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制作会旋转的纸蜻蜓》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粤教粤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制作会旋转的纸蜻蜓》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关于粤教粤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制作会旋转的纸蜻蜓》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一)教材知识要点
材料认知
介绍制作纸蜻蜓所需的材料,如纸张(不同材质和颜色的纸)、剪刀、铅笔等工具。让学生了解纸张的特性,如纸张的厚度、硬度、柔韧性等对制作纸蜻蜓效果的影响。例如,较薄的纸可能更容易折叠,但可能不够坚固;较厚的纸可能更坚固,但折叠难度相对较大。
制作步骤
详细讲解纸蜻蜓的制作方法,包括折纸的基本步骤,如对折、翻转、卷曲等。首先是将纸张对折,找到中心线;然后按照特定的方式进行折叠,形成纸蜻蜓的翅膀和身体部分。在折叠过程中,强调角度和对称性的重要性,例如翅膀的大小要一致,角度相同才能保证纸蜻蜓旋转的平稳性。
使用工具的方法,如如何正确使用剪刀裁剪纸张,避免剪到手;如何用铅笔辅助卷曲纸张等。
科学原理
简单阐述纸蜻蜓能够旋转的原理,涉及到空气动力学的初步知识。当纸蜻蜓下落时,空气会对其翅膀产生作用力,由于翅膀的形状和角度设计,使得上下表面的空气流速不同,从而产生压力差,这个压力差推动纸蜻蜓旋转。
(二)教材活动设置
自主制作
安排学生根据教材的指导,自主制作纸蜻蜓。在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纸张和折叠方法,观察会出现什么不同的结果。例如,改变纸张的大小、形状或者折叠的紧密度等。
小组竞赛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纸蜻蜓旋转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制作的纸蜻蜓旋转时间最长、最平稳。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究影响纸蜻蜓旋转效果的因素。
二、整体设计思路
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以制作纸蜻蜓为活动载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实践、思考探究等过程,掌握制作纸蜻蜓的技能,理解相关科学原理。采用问题引导、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的魅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制作纸蜻蜓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名称,并掌握其基本使用方法。
熟练掌握纸蜻蜓的制作步骤,能够独立制作出一个纸蜻蜓。
初步理解空气动力学中压力差与物体运动的关系,明白纸蜻蜓旋转的科学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教师示范和教材图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
在制作纸蜻蜓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科学制作活动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尝试的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掌握纸蜻蜓的制作方法,包括纸张的折叠、裁剪等步骤。
理解纸蜻蜓旋转与空气流动之间的关系,即空气动力学的简单原理。
(二)教学难点
在制作过程中确保纸蜻蜓翅膀的对称性和平衡性,以实现稳定旋转。
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自主发现影响纸蜻蜓旋转效果的因素,并尝试改进。
五、教学策略
示范演示法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纸蜻蜓制作的示范,边制作边讲解步骤和注意事项。通过清晰的示范动作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直观地学习制作方法,减少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失误。
小组合作学习法
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纸蜻蜓的制作、实验探究等任务。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探究式教学法
提出问题,如“怎样让纸蜻蜓旋转得更久?”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尝试不同的方法,观察结果,分析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个已经制作好的会旋转的纸蜻蜓,让纸蜻蜓在教室里旋转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问学生:“同学们,看这个纸蜻蜓是不是很有趣?你们想不想知道它是怎么制作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有趣的纸蜻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播放一段纸蜻蜓在空中旋转的视频,视频中展示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纸蜻蜓旋转的画面。播放结束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纸蜻蜓的特点。
设计意图:利用视频让学生更全面地观察纸蜻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认识材料和工具
教师将制作纸蜻蜓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展示在讲台上,如各种纸张、剪刀、铅笔等。依次拿起每种材料和工具,向学生介绍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制作材料和工具,为后续制作活动做好准备。
组织学生开展“材料摸摸看”活动。将不同材质的纸张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触摸、弯折等方式感受纸张的特性,如光滑度、硬度、柔韧性等。然后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材料特性,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学习制作方法
教师对照教材,一步一步进行纸蜻蜓制作的示范。在示范过程中,强调每一个步骤的要点,如折纸时的对折要整齐、用铅笔卷曲时的力度要适中。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制作过程,掌握制作技巧。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同步进行制作。教师在教室里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当学生遇到困难时,鼓励同桌之间互相帮助。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探究影响纸蜻蜓旋转的因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你们觉得哪些因素会影响纸蜻蜓的旋转呢?”教师在各小组间倾听学生的讨论,并适时引导学生从纸张的特性、制作的方法、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思考。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因素进行探究,如改变纸张的厚度、调整翅膀的角度等。在探究过程中,要求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五)小组竞赛
组织各小组进行纸蜻蜓旋转比赛。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讲台上同时释放自己小组制作的纸蜻蜓。其他学生作为观众,观察纸蜻蜓的旋转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荣誉感,同时也让学生在比赛中进一步观察纸蜻蜓的旋转特点。
比赛结束后,让学生评选出旋转效果最好的纸蜻蜓,并请制作该纸蜻蜓的小组分享经验。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分享精神,让学生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习。
(六)拓展与创新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教材上的方法,我们还可以怎样改进纸蜻蜓的制作,让它旋转得更有趣呢?”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尝试对纸蜻蜓进行创新设计。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突破教材的局限。
展示一些创意纸蜻蜓的图片或视频,如带有彩色装饰的纸蜻蜓、翅膀形状独特的纸蜻蜓等,为学生提供灵感。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创意想法,并进行初步设计。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七)课堂总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制作纸蜻蜓的材料、工具、方法,以及影响纸蜻蜓旋转的因素和科学原理等。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记忆。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回应,肯定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培养学生的总结和表达能力。
(八)课后作业
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制作一个更有创意的纸蜻蜓,并拍摄制作过程和纸蜻蜓旋转的视频,分享到班级群里。
设计意图:加强亲子互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享精神,同时将课堂学习延伸到家庭。
查阅资料,了解还有哪些简单的科学小制作可以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下节课与同学们交流。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交流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