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课题 《呼吸与健康生活》教学课时 课时 备课教师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明确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 “中转站”,掌握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原理。 准确认识到人体运动量与呼吸之间的关系,即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越多,肺的呼吸就需要加快以吸入更多氧气。 全面了解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呼吸功能的积极影响,以及对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深入讲解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使学生明确肺在气体交换中的关键作用,以及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呼吸过程中的进出路径。 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实验现象和相关信息资料,分析出人体运动后呼吸次数加快的原因是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帮助学生建立起运动与呼吸之间的科学联系。 (二)教学难点 设计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验中深刻体会人体运动对呼吸次数的影响,以及呼吸次数变化与氧气消耗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提出合理的解释和假设,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教学方法 (一)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模型等直观教具,展示呼吸过程、肺的结构以及人体在不同状态下的呼吸变化,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二)实验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测量不同状态下呼吸次数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呼吸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教 学 流 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生活现象导入 教师播放一段人们在运动后呼吸急促的视频,或者讲述一个关于呼吸与健康的故事,如运动员在比赛后的呼吸变化。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或者从故事中了解到了什么?为什么人们在运动后呼吸会变得急促呢? 学生观看视频或听故事后,积极回答问题,引出呼吸与健康生活这个话题。 引出课题 教师:呼吸是我们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活动,它与我们的健康生活密切相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深入探讨呼吸与健康生活的关系,了解呼吸的奥秘以及如何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保持良好的呼吸功能。(板书课题:呼吸与健康生活) (二)科学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认识呼吸的过程 (1)亲身体验 教师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一次呼吸,并让其他学生观察呼吸的过程,描述气体经过的路径。 提问:谁能说一说,在呼吸的时候,气体是从哪里进入我们的身体,又经过了哪些地方呢? 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可能会说气体从鼻子或嘴巴进入,经过气管、支气管,最后到达肺部。 (2)气体成分的讨论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吸进去的空气与呼出来的空气成分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回答。预设答案可能是吸进去的气体是氧气,呼出来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吸进去的只有氧气,呼出来的只有二氧化碳吗? (3)资料分析 教师展示科学家对吸进去和呼出来的气体进行研究的图表或数据,让学生分析气体成分的变化。 提问:从这个图表中,你获取到了什么信息? 学生观察图表,回答问题。可能会说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呼出来的氧气变少了,二氧化碳变多了,其他气体也有一些变化。 (4)视频演示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呼吸过程中气体交换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呼吸的本质。 提问:通过视频,我们看到了什么?气体在我们体内是怎样进行交换的呢? 学生观看视频后,回答问题。学生可能会说肺相当于一个 “中转站”,它是用二氧化碳来交换氧气。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设计意图:通过亲身体验、讨论、资料分析和视频演示等活动,让学生全面认识呼吸的过程,纠正学生对吸进去和呼出来气体成分的错误认识,了解肺在气体交换中的重要作用,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探索二:测量不同状态下的呼吸次数 (1)提出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在生活中,我们的呼吸是会发生变化的。除了运动后呼吸会加快,还有哪些活动会影响我们的呼吸呢? 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可能会说睡觉的时候呼吸会变慢,紧张的时候呼吸会加快等。 (2)实验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测量不同状态下的呼吸次数,如安静状态、慢走、原地跳等。 明确实验目的:测量不同状态下的呼吸次数,了解呼吸次数与活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呼吸测量仪、秒表、学生活动手册。 实验步骤: ①测量安静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要求学生自然呼吸,不刻意控制自己的呼吸。测量三次,记录数据。 ②测量慢走一分钟后的呼吸次数,同样要求自然呼吸。 ③测量原地跳一分钟后的呼吸次数。 注意事项:在测量过程中,要保持安静,避免干扰;记录数据要准确、及时。 (3)实验操作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步骤测量不同状态下的呼吸次数,并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数据汇总 在学生记录数据的基础上,教师利用班级记录表将所有同学的数据汇总起来,以便进行数据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设计、操作和数据汇总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状态下呼吸次数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以及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 探索三:分析呼吸次数变化的原因 (1)提出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测量了不同状态下的呼吸次数,发现呼吸次数会随着活动状态的改变而发生变化。那么,这些活动为什么会影响我们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呢? 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可能会说运动后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所以呼吸会加快。 (2)资料分析 教师提供一些关于呼吸与氧气消耗、运动与呼吸的关系的资料,让学生阅读并分析。 提问:从这些资料中,你能找到呼吸次数变化的原因吗? 学生阅读资料,回答问题。可能会说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的氧气。 (3)逻辑推理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分析运动后呼吸次数增加的原因。 提问:我们知道呼吸的本质是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那么,运动后为什么呼吸次数会增加呢? 学生思考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可能会说运动后,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来满足身体的需求,所以呼吸次数会增加。在一次呼吸中,气体交换的量是一定的,所以要多次呼吸,让更多氧气进入体内。 (4)拓展思考 教师提出问题:运动后,如果呼吸次数不增加,会怎么样? 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可能会说如果运动后呼吸次数不增加,身体就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会感到疲劳、无力,甚至会影响身体健康。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问题、资料分析、逻辑推理和拓展思考等活动,让学生深入分析呼吸次数变化的原因,尤其是人体运动后呼吸次数加快与氧气消耗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索四:关注身体其他变化 (1)提出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在运动过程中,你还注意到身体的其他变化了吗? 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可能会说心跳会加快、出汗增多等。 (2)视频展示 教师播放一段课前一些同学测试心跳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运动前后心跳的变化。 提问:从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运动前后心跳有什么变化? 学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可能会说运动后心跳加快了。 (3)讨论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运动前后身体其他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提问:为什么运动后心跳会加快呢?心跳加快与呼吸次数增加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进行讨论,回答问题。可能会说运动后,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能量,心脏需要加快跳动,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心跳加快与呼吸次数增加都是为了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它们之间是相互配合的。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问题、视频展示和讨论分析等活动,让学生关注运动过程中身体的其他变化,尤其是心跳的变化,了解人体各系统在运动中的协同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系统思维能力。 (三)研讨与总结 呼吸与健康生活的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呼吸与健康生活的关系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可能会说呼吸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加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呼吸与健康生活密切相关,我们要关注自己的呼吸健康,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和休息,保持良好的呼吸功能。 科学探究方法的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过程,总结科学探究的方法。 提问: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运用了哪些科学探究方法?这些方法对我们理解呼吸与健康生活有什么帮助? 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可能会说我们运用了直观教学法、实验探究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和资料分析法等科学探究方法。这些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呼吸的过程和原理,掌握测量呼吸次数的方法,分析呼吸次数变化的原因,提高了我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科学与生活的关系,强调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科学与生活的关系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我们应该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可能会说科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指导我们的生活。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充足休息,保持心情愉快,这样才能拥有健康的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研讨与总结,让学生对呼吸与健康生活的关系有更深入的认识,总结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四)拓展延伸 呼吸健康的应用 教师介绍一些科学技术在呼吸健康领域的应用,如呼吸疾病的治疗方法、呼吸辅助设备等。 提问:你知道哪些科学技术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呼吸健康呢?这些技术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可能会说呼吸机可以帮助呼吸困难的人呼吸,口罩可以过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等。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科技对呼吸健康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健康生活的建议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保持健康生活的建议,如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吸烟等。 提问:你打算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健康的呼吸功能呢? 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可能会说每天坚持运动,早睡早起,不吸烟等。 教师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课外探究活动 教师布置课外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课后继续研究呼吸与健康生活的关系。 例如,让学生测量自己在不同运动强度下的呼吸次数和心跳变化,或者调查身边的人的呼吸健康状况,撰写调查报告。 提问:在课外,你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继续探究呼吸与健康生活的关系呢? 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可能会说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进行实验观察、采访医生等。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呼吸健康领域的应用,提供健康生活的建议,布置课外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课堂小结 知识回顾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呼吸的过程、不同状态下呼吸次数的变化、呼吸次数变化的原因以及呼吸与健康生活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呼吸与健康生活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请大家回顾一下。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方法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如直观教学法、实验探究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提问: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运用了哪些科学探究方法?这些方法对我们理解呼吸与健康生活有什么帮助?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认识到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升华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呼吸与生命的关系,强调珍惜生命、关注健康的重要性。 提问:呼吸对我们的生命如此重要,我们应该如何珍惜生命、关注健康呢? 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关爱他人的健康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负责。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总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呼吸与健康生活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呼吸的过程、不同状态下呼吸次数的变化以及呼吸次数变化的原因等方面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实验探究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和资料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探究能力。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方法,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合作、创新和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