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材版本 苏教版 单元(或主题)名称 物质的变化单元主题 《物质的变化》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旨在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和理解自然界中物质变化的多样性和规律性。通过一系列动手制作、实验验证和资料查找等活动,学生将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自然观,并理解人类活动如何利用物质变化来改善生活、促进社会进步。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 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大类。物理变化指物质在形态、大小、形状等方面的变化,不产生新物质;化学变化则涉及物质性质的改变,产生新物质。 物质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科学探究: 基于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 学习内容 识别并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理解物质状态变化的基本规律。 探究物质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食物消化、海水晒盐、冶炼金属等。 了解物质变化可能带来的益处和危害,如食物腐烂、铁器生锈、工厂排放等。 学业要求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类型。 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并能在实验中运用。- 举例说明物质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影响。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物质的变化”为主题,通过四个主要课题——《蜡烛的变化》、《铁钉生锈》、《制作汽水》和《化学家的研究》,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和规律。第一课《蜡烛的变化》作为引入,通过制作蜡烛和燃烧蜡烛的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不同。后续课程则进一步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自制汽水过程中物质的变化,以及化学家如何研究物质变化等。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对物质变化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然而,他们的认知大多停留在表面,对物质变化的微观过程、变化规律及其实质缺乏深入理解。因此,本单元将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将认知引向深入,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单元目标 科学观念 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观念。 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和分类,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科学思维 培养基于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等方法的科学探究思维。 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探究实践 通过动手制作、实验验证等活动,提升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学会使用科学工具和方法,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责任态度 培养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认识到物质变化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案。单元结构化活动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物质状态变化的实例(如水蒸发成水蒸气、水凝固成冰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单元的主题。 探究新知 1. 制作蜡烛:通过动手制作蜡烛,观察蜡块在加热后熔化、冷却后凝固的过程,认识物理变化。 2. 燃烧蜡烛: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等),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认识化学变化。 3. 铁钉生锈:通过设计并实施控制变量实验,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理解化学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4. 制作汽水:通过自制汽水活动,探究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二氧化碳的现象,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 巩固练习 设计一系列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报告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物质变化规律的理解。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变化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列举实例并讨论其利弊。同时,鼓励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思考如何通过科学手段减少物质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过程性评价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观察记录、合作交流等情况。 评估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得出结论的能力。 结果性评价 通过实验报告、练习题、课堂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物质变化概念、分类及规律的掌握程度。 评价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现象,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第二课时《铁钉生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力:学生能够设计并实施实验,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能够持续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并分析结果。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假设、实验验证的科学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分析铁钉生锈的复杂过程。科学素养:了解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理解铁生锈的化学变化过程。掌握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基本方法及其科学原理。责任态度: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科学现象,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形成持续学习的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铁生锈的原因,理解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难点:设计并实施对比实验,坚持长时间观察实验现象,准确记录并分析数据。三、教学过程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生锈的铁钉和未生锈的铁钉,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两者的区别。随后,教师提问:“为什么铁钉会生锈?铁锈和铁是同一种物质吗?”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通过直观对比,引发学生思考,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本节课的主题上,为后续探究活动做好铺垫。(二)探究活动 1.观察铁锈 活动: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铁锈的颜色、光泽、硬度等特性。 2.比较铁和铁锈 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敲击、摩擦、导电性测试等实验,比较铁和铁锈的异同。 3. 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活动:学生设计并实施对比实验,分别观察铁钉在不同环境(有水有空气、只有水、只有空气)下的生锈情况。 4. 介绍防锈方法 活动:学生讨论并列举生活中的防锈措施,分析其科学原理。 5. 实践应用 活动:学生分组设计并实施一项防锈措施,如为自行车链条涂油、为铁质工具喷漆等。 通过直接观察,初步了解铁锈的外观特征,为后续比较铁和铁锈的不同打下基础。 通过对比实验,深入了解铁锈与铁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的区别,明确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通过探究实验,验证铁生锈与水和空气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防锈方法的理解,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三)生活应用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家中的铁制品,如铁锅、菜刀、自行车等,分析它们是如何防锈的。同时,鼓励学生提出更多防锈建议,并尝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其关注身边科学现象的热情,培养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知识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铁钉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接触)、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以及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基本方法。 通过总结回顾,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强调铁生锈现象的普遍性和防锈措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责任感。四、作业设计(一)、填空题1. 铁钉生锈是铁与____和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水、空气2. 铁锈是不同于铁的____物质。答案:新3. 涂油漆的铁制品不容易生锈,是因为油漆起到了隔绝____和水的作用。答案:空气4. 铁制品在____和____的环境下最容易生锈。答案:潮湿、有氧(二)、判断题1. 铁在干燥的环境中也容易生锈。()答案:×2. 铁锈和铁是两种不同的物质。()答案:√3. 铁锈能被磁铁吸引。()答案:×(三)、选择题1. 下列属于铁锈特点的是()A. 有光泽 B. 红褐色 C. 能导电答案:B下列办法中防止铁生锈的是()A.刷上一层油漆 B. 浸入水中 C. 放在潮湿的角落里答案:A下列关于铁的说法正确的是()A. 铁摸起来比较光滑 B. 铁有金属光泽 C. 铁锈摸起来比较粗糙答案:B(四)、简答题1. 铁钉生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铁钉生锈的主要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列举三种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并说明其科学原理。答案:1)涂油漆:隔绝空气和水;2)制成不锈钢:改变铁的化学性质,增加其抗腐蚀性;3)电镀:在铁表面镀上一层不易生锈的金属,如铬、镍等,起到保护作用。3. 为什么铁锈不能被磁铁吸引?答案:铁锈是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混合物,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与铁有很大不同。铁锈中的磁性物质含量很低,因此不能被磁铁吸引。4.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铁制品免受生锈的侵害?答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铁制品的干燥和清洁,避免与水和空气长时间接触。同时,可以采取涂油漆、电镀、制成不锈钢等防锈措施来保护铁制品。(五)、实践探究题实验探究: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实验方案,探究铁钉在不同环境(如水、空气、酸碱盐溶液等)下的生锈情况,并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铁生锈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锈措施。答案提示:实验方案应包括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设计,确保实验条件的可比性。实验组可分别设置在有水有空气、只有水、只有空气、酸碱盐溶液等环境下。通过观察和记录铁钉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锈情况,可以得出铁生锈与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论。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探究酸碱盐等因素对铁生锈的影响。最后,根据实验结果提出相应的防锈措施,如保持铁制品干燥、涂油漆、电镀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