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学案(含答案)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习任务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学案(含答案)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习任务单

资源简介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学习目标 1.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2. 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一、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 石器时代:因人类最早制造使用的工具是石器而得名,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时代 代表性遗址 生活状况 分布特点
旧石器时代(打制方法制作石器) 距今约170 万年的①________。(2) 距今约70 万至20 万年的②______ 从事③__________,过着群居生活,已经学会用火 分布既分散又集中,主要分布在④_________
距今约1 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磨制方法制作石器) 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和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 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⑤______,饲养家畜,修建村落,生活逐渐稳定 分布广泛,并逐渐朝着⑥______________的方向发展
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000年。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北方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
(1) 仰韶文化的基本特征: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2) 河姆渡文化基本特征:种植⑦______,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3) 龙山文化的基本特征:代表器物是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4) 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的基本特征:出土了精美的⑧______,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2. 原始社会
⑨________ 群居生活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母系氏族社会 生产力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父系氏族社会 (1) 权力机构: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2) 组织结构: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3) 文明萌芽:⑩________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 ________。他们通过战争不断争夺财富和权力,中国即将迈入 ________的门槛
二、 早期国家:夏、商、西周
1. 部落联盟
三皇 时代较早,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重
炎黄部落 黄帝联合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他们被后世共尊为 __________
禅让制 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这种做法称为“禅让”
“万邦”时代 考古学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 ________时代,中国大地上 ________,史称“万邦”时代
 
 2. 早期国家
角度 夏 商 西周
政治 王位世袭制 (1) 神权色彩浓厚,神权与王权结合。(2) 国家管理实行 ________,商王对外服的控制力有限 实行 ______________,政权与族权相结合,等级森严、家国同构
经济 商和西周是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1) 生产部门: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2) 生产工具: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 ________极少。(3) 耕作方式:集体耕作。(4) 土地制度: ________(即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土地不得随意买卖)
文化 (1) 文字:商朝 ________,西周金文、铭文。(2) 文化: ________________,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商周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3) 思想:西周敬德保民的 ________思想
1. 对应时段,填写历史发展线索。
2. 阅读地图和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截至20世纪90年代末,各地发现的具有多种文明因素的史前城址的总数已达到50座左右,它们大都集中在公元前两三千年的一段时间,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的华北平原、长江中游的两湖平原、长江上游四川盆地和内蒙古高原河套地区。对于这些众多古城,不少学者意识到它们与传说中五帝时代林立的邦国(或方国)是相吻合的,它们应该就是这众多邦国(或方国)的都邑。从这个认识出发,学者又或赋予龙山时期这些邦国(或方国)以“都邑国家”或“城邦国家”的称呼,并认为其时社会已进入了初期文明社会。
——沈长云、张渭莲《中国古代国家起源与形成研究》
(1) 结合所学知识,补充材料中没有列出区域的史前城邑遗址。(至少两处)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关于五帝时代的古史传说对于中华文明探源的重要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如下图所示:
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西周统治的主要特点。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9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发现了大量玉石器,1986年对三星堆两个祭祀坑进行发掘,出土大型青铜立人、青铜神树、纵目面具、青铜神像、黄金面罩、金杖、大量玉器和象牙等文物一千余件。三星堆遗址的年代相当于中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西周,是一个拥有青铜器、文字符号和大型礼仪建筑的文明,其城址规模很大,表明三星堆已步入国家门槛。
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成都平原发掘了桂圆桥文化、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东周时期的巴蜀文化,各文化从新石器时代到战国,前后相承、延续不断。
在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中,青铜尊、罍以及玉璋、玉琮、玉璧、玉戈等与黄河流域一致;金杖、金面具、青铜人像等在黄河流域鲜见,也与埃及、西亚、中亚等地区的出土文物判然有别。青铜器显现出以尊为首,与罍、瓿、盘形成组合的礼器系列。其器形虽然明显仿效中原商文化风格,其组合却有别于鼎、爵、觚、斝的商文化系列而凸显民族和地域文化特征。青铜神像、神树等带有神异色彩的器物,表明这个古蜀王国独特的宗教信仰体系和神权、政权一体化的系统。
——段渝《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研究七十年》等
有学者认为,三星堆文化是夏、商文化的传播或分支;也有学者认为三星堆文化虽然受到中原文明较多的影响,学习和吸纳了中原青铜器和陶器中的某些形式,但从整体上看,仍然具有明显的自成体系的结构框架,因此是中国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是古代长江上游的一大文明中心。任选上述一种观点或自拟观点,运用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参与讨论。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某学者认为国家形成的路径概括起来有四条,分别是管理型国家、压迫型国家、征服型国家和军事型国家(如下图所示)。
国家形成的四条路径图
——何增科《早期国家与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结合早期国家形成的相关知识,紧扣图中所示国家形成的一个或多个路径,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考古学家在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工作中发现了多个以道路和墙垣规划的规整功能区,形成了多网格式的结构布局,这成为研究当时城市的规划思想、礼仪制度、统治制度和早期国家都城制度的重要资料。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正确选项并说明理由。
A. 史料的多元性有助于史学研究的发展
B. 历史学家应以挖掘全部的细节为己任
C. 史料存在记忆之殇,需用新技术唤醒
D. 新史料的发掘有助于历史认知的拓宽
正确选项是________,选择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活动一:知识整合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渔猎和采集。④黄河和长江流域。⑤原始农业。⑥多元一体、中原核心。⑦水稻。⑧玉器。⑨原始人群。⑩私有制。 权贵阶层。 阶级社会。 华夏始祖。 龙山文化。 邦国林立。 内外服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 青铜农具。 井田制。 甲骨文。 河南二里头遗址。 民本。
活动二:时空建构
1. ①元谋人,②红山文化,③河姆渡文化,④旧石器,⑤新石器,⑥原始社会,⑦禅让制,⑧二里头,⑨内外服制,⑩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
2. (1) 史前城邑遗址: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的城邑,山西襄汾陶寺的城邑。(回答北方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以及其他符合题目要求的史前城邑也可)
(2) 重要意义:文明起源的问题就是阶级社会和国家的起源。从五帝的传说中可以研究和探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上古历史的状况。五帝的传说和禅让制体现了公共政治权力(国家权力)的形成。五帝中最后两位尧、舜,可能是中原地区的联盟首领。历史上“万邦”时代的说法也能够与考古发现的大量城邑相印证,表明当时已经存在大量的早期国家“古国”(“邦国”“方国”“城邦”“都邑国家”均可)。
活动三:史事解释
主要特点:①贵族政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结构。②地方分权:各诸侯国有相对独立性,尚未形成中央高度集权。③等级森严: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大宗、小宗之间存在严格的政治隶属关系。④互为表里:宗法制与分封制密切结合、家国一体。
活动四:观点讨论
1. 示例一:
观点:三星堆文化是夏、商文化的传播或分支。
论证:从时间上看,三星堆遗址的时间和夏商时代接近;从出土文物来看,文物形制体现夏商文化的影响;青铜器的铸造和青铜礼器的组合体现了青铜文明与礼制文明,与夏商文化具有一定相似性,但青铜人像、金面具、金杖等出土文物与黄河流域和中亚、西亚等地区的出土文物不同。
示例二:
观点:三星堆文化是中华文明起源之一,是古代长江上游的一大文明中心。
论证:三星堆文化有独立的起源和发展序列,从新石器时代到战国,前后相承、延续不断。从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文字符号、礼仪文明和城址规模来看,三星堆已进入早期的国家形态。青铜人像、金面具、金杖等出土文物与黄河流域和中亚、西亚等地区的出土文物不同,具有民族和地域文化特征,因此,三星堆文化应该是中华文明起源之一。它和成都平原发掘的其他时期的文化一起,共同构成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
示例三:
观点:三星堆文化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见证。
论证: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像、金面具、金杖等出土文物与黄河流域和中亚、西亚等地区的出土文物不同,其宗教信仰和神权、政权等都具有民族和地域文化特征,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但是三星堆文化中又蕴含着青铜文明和礼制文明等华夏文明的因素,它和成都平原的其他文化一起,共同构成华夏文明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见证。
2. 示例:
论题:早期中国成长为典型的管理型国家。
阐释:管理型国家是整合与管理功能造就专职领导和管理者,追求统治权的垄断与世袭的国家形成路径。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约公元前 1600年,汤灭夏后建立了商朝。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国家管理实行内外服制,商王直接控制王畿地区,间接控制方国和部族,商朝国家机构更加完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加强了周天子的政治统治。
综上,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典型的管理型国家形成路径,对中国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产生深远影响。
活动五:史学常识
D 理由: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