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程标准 重难点 知识点1. 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 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3. 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1. 理解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认识《辛丑条约》的签订是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2. 全面认识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和局限性,感受近代民族危机的加深和社会各阶级捍卫民族尊严的爱国之情,认识民主革命是近代历史的潮流 1. 戊戌维新运动。2. 义和团运动。3. 八国联军侵华。4. 民族危机的加深阅读课文第一子目,解决下列问题。1. 阅读课文第一子目,从政治、经济等角度概括维新变法的背景。2.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特点,并分析康有为搬出孔子作为变法维新的理论领袖的原因。材料一 世卿之制,自古为然,盖由封建来者也。孔子患列侯之争,封建可削,世卿安得不讥?读《王制》选士、造士、俊士之法,则世卿之制为孔子所削,而选举之制为孔子所创,昭昭然矣。选举者,孔子之制也。——康有为《孔子改制考》3.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维新运动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伟大意义。材料二 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戊戌维新之可贵,在精神耳;若其形式,则殊多缺点……若其精神,则纯以国民公利公益为主,务在养一国之才,更一国之政,采一国之意,办一国之事。盖立国之大原,于是乎在。精神既立,则形式随之而进,虽有不备,不忧其后之不改良也,此戊戌维新之真相也。——梁启超4.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材料三 戊戌变法初期,康有为认为:“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少变而不全变,举其一而不改其二,连类并败,必至无功。”戊戌政变后,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市民百姓围观(戊戌)六君子,纷纷叫骂:“乱臣贼子,书生狂徒,割了他们的舌头!不好好读圣贤之书,跑出来惑乱人心!”阅读课文第二子目,解决下列问题。1. 据材料一,概括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材料一 自德人占据胶澳,教焰益张,宵小恃为护符,借端扰害乡里,民间不堪其苦,以致衅端屡起。下流社会尤为急烈,以恨德人者推展而及所有之欧洲人,而以仇视欧人,乃并与欧人接近者亦仇视之。——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2. 据材料二、三并结合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简要评价这场运动。材料二 下图所示的内容为义和团拆毁京汉铁路的场景。材料三 义和团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出更多的反侵略勇气。其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植根于自然经济的保守意识连在一起。这种矛盾显示了一场正义的反帝群众运动中落后的封建主义内容。——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阅读课文第三、四子目,解决下列问题。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对义和团态度的转变。材料二是清人罗惇曧(1872—1924年)所撰的部分杂记,概括这一段史料反映的史实。材料一 这位老泼妇独裁专制四十年,她谁也不怕,只怕洋人。如今洋人最后真来要她的老命了。在眼睁睁就要投缳自尽之前,她还管得了大清江山,兆民生命?她就放泼,和洋人拼命了……朝廷就决议重用义和团,对十一国列强不惜一战了,主和五大臣,其后也相继被杀。——[美]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材料二 城内外民居市廛,已焚者十之三四。联军皆大掠,鲜得免者。其袒匪之家,受伤更烈。珍玩器物皆掠尽,其不便匣藏者,皆贱值售焉。妇女虑受辱,多自刭。朝衣冠及凤冠补服之尸,触目皆是。有自刭久,项断尸坠者。其生存者,多于门首插某国顺民旗,求保护。——[清]罗惇曧《拳变馀闻》2. 阅读课文第四子目,简述《辛丑条约》的内容并分析其危害。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活动方案】活动一1. 背景:政治上,《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经济上,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2. 特点:把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典相融合。原因:维新思想与传统思想格格不入,为避免守旧势力的阻挠,康有为将孔子宣传为改制的先驱,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思想,这说明维新派不敢也不想从根本上否定儒家思想,体现了其软弱性和妥协性。3. 意义:①爱国性:变法图强、救亡图存是变法的直接目的。②进步性: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反映了时代的要求。③启蒙性: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西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4. 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局限性(根本原因);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坚强的政治组织;把希望寄托在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计划失当,操之过急。活动二1. 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后引发了教民与当地民众的冲突。2. 评价:义和团运动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但存在盲目排外行为,由于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活动三1. 转变:清政府先“招抚”利用义和团,后转变为出卖(镇压)义和团。史实: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犯下了累累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 内容:惩办“首祸诸臣”;巨额赔款;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禁止华北等地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等。危害:《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