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我们周围的空气”展开,空气是学生生活中常见但又容易被忽视的物质。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逐步认识空气的特征、空气的作用以及空气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教材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如呼吸、气球充气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同时,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通过简单易懂的实验设计,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为今后学习更深入的科学知识奠定基础。
二、整体设计思路
以探究式教学为主导,结合生活实际,从学生的感知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深入了解空气。利用趣味实验和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思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将抽象的空气知识具象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的魅力。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物质,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
了解空气占据空间、有质量、会流动等特征。
知道空气在人类生活和动植物生存中的重要作用。
(二)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会运用简单的实验器材进行探究活动,如塑料袋、气球、吸管、天平、扇子等。
能够根据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实验结果。
(三)科学态度目标
保持对空气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空气与环境的关系,意识到保护空气环境的重要性。
体会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动力。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知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的基本特征。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理解空气占据空间、会流动等性质。
(二)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空气有质量的概念,由于空气质量较轻,不易被学生直观感受。
引导学生理解空气特征与生活现象之间的联系,并能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五、教学策略
实验探究策略
设计多个简单有趣的空气实验,如“纸团不湿”“空气占据空间实验”“风的形成实验”等,让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过程中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加深对空气知识的理解。
问题引导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系列启发性问题,如“为什么气球能吹起来?”“塑料袋鼓起来说明了什么?”等,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空气的奥秘。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和讨论,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如实验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等。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材、教学参考资料。
多媒体课件,包含与空气相关的图片、视频、动画等资料。
实验器材:透明塑料袋、气球、吸管、烧杯、漏斗、天平、扇子、纸团、橡皮泥等。
为每个小组准备实验记录单、记号笔等。
学生准备
提前了解一些与空气有关的生活现象,如呼吸、刮风等。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个充满气的气球,然后松开手,让气球飞走。提问学生:“气球为什么会飞起来呢?是什么让气球鼓起来的?”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们周围的空气。
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一下自己的呼吸,然后提问:“我们在呼吸的时候,有什么东西进入了我们的身体呢?”引导学生意识到空气的存在。
设计意图:从学生自身的体验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
(二)空气的存在
组织学生进行“找空气”活动。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个透明塑料袋,让学生打开塑料袋在空中挥动几下,然后迅速扎紧袋口。引导学生观察塑料袋的变化,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塑料袋为什么会鼓起来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知空气的存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展示一些生活中利用空气的例子,如气垫船、充气城堡等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物品与空气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空气存在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例子,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空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空气的特征
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一:“纸团不湿”实验。教师演示将纸团紧紧塞在一个杯子底部,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再将杯子取出,让学生观察纸团的情况。提问学生:“为什么纸团没有湿呢?”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水无法进入。
实验二:让学生分组进行“空气占据瓶子”实验。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个带漏斗的瓶子和一个气球。让学生尝试将气球通过漏斗塞进瓶子里并将气球吹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发现气球很难吹大,引导学生思考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让学生理解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特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空气会流动
实验一:“风的形成”实验。教师用一个大纸箱制作一个简易的风箱,在风箱一侧开一个小孔,里面放置一个小风车。让学生观察当推动风箱一侧的挡板时,小风车的转动情况。引导学生思考风是怎样形成的,从而理解空气会流动。
实验二:给每个小组发放一把扇子和一些轻质物体,如羽毛、纸屑等。让学生用扇子扇动,观察轻质物体的运动情况,体会空气的流动。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空气的流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空气有质量
教师展示一个简易天平,在天平一端挂上一个充满气的气球,另一端挂上一个等重的物体,使天平平衡。然后将气球放气,观察天平的变化。提问学生:“天平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这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有质量。
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说明空气有质量,如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后变重等。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和讨论,帮助学生建立空气有质量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四)空气与生活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空气的特征有关。例如,风扇转动能让人感到凉爽是因为空气的流动;用吸管喝饮料是利用了空气占据空间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空气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展示一些空气污染的图片和视频,如雾霾天气、工厂废气排放等,引导学生讨论空气污染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危害,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空气环境。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空气与环境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总结与拓展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关于空气的知识,包括空气的存在、特征以及空气与生活的关系等。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空气的特点。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布置课后拓展任务:让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做一个与空气有关的小实验,如制作空气炮等,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探索与空气有关的现象。
设计意图: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亲子合作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