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判断的概述 学案(含解析)-2024-2025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判断的概述 学案(含解析)-2024-2025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5.1 判断的概述
【课标要求】
知道判断的基本特征;了解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学会正确运用判断;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
【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正确认识判断的含义、逻辑特征、分类。
公共参与:根据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自觉进行性质判断。
【问题导学】
一、判断及其特征
1.判断的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 的思维形式。
2.判断的基本特征
(1)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 ,二是 。
(2)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 ,不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 。
二、判断表达与类型
3.判断的表达——语句:判断是语句的 ,语句是判断的 。但是,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
4.判断的分类: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1)简单判断:指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简单判断包括 和关系判断。
(2)复合判断: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复合判断包括 、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
【全面理解判断】
特征 分类 举例 总结
基本特征之一:判断就是对思维对象有所肯定或否定 所谓肯定判断,就是断定思维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断 ①这是一本很好看的书 ②水结成冰是一种物理反应 判断的第一个特征便是指它必须要对思维对象有所肯定(即作肯定判断)或否定(即作否定判断)。也就是说,判断与肯定或否定这种形式无关,重要的是必须要有所断定。否则,就不称其为判断
所谓否定判断,就是断定思维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或者否定思维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断 ①《金瓶梅》不在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列 ②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没有她以往的婉约风格
基本特征之二:任何判断都有真假之分 正确反映客观存在、符合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真判断 ①我国有四个直辖市,即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②《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 判断的第二个特征便是指任何判断都有真假之分,这是根据判断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存在、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来区分的。但不管是真是假,都是对思维对象作出的一种断定,因而都是判断
错误反映客观存在、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假判断 ①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反切 ②开封被称为“六朝古都”
【互动探究】
探究一:在《百句譬喻经》中有这样一则“笨人吃饼”的故事:
“笨人吃饼”,讲的是从前有一个人肚子饿了,狼吞虎咽地吃了一个饼子。他觉得没有饱,又一连吃了五个,还是没有饱,于是,便吃第七个饼子,刚吃到一半,便觉得饱了。这个人非常后悔,心想:我今天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子,前面吃的六个都浪费了。如果早知道吃这半个饼子就会饱我先吃这半个就好了。
(1)这个吃饼人的认识错在哪里?
(2)判断与实践是什么关系?
(3)什么是真判断,什么是假判断?
探究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24年2月27日修订通过,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五条规定,国家秘密受法律保护。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人民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公民都有保密的义务。
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可以得出:“保守国家秘密是我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谈谈你对“保守国家秘密是我国公民的法定义务”这一判断的认识。
探究三: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吴晗《谈骨气》
(1)试分析“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语句是否具备判断的基本特征。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判断与语句的关系。
(3)从判断的类型角度,指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的不同。
【体系构建】
【易混辨析】
1.简单判断指的是性质判断,复合判断指的是关系判断。( )
2.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性质判断和联言判断。( )
3.每一个语句都表达判断,语句是判断的思想内容。( )
4.判断来源于人们的思维,其正确与否要经受逻辑规则的检验。( )
5.有人认为,实践和推理是形成判断的两个来源。( )
6.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是真判断。( )
7.判断的两个基本特征:一是肯定,二是否定。判断的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排斥的。( )
8.对事物情况有所肯定或否定是一切判断的最显著的特征。( )
9.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都是真判断。( )
10.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 )
【当堂达标】
11.某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检查评估组对该省某市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检查评估验收,群众测评中总体评价为“好”的占90%,“较好”的占9.5%,没有人投差评票,检查评估组作出了“优良”的评判。检查评估组的评判( )
①使用的是肯定判断
②反映了实际情况
③源于人民群众的好评
④经受了社会实践的检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下列古语中属于判断的是( )
①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②老虎借猪,相公借书
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④学如弓弩,才如箭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下列选项与引言判断类型一致的是( )
A.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B.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C.所有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
D.这篇散文文笔生动且富有哲理
14.判断是抽象思维的重要形式。判断的基本特征有( )
①来源于社会实践
②有真假之分
③对认识对象既不肯定又不否定
④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对判断的分类认识正确的是( )
A.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简单判断
B.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简单判断
C.联言判断是简单判断
D.选言判断是简单判断
16.以下有歧义的句子是( )
A.经过公安机关长达九个月的苦苦侦查,案件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B.中国乒乓球队大败德国队获得奥运会男子团体比赛冠军
C.假酒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D.对阴阳八卦的迷信使小李人生的航向偏离了正确的航道
17.任何判断都必须用语句表达。下列语句中,不能够准确表达判断的是( )
A.苏轼是伟大的诗人 B.不知道小明会不会来学校
C.天空是蓝色的 D.奇数是不能被2整除的数
18.“生活,既是琴棋诗画书酒花,又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该判断( )
①属于简单判断中的性质判断,断定认识对象的性质
②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那么这个判断就是假的
③是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断定几种情况同时存在
④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因此可以断定属于真判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9.一个孤立的概念还不是一个完整的思想,这就需要人们应用概念去断定,即判断。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①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是肯定判断
②依据社会实践作出的判断都是真判断
③一个判断要么是真判断要么是假判断
④判断必须对认识对象作出肯定或否定断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有人认为,既然判断源自社会实践,那么此判断一定是真判断。这一观点( )
①正确,肯定了社会实践对判断的重要性
②错误,判断正确与否要经受实践的检验
③错误,有真假之分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
④正确,认为判断是对认识对象的正确断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
【互动探究】
探究一:(1)吃饼人的错误在于没有作出恰当、准确的判断,是一个不符合实际的错误判断。他认为今天饱了,是因为吃了最后的半个饼子,前面吃的六个都浪费了。早知吃最后半个饼子就会饱他先吃这半个就好了。
(2)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判断又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3)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
探究二:①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断。该判断“保守国家秘密是我国公民的法定义务”是一个肯定判断。②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既然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情况的断定,判断就有与认识对象实际情况是否符合的问题。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否则,它就是假的。该判断“保守国家秘密是我国公民的法定义务”是一个真判断。(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探究三:(1)判断的基本特征包括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以及判断有真假之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语句肯定了中国人有骨气这一情况,属于肯定判断;这一断定经受了社会实践的检验,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是符合实际的真判断。因此,该语句具备判断的基本特征。
(2)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但是,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
(3)“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属于简单判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包含其他判断,属于复合判断。
【易混辨析】
1.错误【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简单判断,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故本题说法错误。
2.错误【详解】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简单判断。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故本题观点错误。
3.错误【详解】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但是,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故本题观点错误。
4.错误【详解】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而不是人们的思维,判断的运用要符合一定的逻辑规则,但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故题干说法错误。
5.错误【详解】本题是判断题,根据教材内容,一个判断的形成有两条途径:一是实践,二是推理,故该判断错误。
6.错误【详解】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不一定都符合客观实际,故题干表述错误。
7.错误【详解】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否则,它就是假的。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故本题观点错误。
8.正确【详解】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判断有真假之分是判断的基本特征。对事物情况有所肯定或否定是一切判断的最显著的特征。故题干中说法正确。
9.错误【详解】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不一定符合客观实际,故不一定都是真判断。故题干中说法错误。
10.正确【详解】判断通过语句表达。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故题干中说法正确。
【当堂达标】
11.A【详解】①②:群众测评中总体评价为“好”的占90%,“较好”的占9.5%,没有人投差评票,检查评估组作出了“优良”的评判。检查评估组的评判使用的是肯定判断,反映了实际情况,①②符合题意。
③:判断来源于社会实践,③说法错误。④:材料没有体现该评判是否经受了社会实践的检验,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12.B【详解】①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否定判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肯定判断,①③符合题意。②:“老虎借猪,相公借书”比喻东西正合自己的心愿,到手后就据为己有,没有涉及判断,②不符合题意。④:“学如弓弩,才如箭镞”是比喻句,并非判断,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13.D【详解】A: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题干是联言判断,A排除。
B: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简单性质判断,B排除。C:所有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属于简单性质判断,C排除。D:这篇散文文笔生动且富有哲理,可以解读为:这篇散文既文笔生动又富有哲理,是联言判断,题干是联言判断,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4.C【详解】②④: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有真假之分,②④符合题意。①:该项说的是判断的来源,不是判断的基本特征,①说法错误。③:判断要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不能既不肯定又不否定 ,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15.A【详解】A: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简单判断,A正确。BCD: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本身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简单判断,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BCD错误。故本题选A。
16.B【详解】ACD:所要表达的意思都是明确的,没有任何歧义,ACD排除。
B:“大败”既可以理解为中国男子乒乓球队败给了德国队,也可以理解为中国男子乒乓球队战胜了德国队,存在歧义,B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17.B【详解】ACD:这三项分别对苏轼、天空、奇数作出了肯定的判断,意思表达明确,与题干指向不符,ACD不符合题意。B:“不知道小明会不会来学校”,没有说清小明到底是来还是不来学校。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该项没有表达一个明确的意思,故不是判断,B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18.B【详解】②③:“生活,既是琴棋诗画书酒花,又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该判断是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断定几种情况同时存在。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那么这个判断就是假的,②③符合题意。①:“生活,既是琴棋诗画书酒花,又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不是简单判断中的性质判断,排除①。④: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但不一定属于真判断。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排除④。故本题选B。
19.D【详解】①:确定某个判断的真假要借助于语境,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是真判断 ,但不一定是肯定判断,①不选。②:依据社会实践作出的判断也可能是假判断。只有根据社会实践作出,并如实的反应实际情况的判断才是真的判断,②不选。③:判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有真假之分,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情况的断定,判断就有与认识对象实际情况是否符合的问题,所以一个判断要么是真判断要么是假判断,③入选。④: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一是否定。断必须对认识对象作出肯定或否定断定,④入选。 故本题选D。
20.D【详解】②③: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有真假之分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有断定就会有真假,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不一定就是真判断。题干观点是错误的,②③符合题意。①④:源自社会实践的判断有真假之分,不一定是真判断,题干观点错误,①④排除。故本题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