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发现常见工具的作用》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粤教粤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发现常见工具的作用》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粤教粤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发现常见工具的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一)教材知识点
常见工具介绍
展示如剪刀、铅笔、尺子、胶水、橡皮擦等常见的文具类工具,以及锤子、螺丝刀、扳手等简单的家用工具。让学生认识这些工具的外观形态,包括形状、大小、颜色、材质等特征。例如,剪刀有两个刀刃,通常是金属材质,手柄部分有塑料包裹以便抓握;铅笔是细长的圆柱体,由木质外壳和石墨笔芯组成。
工具作用探究
深入探讨每种工具的作用。剪刀可以用来裁剪纸张、布料等,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如何用剪刀剪出不同的形状,如直线、曲线等,让学生理解剪刀的切割功能。铅笔用于书写和绘画,展示铅笔在不同纸张上留下的痕迹,以及通过改变力度和角度可以画出不同粗细、深浅的线条。尺子可以测量长度、画直线,讲解如何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以及利用尺子辅助绘制规则图形。胶水能将纸张、木材等物品粘贴在一起,进行胶水粘贴小实验,展示胶水的粘性。橡皮擦可擦除铅笔字迹,让学生观察橡皮擦除的过程和效果。对于锤子,可用于钉钉子、敲击物体使其变形等;螺丝刀可以拧紧和松开螺丝;扳手能卡住螺母进行转动。
工具使用安全与注意事项
强调每种工具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如使用剪刀时不要对着人,不能用剪刀玩耍打闹;铅笔使用时不要咬笔头,防止铅中毒;使用锤子时要佩戴护目镜,防止碎屑飞溅伤到眼睛;使用螺丝刀等尖锐工具时不要随意挥舞。同时,还要讲解工具的正确保管方法,如将尖锐工具放在儿童不易接触到的地方,防止意外发生。
(二)教材活动
观察与分类活动
让学生观察各种工具的图片或实物,根据工具的功能、用途等进行分类。例如,将书写绘画类工具(铅笔、橡皮擦)、裁剪类工具(剪刀)、测量类工具(尺子)、粘贴类工具(胶水)、修理类工具(锤子、螺丝刀、扳手)等进行分类整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实际操作活动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活动,如制作一张小贺卡或者搭建一个简单的纸质模型。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使用不同的工具,亲身体验工具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整体设计思路
从学生熟悉的学习和生活场景出发,以常见工具为载体,通过实物展示、实际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工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安全意识,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常见的工具,并说出其名称、用途和基本使用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学会正确使用一些简单工具完成基本任务,如用剪刀剪纸、用尺子测量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观察工具的外观特征,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了解不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小组合作进行工具操作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学会交流分享经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探索身边事物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养成正确使用工具、爱护工具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工具,明确其主要作用和使用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工具的工作原理,如杠杆原理(剪刀)、摩擦原理(橡皮擦)等简单的科学原理。
培养学生在使用工具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习惯,让学生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五、教学策略
直观演示法
教师亲自使用工具进行演示操作,如用剪刀剪出各种形状、用锤子钉钉子等,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工具的使用过程和效果。在演示过程中,边操作边讲解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
小组合作法
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些与工具使用相关的任务或活动。例如,在制作小手工的活动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操作。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更好地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问题引导法
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工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如“剪刀的刀刃为什么是锋利的?”“没有尺子怎么测量物体的长度呢?”等。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答案。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有趣的动画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一个小工匠在修理桌椅、制作小物件的过程中使用各种工具的场景。视频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在视频里你们看到了哪些工具?这些工具都做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回忆视频内容并积极发言。
设计意图:利用动画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常见工具的作用。同时,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他们对工具的初步认知。
拿出一个装满各种常见工具的工具箱,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观察工具箱里的工具,说一说自己认识哪些工具。
设计意图:通过实物展示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各种工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认识常见工具
教师逐一拿出剪刀、铅笔、尺子、胶水、橡皮擦、锤子、螺丝刀、扳手等工具,向学生介绍它们的名称和基本外观特征。例如,介绍剪刀时,展示剪刀的刀刃、手柄,让学生观察其形状和材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工具的名称和外观,为后续了解其作用和使用方法做准备。
组织学生开展“工具猜猜猜”游戏。教师描述一种工具的部分特征或用途,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工具。比如,教师说:“这是一种可以用来书写的工具,它的笔芯是黑色的。”让学生猜出是铅笔。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方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巩固学生对工具名称的认识。
(三)探究工具作用
教师使用剪刀进行裁剪纸张的演示,将一张纸剪成不同的形状,如三角形、圆形等。在演示过程中,向学生讲解剪刀的作用是通过刀刃的开合来切割物品。然后让学生上台尝试使用剪刀剪纸,感受剪刀的功能。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实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剪刀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展示铅笔在纸上写字和画画的过程,让学生观察铅笔留下的痕迹。引导学生思考铅笔为什么能在纸上留下痕迹,讲解铅笔芯的成分和作用原理。接着让学生用铅笔进行简单的绘画创作,体验铅笔的用途。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和实践中理解铅笔的作用,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用尺子测量教室中一些物体的长度,如课桌的长度、书本的宽度等,并向学生示范如何正确读取尺子上的刻度。然后让学生分组使用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记录测量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尺子的测量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进行胶水粘贴实验,将两张纸用胶水粘贴在一起,展示胶水的粘性。让学生自己动手用胶水制作一个简单的小手工,如粘贴一个小纸花。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体验胶水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于锤子、螺丝刀、扳手等工具,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它们在修理物品、组装家具等场景中的使用方法,讲解其作用原理。例如,展示用锤子钉钉子的过程,讲解锤子利用冲击力将钉子钉入物体;展示用螺丝刀拧紧螺丝的动作,说明螺丝刀通过旋转力来固定或松开螺丝。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这些工具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小组活动:工具的分类与使用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套常见工具的图片或实物模型。让学生根据工具的功能进行分类,如分为文具类、手工类、修理类等。在分类过程中,鼓励学生讨论每种工具的特点和用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类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加深学生对工具作用的理解。
安排小组合作完成一个简单的任务,如用给定的工具搭建一个小塔或者制作一个小书架模型。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工具使用安全与注意事项
展示一些因不正确使用工具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图片或视频,如用剪刀划伤手、被锤子砸到脚等。引导学生讨论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让学生意识到安全使用工具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反面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安全问题,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师详细讲解每种工具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如使用剪刀时不要随意挥舞,使用尖锐工具时要注意保护眼睛等。同时,教导学生如何正确保管工具,避免意外伤害。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工具使用的安全知识,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
(六)拓展与总结
布置拓展任务: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还有哪些工具,了解它们的用途,并记录下来。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讨论如何安全使用这些工具。
设计意图:将课堂知识延伸到家庭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亲子互动,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课堂总结环节,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常见工具的名称、作用、使用方法以及安全注意事项。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记忆,同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
(七)课后作业
制作一张关于常见工具的手抄报,内容包括工具的图片、名称、作用和使用注意事项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动手能力。
利用废旧材料和一些常见工具,制作一个简单的手工艺品,下节课带到学校进行展示和分享。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