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辛亥革命 学案(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8课辛亥革命 学案(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简介

第18课 辛亥革命
课程标准 重难点 知识点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1. 理解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影响。2. 多角度认识辛亥革命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1. 三民主义。2.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3.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阅读课文第一子目,解决下列问题。
1. 据材料一,概括清末新政出现的历史背景。
材料一 中国民众在义和团运动中所显示的巨大反抗力量与生命力,使西方列强深为震慑,从此不敢轻言瓜分中国……以慈禧为首的清王朝最高执政集团,在追究并清算“原教旨”式的保守派在庚子事变中的责任之后,出于对权威危机的恐惧,于是转变为新的改革政策的积极推行者。从庚子事件到辛亥革命以前,清王朝在其最后十一年中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社会改革运动——清末新政。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进程中的激进与保守》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主观目的、实际作用和根本影响等角度谈谈你对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认识。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史学界掀起了关于清末预备立宪的学术争鸣。一部分学者认为,立宪改革是清廷当权的顽固派在历史发展大势所趋和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之下,被迫无奈采取的想从君主专制转变为君主立宪制的从上而下的应变对策和拖延时局的专制改良措施,其落后性与反动性自不待言。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清末预备立宪是在国内外形势的压力下促成的,旨在巩固统治、确保君权、抵制革命。然而,其政治改革和举措却导致了清末政治权威的理性化,政治功能的专门化以及民众政治参与的初步形成,这一明显的变化,无疑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有相当的进步性。
3. 阅读课文第一子目和学思之窗的内容,完成下表。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关系
来源
范畴
含义
实质
  
阅读课文第一、二子目,解决下列问题。
1. 阅读课文内容,梳理辛亥革命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将关键词写在下图所示的时间轴上,并简要叙述这些历史事件的基本情况。(要求:表述语言简洁,承前要有一定的过渡性)
2. 据材料一,分析孙中山对“中华民国”这个名称情有独钟的原因。这体现了怎样的伟人风范?
材料一 何以不曰“中华共和国”,而必曰“中华民国”?此“民”字之意义,为仆研究十余年之结果而得之者……共和政体为代议制政体,世界各国隶于此旗帜之下者……如美国则已有十四省树直接民权之模,而瑞士则全乎直接民权制度也。吾人今既易专制而成代议制政体,然何可故步自封,始终落于人后。故今后国民,当奋振全神于世界,发现一光芒万丈之奇彩,俾更近而抵于直接民权之域。代议政体旗帜之下,吾民所享者只是一种代议权耳。若底于直接民权之域,则有创制权、废制权、退官权。但此种民权不宜以广漠之省境实行之,故当以县为单位,对地方财政完全由地方处置之,而分任中央之政费。其余各种实业,则惩美国托拉斯之弊,而归诸中央。如是数年,必有一庄严灿烂之中华民国发现于东大陆,驾诸世界共和国之上矣。
——孙中山《中华民国之意义》(1916年7月15日)
3. 材料二反映出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形式的特点是什么?据材料三,概括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构建具有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原则。
材料二 全国的立法权属于临时参议院,参议院有权议决一切法律、预算、决算、税法、币制及度量衡准则,募集公债,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对临时大总统行使的重要权力,具有同意权和最后决定权。
材料三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
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据材料,概括毛泽东的思想。阅读课文第三子目,你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试说明理由。
材料 我们写历史时常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其实并不能说完全失败,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但后来失败了,没有巩固它的胜利,封建势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
——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
第18课 辛亥革命
【活动方案】
活动一
1. 历史背景: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外国侵略者,为清政府赢得了喘息的机会;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王朝统治集团的积极推动和执行。
2. 认识: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是在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方兴未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已经兴起的情况下,清政府为挽救其统治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从主观目的来看:具有反动性,取悦于列强,遏制革命形势和消除统治危机。从实际作用来看:具有背离性,它直接引起了人民的反抗和满汉地主阶级之间及资产阶级立宪派的离心,削弱了自身统治,促进了革命形势的高涨。从根本影响来看:派遣的留学生成为反清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者,编练的新军成为武昌起义的主力,奖励实业则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不仅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而且从根本上瓦解了封建经济的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均是清政府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这是世界资本主义潮流冲击下的产物,但都失败了。
3. 民族主义:关系:前提。来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范畴:民族革命。含义: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独立自主。实质:反对君主专制统治。
民权主义:关系:核心。来源:创立民国。范畴:政治革命。含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实质:夺取政权。
民生主义:关系:补充发展。来源:平均地权。范畴:社会革命。含义: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实质:资产阶级的经济纲领。
活动二
1. 历史事件:1894年,兴中会成立;1901年,清末新政开始;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保路运动兴起和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 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2月,宣统退位;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2. 原因:“中华民国”能在欧美共和国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中华民国”能体现出孙中山的直接民权思想。风范:振兴中华、积极进取、敢为人先、理论创新等。
3. 组织形式的特点:实行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具有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的特点。体制构建的特点:实行责任内阁制,约束、限制临时大总统的权力。原则:主权在民、三权分立、民族平等和责任内阁制的原则。
活动三
思想:辛亥革命是失败的,但不是完全失败,是既有成功也有失败。
看法①:辛亥革命是成功的。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看法②:辛亥革命是失败的。理由:辛亥革命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它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