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知识点梳理】一、城市化的演进1. 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开启。(1)表现: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2)影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的发展。(2)1851年,英国成为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3)二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4.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开启。表现:上海、天津、广州等成为通商口岸,逐步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进城。补充:(1)近代城市发展的原因: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自然经济解体,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交通优越,便利……(2)近代城市生活的变迁趋向:物质生活近代化,丰富多彩,政治生活和社会习俗方面民主、平等、自由、科学观念深入百姓生活。5. 建国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1978年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二、居住条件的改善1. 建筑技术的革新,表现在:(1)1854年,美国人发明了电梯。(2)19世纪70年代,比列时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3)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制冷、私人卫生间等快速普及。2. 生活服务更加便捷、丰富。居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娱乐生活更加多样。3. 二战后,城市中的社区蓬勃发展,功能日益广泛。三、公共设施的完备1. 19世纪,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表现:(1)钢铁管道促进水网的建设,自来水与排水系统逐渐普及。(2)煤气灯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电力为城市居民提供照明。(3)电报、电话的发明和普及便利了人们的通信联系。(4)19世纪末,第一条地下铁路在伦敦问世;柏林开始把高架桥纳入交通网络之中。(5)20世纪初,电车普及。城市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2.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近代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通商口岸,发展很不平衡。表现: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2)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发展,不断完善。P63.思考点城市管网建设为居民生活提供了方便,照明设备的改善创造了新的城市生活方式,电报电话等通信设备的普及促进了信息交流,地铁电车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出现便利了人们的出行。总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四、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1. 环境污染严重,如工业废气污染、汽车尾气污染、城市饮用水源污染等。2. 私人汽车普及,交通拥堵严重。3. 贫富分化,工人阶级生活条件恶劣,生活设施落后。4. 犯罪率上升,失业者增加等。【巩固提升】1.为研究世界近代史上的某一现象,一学者列举了以下要点:新兴的工业中心、从世界各地获得充足粮食供应、充分供应洁净的水、改善集中式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系统、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该学者研究的这一现象是( )A.近代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B.工业革命与工厂体系的建立C.近代技术和医学的进步 D.世界联系加强改变社会生活2.有学者指出,(北美地区)新英格兰的民主政治,看上去就像古典民主政治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基层单位的一种简单的“复制”,又像是英国传统地方自治生活的一种自然的“再版”:它首先发生在“乡镇”这种清教徒移民的自然聚居点之中。美国建国后的“乡镇”( )①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传统②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③承担着所有公共服务功能④工业革命后转化成为社区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据统计,中国城市数量由1978年的193个发展到2007年的655个。城镇化水平已由2000年的36.2%提高至“十五”期末的43.0%,再到2007年的44.9%,年均增长1.24%。1988~2007年,我国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幅达21.6%,占GDP的比重由1988年的28.6%上升到2007年的40.1%。这主要缘于我国( )A.城市化区域均衡性发展的增强 B.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C.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劳动力转移 D.城市基础设施的明显改善4.一个开埠时曾来过上海的英国植物学家,在1848年重来上海时感叹道:“使我惊异的是江岸的外观,我曾听说上海已经建造了许多英美的洋行,我上次离开中国时,的确有一两家洋行正在建筑;但是现在,在破烂的中国小屋地区,在棉田及坟地上,已经建立起一座规模颇巨的城市了。”据此可推知,当时上海( )A.商贸发展推动城市化 B.城市功能发生显著变化C.自然经济结构的解体 D.社会文化的多元化特征5.1882年,清政府上海道饬令禁止中国店家使用电灯,并反复照会英国领事要求其停用电灯;1897年,长沙宝善成公司在其附近学堂、报馆和沿街商店架线装灯时因灯被市民视为“鬼火”而遭到掷石攻击。这说明晚清时期( )A.官民一致抵抗西方经济侵略 B.民族工业的发展具有依附性C.城市基础设施革新阻力较大 D.通商口岸生活方式变迁较快6.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首都计划》,提出“本诸欧美科学之原则”“吾国美术之优点”的原则,并进行了大规模开放空间建设:一是把贵族私家花园辟为开放空间,如玄武湖、瞻园等;二是建立了一些新的开放空间,如公园、广场等。这表明当时中国( )A.自然环境影响城市建设 B.公共事业立法持续完善C.城市规划理念不断进步 D.治国体现中体西用思想7.上海是近代中国形象的一个缩影。下列选项不符合对19世纪中后期上海城市面貌构想的是( )A.可以到先施百货等大型百货公司购买商品B.可以看到外商银行和中国人自办的银行C.可以购买轮船招商局等洋务企业发行的股票D.煤气、自来水、电报、电话等基础设施逐渐发展8.宗主国通过向殖民地输出资本、技术,提供道路等基础设施,使其城市化步伐加快,出现了铁路、电讯、医院、学校等,把原本落后的殖民地地区带入了市场经济领域,同时殖民扩张也传播了西方人文观念。这表明殖民扩张( )A.对殖民地的“破坏性使命” B.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C.对殖民地的“建设性使命” D.缓和了资本主义列强间矛盾9.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60年代后,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形成新的商业区。上海成为近代大都市( )A.促进中国城市化迅速发展 B.取决于优越的地理位置C.得益于近代工业化的推动 D.源于小农经济完全解体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农业革命使大量农村人口迅速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原有的基础设施不堪重负。住房拥挤和私自搭建房屋的现象大量存在,出现了早期的贫民窟。1831年和1832年,英国许多城市霍乱流行,共导致3万多人死亡。城市不断吸纳人口以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又按照资本运行的规律创造了一批批失业工人。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后,对于全新的生活环境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于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寻找宣泄的途径,社会道德沦丧和社会价值观丧失的情形严重,犯罪率居高不下。新兴的工业城市街道狭窄,建筑物品质低劣而且杂乱无章。英国城市社会问题的持续恶化,使政府面临着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政府在社会分配和公共服务方面进行了干预,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法令法规,最终使早期的城市社会问题得到了初步治理。——摘编自李明超《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社会问题及初步治理》材料二:1954年河南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国家将郑州确定为工业化建设重点城市之一。郑州市人民政府制定了1954年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城市性质为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8年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启动筹建。1993年郑州规划建设了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河南提出加快开发郑东新区。201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2013年国务院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6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将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契机,从文化、产业、生态、设施等方面全面优化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提升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摘编自张善奎、孙玉娟《郑州城市规划发展历程》(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城市社会问题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其产生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现代郑州城市发展的原因。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公共设施逐步完备。A项正确;材料涉及城市化的发展,而不是工业革命与工厂的建立,排除B项;材料反映城市化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技术和医学的进步,排除C项;D项只是针对“从世界各地获取充足的粮食供应”,不能全部反映材料的城市化表现,排除D项。故选A项。2.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公共服务功能,①②正确,A项正确;乡镇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公共服务功能,不是所有功能,③错误,工业革命后,各国探索社会救济的新方法,促使社区组织开始形成,不是直接转化,④错误,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3.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从1978年开始,中国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幅占GDP的比重也不断上升:结合所学可知较大,这些变化主要缘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B项正确;材料只给出了城市数量和城镇化水平的数据,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材料中的现象是城市化区域均衡性发展增强的结果,排除A项;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转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城市基础设施的明显改善也是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排除D项。故选B项。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上海已经建造了许多英美的洋行”“在棉田及坟地上,已经建立起一座规模颇巨的城市了”可知,随着上海的商贸发展,城市规模也在扩大,城市景象发生了巨大变化,这说明上海商贸发展推动城市化,A项正确;材料看不出上海城市功能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商贸的作用,与自然经济结构的解体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强调文化多元,排除D项。故选A项。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清政府上海道饬令禁止中国店家使用电灯,并反复照会英国领事要求其停用电灯”“被市民视为‘鬼火’而遭到掷石攻击”可知,材料反映了电气化城市基础设施在推广过程中遭到来自官方和民间的多重阻力,C项正确;对电灯使用的推广不属于西方经济侵略的范畴,排除A项;民族工业发展特征并非材料主旨所在,排除B项;材料并不能说明以上海为代表的通商口岸的生活方式的变迁比长沙等内地城市的更快,排除D项。故选C项。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首都计划》没有将西方的城市规划模式作为标准照搬,而是辩证看待,借鉴其科学原则,同时又融合中国美术之优点,这是一种理性辩证的态度,表明城市规划理念不断进步,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首都计划》受到自然环境影响,排除A项;材料只有一部《首都计划》,不能得出持续完善排除B项;中体西用指的是洋务运动时期不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技术,此时洋务运动已破产,材料与中体西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7.答案:A解析:先施百货公司于1900年在香港成立,与材料中的时间“19世纪中后期”不符,故选A项。8.答案:C解析:根据“使其城市化步伐加快”“同时殖民扩张也传播了西方人文观念”可知,宗主国向殖民地的扩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殖民地国家的进步与发展,这表明殖民扩张对殖民地的“建设性使命”,故选C项;题干反映的是宗主国对殖民地客观进步性,而不是破坏性,排除A项;题干表现的宗主国对殖民地的影响,而不是对宗主国的影响,排除B项;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最终激化了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排除D项。9.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依港兴市”,“上海成为近代大都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地理位置优越,是内河主航道入海口,是沿海港口城市,近代首批开放城市,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推动上海成为近代大都市,C项正确;上海成为近代大都市不能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排除A项;地理位置不是上海成为大都市的主要因素,排除B项;19世纪中期,中国小农经济并未完全解体,排除D项。故选:C。10.答案:(1)表现: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污染严重;失业人数增加;社会道德沦丧,犯罪率居高不下。原因:人口大量涌入,导致失业问题频发;工业革命排放的废水废气导致环境污染;城市规划与人口增长脱钩;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后,对全新的生活环境不适;政府缺乏整体布局意识。(2)政治中心的转移,国家的大力扶持;城市定位明确,工业发展产业化;交通便利,交通枢纽地位突出;科技引领,增强了国际竞争力。解析:(1)表现:根据材料一“工业革命使大量农村人口迅速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原有的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可得,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污染严重;根据材料一“同时又按照资本运行的规律创造了一批批失业工人”可得,失业人数增加;根据材料一“社会道德沦丧和社会价值观丧失的情形严重,犯罪率居高不下”可得,社会道德沦丧,社会价值丧失,犯罪率居高不下。原因:根据所学可知,根据材料一“工业革命使大量农村人口迅速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原有的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可知,英国工业革命之后社会问题的原因在于,人口大量涌入,导致失业问题频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发展,在其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废气导致环境污染;根据材料“城市不断吸纳人口以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又按照资本运行的规律创造了一批批失业工人”可知,在工业革命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与人口增长脱钩;根据材料“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后,对于全新的生活环境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可知,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后,对全新的生活环境不适;根据材料“政府在社会分配和公共服务方面进行了干预,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法令法规,最终使早期的城市社会问题得到了初步治理”可知,政府缺乏整体布局意识。(2)根据材料二“1954年河南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国家将郑州确定为工业化建设重点城市之一”并结合所学可得,政治中心的转移,国家的大力扶持;根据材料二“明确城市性质为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可得,城市定位明确,工业发展产业化;根据材料二“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可得,交通便利,交通枢纽地位突出;根据材料二“郑州将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契机,从文化、产业、生态、设施等方面全面优化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提升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可得,科技引领,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