躬握手礼、改“老爷”“大人”称呼为“先生”,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②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3)特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4)认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是曲折的。5.文学艺术的成就(1)文学: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著名的有:鲁迅的《狂人日记》(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和《阿Q正传》(解剖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茅盾的《子夜》等。(2)绘画: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3)音乐:革命文艺蓬勃发展,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谱写抗日救亡时代最强音,其中由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三、真题演练1.(2024 浙江)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抉择。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坚定地实行耕者有其田,应该跟着谁走。刘少奇指出,这是争取战争胜利最基本的一环,有决定意义的“一环”是( )A.中国共产党提出民主革命纲领B.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C.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D.解放区军民自卫反击,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2.(2024 巴中)“我军这一战略行动,恰似一把利剑插进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心脏,……从此,扭转了整个战争形势。”此次军事行动是( )A.渡江战役 B.平津战役C.辽沈战役 D.挺进大别山3.(2024 广州)1947年,邓颖超同志参加了在西柏坡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会后,她深入河北农村搞土改蹲点( )A.《中国土地法大纲》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4.(2024 兴安盟)“我军这一战略行动,恰似一把利剑插进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心脏,它同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战略区的反攻和进攻相配合( )A.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B.解放了东北全境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要力量D.解放了华北全境5.(2024 枣庄)周恩来总理曾对一次军事行动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黄河是蒋介石的“外壕”,陇海路是他的“铁丝网”,长江是他的“内壕”,打到他的“内壕”了。结合右图,指出这一军事行动是( )A.挺进大别山 B.平津战役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6.(2024 济宁)艺术创作与时代需要紧密相连。对下图漫画《重点攻势》创作意图理解最为合理的是( )A.嘲讽国民党进攻意图破产B.提醒人们全面内战即将爆发C.呼吁解放军重点进攻南京D.欢呼解放战争取得全国胜利7.(2024 内江)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是一次全靠意志和勇敢才能取胜的进军。”这一军事行动是(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C.百团大战 D.千里跃进大别山8.(2024 六盘水)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和再度受挫四个阶段。下列诗句形象地体现了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的是( )A.千呼万唤始出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C.千树万树梨花开 D.无可奈何花落去9.(2024 兴安盟)历史学家白寿彝在《中国通史纲要》中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还不能排除帝国主义对重工业的控制和在轻工业中已经形成的势力。……也不能改变封建经济在全国经济中仍旧占绝对优势的地位。”作者认为( )A.国民政府的统治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C.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D.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并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10.(2024 宿迁)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张謇创办了( )A.大生纱厂 B.江南机器制造总局C.汉阳铁厂 D.上海轮船招商局四、知能训练1.此战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方式,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威胁其首都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这次军事行动( )A.解放了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B.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D.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反动统治2.学者金冲及说,整个淮海战役中,共动员民工543万人次,粮食9.6亿斤,这同国民党军队屡屡弹尽粮绝,恰成鲜明的对照。这反映决定解放战争胜负的关键在于( )A.兵员数量 B.地理环境 C.人心向背 D.战略战术3.有这样一段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南京的趣闻,陈毅坐在办公桌前的皮椅上,给毛泽东打电话说:“主席(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4.一份档案提到“在经济上分配敌伪汉奸恶霸豪绅的土地、房屋、牲畜,使农民有地种、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即是反奸清算( )A.大革命时期工农革命运动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C.抗日战争时期大生产运动D.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5.下表中,历史结论与材料相符的是( )材料 结论A 国共双方代表签署《双十协定》 国共两党均真正主张“和平建国”B 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全面内战爆发C 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 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D 百万雄师迅速突破长江防线 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A.A B.B C.C D.D6.1945年8月,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的根本目的是( )A.争取国内和平 B.庆祝抗战胜利C.签定《双十协定》 D.准备迁都重庆7.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这些政策变化的依据是( )A.打倒军阀的任务 B.国共关系的变化C.联合抗日的需要 D.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8.抗战期间,漫画家“以笔为刀,以画抗战”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以下作品共同传达出( )A.日本侵华的原因 B.抗战必胜的信念C.抗战胜利的喜悦 D.日本的迅速投降9.他熟悉中西画法,并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创作了《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等鸿篇巨作( )A.齐白石 B.郭沫若 C.徐悲鸿 D.冼星海10.在历史学习中,折线图用数据变化反映出某一历史史实。根据下面折线图中民族工业不同阶段的发展变化,判断与历史史实相符的是( )A.①处民族工业的起步是因为甲午中日战争的刺激B.②处后民族工业总数增加是中华民国政府的鼓励C.③处民族工业平均设厂数稳步增长是由于辛亥革命的爆发D.④处民族工业总数激增的原因是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侵略11.报纸是大众传媒的重要载体,每一篇报道都承载着历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重庆《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1945年8月29日)材料二:如表是1949年4月下旬《南京日报》头条的部分标题4月20曰:“对共军渡江要求,政府将加以拒绝”4月24曰:“治安维持会成立,筹备欢迎解放军。”4月25曰:“百万市民夹道欢呼,解放军进入南京。”4月26曰:“我们的队伍来了!”,“解放军真正好。”材料三:下面是2021年《法治日报》刊登的题为“《中国土地法大纲》及暴风骤雨般的土地改革”这篇文章中讲述的片断。在西柏坡纪念馆陈列着一封信,信封上写有“毛主席亲收”,信的内容是:“主席啊!没有您我们真得饿死啦,分了地,分了马,粮食,都有吃有穿也都抱团了,打倒反动派!眼看到了冬天了,你那里很冷吧?给你捎去了一件皮大氅,一双毛袜,一顶帽子,也是我们的一点点心意,请您收下吧。……”落款是:“哈尔滨市顾乡区靠山屯全体翻身农民。”(1)材料一报纸报道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为什么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2)根据材料二,概括《南京日报》头条标题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3)材料三讲述的故事中,农民翻身得益于什么政策?简述这一政策起到的作用。(4)综上所述,写出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12.某历史兴趣小组以“近代中国的变化”为主题展开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社会性质的变化】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是指什么战争?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性质方面,理解“对于中国来说【经济生活的变化】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辛亥革命后……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的挣扎。——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为什么会在一战期间出现“短暂的春天”。并指出严重阻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正常发展的因素。【思想风俗的变化】材料三 辛亥革命后,社会风俗和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人人讲平等”的新风气。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女人裹脚的也大大减少……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摘编自《中外历史人物评说》(3)材料三反映出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青年说“中国革命成功了”。参考答案真题演练1-10 CDAAA ADCDA知能训练1-10 BCDDB ADBCD11.(1)重庆谈判。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民主,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使人民看到了国内和平民主和国家统一富强的希望。(2)由反对解放军过江,到欢迎解放军到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秋毫无犯,得到人民的支持,国民党政权垮台。(3)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核心力量。12.(1)战争:鸦片战争;含义: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改善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临时政府的法令激发了资产阶级创办实业的热情;抵制外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一战的发生,致使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民族工业获得了一个发展的有利空间。因素: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3)变化:民主、平等意识增强。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