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课标标准】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学习目标】1.以时空观念为指导,掌握西方法律产生的渊源及其在不同时期发展的情况及特点。2.通过史料探究近代西方法律的基本特征,客观地分析近代西方法律的进步性和局限性。3.掌握西方宗教伦理对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培养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重点难点】重点:罗马法的特点;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不同法系的特点、影响;西方宗教伦理在对民众教化中的作用和影响。难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不同特点;全面认识宗教在思想教化方面的作用【时空定位】【知识解读】大陆法系 又称民法法系(civil law system)、罗马-日耳曼法系或成文法系。在西方法学著作中多称民法法系,中国法学著作中惯称大陆法系。指包括欧洲大陆大部分国家从19世纪初以罗马法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和1896年《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法律制度以及其他国家或地区仿效这种制度而建立的法律制度。它是西方国家中与英美法系并列的渊源久远和影响较大的法系。英美法系 亦称"普通法系"、"英国法系"、"判例法系"、"海洋法系"。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指英国从11世纪起主要以源于日耳曼习惯法的普通法为基础,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法律制度以及仿效英国的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产生于英国,后扩大到曾经是英国殖民地、附属国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是西方国家中与大陆法系并列的历史悠久和影响较大的法系,注重法典的延续性,以传统、判例和习惯为判案依据。自然法 是一种主张一定的权利因为人类本性中的美德而固然存在,由自然赋予(传统上由上帝或超然的来源),并且这些权利可以通过人类理性得到普遍理解的哲学。因为是由自然所决定的,自然法则被认为是客观和普遍的,它独立于人类的理解,以及特定国家,政治秩序,立法机构或整个社会的制定法而存在。【自主预习】学习任务1:阅读教材50-51页,依据课本和所学知识,完成表格。渊源 罗马法 起源 《十二铜表法》 1.目的:缓和平民和贵族矛盾2.概况: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颁布《十二铜表法》发展 《罗马民法大全》 1.背景:罗马帝国时期,统治区域扩大和人口激增2.概况: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纂《罗马民法大全》,包括《查士丁尼法典》(剔除法律矛盾和过时内容,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法律体系)《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纲下P18)评价: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复兴 罗马法复兴运动 1.概况:11世纪以后,欧洲国家出现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运动2.意义:促进罗马法传播日耳曼法 1.概况:中古时期,各日耳曼王国在记载和整理日耳曼人部落习惯法基础上编纂一批成文法2.作用:作为庄园法庭审判依据教会法 中古时期,教会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教会法发展 英美法系起源:英国 ①背景:11世纪,英国诺曼王朝时,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王室设立法院,派法官定期到各地巡回审判。②形成:12世纪前后,建立在习惯法基础上、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在英国逐渐形成,这就是普通法。③发展: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④完善:“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它们构成了普通法系,也称“英美法系”。⑤特点:以判例法为主要渊源,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法官可以创立先例,也可以对先例作出新的解释。大陆法系起源:法国 ①背景:13世纪,法国王权加强,建立在罗马法基础上的法律体系日益成熟。18世纪,法国受启蒙思想与大革命影响,制定了一系列法律。②形成:19世纪,拿破仑颁布《法国民法典》,它与此后制定的四部法典一起被统称为“拿破仑法典”。拿破仑法典与此前颁布的法律,构成了法国的成文法体系,最终确立了法国的资产阶级法律制度。③拓展: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逐渐形成,称为“大陆法系”或“民法系”。④特点:强调成文法的作用以及宪法的根本法地位,法律体系完整,一般不承认判例的效力;学习任务2:阅读教材51-52页,依据课本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思想基础:①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②融合了启蒙思想基本特征(2)基本特征权力结构 分权制衡 1.立法权:法律由议会制定2.行政权:行政机构在法律框架内行使行政权3.司法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法律内容 保障人权 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司法实践 程序公正 1.律师制度:律师为被审判者提供辩护,可以减少法官对法律误读2.陪审团制度:陪审团参与案件审理和判决,使民众能够直接参与法律事务无罪推定 所有被审判者在判决之前都被视为无罪(3)评价:积极:实质: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意义:①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②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治理;③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④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法律产生了广泛影响。局限性:①确认了私有财产制度,财产的多少决定着法律地位的高低;(财产等级)②对个人权利的认定存在逐渐改进的过程。(到20世纪,黑人、土著居民和妇女还在为完全的公民权积极斗争。)(种族歧视)学习任务3:阅读教材P52-P53,梳理基督教发展过程、表现及评价(学思之窗)?宗教改革的主张及评价?历程:国教: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被接受: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为了取得罗马人和教会的支持逐渐接受了基督教。分裂:宗教改革后,西欧的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新教。表现:中世纪:基督教影响了中世纪欧洲人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活动 内容 影响教士门搜集和抄录经典 宣讲讲义 保存了一些宝贵的古典文化开办宗教学校和世俗学校 主要讲授宗教还有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文法、修辞和逻辑 在教育和文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人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都离不开基督教,几乎所有的节日都与基督教有关 时刻不忘告诫人们必须孝敬父母,不许偷盗、奸淫、杀人、贪恋别人的财物等,要求人们逆来顺受,忍受世间的一切痛苦。 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和教化作用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深刻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评价(学思之窗):①保存古典文化,推动欧洲文化教育发展;②缓和社会矛盾;③基督教教义为司法实践提供依据;④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具有一定社会教化功能。主张:①反对教皇权威(打破天主教会精神垄断)②主张“因信称义”,信徒通过自己阅读《圣经》理解教义(促进思想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③提倡节俭和积极入世(有利于资本原始积累)④鼓励人们发财致富(激发人们创造财富)评价:积极:①促进思想解放,推动民族国家建立和文化普及;②适应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局限:①仍然坚持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束缚人们的行为,麻痹人们的思想;②排斥其他教派引发宗教冲突,迫害“异端”。【达标检测】问题1:阅读P51历史纵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异同点英法美法系(普通法系)与大陆法系(民法系)的比较不同点 英美法系(精于司法) 大陆法系(工于立法)法律渊源 判例法 成文法司法依据 先例 法条法官地位 法官的地位突出 法官的作用不太突出立法中心,司法从属罗马法影响程度 吸收罗马法精神和部分原则 大部分继承罗马法代表国家 英、美、加、澳、印等 法、德、意、日等相同点:(1)实质:近代资本主义法律体系,维护资产阶级利益(2)指导思想: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洛克、孟德斯鸠和卢梭等人学说影响。(3)传统:都继承中古时期的罗马法、教会法、日耳曼法。问题2:依据所学知识,探究中国古代和近代西方 法律的不同之处及原因近代欧洲 中国古代权力结构 法自君出,为封建皇权服务 三权分立,为资产阶级服务内容 重刑法,轻民法 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司法实践 人治色彩强烈,突出儒家教化作用 坚持程序公正、无罪推定等原则原因:欧洲:①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较快、程度较高; ②欧洲君主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中国:①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 ②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达标检测】1、早期的罗马法规定债的关系不可转移,后来罗马法采用替代制度,即指定或准许他人替代原债权人或原债务人,以实现债权或债务在不同主体间转移。这一转变A.动摇了保护私产的观念 B.旨在保护奴隶主特权地位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表明罗马法形成完整体系【答案】C【解析】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商业纠纷,债的关系由不可转移到转移,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C项;材料只说债务关系转移,但私产的观念没有动摇,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体现出奴隶和奴隶主,保护奴隶主特权地位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排除B项;材料只讲到了债的关系的转移,并不能体现出所有的法律,构不上法律体系,罗马法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是《民法大全》,排除D项。2、古代雅典在民众法庭上使用水钟计时,案值涉及5000德拉克马以上的案件,原被告双方第一次发言每方准许用10加仑水的时间,第二次发言每方均为3加仑水的时间。调停人准许发言的时间是一次6加仑水的时间。这一现象反映出古代雅典【答案】B【详解】依据材料可知,雅典民众法庭在审理案件时,原被告双方的发言时间用水钟计时,双方各发言两次,这体现了古代雅典司法程序比较严谨,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雅典司法审判的过程,没有体现法庭判决是否公正,排除A项;C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与维护私有财产无关,排除D项。3、有学者说:“正是罗马法学家将古代希腊传统下的自然法融汇到罗马法‘躯干’之中,才促使整个罗马法律体系充满着理性的光辉。”在罗马有一种法……称为法律解答,即法学家的解答’。”这反映出A.罗马法的发展具有一定专制特点 B.罗马法维护了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C.罗马法律变更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D.法学家推动了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正是罗马法学家将古代希腊传统下的自然法融汇到罗马法‘躯干’之中……称为法律解答,即法学家的解答”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学者意在强调罗马法学家对自然法理论的运用,进行解答与著述对罗马法的发展完善作出了突出贡献,即法学家推动了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D项正确;专制不符合罗马法特点,材料内容并没有体现罗马法专制的特点,排除A项;“罗马法维护了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的表述体现了罗马法的影响,这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且长治久安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法学家对罗马法发展与完善的推动作用,没有体现罗马法的随意性,C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排除C项。4、罗马法学说为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民法典》等法律奠定了理论基础。据此推断,罗马法与近代欧美国家法律都A.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B.保障多党轮流执政C.维护议会至上的权力 D.蕴含人文主义精神【答案】D【解析】罗马法中蕴含的自然法原则(人人平等、法律至上等)和理性精神,成为近代欧美资产阶级法律的渊源,故选D项;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而罗马法、《权利法案》和《民法典》没有体现,排除A项;多党轮流执政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而罗马法维护奴隶主利益,排除B项;英国《权利法案》维护议会至上的权力,而罗马法没有体现,排除C项。5、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答案】A【解析】罗马法“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反映出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大陆国家的影响,是其立法和司法的基础,故A项正确;罗马法是近代欧洲大陆法律的基础,但与欧洲近代社会的行为规范无关,故B项错误;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在于其法律制度,而不是民主制度,古希腊雅典对后世的影响才是民主制,故C项错误;罗马法对近代欧洲的法律和反封建斗争产生影响,但并不能就此判断它不断地改变欧洲历史发展方向,这种说法过分夸大了罗马法的影响,故D项错误。6、1179年,有教会规定:“要将充足的圣俸留给每个教堂,主教要告诉神职人员和学者们,教师的需求必须满足,求知的大门向求学的人敞开”。教会如此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强化社会教化,稳定社会秩序 B.培养神职人员,维护教会利益C.保存古典文化,传承古典精神 D.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转型【答案】B【解析】满足教师的需求,通过加强神职人员的教育以培养更多的神职人员,维护教会的利益,故选B项;满足教师的需求,加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维护教会利益,而不是稳定社会秩序,排除A项;材料强调培养神职人员,维护教会利益,而不是保存古典文化,排除C项;教会的做法有利于巩固神权、教权,不利于社会转型,排除D项。7、德国宗教改革旨在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即拯救人的钥匙不操纵在教会手中,而掌握在人的自身,只有人的自身以及由人自身而获知的信念才是拯救人的力量。材料体现的观点是( )A.否定了宗教信仰所具有的作用B.永生与永罚等都是教会决定的C.肯定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D.提倡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德国宗教改革家主张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反对灵魂得救必须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反对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提倡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故选D项;材料没有否定宗教信仰所具有的作用,只是否定了教皇的权威,排除A项;材料强调永生与永罚等不能由教会决定,排除B项;文艺复兴提倡追求现世的幸福,排除C项。8、恩格斯说过:“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使他们成为神学的科目。”这并不代表所谓“中世纪把现代文明一扫而空。”“文明世代保存在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里,这远比保留在可以被烧毁的书籍中更稳固。”恩格斯意在( )A.抨击神学控制欧洲文化B.阐释中古时期的基督教内容广泛C.肯定基督教在文明传承中的作用D.痛斥教会毁坏欧洲文明【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恩格斯肯定了基督教在文明传承中的积极作用,故选C项;A、B、D三项材料未体现,均排除。9、《法国民法典》颁布以来,共修改过一百多次。例如,1816年,法典中曾经废除了离婚制度,1884 年又得以恢复。1970年废除了丈夫是一家之主的规定。法典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建立自由平等的社会 B.巩固法国革命的成果C.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D.确立大陆法系的基础【答案】C【解析】《法国民法典》颁布后不断修改调整,随着女子地位提高,废除丈夫是一家之主的规定,随着婚姻观念的变化废除或恢复离婚制度,由此可见,这些调整是伴随着法国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而进行的,其目的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故选C项;自由即“个性自由”、“保障人权”;平等是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排除A项;1970年的调整与法国革命成果无关,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法国民法典》与大陆法系的关系,排除D项。10、罗马法学家盖尤斯(约 130~约 180 年)在自己的著作《法学阶梯》中指出:“如果某人使用被寄存在自己处的物品,则在实施盗窃。”这一观点旨在( )A.维护社会的经济秩序 B.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C.扩大民主的政治基础 D.完善罗马的成文法典【答案】A【解析】盖尤斯认为保管人不能随意使用寄存在己处的物品,这是维护物品所有人利益的表现,维护物品的私有权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经济秩序,故选A项;维护物品的私有权与公民的道德素养无关,排除B项;维护物品的私有权不能扩大民主的政治基础,排除C项;材料是盖尤斯对法律制度的解读,并不是在完善罗马的成文法典,并且一个观点也不能叫“完善”,排除D项。11、在14世纪的罗马法复兴运动中,法国一度成为“评论法学派”的中心。16世纪,“人文主义法学派”活跃于法国。17~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的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德斯鸠、卢梭等促成了法典编纂运动的兴起。这反映了在法国法律形成过程中( )A.法官的地位突出 B.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C.法学家扮演主角 D.贯彻资产阶级民法原则【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法国经历了“评论法”“人文主义法”“自然法”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体现出了资产阶级的价值诉求,最终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德斯鸠、卢梭等促成了法典编纂运动的兴起,这说明法国的法律形成过程中贯彻了资产阶级的民法原则,故选D项;材料中并未涉及法官的作用,排除A项;“评论法学派”“人文主义法学派”“自然法学派”并未体现出继承特征,排除B项;孟德斯鸠等人不是法学家,排除C项。A.法庭判决相对公正 B.司法程序比较严谨C.直接民主高度发达 D.私有财产得到维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