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知识点梳理】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1.原始交通⑴ 原始人在自然界中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路”。⑵ 运输物品依赖天然的道路与河流。2.人工道路的铺设⑴ 古罗马: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⑵ 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⑶ 汉朝:丝绸之路在汉代贯通后,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⑷ 唐朝: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⑸ 元朝: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3.运河的开凿⑴ 中国①春秋时期:中国已有运河。②秦朝:秦始皇开凿连接湘水和离水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③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④元朝:京杭大运河,全长近1800千米,为世界之最。⑵ 西方①17世纪开通的法国米迪运河,开辟了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是欧洲历史最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运河之一。②17世纪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1.中国古代对海洋的探索⑴ 西汉: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⑵ 宋元: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使中国海船能够持续航行⑶ 明朝: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2.古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⑴ 波利尼西亚人:很早就在太平洋诸岛活动;⑵ 腓尼基人:首次横渡地中海;⑶ 维京人:在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探险;⑷ 阿拉伯人:在印度洋开展繁忙的海上贸易。3.全球航路的建立⑴ 时间:15世纪末16世纪初⑵ 主要航线①达·伽马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②哥伦布到达美洲;③麦哲伦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完成环球航行;④欧洲人还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⑶ 意义:新航路的开辟让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4.全球航路的拓展(国际运河的开凿)⑴ 苏伊士运河①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的水道,原先需要绕道非洲的好望角。②1869年开通,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⑵ 巴拿马运河①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路,最初要通过美洲南端的麦哲伦海峡。②1914年通航,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1.陆路⑴ 西方:工业革命对交通工具及其动力来源、交通道路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①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②19世纪上半期,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人类步入铁路时代。③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汽车。但在20世纪之前,汽车还不够普及。⑵ 中国①1881年,唐胥铁路建成,这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②1909年竣工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由詹天佑主持修建。③当时中国铁路业主要掌握在列强手中。到1911年,由外国人控制的铁路里程占总里程数的90%以上。2.水运⑴ 西方①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②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⑵ 中国①19世纪20年代,西方的轮船开到中国。②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人建造的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③1872年,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四、交通与社会变迁1.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秦朝“车同轨”政策和道路建设,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具有深远的影响。2.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3.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⑴ 中国的邮驿历史超过3000年。古代的邮驿主要是为官方服务的⑵ 明朝出现了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⑶ 1878年,天津海关书信馆对公众开放邮寄业务⑷ 1897年创办的大清邮政总局,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⑸ 电报、电话也在晚清时传入中国【巩固提升】1.1898年粤汉铁路修筑权被美国合兴公司攫取,引起国人不满。后该公司违约把三分之二的股票出售给比利时,至1904年,修筑权已呈易人之势。对此,湘人“大动公愤,纷电政府疆吏,立持废约之议,自行筹办”,鄂、粤两省亦有此议。这反映出( )A.保路运动广泛开展 B.列强在华利益一致C.民主革命思潮兴起 D.民众救亡意识增强2.并海道是秦汉时期与东部海岸线大致平行的重要陆路交通线,沟通了南北18个郡国、十多个港口,并与其他东西向道路相连。沿线人口约占全国的20%,铁官和盐官数量占全国30%以上。并海道的形成和发展( )A.推动了经济重心的东移 B.得益于盐铁官营的实施C.促进了国家一体化进程 D.保证了东部海疆的安宁3.1905年京汉铁路正式通车后,武汉闹市区不再局限于长江边的租界一隅,以前被称为“草庐茅店,三五零星”的硚口至谌家矶一带,也变得“三十里几比室直连矣”。由此可见,近代中国铁路建设( )A.促进了城区面貌的变迁 B.推动了生活方式的改变C.增强了城市的经济功能 D.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4.19世纪初,美国西部农产品通常是沿俄亥俄河、密苏里河和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经南部港口新奥尔良出墨西哥湾,再运往大西洋沿岸城市。1825年伊利运河建成后,这些农产品直接从俄亥俄经伊利河运往纽约。由此可推知,伊利运河( )A.加快了美国西部沿海的城市化 B.有利于促进美国国内市场的发展C.导致美国南北方的矛盾激化 D.开辟了大西洋与太平洋间的新航路5.由宋代及清代,江西因赣江贯穿南北逐渐成为全国重要的水陆交通要地,东西货物汇聚,各方商贾云集。有学者认为,近现代江西发展由于海运的兴起,原本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赣江内河航运大不如前;随着铁路交通的兴起,江西更是错过了铁路时代的开端。该学者以江西为例,论述了( )A.内河航运落后于其他交通方式 B.交通变迁深刻影响区域发展C.现代交通发展进入了铁路时代 D.水运交通应该继续发挥作用6.秦朝时,政府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元朝政府在各地广设驿站,构筑了从大都(北京)( )A.旨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B.服务于对外扩张的需要C.是两大王朝速亡的诱因 D.利于强化中央集权统治7.西方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说法,中国古代也有“处处有路透长安”的谚语。这两句话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A.长安城的设计借鉴了罗马城市布局B.长安和罗马两地之间的交通网络密集C.古代商路便利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D.长安和罗马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网络的中心8.1905年京汉铁路正式通车后,武汉闹市区不再局限于长江边的租界一隅,以前被称为“草庐店,三五零星”的研口至谌家矶一带,也变得“三十里几比室直连矣”。由此可见近代中国的铁路建设( )A.促进了武汉旅游业发展 B.促进了城区面貌的变迁C.取代了海运和航运地位 D.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9.图中所示运河异常重要,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开通时它成为连接西欧与东亚最近与最直接的水上通道B.它的开通是欧洲人发现新航路最具有代表性的成就之一C.一战后它所在国的民族解放运动迫使英国放弃对其的控制D.1956年它所在的王国政府宣布收回其主权,英军撤离运河区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 清中期,鲁西运河沿岸以临清、济宁、东昌、德州等为代表的商业重镇,运输量、交易额、关税额等均居前列,成为山东经贸重心所在。随着中国社会跨入近代,山东各区域经贸格局为之巨变。以临清直隶州、东昌府等州县构成的鲁西北和以济宁直隶州、泰安府(部分)、曹州府及兖州府等州县构成的鲁西南平原,丧失了经贸繁荣的基本条件。以登州府、青州府(部分)、菜州府等州县构成的胶东半岛地区,有青岛、烟台、龙口、登州、威海卫5大港口,胶济铁路及河海联运的现代交通体系,逐渐成为以外贸带动山东经济转型的龙头,推动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工业生产随之发达后,其崛起具有必然性。——摘编自江沛等著《城市化进程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如图中①②分别是哪个朝代开凿的运河。(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鲁西地区城市兴、衰的原因。(3)综合以上问题,可以得到什么认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据材料“湘人‘大动公愤,纷电政府疆吏,立持废约之议,自行筹办’,鄂、粤两省亦有此议”可得出,当时湘、鄂、粤等地百姓对清政府出卖铁路利权的行为非常愤慨,要求自行筹办,民众路权意识、救亡意识增强了,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当时湘、鄂、粤等地百姓对清政府出卖铁路利权行为的愤慨,但尚未发展成为“保路运动”,保路运动兴起的时间是1911年,排除A项;列强在华利益并不一致,列强在华利益一致表述太绝对,排除B项;民主革命思想指的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等思想,百姓只是维护路权,并没有上升到革命高度,排除C项。故选D项。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并海道沟通了南北多个郡国和港口,并与其他东西向道路相连,覆盖全国20%的人口和30%以上的铁官和盐官数量,有利于联系沿线各地的经济文化,促进了国家一体化进程,C项正确;并海道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国家一体化进程,未体现经济重心的东移,排除A项;盐铁官营的实施有利于强化国家的经济职能,与并海道的形成和发展无关,排除B项;“保证了东部海疆的安宁”说法绝对,夸大了并海道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京汉铁路通车后,武汉闹市区的范围扩大,原来偏远荒凉的郊区也逐渐繁华起来,这反映了铁路建设对城区面貌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生活方式、城市的经济功能和国家的行政效率,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4.答案:B解析:据材料“1825年伊利运河建成后,这些农产品直接从俄亥俄经伊利河运往纽约”,可知,伊利运河的建成,便利了美国东西之间的交流,有利于美国国内市场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突出的是对美国国内市场的影响,并未提及对西部沿海城市化的影响,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其对美国南北矛盾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属于交通运输的进步,并不属于新航路的范畴,排除D项。故选B项。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随着海运的兴起和铁路交通的发展,江西的内河航运失去了优势,没有能够适应新的交通方式,因此错过了铁路时代的开端,这对其后续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说明交通变迁深刻影响区域发展,B项正确;“内河航运落后于其他交通方式”的说法错误,古代的各种交通方式,各有优劣,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江西交通方式的发展与变迁以及其历史影响,“现代交通发展”只能体现部分材料,排除C项;材料主旨为“交通变迁与区域发展”,而“水运交通”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6.答案:D解析:秦朝和元朝都是在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后实现大一统的封建王朝,面对空前辽阔的疆域,统治者大力兴修交通要道,构建以都城为核心的交通体系,这必然会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故选D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不是目的,是影响,排除A项。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以和平交往为主流,排除B项。C项表述不合史实。7.答案:D解析:“条条大路通罗马”“处处有路透长安”都体现了罗马和长安的重要性,换而言之,罗马和长安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的中心,D项正确;长安城的设计和罗马城市的布局不存在借鉴关系,排除A项;两句谚语无法看出当时两城之间的联系,排除B项;条条大路不等于是商路,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8.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05年京汉铁路正式通车后,武汉闹市区不再局限于长江边的租界一隅”可知,由于京汉铁路的开通,促进了武汉地区的繁荣,说明铁路建设促进了城区面貌的变迁,B项正确;根据“以前被称为草庐店,三五零星的研口至谌家矶一带,也变得三十里几比室直连矣”可知,铁路建设促进的是城市面貌的变迁,不是促进武汉市旅游业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铁路建设对武汉城市面貌的影响,不能说明取代了海运和航运的地位,更和提高国家行政效率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9.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A项正确;苏伊士运河于1869年修筑通航,与新航路开辟无关,排除B项;一战后埃及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和发展,最终英国承认埃及独立,但仍保留在运河区的驻兵权,英国没有放弃对运河的控制,排除C项;1956年7月26日,纳赛尔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宣布将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英法不甘心失去他们在运河中的利益,1956年10月伙同以色列入侵埃及,企图重占运河,推翻纳赛尔,但遭失败,被迫停火撤军,运河终于回到埃及人民的手中,排除D项。故选A项。10.答案:(1)①:元朝开凿,京杭大运河。②:隋朝开凿,隋朝大运河。(2)兴的原因:邻近运河,交通便利。衰的原因:运河淤塞,交通不便;近代交通运输的发展,冲击传统运输业;近代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近代沿海港口城市开辟为通商口岸;沿海地区自然经济解体较早,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等角度进行说明。(3)认识:交通运输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工业化助推经济发展。解析:(1)据材料地图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①为京杭大运河,开凿时间为元朝,②为隋朝开通的隋朝大运河。(2)原因:据材料“鲁西运河沿岸以临清、济宁、东昌、德州等为代表的商业重镇”可知,邻近运河,交通便利。衰的原因:据材料中“黄河决口夺大清河入海及运河彻底淤塞”可知,运河淤塞交通不便;据材料“有青岛、烟台、龙口、登州、威海卫5大港口,胶济铁路及河海联运的现代交通体系”可知,近代交通运输的发展,冲击传统运输业据材料“以外贸带动山东经济转型的龙头,推动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工业生产随之发达后,其崛起具有必然性”及所学知识可知,还可以从近代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近代沿海港口城市开辟为通商口岸;沿海地区自然经济解体较早,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等角度进行说明。(3)据材料信息可知,近代以前,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较好,近代以来,伴随着铁路等现代交通的发展,运河沿岸城市有所衰落,反映了交通运输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材料“逐渐成为以外贸带动山东经济转型的龙头,推动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工业生产随之发达后,其崛起具有必然性”可知,近代山东经贸中心由鲁西地区向沿海地区转移,还受到了沿海地区工业发展的影响,工业化助推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