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7课 百家争鸣【知识提纲】1.老子和《道德经》(1)简介: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代表作《老子》,又称《道德经》。(2)思想:老子思想核心是“道”,人们应该顺应自然(道法自然);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含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理想摄会。 2.孔子和儒家学说(1)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被尊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和十大思想家之一,被称为孔圣人、万世师表、华夏之师、贤德之圣。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2)思想核心:“仁”,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政治主张:提倡“为政以德”,实行德政,以德治国,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关注民生。(3)教育方面: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教育公平);提出因材施教,举一反三教学原则和方法。3.百家争鸣(战国时期)【1】出现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私学兴起和发展,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②整个社会处于社会大变革之中,各诸侯国竞相争霸,出于政治需要对诸子学术竞争采取公允态度,使得学术文化氛围宽松。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并展开激烈争辩,从而促进思想文化的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2】代表学派(1)儒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贵君轻)的思想,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强调“仁者无敌”,代表作《孟子》。儒家另一代表人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提倡礼法并用,明确尊卑等级,代表作《荀子》。(2)墨家: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尚贤),提倡节俭,关注民生,减轻人民负担,代表作《墨子》。(3)道家: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名周。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代表作《庄子》。(4)法家:韩非,法家集大成者,强调以法治国(“法治”),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代表作《韩非子》。战国时期商鞅、吴起、孙膑等为法家代表。(5)兵家:兵家创始人春秋末期孙武,代表作《孙子兵法》。【3】影响: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巩固提升】1.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运动,无一不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人的生命运动,其本身就是阴阳对立双方,在一招一式动作之中,阴阳互变( )A.强身健体的方式 B.注重竞技与对抗 C.蕴含儒家的思想 D.体现了道家思想2.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为政以德”,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强调“以法治国”。他们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 )A.推崇西周制度 B.支持兼并战争C.解决社会问题 D.追求精神自由3.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仁者爱人4.《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其中的“圣人”是指(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5.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荀子主张“礼治”,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这体现出当时( )A.兼并战争不断 B.制度变革深刻 C.经济发展迅速 D.思想学术繁荣6.“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各国纷纷变法,竞相改革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C.学术活跃,百家争鸣 D.农业发展,商业繁荣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题干“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运动,无一不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人的生命运动,其本身就是阴阳对立双方,在不断地矛盾运动中取得统一的过程。”反映的就是道家思想,D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强调的是陈氏太极拳的理论,不是强身健体的方式,也没有注重竞技与对抗,排除AB;材料体现的是道家思想,不是儒家的思想,排除C。故选:D。2.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孔子、老子、墨子、韩非等人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社会长期动荡不安。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C项正确。韩非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没有推崇西周制度,排除A项;墨子不支持兼并战争,排除B项;“为政以德”“以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主张,与追求精神自由无关,排除D项。故选C。3.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有教无类指教育不分高低贵贱,对哪类人都一视同仁,体现出教育公平,C项正确;因材施教是指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与教育公平无关,排除A项;温故知新强调要时常温习引旧的知识,与教育公平无关,排除B项;仁者爱人与教育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4.答案:B解析:“弟子规”以《论语·学而》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思想,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灌输了儒家倡导的伦理道德观念,B正确;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提倡无为而治,A排除;墨子是墨家学派代表人物,提倡“兼爱”“非攻”,C排除;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人物,主张以法治国、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D排除。故选B。5.答案:D解析:A.“兼并战争不断”属于战国时期的政治特征,不符合题意,排除A。B.材料未涉及制度变革深刻的相关内容,排除B。C.材料未涉及社会经济迅速的相关内容,排除C。D.根据材料“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兼爱”“非攻”“礼治”“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可知,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的历史现象。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故D正确。故选:D。6.答案:C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这是我国历史上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故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