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粤教粤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粤教粤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一)教材核心知识点
不同天气下动植物的外观变化
晴天时花朵盛开且颜色鲜艳,花瓣舒展;雨天时,植物的叶子可能会被雨水冲刷得更加翠绿,但花朵可能会闭合以保护花蕊。比如荷花在晴天时会充分展开花瓣迎接阳光,而在雨天时花瓣会微微收拢。对于动物方面,晴天时蝴蝶、蜜蜂等昆虫活跃地在花丛中飞舞采蜜;雨天时,很多昆虫会躲在树叶下或者花朵内部等避雨,像蚂蚁会往高处搬家避免雨水淹没巢穴。
天气变化对动植物生长周期的影响
温暖湿润的天气有利于植物生长,可能会加快植物的发芽、开花、结果等过程。例如在春雨绵绵的季节,种子更容易发芽。而寒冷的天气或者干旱、暴雨等极端天气可能会延缓植物生长甚至导致植物枯萎死亡。对于动物来说,天气变化影响繁殖周期,比如某些鸟类会在温暖的季节繁殖,因为食物充足、气候适宜幼鸟成长;冬季寒冷时,动物可能会进入冬眠或者减少活动以保存能量。
动植物适应天气变化的行为特征
植物通过调整叶片的角度、改变根系的吸水能力等方式适应天气。比如在干旱天气时,植物叶片会卷起减少水分蒸发;在强光照射下,植物叶片会调整角度避免过度暴晒。动物则有迁徙、冬眠、夏眠、换毛等行为。例如大雁在秋天天气变凉时会飞往南方温暖地区过冬;松鼠会在秋季大量储存食物,在冬季进入冬眠状态。
(二)教材相关探究活动
观察校园植物在不同天气下的变化
组织学生分组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如小草、树木、花卉等在晴天、雨天、阴天等不同天气下的状态。包括植物的形态(如茎的挺直程度、叶片的舒展情况)、颜色变化等。例如,在连续晴天后,一些植物的叶片可能会微微发黄;而经过一场小雨,植物又可能焕发生机,叶片更加饱满。
记录动物在不同天气下的活动
鼓励学生观察校园里的小动物或者家庭周围常见动物在不同天气下的活动。如观察蚂蚁在晴天和雨天的活动路线、活动频率变化;观察鸟儿在阴天和晴天的觅食时间和地点差异等。可以通过简单的画图或者文字记录方式进行记录。
二、整体设计思路
以学生熟悉的动植物为切入点,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展示、亲身体验的观察活动以及积极的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到天气对动植物有着多方面的影响。运用直观教学法、探究式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以及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几种常见天气(晴天、雨天、阴天、雪天等)对常见动植物(如小草、花朵、蚂蚁、小鸟等)的具体影响表现。
学会简单记录和整理观察到的动植物在不同天气下的变化数据或现象信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际观察、实验模拟(如模拟雨水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从现象中总结规律的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与他人沟通协作、分享交流经验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奥秘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使学生明白动植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树立保护动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清晰阐述不同天气对动植物在外观特征、生长发育、行为活动等方面的影响。
掌握观察动植物在不同天气下变化的基本方法,并能进行简单记录。
(二)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动植物适应天气变化背后的原理机制。
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综合分析天气与动植物关系的思维能力,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五、教学策略
情境创设法
在课堂上创设各种天气下动植物的生活情境,如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展示图片等方式,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观察动植物。例如播放春天繁花盛开的视频以及春雨中植物接受滋润的画面,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天气对植物的影响。
实验探究法
设计简单的实验,如对比在干燥和湿润环境下植物种子的发芽情况,模拟阳光强弱对植物生长方向的影响等,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实验来探究天气因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小组讨论法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天气对动植物影响的话题,鼓励每个学生都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通过小组讨论,可以集思广益,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播放一段动画视频,视频内容为一个美丽的花园在不同天气下的变化。晴天时花朵盛开蝴蝶飞舞,突然天空乌云密布下起雨来,花朵和蝴蝶都有了不同的反应。视频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在视频里你们看到了什么变化呢?”引导学生回忆视频中的场景并积极发言。
设计意图:利用动画视频吸引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有趣的情境中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
展示几张对比鲜明的图片,一张是晴天里茁壮成长的向日葵,另一张是暴雨后被吹倒的小树苗。让学生观察图片并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片对比,让学生初步感知天气对植物有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认识不同天气
利用多媒体依次展示晴天、雨天、阴天、雪天的高清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种天气的天空特点、光线情况等。教师详细讲解每种天气的特征,比如晴天阳光强烈、天空湛蓝;雨天有雨滴落下、天空灰暗等。同时,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这些天气下的感受。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对不同天气特征的认识,为后续理解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做好铺垫。
开展“天气模仿秀”活动。教师说出一种天气,让学生通过动作、表情来模仿这种天气的特点。例如,晴天时学生张开双臂做出享受阳光的样子;雨天时学生用双手做出接雨滴的动作并微微弯腰。
设计意图:增加课堂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对天气的印象。
(三)天气对植物的影响
展示校园里同一株植物在晴天和雨天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叶片、花朵等部位有什么不同。教师提问:“晴天时植物的叶子看起来怎么样?雨天时又有什么变化呢?”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天气对植物外观的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果一直是晴天,没有雨水,植物会怎么样呢?”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进行引导和补充,如讲解水分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等知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小组合作交流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
进行简单的实验演示:准备两盆相同的植物幼苗,一盆定期浇水(模拟正常天气有雨水),一盆不浇水(模拟长期干旱)。让学生观察两盆植物在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如叶片颜色、植株高度等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天气中的降水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天气对动物的影响
播放一段动物在不同天气下活动的视频,视频中包括蚂蚁在晴天搬运食物、雨天躲进洞穴;鸟儿在阴天低飞、晴天高飞等场景。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视频里的动物在不同天气下的行为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学生仔细回忆视频内容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观察到动物在不同天气下的行为变化,为后续讨论做铺垫。
开展“动物天气预报员”活动。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动物在天气变化前的特殊行为,如燕子低飞预示着可能要下雨等。然后展示一些动物行为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对应的天气情况。
设计意图:增加课堂趣味性,同时让学生了解动物行为与天气变化之间的联系。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动物在不同天气下会有不同的行为呢?”教师在各小组间巡视,倾听学生的讨论并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讨论结束后,邀请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动物适应天气变化的原因。
(五)动植物适应天气变化的方式
展示一些动植物适应天气变化的图片,如沙漠中的仙人掌通过肥厚的茎储存水分来适应干旱天气;北极熊在寒冷的冬天会长出厚厚的皮毛保暖。教师讲解图片中动植物适应天气的具体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类似的例子。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和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动植物适应天气变化的常见方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进行小组探究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动植物,讨论并研究它是如何适应天气变化的。然后制作一张简单的手抄报,在手抄报上画出所选动植物并写上适应天气变化的方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拓展与总结
布置拓展任务: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养的宠物或者小区里的小动物在不同天气下的行为变化,并记录下来。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讨论这些变化的原因。
设计意图:将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亲子互动,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课堂总结环节,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知识,包括天气对植物外观、生长的影响,对动物行为的影响以及动植物适应天气变化的方式等内容。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记忆,同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七)课后作业
画一幅自己心目中最喜欢的动植物在某种天气下的场景画,并在旁边写上简单的文字说明天气对它的影响。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艺术表达能力,同时巩固所学知识。
查阅资料了解一种珍稀动植物是如何适应天气变化的,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交流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