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 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 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沈河区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数据采集试题
(本次考试为开卷考试试题。历史、道德与法治同场合卷,
全场考试时间150分钟,道德与法治试卷满分7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时允许翻看自带课本,但必须独立作答,不得交头接耳、相互讨论,不得相互传阅、交换课本;
2.答题前,考生须用0.5mm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学校、班级和姓名;
3.考生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进行统一评卷;
4.本试题卷分I卷(选择题)和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包括二道大题,19道小题,共6页。如缺页、印刷不清,考生须声明,否则后果自负。
第1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指出,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方可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现实生活中,有些商家未经消费者同意擅自采集人脸信息进行数据分析、物业强制将人脸识别作为业主出入的唯一验证方式······这些商家的行为侵犯了用户的 (一)
A.姓名权 B.荣誉权 C.名誉权 D.隐私权
2.2023年10月16日,四川成都崇州某小区内,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恶狗伤人事件,导致一名女童被无辜咬伤,经过医院检查,诊断结果为:全身多处咬伤,右肾挫裂伤,右侧肋骨骨折。据悉,女童家属已向法院提起诉讼,向狗主人索赔医药费、精神损害费等。这种解决纠纷的方式是 ()
A.调解 B.和解 C.诉讼 D.仲裁
3.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宪法规定既是公民基本权利同时也是公民基本义务的有 ()
①劳动 ②受教育 ③依法纳税 ④人身自由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②③
4.《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指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下列关于民营经济表述正确的有 (. )
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是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经济形式
③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5.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具有( )
A.立法权 B.决定权 C.任免权 D.监督权
6.沈阳市房产局根据《辽宁省城市供热条例》,起草了《沈阳市集中供热暂停和恢复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召开了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听证会、座谈会。这表明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是 ( )
A.民主选举 B.民主决策 C.民主管理 D.民主监督
7.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这三方面是
①党的领导 ②人民当家作主 ③基层群众自治 ④依法治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据《2022年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统计,202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法律6件,修改法律10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决议7件,做出法律解释1件,截止2022年12月底,中国现行有效的法律共295件。据此回答8-9题。
8.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A.政务公开 B.依法行政 C.以德治国 D.依法治国
9.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先要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10.杭州亚运会亮眼的“中国风”备受外媒追捧。亚运会会徽“潮涌”的扇面设计、开幕式恰逢24节气的秋分、使用“水玉琮”击鼓迎宾······中华文化与运动精神交相辉映。这体现了( )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枝独秀
B.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全盘传承
C.中外文化差异日渐消除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11.2023年7月30日,K396次列车因大雨被困北京市门头沟区。在组织恢复列车秩序时,值班员赵阳一句“我就是因为穿了这身衣服,我得对得起大家”刷屏网路。这句话体现出赵阳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是 ( )
A.爱国 B.敬业 C.诚信 D.自由
12.2023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畅通台胞往来通道、促进台生来闽求学研习、鼓励台胞来闽就业、优化涉台营商环境、扩大社会人文交流合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的有利条件有 ()
①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 ②“台独”分裂势力的存在
③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 ④祖国的稳定发展,繁荣富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全面擎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创立了()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4.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建国75周年,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奋勇前进。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 ( )
A.中国共产党 B.各民主党派 C.科技工作者 D.民营企业家
1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我们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下列名言最能体现出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的是 ( )
A.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共10分)【振兴东北】16.2023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会议指出,今年是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推动东北振兴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制定出台一揽子支持政策,对于进一步坚定信心,充分发挥东北比较优势,推动东北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具有重要意义。
(1)推动东北全面振兴,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什么?(2分)
(2)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怎么做?(2分)
2023年9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
足迹一:龙王庙村 足迹二:哈尔滨工程大学
习近平同志指出,东北冬季来得早、时间长,要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抓紧谋划,提前行动,把吃、喝、住、行、就业、教育、医疗防疫等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大小事情考虑得更细致、更周全一些,不留一丝纰漏。要抓紧修复受损房屋,加快推进灾后重建,最大程度减少农业因灾损失,确保受灾群众安心安全。 习近平同志了解学校发展历程和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作出的贡献,察看教学科研成果展示。习近平强调,年轻一代成为奋力拼搏、振兴中华的一代,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充满希望。青年学子要树牢科技报国志,刻苦学习钻研,勇攀科学高峰,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绽放青春光彩。
(3)习近平同志强调“党和政府要抓紧谋划,提前行动”“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大小事情考虑得更细致、更周全一些,不留一丝纰漏”体现出怎样的奋斗目标?(2分)
(4)材料中提到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什么?(2分)
(5)根据材料指出,青少年如何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绽放青春光彩?(2分)
(共10分)【创新强国】
17.材料一:2023年8月16日,2023年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总决赛颁奖典礼暨闭幕式在海南文昌举行。此次大赛以“仰望星空成就梦想”为主题,共设航天创意设计、太空探测、航天科学探究与创新三个竞赛单元及载人航天主题专项赛。经过三天
的激烈角逐、层层选拔,近3000名选手共产生296个一等奖、449个等奖、738个三等奖。
(1)举办2023年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表明我国积极落实哪些战略?(2分)(至少写出两点)
(2)大赛的主题和竞赛单元的内容设置,体现了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什么?(2分)
材料二:2023年9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给中国航发黎明发动机装配厂“李志强班”职工回信,对航空发动机研制工作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强调,航空发动机是国之重器,是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希望你们牢记使命责任,坚定航空报国志向,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努力攻克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加快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步伐,让中国的飞机用上更加强劲的“中国心”,为建设航空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贡献力量。
(3)为什么“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对一个国家如此重要?(2分)
(4)材料中提到的“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什么?(2分)
(5)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要求我们形成怎样的社会共识?(2分)
(共9分)【美丽中国】18.2023年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浙江湖州举行,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 全国生态日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希望全社会行National Ecology Day 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身体力行、久
久为功,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1)国家生态日的主题启示我们,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哪两者的关系?(2分)
(2)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党的使命宗旨”是什么?(2分)(答出一点即可)
(3)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要贯彻哪些新发展理念?(2分)
(4)在家庭生活或校园生活中,我们中学生可以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哪些力所能及的贡献并写出这样做的益处?(3分)
(共11分)【民族团结】
19.2023年11月3日,沈阳市教育研究院初中“两聚一落”巡研活动在沈阳市第八中学举行。在道德与法治分会场,李老师以“促进民族团结”为题,采用“议题式教学”的方式进行现场教学。下面请同学们参与学习本课的部分教学环节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新闻播报
(1)“送教进疆”活动促进了新疆地区的发展,请你说明教育的重要地位?(2分)
议题教学:总议题-熔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子议题一:民族大家庭 中华一家亲
子议题二:家和万事兴 共同谋发展
(2)同学们自主学习的载入宪法和法律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2分)
(3)通过阅读教材节选,请回答国家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2分)
子议题三:同心少年行 我当小先锋
(4)请你参与小组合作,按要求设计你要展示的内容。(3分)
课堂小结:李老师带领同学们对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
(5)请你将课堂小结中划线部分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
沈河区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
九年级历史教学数据采集试题
(试卷满分: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一代又一代亚洲先民历经岁月洗礼,把生产生活实践镌刻成悠久历史,积淀成深厚文明。材料中的“深厚文明”不包括
A.古埃及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中国文明
2.某电视台栏目组拍摄了专题片,摄制组采编了以下一组内容,给该专题片拟定恰当的节目名称是
A.《大河古国》B.《海洋文明》C.《建筑遗迹》D.《文明之路》
3.下面是小明同学制作的有关欧洲国家演变的思维导图,其中①②③处对应的国家是 法兰西
A.①拜占庭帝国②查理曼帝国③德意志
B.①拜占庭帝国②波斯帝国③英吉利
C.①拜占庭帝国②阿拉伯帝国③葡萄牙
D.①阿拉伯帝国②德意志帝国③西班牙
4.东汉豪强大族的庄园“有煮盐冶铁酿造纺织等作坊,能满足田庄基本生活要求。”中世纪西欧庄园内“有住房、冶铁等作坊,奶酪、火腿、鞋帽、衣服等自己制作。”该材料反映出中国东汉与中世纪西欧庄园的共同点是
A.实行土地公有制 B.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经济自给自足 D.居民都是自由农民
5.“博洛尼亚大学处于意大利北部,11世纪时,此处过往商旅络绎不绝,商业纠纷时有发生,诉讼案件不断,所以该学校一直以法学著称,学校内还形成了“法科大学”;此后该校还经常与市政当局和其他市民接触,成立了市民团体。”这段材料意在强调中世纪大学
A.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B.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出现
C.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支持 D.具有较大的自治和管理权
6.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11世纪以后,欧洲各地开展垦殖运动,大量林地、荒地被开发
B.领主出租自营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C.欧洲手工工场中出现的雇佣关系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D.富裕农民、骑士、乡绅不断集中土地,逐渐控制乡村行政事务
7.“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在太平洋上,我们有3个月零20天没有补充营养,只能吃碎成粉末、满是蛀虫的饼干···喝又黄又臭的水。”这可能是下列哪个船队的航行记录
A.迪亚士船队 B.达·伽马船队 C.哥伦布船队 D.麦哲伦船队
8.一位18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写道:“英国的贸易是一个建立在非洲基础之上,由美洲商业加海军力量组成的宏伟的上层建筑。”在17-18世纪的英国贸易体系中,非洲地位是
A.生产烟草、蔗糖等原材料 B.为美洲种植园提供劳动力
C.生产火器、机械制品等商品 D.发展海军力量,进行海外扩张
9.纪念碑是为了某些人类业绩或事件保存于后人心中而树立起来的建筑,下图的两座纪念碑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位于美国莱克星顿的一座纪念碑, 位于哥伦比亚玻利瓦尔广场的一座纪碑座上是一尊手握步枪的民兵铜像 碑座上的人物被称为南美的“解放者”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D.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
10.“时而是院士,时而是英雄,时而是航海家,时而是木工,他以一颗包罗万象的心,充当皇位上永不停歇的劳工。”诗人颂扬的这位沙皇推行的改革给俄国带来的巨大变化是
A.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 B.赶上了西欧发展水平
C.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开启了俄国现代化进程
11.有历史学家指出: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制度,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由此分析,这个时期美国、俄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A.使三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君主专制制度都得以废除
C.都实现了民族解放独立 D.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12.19世纪70~90年代,美国工业企业数量增加了40%,资本总额却增加了300%,从21亿美元上升到65亿美元;20世纪初,美国大公司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26%,它所雇佣的工人占全国工人总数的75%以上,产值接近全国工业总产值的80%。材料表明美国
A.蒸汽动力大量应用 B.重化工业高度发展
C.西部地区得到开发 D.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13.下列有关文学与艺术的描述正确的是
A.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描绘了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
B.西班牙画家梵高的名作《向日葵》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C.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再现了法国20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
D.但丁的《最后的晚餐》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
14.工业化的标志,就是一个国家的劳动力从农业到工业的转移。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库兹涅茨的研究表明,从1928年到1940年的12年里,苏联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来的数量,在其他国家需要30至50年。与苏联劳动力快速转移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废除封建农奴制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推行新经济政策 D.先后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15.华为从1987年成立以来,经过30余年的发展,在海外设立了22个地区部,100多个分支机构。在全球设立了17个研究所,36个培训中心,为当地培养技术人员,大力推行员工本地化。产品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中国经济呈现本土化趋势 B.地区经济呈现区域化趋势
C.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 D.世界局势呈现多极化趋势
二、非选择题(本题4小题,16题10分,17题10分,18题10分,19题10分,共40分)
16、写读书笔记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阅读下面某位同学的读书笔记及相关图片、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亚历山大东征路线图
读书笔记
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前323),马其顿国王,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相貌英俊,擅长狩猎,13岁师从亚里士多德。他的一生一直处在连续不断的胜利之中,从公元前334年开始,他先后进攻波斯帝国、攻占地中海东岸地区、不费一兵一卒进入罗马帝国。为了夺取东方的土地和财富,公元前331年,他进入两河流域与波斯大军再度会战并灭亡了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历经10年征战,建立起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被称为“马其顿帝国”
(1)在读书笔记中,存在两处史实性的错误,请你找出错误并加以改正。(4分)
材料二:拜占庭通过输送古籍,接纳西方学者留学以及在拜占庭领土上开展希腊化学术活动等渠道,使古典文化与意大利保持了密切联系。拜占庭文化长期在意大利的渗透,为公元13、14世纪兴起的研究古籍之风创造了条件,是晚期拜占庭学者的大量到来,他们将希腊语、人文主义思想和新艺术风格带到了意大利。
-乔丹《论拜占庭文化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拜占庭“为公元13、14世纪兴起的研究古籍之风”创造了哪些条件?(2分)
材料三:阿拉伯半岛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接合部位,8世纪中叶兴起的阿拉伯帝国又横贯东西,因而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阿拉伯人一方面从西方吸收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精华,另一方面又从东方吸收亚非古国文明的营养,因此阿拉伯文明兼有东西方文明的特征。
-选编自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上教材
(3)根据材料三,指出阿拉伯“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的地理因素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举一例说明其“桥梁”作用。(1分)
(4)综上,三则材料反映了古代文明交流的哪两种方式?(2分)
1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他把他的法典带到了他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
-恩格斯《德国状况》
材料二:法国大革命的战争起初是民族战争,而且也确实是这样的战争,这些战争都是革命,反对反革命君主联盟的伟大革命。但是,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奴役欧洲许多国家的时候,法兰西的民族战争便成为帝国主义战争,而这种帝国主义战争反过来引起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列宁《论尤利乌斯的小册子》
(1)依据材料一,恩格斯肯定拿破仑的原因是什么?(一点即可,1分)根据材料
二,列宁对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的是怎样评价的?(2分)
材料三:美国的建国者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
(2)材料三中的“分权理论”源于哪个运动?(1分)美国通过什么文献实现了“分权和制衡”?(1分)
材料四:动力的革命解放了人的手,运输的革命又使人类远距离的生产与销售成为可能,这便是在英国兴起的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正是这场变革使英国由农业-乡村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即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3)材料四中“动力革命”和“运输革命”在英国的这场变革中分别有何具体表现?(2分)依据材料四回答,这场变革对英国社会转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分)
材料五: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广大工人为了改善恶劣的劳动和生活条件,同资本家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斗争,工人运动逐渐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统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4)材料五中提到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具体指什么?(1分)它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分)
1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一样,它(列强)的野心没有尽头······对英、德这两个主要竞争对手而言,天边才是它们的界限。而德国一心想取代英国国际霸权和海洋王国的位置,如果德国的愿望得逞,国势日衰的英国的地位自然更趋低落。因此,这是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霸权争夺战。
-摘编自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
(1)根据材料一,概述列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1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前英国“国势日衰”的原因是什么?(1分)
材料二:一战后,苏俄自动退出了争霸的行列;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角逐;所剩下的就是美、英、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它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徐天新、许平、王红生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战后建立了什么世界新秩序?(1分)导致这一新秩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战争的长期化,使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强烈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渴望和平。······这场革命的爆发是二月革命后一系列事件发展的必然结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为了本阶级的利益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人们相信布尔什维克,认为只有推翻无能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工农自己的政权,国家才能有出路。
-摘编自齐世荣、廖学盛《20世纪的历史巨变》
(3)材料三中的“这场革命”指的是哪次革命?(1)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这场革命”爆发带来的影响?(1)
材料四: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从这场战争中还将出现一个不受侮辱、有权选举、有权工作和有权生存的美国黑人民族。
-美国黑人领袖W.E.B.杜波伊斯(1918年)
(4)请为“一战促进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的结论举一例。(从领导人、事件、影响三个方面展开)(4分)
1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斯福“新政”初期,工商界攻击它是社会主义,他们提出的理由,主要是联邦政府干预经济过多。但“新政”既不是社会主义也不是法西斯主义,那“新政”的实质是什么?有学者指出,1933至1938年,标志着美国制度上的剧变,但即使是那些最打破前例的新政计划,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思想。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美国通史》
(1)据材料一,回答“工商界攻击它是社会主义”的原因。(1分)你是否同意材料中某学者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
材料二: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刚刚揭开,局部战争渐次显露时,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始终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分成英法、美国、苏联和世界各国人民几股力量,没有形成拳头。德、意、日法西斯虽处劣势,但沆瀣一气,狼狈为奸,他们以有限战争方式,实行各个击破以取得有限目标,先后在东非、东亚和中欧燃起了战火。
-黄安年《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2)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初期,处于优势的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没能制止法西斯侵略的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三:日本在偷袭珍珠港后才通知美国,停止日美谈判。愤怒的美国人奋起参战。12月8日,美英对日宣战。12月9日,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2月11日,德国和意大利轴心国对美宣战。美国、中国、拉丁美洲国家对德国、意大利宣战。
-摘编自张建华《世界现代史:1900-2000》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影响。(2分)
材料四:战后东西方“冷战”的产生,战后和平政治取代战争政治,联结美苏同盟的纽带不复存在,从而使两国之间的斗争重新表面化和尖锐化。从某种程度上说,战后初期两国激烈对抗,是当时国际环境下的产物。同时,美苏两国领导人对于对方的认识有主观、不符合事实的成分,从而导致相互不信任和猜疑。
-摘编自张晓明《冷战及其遗产》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冷战形成的根本原因(1分)指出美苏两国20世纪40年代“斗争重新表面化和尖锐化”在欧洲的表现。(2分)
道德与法治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1.D
2.C
3.A
4.C
5.A
6.B
7.A
8.D
9.A
10.D
11.B
12.C
13.D
14.A
15.B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16.
(1)推动东北全面振兴,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
(2)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3)体现出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奋斗目标。
(4)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5)青少年要树牢科技报国志,刻苦学习钻研,勇攀科学高峰,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绽放青春光彩。
17.
(1)举办2023年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表明我国积极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大赛的主题和竞赛单元的内容设置,体现了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自主创新。
(3)“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对一个国家重要是因为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4)“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核心是敬业。
(5)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要求我们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共识。
18.
(1)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党的使命宗旨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答出一点即可)
(3)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4)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可以节约用水用电,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等。益处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家庭节约开支等。在校园生活中,我们可以爱护花草树木,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宣传环保知识等。益处是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等。(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19.
(1)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2)同学们自主学习的载入宪法和法律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国家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采取的重大举措有: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4)例如:在学校里,尊重少数民族同学的风俗习惯,和他们友好相处,一起学习和参加活动。(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5)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历史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1.A
2.A
3.A
4.C
5.A
6.C
7.D
8.B
9.C
10.D
11.A
12.D
13.A
14.D
15.C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16.
(1)错误一:亚历山大不费一兵一卒进入罗马帝国,应改为进入埃及;错误二:他先后进攻波斯帝国、攻占地中海东岸地区、不费一兵一卒进入罗马帝国,顺序错误,应先攻占地中海东岸地区,再进攻波斯帝国。
(2)拜占庭为公元13、14世纪兴起的研究古籍之风创造的条件有:输送古籍,接纳西方学者留学以及在拜占庭领土上开展希腊化学术活动。
(3)阿拉伯“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的地理因素是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接合部位,8世纪中叶兴起的阿拉伯帝国又横贯东西。例如阿拉伯人将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传播到欧洲,体现了其“桥梁”作用。(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4)古代文明交流的两种方式是和平交流(如拜占庭文化对意大利的渗透、阿拉伯人传播东西方文明)和暴力冲突(如亚历山大东征)。
17.
(1)恩格斯肯定拿破仑的原因是他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