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追求智慧的学问》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追求智慧的学问》 二 、课程课时2课时三 、教材内容分析本课题是高中政治必修4统编版教材中的开篇内容。教 材从哲学的起源、哲学的含义、哲学的作用等方面入手,引 导学生初步认识哲学这门学科。教材首先阐述了哲学源于人 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强调哲学并不 是高高在上的抽象理论,而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接着, 教材详细解释了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理解哲学的本质特征。同时,教材还介绍了哲学与 具体科学的关系,以及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 要指导作用。通过学习本课题,为学生后续深入学习哲学知 识奠定基础。四、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素养引导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价值性,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认识到哲学 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科学精神素养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批判精神,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 方法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哲学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培养学生对哲学 知识的科学态度。3.公共参与素养鼓励学生将哲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积极参与社会 公共事务,提高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共同探讨哲学问题, 为社会发展贡献智慧。4.法治意识素养引导学生认识到哲学与法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法治观 念和法律意识。通过哲学思考,让学生理解法治的价值和意义,自觉遵 守法律法规。五、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哲学的起源和含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教学难点理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六、课的类型及主要教学方法 1.课的类型:新授课2.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讲解哲学的基本概念、起源、含义、作用 等基础知识。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哲学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培养 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哲学 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和实践能力。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教师活动: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一段关于人类对宇宙和 人生思考的视频,视频中展示了古代哲学家的名言警句和现 代科学家对世界的探索。教师提问:“同学们,从这段视频 中,你们能感受到人类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吗 这种思考与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哲学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活动:学生们认真观看视频,被视频中的内容所吸 引。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人类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很 深刻,有的说这种思考就是哲学的起源。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哲学的起源,为新课学习做铺垫。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被视频吸引,积极参与回答问 题,对哲学的起源有初步的认识,顺利进入学习状态。(二)哲学的起源(15分钟)教学环节:讲解哲学的起源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关于哲学起源的内 容,并进行讲解。教师强调哲学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 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如古希腊哲 学家泰勒斯对世界本原的思考、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对道的 探讨等,说明哲学的起源与人们的生活实践密切相关。教师 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有过类似的追问和思考。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听教师讲解,思考哲学的起 源。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人们会对宇宙和 人生进行追问和思考呢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解 答学生的疑问。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哲学的起源,认识到哲学并不是 高高在上的抽象理论,而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理解哲学的起源,知道哲学源 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的追问和思考,并能举例说明。(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5分钟) 教学环节:讲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教师活动:教师提问:“同学们,什么是世界观呢 哲 学与世界观有什么关系呢 ”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讲 解世界观的含义,即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教师强调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世界观的概 括和总结。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如人们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人生意义等的看法,说明世界观的多样性。然后,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哲学是如何将这些不同的世界观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 可能会提出一些问题,如“哲学是如何系统化、理论化世界 观的呢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认识到哲学的本质特征。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理解世界观的含义,知道哲学 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并能区分哲学与一般世界观的 不同。(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学环节: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教师活动:教师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哲学 的起源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谁能说一说我们 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然后在 黑板上总结本节课重点知识,包括哲学的起源、世界观的含 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等。学生活动: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加深记忆。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准确回顾本节课所学重点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学环节: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上节课学习的几个重要知 识点,如哲学的起源、世界观的含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 化的世界观等,然后让学生回顾并简要回答相关问题。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回顾上节课内容,积极举手回答教 师提出的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内容,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准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对 上节课知识有较好的掌握。(二)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5分钟)教学环节:讲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教师活动:教师提问:“同学们,什么是方法论呢 哲 学与方法论有什么关系呢 ”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讲 解方法论的含义,即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教师强调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如人们对自 然现象的看法决定了他们对待自然的方法,说明世界观和方 法论的关系。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哲学是如何将世界观 和方法论统一起来的。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 可能会提出一些问题,如“如何才能做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 统一呢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认识到哲学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重要作用。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理解方法论的含义,知道哲学 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并能分析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5分钟)教学环节:讲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教师活动:教师提问:“同学们,哲学和具体科学有什 么区别和联系呢 ”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讲解哲学与 具体科学的区别,即研究对象、任务和作用不同。哲学研究 整个世界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具体科学研究某一具体领域的特殊规律。教师强调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即哲学以具 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 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 子,如物理学、生物学、经济学等具体科学的发展对哲学的 影响,以及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说明哲学与具 体科学的关系。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 可能会提出一些问题,如“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是如 何体现的呢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认识到 哲学在人类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和 联系,并能举例说明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四)哲学的作用(10分钟) 教学环节:讲解哲学的作用教师活动:教师提问:“同学们,哲学对我们的生活有 什么作用呢 ”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讲解哲学的作用, 即哲学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人们的思 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如马克思主 义哲学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说明哲学的重要作用。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 可能会提出一些问题,如“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和运用哲学呢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哲学的作用,认识到学习哲学的 重要性。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理解哲学的作用,并能认识到 学习哲学对自己的生活和成长的重要意义。(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学环节: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教师活动:教师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哲学 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以及哲学 的作用,谁能说一说我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引导学生 回顾本节课内容,然后在黑板上总结本节课重点知识,包括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 学的作用等。学生活动: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加深记忆。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准确回顾本节课所学重点内容。八、板书设计《追求智慧的学问》一、哲学的起源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二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世界观的含义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三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方法论的含义2.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四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研究对象任务作用2.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指导 五 、哲学的作用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导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九、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学 生对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初步的认识。1.成功之处导入环节通过播放视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讲解哲学的起源、含义、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以及作用 等内容时,通过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探究法等多 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哲学 知识有了深入的理解。讨论法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 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案例分析法的运用,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理解抽象的 哲学概念和原理,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不足之处在理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哲学对人们认 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等难点内容时,部分学生可能 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可能参与度不够高,需要进一步 鼓励和引导,让所有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讨论中来。3.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具体案例和生活实例,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哲学的难点内容。对于讨论环节,可以提前分配好小组任务,明确每个学 生的职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教师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