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简介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程标准 重难点 知识点
1.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2. 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1. 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分布,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2. 了解新旧石器时代物质生产水平与社会发展程度,把握社会发展规律。3. 认识分封制和宗法制等概念,掌握早期国家政治文明的特点 1. 石器时代。2. 文化遗存。3. 世袭制。4. 井田制。5. 宗法制。6. 分封制
  阅读课文第一子目,解决下列问题。
1. 对照时间轴,将对应的社会组织形式、考古学文化分期和代表性文化遗存分别填入下面的示意图中。
2. 完成下面所示的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对比简表,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
特征 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3. 读右图,你能从图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有____________(将正确序号写在横线上)。据此概括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①遗址分布广泛但不均衡
②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为主干,形成多个文化圈
③大部分使用打制石器
④以中原地区为核心
活动二:认识神话传说、传世文献、考古材料等不同史料的价值,尝试用史料作为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阅读课文第二子目,解决下列问题。
1. 说说你知道的有关三皇五帝的远古神话传说。你认为这些神话传说有史料价值吗?
2. 据材料,指出国家形成的重要标志。结合课文第二子目中陶寺遗址的考古发现,说明龙山文化时代出现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材料 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国家形成的标志为: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
——[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3. 阅读课文第5页“学思之窗”,关于启的继位,《史记》和《战国策》两部传世文献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说法?我们了解上古历史还需要哪些史料?
  
阅读课文第三子目,解决下列问题。
材料一 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
——[西汉]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1. 指出商朝为管理地方实行的制度。据材料一,概括这一制度的特点。
2. 据材料二,分别指出图一和图二反映的西周主要的政治制度。这两大制度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些国家特征?
3. 结合课文,概括商周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活动方案】
活动一
1. ①母系氏族社会 ②父系氏族社会 ③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 ④元谋人遗址 ⑤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
2. 父系氏族社会特征:财产私有、贫富分化;阶级分化,出现权贵阶层;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高。
3. ①②④。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本土性、多元性、以中原地区为核心。
活动二
1. 传说:仓颉造字、神农尝草。史料价值:神话传说有夸张和添加的成分,但其中可能保留着描写社会组织发展情景和人民生产生活劳动的远古记忆,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包含着历史事实,能够为年代相近的考古文化提供某种程度的参照。
2. 重要标志:阶级分化;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说明:陶寺遗址墓葬等级分明,说明阶级阶层分化明显;出现宫殿建筑和各种礼器,说明出现了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强制性的公共权力。
3. 原因:《史记》和《战国策》两部传世文献都是后人对上古时代的追述和概括。史料:将传世文献与考古材料相结合,特别是与出土器物上的甲骨文、青铜铭文等相结合,以上是认识上古历史的基本途径。
活动三
1. 制度:内外服制。特点:以部族联盟为基础,集权程度不高,管理比较松散。
2. 图一:分封制。图二:宗法制。国家特征:政权与族权相结合,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3. 主要特征: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青铜铸造业比较发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