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粤教粤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常见的天气》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围绕常见的天气现象展开,包括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不同天气类型。通过观察、描述、比较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各种天气的特征,了解天气对生活的影响。(一)教材内容分析教材以丰富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天气。从不同天气下的天空状况、人们的活动等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展示晴天时太阳高挂、蓝天白云,人们在户外玩耍;雨天时雨滴落下,人们打伞等场景。同时,教材中还设置了一些简单的观察活动,如观察云的形状、感受气温变化等,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二)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本单元是小学科学课程中关于自然现象认识的起始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观察能力具有重要基础作用。学生通过对常见天气的学习,为后续学习气候、气象变化等知识奠定基础,并且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增强对生活环境的认知和适应能力。二、学情分析(一)知识基础一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一些常见天气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比如知道晴天有太阳、雨天会下雨等。但他们对于天气的科学概念,如天气的构成要素、不同天气的具体特征等还缺乏系统的了解。(二)认知能力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对直观、生动的事物感兴趣。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在初步发展阶段。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表达。(三)生活经验学生在日常出行、穿着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一些与天气相关的生活经验,比如晴天穿薄衣服、雨天要带伞等。这些经验可以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天气知识。三、整体设计思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设计多样化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实践中逐步构建对常见天气的科学认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注重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四、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描述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常见天气的主要特征,如晴天有太阳、雨天有雨滴等。了解云量、气温、降水等是描述天气的基本要素。知道不同天气对人们生活和动植物的影响。(二)科学探究目标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开展简单的调查活动,如调查不同天气下人们的活动、动植物的变化等,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初步整理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想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科学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让学生意识到观察和记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养成认真观察、及时记录的科学态度。(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使学生了解天气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关注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在天气预报等方面的应用,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帮助。五、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认识常见天气的特征,能够区分不同的天气类型。理解天气对生活和动植物的影响。(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天气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云量与降水、气温与天气变化等。六、教学策略情境教学策略:创设各种与天气相关的情境,如模拟天气预报员、天气变化的故事等,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直观演示策略:运用图片、视频、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展示不同天气的景象,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认知。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问题引导策略: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段有趣的动画视频,视频中呈现出不同天气下小动物们的活动。比如晴天时小鸟在枝头唱歌,雨天时小蚂蚁忙着搬家等。设计意图:利用动画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常见的天气。教师提问:“同学们,在视频中你们都看到了哪些不同的场景呀?”引导学生回答看到的天气现象。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视频内容,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了解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已有认知。(二)认识晴天展示一组晴天的高清图片,图片内容包括蓝天、白云、太阳以及在户外玩耍的小朋友等。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晴天的景象,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问:“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说一说晴天的时候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太阳在哪里?”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从天空状况、太阳位置等方面描述晴天的特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晴天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哪些有趣的事情呢?”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晴天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如晴天可以晒太阳、放风筝、进行户外运动等。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中拓宽思路,进一步了解晴天对生活的影响。(三)认识阴天展示阴天的图片,图片中天空灰暗,云朵较多且颜色较深。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阴天的天空特征,与晴天形成对比。教师提问:“对比晴天的图片,看看阴天的天空有什么不一样呢?”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天气现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在阴天的时候自己的感受,比如光线较暗、感觉有点闷热等。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感受出发,加深学生对阴天的理解,同时将科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开展简单的活动: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阴天的环境中,然后描述自己的想象。设计意图:通过想象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阴天的印象。(四)认识雨天播放一段雨声的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然后提问:“听到这个声音,你们想到了什么天气?”设计意图:通过音频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根据声音联想雨天。展示雨天的图片和视频,包括雨滴落下、地面有水渍、人们打伞穿雨衣等场景。设计意图:让学生全面地了解雨天的景象,丰富学生的认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和视频,提问:“雨滴是什么样子的?雨下得大还是小呢?人们在雨天是怎么保护自己的?”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从雨滴特征、雨的大小、人们的防护措施等方面认识雨天。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用简单的线条画一画自己心中的雨天。设计意图:通过绘画活动,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加深学生对雨天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让学生互相评价和交流。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并进行适当的点评。设计意图:通过作品展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五)认识雪天展示一些美丽的雪天图片,图片中有雪花飞舞、积雪的房屋、树木等。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雪天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图片中你们看到了什么?雪是什么颜色的?摸起来会是什么感觉呢?”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从视觉、触觉等方面引导学生认识雪天。讲述一个关于雪天的小故事,如《雪孩子》的故事片段。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雪天的乐趣。组织学生讨论:“雪天可以进行哪些活动呢?”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雪天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六)天气的影响展示不同天气下人们的活动、动植物的变化等图片,如晴天花朵盛开、雨天青蛙叫、雪天动物冬眠等。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天气对生物的影响,为后续讨论做铺垫。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从这些图片中,你们发现天气对我们的生活和动植物有哪些影响呢?”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交流想法,拓宽思维。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如晴天适合晾晒衣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雨天有利于植物生长但可能会造成洪涝;雪天可以玩雪但会影响交通等。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中系统地了解天气对生活和动植物的影响,增强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认知。(七)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观察一周的天气变化,并记录下来。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加强亲子互动。鼓励学生收集一些关于天气的谚语,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并在下次课上分享。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科学知识的兴趣。(八)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常见天气类型及其特征,以及天气对生活和动植物的影响。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强化记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